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 > 历史 > 历史视野

段祺瑞三造共和,哄骗世人的鬼把戏

温伯陵 · 2025-03-14 · 来源:温伯陵|微信公众号
字体: / /
以军阀政客的才具入主中枢,试图摆弄三千年未有之大变局,终归是捉襟见肘的。

1

段祺瑞是近代中国绕不开的政治人物,有人称他是“三造共和”的民族英雄,私德高尚的“六不总理”,但鲁迅先生说他是凶残的当局者,镇压爱国运动的侩子手。

到底哪一种形象,才是真实的段祺瑞呢?

接下来,我们就通过一些人生片段,从侧面来拆解一下段祺瑞这个北洋枭雄。

1865年,段祺瑞生于安徽六安县,其祖父段佩是李鸿章的淮军部属,后来凭借军功一路升至提督、振武将军,官阶从一品。

这就意味着,段家是晚清新兴军功家族,段祺瑞是淮军系统第三代子弟。

生在这样的家庭,段祺瑞是幸运的。

很小的时候,段佩就把段祺瑞接到身边,不仅亲自耳提面命,还把他送到最好的私塾接受教育,并迎娶宿迁举人吴懋伟的女儿为妻。

1881年,段佩已经去世,17岁的段祺瑞便奔赴威海,投奔族叔段从德,做了军营哨书,正式入伍从军,接过家族衣钵。

此后多年,段祺瑞就在淮军系统逐步升迁。

1885年,段祺瑞考入李鸿章创办的天津武备学堂炮科一期,学习兵法、地形、军器、算法、测绘等课程,并在一次射击考察中,得到李鸿章的赏识,被李鸿章称赞为“熟知军事,是一个可用之材。”

毕业以后,段祺瑞又得到李鸿章的保举,和其他四名同学到德国留学,一边学习普鲁士军官的军事理论和练兵操典,一边到克虏伯兵工厂学习火炮构造和保养等课程。

经过五年的刻苦学习,段祺瑞彻底摆脱了老一辈的落后军事风格,成为近代中国第一批军事精英人才。

1895年,清朝命袁世凯到天津小站训练北洋陆军,段祺瑞因为前十年的优异表现以及李鸿章的推荐,从而进入袁世凯的视野,成为炮兵主管和炮兵学堂监督。

可以说,家族的托举和个人的努力,把段祺瑞一步一步送到正确的历史进程中、送到最有前景的工作单位。

此后,段祺瑞在袁世凯麾下鞍前马后的伺候,陆续晋升为北洋陆军第三镇、第四镇、第六镇统制,和冯国璋、王士珍并称为“北洋三杰”,还在吴夫人病逝以后,迎娶了袁世凯的表侄女张佩蘅,做了袁世凯的表侄女婿。

通过这些职务和私人关系,段祺瑞把自己的影响力,深深嵌入北洋陆军,拿到了北洋陆军的原始股份。

但就是这样一个颇有朝气的青年军官,在爬上高位以后,逐渐变成一个精致利己者,不再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了。

2

段祺瑞最著名的功业是“三造共和”,实事求是的说,段祺瑞“三造共和”肯定有为国家谋前程的因素,但更多的是为自己谋福利。

1912年初,武昌起义席卷天下,大半省份脱离清朝宣布独立,孙中山也在南京成立中华民国和清朝分庭抗礼。

清朝落幕已成定局,谁来主掌江山沉浮,便成为各方势力的最终追求。

南京的革命党为反清革命奔走多年,政治基础雄厚,自然希望接收清朝遗产,用自己的方式改造中国。但他们常年在海外活动,不能扎根中国基层,武力基础和经济基础都很薄弱,无法和北洋陆军抗衡。

北洋陆军是清朝唯一能征善战的军队,武力基础雄厚,但北洋陆军脱胎于清朝,政治基础先天不足,无法以大义名分号令天下。

在这样的背景下,北洋陆军和革命党的最佳出路,便是联合起来推翻清朝,共同分享胜利果实,然后再角逐出最后的赢家。

而对于段祺瑞等北洋将领来说,袁世凯是北洋陆军的祖师爷,只有袁世凯做了中华民国的大总统,得到最大份额的利益,他们才能被任命为部长、省长、督军等官职,分享剩下的利益。

这个时候,段祺瑞和袁世凯的利益是一致的。

于是在1月26日,段祺瑞联合另外47名北洋将领,发出《要求共和第一电》,要求宣统皇帝退位,确立共和政体。但清朝的一些王公大臣不愿意放弃既得利益,坚决反对皇帝退位和更改政体。

为了逼迫他们更改意见,2月4日,段祺瑞又联合王占元、李纯等北洋将领,发出《段祺瑞等要求共和第二电》,声称要率领北洋陆军进京,和王公大臣们商议国家前途。

这封杀气腾腾的电文,彻底压制住清朝王公大臣的气势,8天后,宣统皇帝颁布退位诏书,清朝落幕。

再过一月,袁世凯接替孙中山成为临时大总统,为了犒赏段祺瑞,袁世凯任命他为陆军总长,掌握全国军权,段祺瑞的亲信徐树铮,也做了陆军部秘书长兼军学处长。

此为段祺瑞的一造共和。

3

袁世凯做了大总统以后,开始效仿历代皇帝,集中军政大权。

1914年5月,袁世凯颁布《中华民国约法》,废除了责任内阁制,确定大总统为行政首长和陆海军大元帅,并在总统府设立政事堂,做为最高行政机构,设立陆海军大元帅统帅办事处,做为最高军事机构。

政事堂和统帅办事处,一文一武,就是袁世凯统治中国的两个重要抓手。

袁世凯这么做,不能说是错的,但这样一来便削弱了陆军部的权力,削弱了段祺瑞的权力,导致段祺瑞对袁世凯的做法非常不满。

同年10月,袁世凯参考普鲁士军官团的模式,在统帅办事处下面成立一个模范团,并从北洋陆军选拔军官编入模范团,进京受训。第一期团长由袁世凯兼任,第二期团长是其长子袁克定。

那些北洋将领都看出来了,袁世凯不仅要架空小站出来的兄弟们,还要培养长子做接班人,打造袁氏天下。

冯国璋对此非常不满,说:“袁世凯传子不传贤,袁克定这样的曹丕,将来如何伺候得了?”

段祺瑞倒没说这么直接的话,但他经常不参加统帅办事处的会议,陆军部事务也交给徐树铮处理,以此向袁世凯表达自己的不满。

正因为既得利益受到损害,段祺瑞和冯国璋才不支持袁世凯称帝。

1915年底,袁世凯宣布更改政体恢复帝制,梁启超和蔡锷随即在云南发起“护国讨袁”,袁世凯希望段祺瑞出任征滇总司令,再帮自己一次。但段祺瑞直接拒绝。

再过半年,袁世凯重病将死,他希望段祺瑞念及多年提携的情分,出任国务卿,帮自己收拾一下烂摊子,尽最大可能维护自己的历史评价。

段祺瑞又一次拒绝了。

他不仅不念及袁世凯的提携之恩,反而在袁世凯最虚弱的时候,向袁世凯提出要求——改政事堂制为责任内阁制,撤销统帅办事处,由他本人出任内阁总理兼陆军部长,掌握军政实权。

段祺瑞的做法,从国家公事层面来看,挑不出任何毛病,甚至可以说是代表了全国人民的意志,但从个人私德来看,那不就是忘恩负义的小人么?

正是凭借这次逼宫,段祺瑞得到军政实权,并在袁世凯死后,按照程序推举副总统黎元洪为大总统,自己隐居幕后操控民国政局,冯国璋则晋升为副总统、江苏督军,得到东南半壁的实权。

此为段祺瑞的二造共和。

4

段祺瑞上台以后,一方面联合以梁启超为首的“研究系”人物,做为自己的政治基础,另一方面以军事实力为依据任命地方官员,安抚武力雄厚的北洋将领。

随后,段祺瑞把徐树铮、靳云鹏、曲同丰、倪嗣冲等人网罗到麾下,组建了直属于自己的北洋皖系,直接控制陕西、甘肃、安徽、山东、浙江、上海、福建等省市。

黎元洪的支持者,主要是国民党和南方势力。

这样一来,民国就出现段祺瑞、研究系、北洋和黎元洪、国民党、南方对抗的局面,双方在权力划分等问题上斗得不可开交,还在是否向德国宣战、参加第一次世界大战等问题上分歧颇深。

他们的政治斗争,称为“府院之争。”

而在清朝灭亡以后,定武将军张勋及其军队一直不剪辫子,还和大量清朝遗老勾勾搭搭,逐渐成为复辟势力的领袖。见到民国成立以来的乱象,他们打心底里认为,共和政体不能治理天下,要想天下太平,还得复辟清朝。

张勋的政治立场,段祺瑞和黎元洪都清楚,但他们都无视张勋的政治立场,反而都想借张勋的兵力,彻底压倒对方。

1917年5月,黎元洪签署总统令,罢免段祺瑞的总理职务,段祺瑞为了回到权力中心,便向张勋承诺,只要统兵进京驱逐黎元洪,就和他一起复辟清朝。

张勋信了,6月,自徐州统兵进京。

随着张勋进京,黎元洪感觉大势已去,立即逃往东郊民巷的日本公使馆,张勋以国家无主为由,请出12岁的溥仪,宣布清朝复辟。

但就在这个时候,段祺瑞违背了他和张勋的承诺,并以“复辟清朝违背民国约法”为由,组织讨逆军攻入北京驱逐张勋,然后逼黎元洪通电离职。

通过这种权谋手段,段祺瑞成为“府院之争”的大赢家。

此为段祺瑞的三造共和。

5

通过所谓的“三造共和”,段祺瑞成为实力最强的北洋将领,声望一时无两,于是段祺瑞有了更大的追求,那就是出兵南下,消灭孙中山在广州成立的护法军政府,以武力统一中国。

只要这件事做成,段祺瑞就能斩获巨大的威望,真正继承袁世凯的衣钵,成为中国第一人。

这一点,段祺瑞清楚,直系的冯国璋、曹锟、吴佩孚也清楚。

于是在1918年2月,曹锟和吴佩孚统兵攻克湖南长沙和衡阳,即将马踏岭南的时候,他们两人突然停下脚步,8月,吴佩孚通电全国,号召南北罢兵言和,随即撤兵北归,不再和孙中山的护法军政府交战。

段祺瑞听闻此事,大骂吴佩孚是秀才造反。

说到底,冯国璋、曹锟、吴佩孚等直系将领,根本就不希望段祺瑞的政策能够成功,否则的话,段祺瑞的皖系一家独大,他们就没有问鼎中枢的机会了。

数年前,段祺瑞为争夺权力,不惜逼宫袁世凯并戏耍张勋,现在曹锟和吴佩孚为争夺权力,便在立功之后不听段祺瑞指挥。

段祺瑞遭到这样的对待,实在是咎由自取。

再过两年,曹锟、吴佩孚和张作霖合作,联手在战场上击败皖系军队,直奉两系入主北京,段祺瑞彻底失势,被迫退隐天津。

可以说,段祺瑞自通电反清到退隐天津,在政治舞台上活跃了整整八年,个人地位是节节高升,政绩却平平无奇。

6

虽然段祺瑞在政治上无一建树,但整个中国为他付出的政治代价,一点都不少。

日本自明治维新以后,始终没有广袤的商品倾销市场,所以日本经济无法形成正向循环,工业化进程非常缓慢。

而段祺瑞出任内阁总理的时候,英法德美等国都卷入第一次世界大战,无力顾及东亚的势力范围,能插手中国事务的列强,只剩下一个日本。于是段祺瑞立即和日本勾结起来——

日本给段祺瑞提供贷款,段祺瑞给日本提供市场和土地、矿产等资源。

据统计,1916—1918年间,日本银行的现金储备只有15.8亿日元,给段祺瑞政府贷款就用了3.86亿日元。

段祺瑞得到这笔巨款,除了弥补财政亏空以外,基本都用来购买武器弹药,仅1918年的一笔3200万日元订单,就买了12.5万支枪、7550万发子弹、316门山炮、228门野炮。

段祺瑞得到日本贷款,自然要满足日本的利益。

截止到1920年,也就是段祺瑞下台的那一年,日本海外投资的90%都集中在中国,而日本在中国的投资总额,又占到所有外国在华投资的50%左右,东北更是占到70%。

可以说,段祺瑞执政的几年间,中国几乎成了日本的经济殖民的,给日本武力侵华提供了充足的资本。

而在这个过程中,段祺瑞也积攒了丰厚的个人资本。

举个简单的例子,天津裕元纱厂的总股本是200万元,大股东是倪嗣冲,占比第二的股东就是段祺瑞,紧接着是徐树铮、曹汝霖、冯国璋、张勋等人。

股本这么大的一家工厂,股份占比能排到第二,可想而知段祺瑞投资了多少,他的个人资产绝不可能是小数目。

所谓的“不抽、不喝、不嫖、不赌、不贪、不占”,说段祺瑞是“六不总理”,不过是用春秋笔法吹捧当权者罢了。

总的来说,段祺瑞没有什么雄才大略,就是个典型的民国军阀政客,他的一切行为,不论客观上造成什么结果,归根到底是为了自己谋利。

以军阀政客的才具入主中枢,试图摆弄三千年未有之大变局,终归是捉襟见肘的。

「 支持乌有之乡!」

乌有之乡 WYZXWK.COM

您的打赏将用于网站日常运行与维护。
帮助我们办好网站,宣传红色文化!

注:配图来自网络无版权标志图像,侵删!
声明: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观点——乌有之乡 责任编辑:焦桐

欢迎扫描下方二维码,订阅乌有之乡网刊微信公众号

收藏

心情表态

今日头条

点击排行

  • 两日热点
  • 一周热点
  • 一月热点
  • 心情
  1. 某作家笔下“中国第二次解放”,解放了谁?
  2. 中科院专家:"如果房子价格一直下跌,你我都将没有饭碗"!老百姓回怼:先查查你名下几套房?
  3. 用心良苦
  4. 李进同志(四)
  5. 西藏烟花秀事件,主要矛头不在烟花
  6. 网民不满意,武大尘埃继续飞扬
  7. 走进南街村(5)| 答网友问:南街村撑不下去了吗?
  8. 性别、性取向、性身份认同、娘化
  9. 人民的证言:从亲历者的怒吼,彻底粉碎《高山下的花环》对毛泽东时代的无耻栽赃
  10. 现当代最伟大的人,你选谁?
  1. 翻案为什么不得人心,毛主席为何伟大?
  2. 教师节,是个笑话!
  3. 李进同志(二)
  4. 陈中华:司法乱象已经到了,非整治不可的地步​
  5. 莫言的谦虚,陈佩斯的微笑
  6. 长征时,张闻天夫人刘英担所任的“中央队秘书长”是个什么职务?
  7. 毛主席聚沙成塔,走资派毁塔成沙
  8. 北大副校长任羽中的腐败内幕——不新鲜的靠啥吃啥
  9. 李进同志(三)
  10. 别再吹“大国工匠”了,我们就是“买设备送的工程师”
  1. 唐国强,已不配饰演毛主席
  2. 朱德这两首诗是读懂文革的重要文献
  3. 【深情纪念毛主席逝世49周年】9.9缅怀毛主席,毛主席与邓小平谁准确地预见了未来?
  4. 毛选违禁?孽障!
  5. 斯诺的谈话——关于文化大革命
  6. 闫宏伟:谁定伟人去世次日为节?
  7. 把判国者当座上宾,是叛徒间的惺惺相惜吗?
  8. 张CQ:文化大革命就是要把修正主义根子挖掉
  9. 形势一片大好,大好一片全都是形式
  10. 郝贵生 | 没有反抗斗争,能“把苦日子过成花”吗?——评《生万物》导演《人民日报》文章
  1. 那一天,毛泽东主席说:我们都希望考个好成绩
  2. 走进南街村(4)| 南街村搞公有制是否违背中央政策?是否违背群众意愿?是否有强制命令?
  3. 翻案为什么不得人心,毛主席为何伟大?
  4.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什么样的市场经济?
  5. 光刻机残骸现身,原来毛主席时代就有光刻机!现在却被卡脖子,这么“伟大的功劳”,谁的?!
  6. 北大副校长任羽中的腐败内幕——不新鲜的靠啥吃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