首页 > 文章 > 历史 > 历史视野

党人碑 | 毛泽东的扁担

党人碑 · 2023-12-27 · 来源:党人碑公众号
“凡是脑子里只有人民、没有自己的人,就一定能得到崇高的荣誉和威信。反之,如果脑子里只有个人、没有人民的人,他们迟早会被人民唾弃。”

油画《井冈山岁月》,孙国岐,1974

1928年5月4日,井冈山下宁冈砻市红旗招展,军号阵阵。

南昌起义部队与秋收起义部队胜利会师后举行的庆祝大会在这里召开,朱德和毛泽东紧紧握手。中国工农红军第四军成立,朱德任军长,毛泽东任党代表。从此,“朱毛”成为中国革命的象征,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

红军里有这么句话:

“毛是脑,朱是胆,红军有脑有胆,将来稳打天下。”

这句话也揭示了党领导下人民军队的本质特征,这支军队之所以不同于旧军队,是因为党指挥枪,而不是枪指挥党。之所以不同于其他苏俄红军,是因为我们的中国工农红军是新型人民军队,在革命根据地里,担负着繁重的任务,它不仅是战斗队,还要负担宣传群众、组织群众、武装群众、帮助群众建设政权的任务。

油画《井冈山会师》,林冈,1975

然而革命并不是一帆风顺,虽然红军的人数增加了,力量增强了,但是新的问题却出现了:

在“人口不满两千,产谷不满万担”的井冈山,会师后人口陡增,粮食不够吃了,再加上敌人的封锁围困,吃饭成了大问题!

红军就地取材,没有粮食,我们就吃红米饭、南瓜汤,挖野菜也当粮。从党代表、军长到普通战士,每人每天都是同样的标准——五分钱伙食费,大家同甘共苦,没有任何人可以特殊化。那些从国民党军队的俘虏更觉得诧异,怎么大名鼎鼎的“朱毛”,既没有体面的军服,也没有八冷八热鸡鸭鱼肉的宴席,毛泽东像个穷教书匠,朱德像个伙夫头?!

为了打破敌人的封锁,守住这块中国革命的第一块农村根据地,红四军发动了挑粮运动。由于来了红军,山下宁冈人民的生活大为改善,实现了大丰收,红军又公买公卖,所以乡亲们争着把粮食卖给红军。再由红军和乡亲们,以人背肩挑的方式,往返百里山路,跨越1300米的海拔,运到山又高,路又陡的井冈山上。

《毛主席和朱总司令在挑粮路上》,邓澍、侯一民,1976

具体的挑粮路线,一头是井冈山上,红四军司令部和直属机关的驻地挑寮村,另一头是井冈山下宁冈以东的柏露村,中间要经过著名的黄洋界哨口。

这是一项非常辛苦的工作,每到运粮的那天,同志们天一亮就要出发,赶到装粮的地点,有的用箩筐担,有的用口袋背。用具不够,甚至要脱下条裤子,把裤腿扎紧,满满地装上两裤腿,往肩上一搭。这样挑的挑、背的背,翻山过坳,一天两次,上上下下,直到天黑才能回到山上。

按理说,这样的工作,让年轻的干部、战士来承担就好了,毕竟岁月不饶人,朱德军长已经42岁了,还要忙于军事指挥,哪有时间和精力来挑粮上山呢?可我们敬爱的朱军长,却自己削了一根毛竹当扁担,加入到挑粮的队伍里,即便扁担两次“消失”,仍坚持做了第三根扁担,写上“朱德扁担不准乱拿”,继续挑粮,这就是《朱德的扁担》的故事。

朱德的扁担(江西博物管藏,复制品)

于是问题来了——

朱军长挑粮食,毛委员在干什么?有朱德的扁担,有没有毛泽东的扁担呢?

答案是肯定的,官兵一致、军政一体,所有红军干部和战士,不管是军事干部,还是政治干部,都要参加劳动。各级领导干部参加体力劳动,使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逐步结合,是发扬我们党联系群众、艰苦奋斗这个优良传统的一个制度,所以毛泽东同志也不例外。

时值冬季,天亮得晚,鸡鸣三声,井冈山上还笼罩着夜色,毛委员就了起床,拿好自己扁担和口袋,准备出门加入挑粮的队伍。警卫员赶紧拦住他,说:

“朱军长专门交代的,你晚上会多,又要写东西,总要搞到半夜,你就不要参加了!”

油画《毛主席在井冈山》,靳尚谊,1966

毛泽东同志摆摆手,笑着说:“你莫要听朱军长那一套,那个朱军长天天扁担不离肩,他不忙吗?可哪天挑粮少得了他?他能去的,我就去不得?”

说完推门而出,大步流星走入下山的挑粮队伍。

到了山下挑粮的地方,只见红军战士和当地群众正干得热火朝天,挑粮的队伍挤得水泄不通。不看军服,你分不出哪是群众,哪是红军,看了军服,你却认不出哪是干部,哪是战士,即便是毛委员、朱军长,也一样是足蹬草鞋,身穿补满补丁的旧军装,而且一样排在队伍中,规规矩矩等待管理战士给自己分任务。

负责分工的管理战士看到排在队伍里的毛委员,不觉有点心疼,传统乡下的粗活重活,也没有让教书先生来干的啊!何况大家都知道毛委员的工作,不少需要熬夜来做,大家白天军事训练或者挑粮,他还要晚上组织谈话,进行政治教育,加强思想工作,更别说还要挑灯写文件,全军上下都知道,毛委员只用一根灯捻子,多一根都不舍得用,休息时间极少,怎么也来挑粮食呢?

油画《步调一致才能胜利》,何孔德、高虹、 彭彬,1974

于是只给他装了半袋粮食,毛委员“生气了”,说:

“这可不行,你这个同志怎么欺负人,看不起我?赶快给我装满,要和同志们一个标准!”

战士和老乡们看到了,非常感动,劳动积极性迅速高涨,42岁的朱军长,35岁的毛委员都抢着挑粮食,和一二十岁的小伙子没啥区别,从古至今,哪见过这样的军队,哪见过这样的“官”?朱军长、毛委员能挑,我们就能加!大家纷纷在原有基础上,要求管理战士再给自己加上十斤、二十斤……

挑粮小道上,毛泽东一边赶路,一边和战士们聊天,大家有说有笑,你追我赶。不断有同志想要趁机“抢”走毛泽东的粮袋子,生怕累着毛委员,可是毛泽东却坚决不让,说:

“我们各人挑各人的,你们已经挑得很重了,已经够累了,再抢走我的,那是要吃不消的,我不要紧,你们能做到,我也能!”

毛泽东词《西江月·井冈山》,1928年秋

登上黄洋界,在五里横排小路拐弯的一棵荷树下,毛泽东和大家一起休息,从腰间饭袋里拿出来是一样的白薯、红米饭和辣椒炒南瓜,喝冷水、吃冷饭,毛泽东问大家:

“同志们,累不累,苦不苦呀?”

没有任何人叫苦叫累。

毛泽东笑了,说:

“大家讲不苦不累,那是假的,但是为了保卫井冈山根据地,为了赢得革命最后的胜利,为了将来人民都过上好日子,我们就要不怕苦,不怕累,我们今天挑粮是为了革命,将来我们还要挑更重的担子,全中国的担子呢!”

接着,毛泽东站起来,指点着黄洋界山下,又问战士们:

“同志们,站在这里,可以看到什么地方啊?”

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军事斗争1927年10月—1930年2月

战士们七嘴八舌地回答,江西籍的战士说能看到江西的宁冈、遂川,湖南籍的战士说能看到湖南的酃县(今炎陵县)。

毛委员指着更远的地方,说:

“站得高,才能看得远,干革命就是要登高望远、高瞻远瞩,不仅要看到眼前的江西、湖南,还要从这里看到全中国、全世界。”

一个小战士怯生生地站起来,涨红了脸,憋了很久才说出话:“毛委员,红旗会倒吗?井冈山根据地有希望吗?”

“当然有希望了!”

毛泽东豪迈地说:

“此地利人和之边界,前途希望还是不恶。边界的红旗子,业已打了一年,始终不倒,不但表示了共产党的力量,而且表示了统治阶级的破产,在全国政治上有重大的意义。”

革命圣地井冈山

毛泽东的话,让战士和群众都深受鼓舞。

休息一会儿后,大家就跟着毛委员继续上路了,在毛泽东、朱德的带领下,红四军的干部战士和井冈山山上山下的父老群众都争着参加挑粮运动,最终粉碎了敌人的经济封锁。

井冈山有首民歌叫《毛委员挑粮上井冈》,唱得好:

“一根扁担哟两头弯,毛委员用它把米担,来回走了百多里,从宁冈一挑挑上了井冈山。井冈山哟连青天,汪洋大海不见边,比起恩人毛委员,高山嫌低海嫌浅。”

井冈山的挑粮小道,看似艰险崎岖,但却是因地制宜,以实事求是的态度,走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之路的起点。

有困难不可怕,可怕的是被困难吓倒。

油画《向井冈山进军》,招炽挺、赵淑钦、王孝柏。1975

大革命失败后,苏联式的城市中心革命走不通,中国人学不来,条件也不允许。毛泽东走农村包围城市的道路,在井冈山创立了第一块农村根据地,但就是这块根据地,后来也丢了,直到1949年才夺回了。苦难无处不在,但以毛泽东为首的中国共产党人敢想敢干,这就有了后来的中央苏区,有了红军长征到陕北,有了抗日战争中,突破山地游击战的条条框框,在平原地区地道战、地雷战、破袭战、村落战等形式的突破创新,最终领导人民打败了日本帝国主义,驱逐了蒋介石反动集团,建立了新中国。

站得高,才能看得远,经历磨难和挫败,曲折和反复,我们的内心才能变得更加强大,直到无坚不摧,正是这种精神的鼓舞和感召,我们伟大的中国共产党把井冈的挑粮小道,一直向前铺开,在没有路的地方修通路,有了路地方让路越走越宽,直到通向了北京天安门广场前那笔直宽阔的长安街,最终铺就了中华民族实现伟大复兴的时代坦途。

这就是井冈山上,毛泽东扁担的故事。

红军时期的毛泽东,斯诺,1936

毛泽东的扁担,一头挑起历史,一头挑起当下,这根扁担的承力点就是人民——一切为了人民、一切依靠人民,从群众来,到群众中去。毛泽东的一生就是与群众建立血肉联系的一生,更是唤起人民、解放人民的一生,所以毛泽东把人民群众奉于至高无上的地位,把人民大众尊为“上帝”,对人民高呼“万岁”。

如果说,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取得中国革命和建设伟大胜利的背后,有什么“秘诀”的话,我个人觉得就在“毛泽东的扁担”上。

1945年3月31日,毛泽东同志在党的“七大”上所作的《论联合政府》的政治报告中指出:

“我们共产党人区别于其他任何政党的又一个显著的标志,就是和最广大的人民群众取得最密切的联系。全心全意地为人民服务,一刻也不脱离群众;一切从人民的利益出发,而不是从个人或小集团的利益出发;向人民负责和向党的领导机关负责的一致性;这些就是我们的出发点。”

毛泽东同志在党的“”七大上

1961年3月的一天,一位叫雷锋的解放军战士,在当天的日记里,这样写道:

“凡是脑子里只有人民、没有自己的人,就一定能得到崇高的荣誉和威信。反之,如果脑子里只有个人、没有人民的人,他们迟早会被人民唾弃。”

「 支持乌有之乡!」

乌有之乡 WYZXWK.COM

您的打赏将用于网站日常运行与维护。
帮助我们办好网站,宣传红色文化!

注:配图来自网络无版权标志图像,侵删!
声明: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观点——乌有之乡 责任编辑:焦桐

欢迎扫描下方二维码,订阅乌有之乡网刊微信公众号

收藏

心情表态

今日头条

点击排行

  • 两日热点
  • 一周热点
  • 一月热点
  • 心情
  1. 某作家笔下“中国第二次解放”,解放了谁?
  2. 毛主席究竟为什么要发动那场运动?
  3. 中科院专家:"如果房子价格一直下跌,你我都将没有饭碗"!老百姓回怼:先查查你名下几套房?
  4. 用心良苦
  5. 李进同志(四)
  6. 西藏烟花秀事件,主要矛头不在烟花
  7. 福建舰三型机弹射成功,接下来该解决中国的精神战斗力了。
  8. 网民不满意,武大尘埃继续飞扬
  9. 上班的真谛就是把尿喝白。
  10. 走进南街村(5)| 答网友问:南街村撑不下去了吗?
  1. 翻案为什么不得人心,毛主席为何伟大?
  2. 教师节,是个笑话!
  3. 李进同志(二)
  4. 陈中华:司法乱象已经到了,非整治不可的地步​
  5. 莫言的谦虚,陈佩斯的微笑
  6. 731 首映差评如潮;这部电影到底怎么样?
  7. 长征时,张闻天夫人刘英担所任的“中央队秘书长”是个什么职务?
  8. 毛主席聚沙成塔,走资派毁塔成沙
  9. 北大副校长任羽中的腐败内幕——不新鲜的靠啥吃啥
  10. 李进同志(三)
  1. 唐国强,已不配饰演毛主席
  2. 朱德这两首诗是读懂文革的重要文献
  3. 【深情纪念毛主席逝世49周年】9.9缅怀毛主席,毛主席与邓小平谁准确地预见了未来?
  4. 毛选违禁?孽障!
  5. 斯诺的谈话——关于文化大革命
  6. 闫宏伟:谁定伟人去世次日为节?
  7. 把判国者当座上宾,是叛徒间的惺惺相惜吗?
  8. 张CQ:文化大革命就是要把修正主义根子挖掉
  9. 形势一片大好,大好一片全都是形式
  10. 郝贵生 | 没有反抗斗争,能“把苦日子过成花”吗?——评《生万物》导演《人民日报》文章
  1. 那一天,毛泽东主席说:我们都希望考个好成绩
  2. 走进南街村(4)| 南街村搞公有制是否违背中央政策?是否违背群众意愿?是否有强制命令?
  3. 翻案为什么不得人心,毛主席为何伟大?
  4.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什么样的市场经济?
  5. 光刻机残骸现身,原来毛主席时代就有光刻机!现在却被卡脖子,这么“伟大的功劳”,谁的?!
  6. 北大副校长任羽中的腐败内幕——不新鲜的靠啥吃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