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轻时候,我曾有几个月的写手经历。
刚走出学校门,就“被”安排去写一个典型。典型写成后,立即得到有关方面的表扬:写得好!而典型中的主人公却私下找上门来,同我商量说:“我没有那么多‘锦’美语言,更没有那么‘闪光’的事迹,有些人对我的反映的不真实嘛!您能不能少写一点……”我这个人从骨子里善良,但却有点平庸,看着主人公的“为难”“痛苦”状,我自己也跟着很痛苦。从此——又磨蹭了一段时间,便下决心不再当写手、造典型。一年后,抉意开始学古人李聃(老子)去“踏流沙”。也就是那时候,我认识到“世上有很多事,是身不由己”的,——就是如今网上说的“被”。
由此,想到了小岗村过去、今天和未来。小岗村原本是经济上较落后,人的思想也不那么很先进。很多人认为,在这些如小岗村那样相对落后的村社,在一些相对落后的少数农民中,不搞一刀切,在集体化的主流中,允许他们单打独斗,然后,逐步引导,走向集体的共同富裕。这本无可非议。但是,在严肃而明白的历史“流程”中,生产者“单打独斗”的历史位置是十分明确的:这是一种与历史落后生产力相联系、存在了几千年的陈旧落后的生产方式;“各顾各”“单打独斗”,也正在成为过去。而现在有人将“各顾各”“单打独斗”标作新鲜,甚至说成是“伟大创新”,——本网民知道,这对“各顾各”“单打独斗”者来说,这是一种典型的退“被”!这就是小岗村的“被”!当今,真正伟大创新只能是以公有制、共同富裕为基础的社会主义,以及围绕社会主义的创造。
从列宁到毛泽东,在他们的治国思想中,一方面是积极革命、前进,另一方面也要求实事求是,允许有落后,允许有局部的阶段性的后退……然后,再引导社会前进。列宁有“进三步,退两步”之论,实践中曾贯彻过著名的“新经济政策”(利用资本主义)。毛泽东这方面的理论、实践更丰富,即使在大跃进年代,毛泽东总是提醒:不能太快,不能一下子消灭这个、消灭那个。这就是人民的社会主义革命、建设的辩证法。但是,退就是退,允许落后存在就是存在落后,不能将退、落后标榜为前进。所以,列宁、毛泽东从不混淆新旧、进退、革命与反动,并认为混淆这些是极其错误的,会让社会“被”(请容许本网民在这里对列、毛的附会,尽管这话也不怎么通顺)回去!
下边要罗列小岗村的并不先进的方方面面。这里还得先申明:在960万平方公里的土地上,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在少数农民中,有小岗村那样的“不先进”存在,是正常的,甚至可以说——有其存在的理由的。就是说,对小岗村自身——是可以理解的。本网民这里的罗列,仅是想用这些来证明小岗村的“创新、伟大”,是一种“被”。
——当年,宁可要饭,也不愿为集体种地、为别人多出一点力,守着大平原肥沃土地,就是不肯种庄稼;
——七个人八条心,爷儿父子不一心,合在一起也“搞毛”搞得不可开交;
——信奉“人不为己,天诛地灭”(肯定不会是全村所有人);
——(修水泥路)劳动时40双手,吃饭时,70双筷子却不够;
——包干后几十年,村里、村民家里所有数得着的设施,如房屋、道路、牌楼、陈列室……甚至家庭电话,都由政府、外地人支援搞起来,就这样,还有人抱怨政府对小岗关心照顾不够……这里要插一句话:小岗人这种抱怨实际是同小岗自身逻辑相矛盾,小岗是信奉“各顾各”的,自然“各顾各”,好孬全靠自己,就不应指望别人照顾。互相照顾的逻辑,是“大锅饭”逻辑啊!
——按照常理,如果小岗人真的有着引领潮流的“创新”,真的那么悲壮——不怕坐牢杀头,那么,这一特定的文化氛围中必定有一批弄潮儿,一些精英。这些精英在他们的自身的创新实现后,不但能使自己的事业辉煌地发展起来,还会为国家输送时代精英、骨干。在毛泽东时代的陈永贵、吴桂贤、郝建秀、邢燕子等多得数不清的干部,就是这样出现的。而小岗村却不然,在当了大包干的领头之后,自己仍要靠外派来的干部,并且,这个外来干部工作起来还常常处于尴尬之境。
这类事,还能罗列好多好多。这里暂免了。
写了这么多的落后,要回到文题了:小岗村自身,其实是可以理解的;小岗村问题有一个“被”!为什么会“被”?这里,本想嘎(不应用“戛”字,用“戛”是一个传统性笔误)然而止,留待人们广思之,用于日后深研之!再三纠结后,感到“还是说白了”好!
愚见以为,落后“被”极少数人树为典型——并且是“创新”——还冠以“伟大”,不过是极少人自己是妖蛾子,想得到比人民群众多亿万倍的权和利,还能堂皇地招摇过市、走官入朝。这!正是毛主席当年担心的事哦。
「 支持乌有之乡!」
您的打赏将用于网站日常运行与维护。
帮助我们办好网站,宣传红色文化!
欢迎扫描下方二维码,订阅乌有之乡网刊微信公众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