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几天除了河南,被热议最多的就是中国新闻周刊那篇“小镇做题家”。
前者火可能是多行不义,后者则是立场出现了问题。
情况是这样的:有三个明星成功考编,但其中内幕重重,于是遭到了网友的质疑。
比如三人之中的胡先煦面试当天,人在安徽,压根就没去北京面试;
再比如三人之中的易烊千玺,日收入208万,根本就不满足“非在职人员”的条件。
面对如潮水一般的质疑,没想到中新刊站了出来,他们说道:
你们这些小镇做题家每天上培训班,每天做真题卷,拼死拼活,结果就是考不中。所以看到本身就能在市场上赚走大钱的明星轻而易举的成功,就觉得自己的坑被抢了,你们这是嫉妒……
我从没想过,这种级别的媒体,他们竟然会为了帮助所谓的明星,而嘲讽普通人。
什么叫“小镇做题家”?
说白了就是那些为了考编而辛苦、努力付出的普通群众,这些人每天花费大量的时间学习,在中新刊眼里却不值一提。
所谓的“小镇做题家”,在中新刊这篇文章里,就是那些十载寒窗的普通学子。这些人遵循规则,一步一步的按照国家的脚步前进,走了很远的路,吃了很多的苦,终于把一份毕生心血凝聚的答卷递到聚光灯下。
而他们所谓的“能从市场上赚大钱的明星”,不就是指天生的权贵吗?当普通人质疑这些权贵用特权抢走名额,怎么就成了“小镇做题家”的不堪入眼了?
我只能说,中新刊能写出这篇报道的人,已经完全背离了人民,脱离了群众,他站在明星权贵的阵营里沾沾自喜,却不知道背后有多少目光,正默然的凝视着他。
于是,中新刊又发了一篇新的报道,叫《如何化解“指责型”人格》。
我彻底被震惊了,他们究竟有多执着?
这篇文章,无疑是为上一篇“小镇做题家”受到无数普通群众质疑后的洗地之作。
他们意有所指的写道,人们是在拿指责对象的缺点与别人的优点作比较,抬高别人,贬低指责对象,这样容易把指责对象引入莫名其妙的嫉妒情绪之中……
这不是继续洗还能是什么?
我们普通人质疑:这些明星考编违规。
中新刊:你们就是眼红,是小镇做题家无能与求而不得之后的嫉妒。
我们无奈,你高贵,你歧视我们小镇做题家。但是我们有证据,我们可以用证据锤死这些明星。
中新刊:有这功夫你们还不如好好反省自己,你们知道自己属于“指责型人格”吗?
原文是中新刊紧随那篇“小镇做题家”之后发布的,但目前已经删除。有想看的网友,随便在网上搜索都能搜到,我想不止是我,很多人都保存了截图,并且还有其他媒体转载的记录。
已经无法理解,这是要转移怒火,弃车保帅,弃中新刊保太子吗?
我不知道中新刊是不想干了,还是已经抱上了资本的粗腿。什么知识分子,什么高水平,我看是谁给钱就为谁说话。
毛主席说,因为我们是为人民服务的,所以,我们如果有缺点就不怕别人批评。
中新刊你们很屌,抛弃平民市场,转抱资本大腿,不为群众的质疑提出诉求,反而为被质疑的对象猛烈发声,拐弯抹角的批评群众是嫉妒,是指责型人格。
这种风气,令人望而生畏。
前几天其实还有一条热搜,在“小镇做题家”受到争议之时横空而出,它叫“科学家与演员平等”。
气得我想笑,究竟要到什么地步,才能说出这种话。将军坟前无人问,戏子破事天下知 。
科学家的地位与贡献是所有的演员都比不了的,但演员的物质收益却是科学家们所比不了的。
演员只是锦上添花的人而已,只能放在和平时代。而科学家才是那个雪中送炭的人。
因此中新刊的两篇文章,更让人愤怒。资本家为了利益在卖最后一根能绞死自己的绳子,而无耻文人则继续撰写着跪舔资本和权贵的垃圾东西。
「 支持乌有之乡!」
您的打赏将用于网站日常运行与维护。
帮助我们办好网站,宣传红色文化!
欢迎扫描下方二维码,订阅乌有之乡网刊微信公众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