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 > 历史 > 历史视野

对历史转折的反思(3)——改革开放取得成就的根源在哪里

weiliwook · 2025-03-17 · 来源:经会史书|微信公众号
字体: / /

一、高素质人口储备:教育普及与生育友好的长期效应

计划经济时期通过基础教育普及和生育政策调整,为改革开放储备了规模庞大、素质较高的人力资源。1949年文盲率高达80%,小学入学率仅20%;到1978年,全国小学学龄儿童净入学率达95.5%,初中毛入学率提升至66.4%。这一时期建立的完整学制体系(如1951年《关于改革学制的决定》)和面向工农的教育政策(如全免费小学、人民助学金制度),使新增劳动力平均受教育年限从1949年的1.6年提升至1978年的5.3年。生育政策方面,计划经济通过单位福利制度(如住房分配、医疗保障)间接支持生育友好环境,1963-1978年人口年均增长率达2.1%,为改革开放后从长达三十年的劳动力红利释放期(1980-2010)奠定基础。

二、工业体系根基:计划经济时期构建的完整产业链

改革开放后中国工业腾飞的物质基础,源于计划经济时期形成的独立工业体系。1953-1978年,国家将80%以上基本建设投资投入工业,其中重工业占比超90%。通过“一五”计划苏联援建的156项工程(如鞍钢、一汽),中国建立了钢铁、机械、能源等核心产业。到1978年,中国已形成包括41个大类、666个小类的工业体系,成为全球唯一拥有全部工业门类的国家。这一时期积累的工业固定资产(如1978年国有工业固定资产达9600亿元)和技术储备(如1970年代自研的万吨水压机),为1980年代乡镇企业崛起和外资技术引进提供了物质条件。由于中国有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完善配套的基础设施,以及高素质低工资数量庞大的劳动力,才使得工业投资利润超高,外资被这里的投资回报率吸引,中国成为利用外资第二大的国家,成为全球第一大工业生产国。

三、农业现代化:四三方案的技术突破与粮食安全

1970年代的“四三方案”(引进43亿美元技术设备)是改革开放后农业飞跃的关键前提。通过引进13套大化肥设备、4套化纤装置等,中国化肥年产量从1972年的344万吨增至1979年的1065万吨,支撑粮食单产提升47%。同期建立的33套大化肥厂,使尿素产量占全球比重从1970年的0.8%增至1980年的15%。数据表明,1978-1984年粮食总产量增长33%(从3.05亿吨增至4.07亿吨),其中化肥贡献率超40%。至于说家庭承包提高了农民积极性,带来了农业丰收,这个作用是有,但,一,作用不那么大,没有化肥和提高粮价,单纯依靠农民积极性高,做不到丰收。二,不可持续。农业经营需要协调,缺乏协调的农业经营不利于丰收。事实上,打破集体后,1985年开始粮食产量就波动徘徊了。

四、对外开放底气:国防尖端技术的战略威慑

计划经济时期突破的国防科技(如“两弹一星”)为改革开放提供了安全保障。1964年原子弹爆炸成功、1966年导弹核武器试验成功,使中国成为第五个拥有战略威慑能力的国家。这种军事技术优势,使中国在1970年代突破西方技术封锁(如“巴统禁运”),通过“四三方案”引进关键设备。1978年后的外资引入(如宝钢、大众汽车项目)得以避免重蹈拉美债务危机覆辙,避免重蹈东南亚经济危机的覆辙,1979-1993年实际利用外资年均增长28.6%,无主权债务违约记录。东南亚国家拉美国家乃至日韩都由于“美元潮汐”而被“割韭菜”,中国能够利用外资而没有被割韭菜,发达国家不敢强行割韭菜,独立而强大的国防力量的震慑作用功不可没。

「 支持乌有之乡!」

乌有之乡 WYZXWK.COM

您的打赏将用于网站日常运行与维护。
帮助我们办好网站,宣传红色文化!

注:配图来自网络无版权标志图像,侵删!
声明: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观点——乌有之乡 责任编辑:焦桐

欢迎扫描下方二维码,订阅乌有之乡网刊微信公众号

收藏

心情表态

今日头条

点击排行

  • 两日热点
  • 一周热点
  • 一月热点
  • 心情
  1. 某作家笔下“中国第二次解放”,解放了谁?
  2. 中科院专家:"如果房子价格一直下跌,你我都将没有饭碗"!老百姓回怼:先查查你名下几套房?
  3. 用心良苦
  4. 李进同志(四)
  5. 西藏烟花秀事件,主要矛头不在烟花
  6. 网民不满意,武大尘埃继续飞扬
  7. 走进南街村(5)| 答网友问:南街村撑不下去了吗?
  8. 性别、性取向、性身份认同、娘化
  9. 人民的证言:从亲历者的怒吼,彻底粉碎《高山下的花环》对毛泽东时代的无耻栽赃
  10. 现当代最伟大的人,你选谁?
  1. 翻案为什么不得人心,毛主席为何伟大?
  2. 教师节,是个笑话!
  3. 李进同志(二)
  4. 陈中华:司法乱象已经到了,非整治不可的地步​
  5. 莫言的谦虚,陈佩斯的微笑
  6. 长征时,张闻天夫人刘英担所任的“中央队秘书长”是个什么职务?
  7. 毛主席聚沙成塔,走资派毁塔成沙
  8. 北大副校长任羽中的腐败内幕——不新鲜的靠啥吃啥
  9. 李进同志(三)
  10. 别再吹“大国工匠”了,我们就是“买设备送的工程师”
  1. 唐国强,已不配饰演毛主席
  2. 朱德这两首诗是读懂文革的重要文献
  3. 【深情纪念毛主席逝世49周年】9.9缅怀毛主席,毛主席与邓小平谁准确地预见了未来?
  4. 毛选违禁?孽障!
  5. 斯诺的谈话——关于文化大革命
  6. 闫宏伟:谁定伟人去世次日为节?
  7. 把判国者当座上宾,是叛徒间的惺惺相惜吗?
  8. 张CQ:文化大革命就是要把修正主义根子挖掉
  9. 形势一片大好,大好一片全都是形式
  10. 郝贵生 | 没有反抗斗争,能“把苦日子过成花”吗?——评《生万物》导演《人民日报》文章
  1. 那一天,毛泽东主席说:我们都希望考个好成绩
  2. 走进南街村(4)| 南街村搞公有制是否违背中央政策?是否违背群众意愿?是否有强制命令?
  3. 翻案为什么不得人心,毛主席为何伟大?
  4.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什么样的市场经济?
  5. 光刻机残骸现身,原来毛主席时代就有光刻机!现在却被卡脖子,这么“伟大的功劳”,谁的?!
  6. 北大副校长任羽中的腐败内幕——不新鲜的靠啥吃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