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晚上10点整,哈尔滨警方就曹某涛烧伤身亡案发布最终调查结果。
精简版如下:
第一,烧伤事故有两人伤亡,死者是曹某涛,伤者是“大和子”老婆。
第二,执法局确实到场执法了,起因是死者父亲占道经营,但死者及其父亲却怀疑是同行“大和子”举报。
第三,大和子与网传的大河子不是一个人。
第四,视频和支付记录显示,是曹某涛买的汽油和打火机。
第五,是曹某涛点的火,也是曹某涛自己将汽油洒到身上。
第六,是死者曹某涛的母亲教死者说的“临终遗言”。
第七,没有所谓的绳子绑手,网传的“绳子”为烧焦的衣服残留物。
第八,不存在所谓的涉黑情况。
针对这则通报,我没有什么好补充的。
因为,我先前强调过的诸多舆论关切都得到了有效解答。
为了帮助大家理解这起舆论事件,我将先前两篇文章的重点部分摘录出来,方便大家再思考面对此类舆情的正确应对方式。
虽然调查需要时间,但舆论的枪声已经响起,躲也躲不过去,那么,最起码的技术性回应还是要有的。
还是那句话,在舆论场上,表态往往意味着不包庇,不包庇就是在做切割。
不是说不表态,负面舆论的热度就会迅速散去,官方来不及又或是不想表达的事情,总有人会代替官方做表达。
总而言之,就这起事件而言,哈尔滨方面必须尽快回应,因为人已经死了,而涉及生死的舆论往往会发酵剧烈。
须知,舆论的终结从来都不是舆论上的终结,而是在现实里有了解决。
不回应,又或是堵嘴封口,从来都是最差劲的应对措施。
面对滔天巨浪,不仅要回应,还要快速回应,回应得越快,翻盘的几率就越大。
综合各方发声,我们可以发现整件事情的核心落点,其实在于当事人到底有没有被绑住手腕。
虽然警方的通报看似否认了这个说法,但需要更多的证据支撑。
此外,与官方紧密联系的执法队收走死者水泵,到底是真是假?如果是真的,巧合还是有关联?执法局究竟与大河子有没有关系?
以上这些,都值得官方好好回应。
需要特别注意的是,由于这件事情的影响过于恶劣,警方应该公开诸如监控视频、尸检报告等关键证据。
虽然当事人的隐私需要保护,但我还是之前的观点:既然已经点名官方,要想彻底洗刷疑点,还是得公开证据,不然的话,对官方的指摘就不能停。
总之,还是得确立个原则。
如果不涉及舆论,相关证据不公开;倘若涉及,警方可视情况公开,当事人不得以侵犯隐私为借口投诉。
归根结底,任何借助过舆论的当事人,都应默认让渡部分隐私权。
绝对不能煽风点火完就完了。
舆论怎么构建,就要怎么解构。
无论是谁,在应对舆论的时候,都要遵从舆论的规则,而不能自以为是。
「 支持乌有之乡!」
您的打赏将用于网站日常运行与维护。
帮助我们办好网站,宣传红色文化!
欢迎扫描下方二维码,订阅乌有之乡网刊微信公众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