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看懂APP上有记者向我提问。我做了回答后,觉得内容适合在公众号发布,就把问题和我的回答转贴于此。帮助大家了解最近比较热议的药物阿兹夫定片到底有哪些内涵。
记者问题:新冠口服药阿兹夫定片热议背后
1.作为我国目前唯一附条件获批上市的国产新冠口服药,阿兹夫定片近期上市销售引发热议,但随后下架。研制国产新冠口服药背后的考量是什么?在西药的研制上是否有必要?口服新冠药研制未来是否是趋势?原因有哪些?您又是如何看待近期的热议?
2.据悉,阿兹夫定片原来是用于治疗高病毒载量的成年HIV-1感染患者,今年7月份获批新增治疗普通型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成年患者。但此新增适应症是附条件批准,患者应在医师指导下严格按说明书用药。您认为后续阿兹夫定片是否有可能作为处方药线上线下零售?阿兹夫定片的获批,是否是对“三方三药”一种挑战?
3.事实上,在治疗新冠肺炎这事上,掀起一场“中西药”的争论。您是如何看待这种争论?对比连花清瘟、散寒化湿颗粒与阿兹夫定片的应用,究竟有何不一?中西药到底该如何抉择?
我的回答
Q1.作为我国目前唯一附条件获批上市的国产新冠口服药,阿兹夫定片近期上市销售引发热议,但随后下架。研制国产新冠口服药背后的考量是什么?在西药的研制上是否有必要?口服新冠药研制未来是否是趋势?原因有哪些?您又是如何看待近期的热议?
回答Q1:
国产新冠口服药确实存在多重考量。
1)从利益阵营上讲,医疗行业存在中西医之争。这种斗争已延续百年有余,在新冠疫情上再次表现出来。中医药的有效性在2020年武汉疫情获得了很好的确认。但这让百年来逐渐站稳了医疗主流的西方现代医学体系情何以堪,所以不仅从检测、隔离等方面增强现代医疗话语权,也需要在治疗药物上拿出产品。先前西医借媒体狂推推瑞得西韦,可惜临床效果不佳,黯然折戟;现在再推出阿兹夫定这种抗RNA病毒药物,不管临床上应用多少,效果如何,至少日后书写历史的时候,西医系统是提供了药物解决方案的。
2)从药理上讲,治疗新冠可以针对病毒下手,也可以针对人体机能下手。已经被国家认可并宣传的中药“三药三方”属于从增强人体正常机能——包括但不限于现代医学定义的狭义的免疫力,还包括增进或协调人体代谢、循环、排痰、排汗、排尿、排便等诸多人体正常功能的意义——的角度来应对新冠病毒感染人体,而阿兹夫定显然是从直接对抗病毒的角度来应对新冠病毒感染人体的。其机理是作为核苷酸类似分子,能被RNA病毒复制时错误识别从而整合进RNA链,从而干扰病毒的复制。从药企角度,在新冠病毒感染疾病临床上检验其有效性和安全性,是合理的思路。从患者和国家层面,如果药物有效性安全性都比较好,那有抗病毒药物的选项也是一个选项。但是该药物的副作用不可忽视,因为人体正常细胞也是有RNA合成,阿兹夫定能否干扰正常的RNA合成(转录)过程?肯定可以,所以其副作用肯定是广泛存在的。这个在其说明书中也有陈述。还有,其对HIV也是用于高病毒载量患者,对于新冠病毒其临床数据也是仅仅高病毒载量患者的表现优于对照组。这说明什么?合理的解释就是其干扰RNA合成的作用缺乏选择性,病毒载量中低水平时,更多地干扰到了人体正常的RNA合成,所以综合临床效果并不优于安慰剂或者考虑副作用还更差;只有在病毒高载量时,才能因为(被动性地)更多干扰到了病毒的RNA复制从而显示出一点抗病毒方面的有效性。
3)从抗疫管理角度讲,抗病毒药物的应用有方便性。因为中药治疗是针对人体机能的,那不同的人体状况往往需要辩证施治和个性化用药,这就增加了操作复杂度。如果是抗病毒药物,其和核酸检测进行配对使用,理论上可以对所有病毒核酸检测阳性的人使用,这从管理角度当然是更容易开展的,也适合那些有意无意希望用简单线性思维理解世界和人类生命的头脑接受。
Q2.据悉,阿兹夫定片原来是用于治疗高病毒载量的成年HIV-1感染患者,今年7月份获批新增治疗普通型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成年患者。但此新增适应症是附条件批准,患者应在医师指导下严格按说明书用药。您认为后续阿兹夫定片是否有可能作为处方药线上线下零售?阿兹夫定片的获批,是否是对“三方三药”一种挑战?
回答Q2:
1)后续阿兹夫定片是否有可能作为处方药线上线下零售?不会。因为其适应证是高病毒载量的新冠病毒感染患者。而且基于上述分析,其副作用肯定很大。如果中药可以搞定或者正常吃饭喝水睡觉可以搞定,真的没必要吃这个药。无论是从负责任角度,还是从后续长期效果评估角度来讲,都不应该大面积推广这个药。当然,就算国家默许,企业积极推进,该药物如果作为处方药进入线上线下零售,一旦大面积使用,用药体验快速社交传播,肯定会是一片骂声,药物会因为声名狼藉而被市场厌弃。而保留其作为处方药选择性地小范围使用,还可保持其神秘性,可作为后续电影片段,但是确实不宜大面积进入真实临床。
2)阿兹夫定片的获批,是否是对“三方三药”一种挑战?根据上述分析,从书写疫情和医药历史的角度,是极大的挑战。从临床应用角度,不算挑战。
Q3. 事实上,在治疗新冠肺炎这事上,掀起一场“中西药”的争论。您是如何看待这种争论?对比连花清瘟、散寒化湿颗粒与阿兹夫定片的应用,究竟有何不一?中西药到底该如何抉择?
回答Q3:
理论上讲,医学和药物不应该分中西,而是按照治病救人的原则,按照有效性和安全性以及质量稳定性的统一要求,按照市场可接受的价格,根据具体病情来挑选相对来说有效性高,安全性高,价格合理的药物。
但中西药物确实从构成上差别很大。原理上讲,传统中药往往是用整体观,在相对宏观的层面,用“调和”或者“管理”的思路帮助人体生理恢复正常。中药是按照对人体生理的影响进行分类的自然矿物、植物、动物等物质),其宗旨是“扶正祛邪”,即帮助正常生理功能顺利发生,协助压制病理过程和去除病理产物,“调和阴阳”,即让人体的功能(阳)和各种结构和体液(阴)都趋向正常。现代西药往往用“对抗”思路,借助现代物理学和化学分析的仪器设备,在微观的细胞或分子层面找到“靶标”,然后试图用单一化合物分子对靶标进行抑制、激活或者补充,从而干预其功能涉及的生理病理过程,比如抗生素、抗病毒药物以及癌症化疗类药物,是典型的对抗思路,抑制某个分子或过程,达到杀灭细菌或细胞的目的;胰岛素、生长激素、维生素等则是补充。
中药的使用类似指挥集团军作战,需要在战略和全局的视野下部署得力的部队。西药的使用类似于派一支特定工种的小分队。
具体说到连花清瘟和散寒化湿颗粒对比阿兹夫定片,也是如此。中药是由多个功能组分完成宏观的“散寒”“化湿”“化痰排痰”“促排汗”“促大小便通畅”等功能,从而达到退烧,身安,呼吸通畅等康复目标。而阿兹夫定片就算可以干扰病毒复制,也同时干扰了身体的RNA合成,大概率影响身体自愈机能,让恢复更缓慢。
***
以上是回答记者问。本文多说一点,那就是如果打算用中药了,那么多种中药又该如何选?是不是都可以连花清瘟或者散寒化湿颗粒搞定?显然也不是这么简单的事。中药也绝不可以不加区分地使用。比如连花清瘟胶囊,本来是麻杏石甘汤的底子,是寒性很大,适合高热患者的,几年来被用来作为某种通用抗疫药物四处发,真的是让关心中医的人们心里忧心得很。其实相对而言清肺排毒汤比较四平八稳和普遍适用,在美国也做成方便剂型广泛售卖,可是中国自武汉后就是不怎么推广这个方子。而预防的话,学习河南通许县医院的“甘草干姜汤”也是好的,但在防疫新闻里也往往看不见。所以大家还是都多学习中医,争取自己能把握中药使用。关于如何选用中药治疗新冠感染,做到在家解决问题,不留后遗症,推荐几个链接,是我比较认可的,大家可以看看
小儿感冒的家庭处置(对成人也适用 公众号:五味子医生)
放开之后,如何备药 (公众号:经方梧桐先生)
另外,喜马拉雅上有个免费的讲座 “小柴胡大健康:少儿感冒发烧系列课”我听了感觉还是可以的。是适合小白学习的感冒选药课程。
「 支持乌有之乡!」
您的打赏将用于网站日常运行与维护。
帮助我们办好网站,宣传红色文化!
欢迎扫描下方二维码,订阅乌有之乡网刊微信公众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