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 > 思潮 > 思潮碰撞

德国学者反思全球化研究

田永胜 · 2015-01-19 ·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报
收藏( 评论() 字体: / /

 

  

  【核心提示】近年来,西方很多关于“全球化”的论著都强调全球化的福祉,有意无意地夸大其积极作用,淡化甚至无视其消极影响和副作用。实际上,“全球化”并不意味着这个世界已经从政治上实现统一,经济上完全一体化,文化上同质化。

  德国哲学家彼得·斯洛特戴克在哲学、历史学和文学领域着力颇多,是当今欧洲多产且富有争议性的思想家之一。尤其是在《资本的内部:全球化的哲学理论》一书中,斯洛特戴克通过重构全球一体化的历史的方法,勾勒出当代理论的概貌。在笔者看来,斯洛特戴克从哲学角度提出了一些在全球化的定义、进程、趋势等方面值得思考的问题。

  哲学视角下的全球化三阶段

  斯洛特戴克反对近些年来关于“全球化”的观点,他认为全球化开始于古希腊时期,这与他对“全球化”的独特定义相关:全球作为一个名词代表了一个简单的理念即宇宙观,以及一个双重的绘图学上的物体。它是古代人理解的天,现代人理解的地;这个名词后来通过英语世界构成了新名词,产生了这个杂合形式“全球化”。在笔者看来,他是从哲学认识论的角度给出了“全球化”的定义,即人们对自身所处的天地的认识,以及这个星球上发生的“全球”事件的认识。这种独特的“全球化”定义使得他把全球化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为“宇宙全球化”,即形态学的全球化(或者说是本体形态化的全球化)。无论作为古希腊哲学,还是作为中世纪的宗教哲学,经典的本体论都是一个关于球面的学说。斯洛特戴克认为,古希腊时期“在思想中测量天的维度是为第一次全球化”。第二阶段“大地全球化”是指历时500多年的“欧洲的扩张”阶段。哥伦布对新大陆的发现成功地否定了东方在欧洲人心目中享有的神秘主义——形而上学的优势地位。在这一阶段,全球化的第一支主力是忠于国王的船长及其团队,第二支主力是隶属于教皇或教会的传教士,第三支主力则是旅行者、学者、作家以及新的学科——地理学、人类学。第三阶段是“电子全球化”。从20世纪六七十年代,随着电子信息以及卫星在地球轨道的建立开始。斯洛特戴克认为流行的“世界市场”这个概念不恰当,因此借用“水晶宫”这个隐喻表达当前的“全球化”状态。人们膜拜西方世界中魔性的东西:货币的权力、单纯的运动和醉心的音乐。“水晶宫”容纳了资本世界的内部空间,这个空间是一个温室,把一切原本处于外部的东西都吸纳到内部来。

  由于人们认识和探索地球的技术手段存在显著不同,形成了“全球化”的三个不同阶段。三个阶段的差别在于,人们在第一阶段设想的“地球”是一个能够包容一切实体存在的世界的宇宙,而在第二、三阶段,人们则认为“地球”是一个承载了各种不同世界所形成的事件的地球。

  哲学为何缺席全球化的讨论

  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伴随着第三次科技革命的浪潮,“全球化”成为社会学、政治学、地理学、人类学、教育学、法学等学科的热门研究课题,也成为媒体关注的焦点。但是,少有从哲学的视角研究全球化的力作。斯洛特戴克认为,在全球化的第一阶段,对天体宇宙的思考是哲学家或者几何数学家的工作,但在全球化的第二、三阶段,哲学家则缺席了。而且,关于全球化的辩论使用的都是哲学术语,这种非专业的使用导致了对“全球化”认识的扭曲。

  哲学在全球化的第二、三阶段的缺席有两个原因。首先,从康德到黑格尔、海德格尔等诸多欧洲哲学家并没有对“大地”全球化的进展作出应有反应,而且下意识地拒绝新的世界形式。其次,以哲学方式对全球化进程加以总结的必不可少的核心概念,在哲学词汇中还只居于次要地位,有些甚至还缺席。如:差距、扩张、外部、野蛮人、成像、密度、单一性、失控、可派出性、媒体、使命、风险、债务、陌生、交通、联网、狂迷系统、愿望思维、玩世主义等。

  对全球化认识的不同结果

  人们对“地球”的不同认识导致不同结果,体现了斯洛特戴克所讨论的“全球化”三个不同阶段。在“宇宙全球化”阶段,从古希腊时期一直到中世纪,欧洲哲学特别是天主教宇宙观,都是把“地球”看作被“天”包裹着的一个星球,而且,“地球”在整个苍穹中处于卑微、遥远的地位。基于这种全球化的认识,在形而上学的话语中,经常可以听到学者用“尘世的”这个术语指人类所处的地球,而“天国”则处于与世隔绝的遥远天空中。地球上的万事万物都有死亡或者终结的时候,而“天国”则没有死亡。

  在“大地全球化”阶段,随着全球航海业的迅猛进展和殖民地的开拓,“地球”被当作唯一而实在的球体,而原来被看作与地球是伙伴关系并充满神秘意义的天空却消失了。人们开始以全新的方式认识和了解地球,认识到地球原来并非平的而是圆的,地球并非以陆地为主而绝大部分是海洋,地球并非中心而太阳是中心,等等。在“大地全球化”阶段,人们把对地球的认识转化为经济利润,当金钱购买的货物越过大洋绕了一圈后,就会增加很多利润并回到原来的账户。

  在“电子全球化”阶段,人们乘坐飞机可在当天实现远距离的往返。世界另一头发生的重大事件、犯罪或自然灾害,几分钟就可传遍全世界。交通和媒体的这种高速度使得地球失去了第二阶段的那种“广袤”感,最终只成为一个象征性的标志。

  对全球化的批评与反思

  在笔者看来,作为哲学家的斯洛特戴克对“全球化”的趋势和评价有其独到之处。这主要体现在他认识到,所谓的“全球化”发展趋势的争论几乎是富裕地区的自我话语,除此之外,世界上大部分地区要么不清楚这个概念,要么就只是在批评“全球化”的副作用中去了解全球化。斯洛特戴克的论断虽略显另类,但也不乏可取之处。

  首先,揭示了“全球化”的罪行。在全球化的第二阶段,从哥伦布时代,欧洲殖民者贩卖黑奴、屠杀印第安人、掠夺财富和土地。近代欧洲殖民的历史,就如同一份长长的控诉书,控诉帝国的不正当性、非法入侵和罪行。同时,在全球化的第三阶段,“全球化”并非以相同的方式对待地球上的居民。置身于“全球化”内部的人们,也有很多处于不平等的状况。

  其次,批判了社会学和政治学为“全球化”设想的美好前景。近年来,西方很多关于“全球化”的论著都强调全球化的福祉,有意无意地夸大其积极作用,淡化甚至无视其消极影响和副作用。实际上,“全球化”并不意味着这个世界已经从政治上实现统一,经济上完全一体化,文化上同质化。

  最后,着重批判了美国的单边主义。斯洛特戴克认为,“大地全球化”是一个单边主义的行动时代,欧洲人非对称性地占领着世界。在“全球化”的第三阶段,资本主义主导的全球化的实质是推行新的殖民主义,当前的世界体系的外部边界到处有美国军队存在的身影,在为“全球化”保驾护航。美国妄图通过全球化实现其称霸世界的野心,也带来了世界局势的不稳定。

  (作者单位:广东省嘉应学院政法学院)

「 支持乌有之乡!」

乌有之乡 WYZXWK.COM

您的打赏将用于网站日常运行与维护。
帮助我们办好网站,宣传红色文化!

注:配图来自网络无版权标志图像,侵删!
声明: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观点——乌有之乡 责任编辑:南岗

欢迎扫描下方二维码,订阅乌有之乡网刊微信公众号

收藏

心情表态

今日头条

点击排行

  • 两日热点
  • 一周热点
  • 一月热点
  • 心情
  1. 元龙:举邓旗、走邪路,鉴别这类改开敌对分子,首用毛泽东思想!
  2. 历史文献:原河南省委宣传部长杨止仁给原河北省委书记李尔重关于探讨历史问题的一封信
  3. 未完成的《反击》、以及反击进行时
  4. 临终前,这位开国将军仍放不下这件事……
  5. 把武训比作张桂梅,不仅仅是张桂梅的耻辱,更是......
  6. 土埋到脚脖子的生活:一个被吞噬的中国乡村
  7. 被误解的取消高考,毛主席的教育革命!
  8. 杨开慧牺牲后,板仓街头出现一陌生乞丐,在杨家门口乞讨时喊:岸英
  9. 一张试卷的正义,能有多大?
  10. 致2025年高考生的一封信
  1. 谁让你不争论?你该问问他是谁!
  2. 不是社会主义不行,是先锋队背叛了初心
  3. 照妖镜下无完人:写给一位自称“人民儿子”的人引言
  4. 某些人已经疯狂到开始胡言乱语了
  5. 元龙:举邓旗、走邪路,鉴别这类改开敌对分子,首用毛泽东思想!
  6. 县城官场正在向旧社会沦陷
  7. 毛泽东的晚年超越了时代局限,没能理解他,是我们的悲哀!
  8. 这样的非政府组织,该禁了
  9. 子珩墨|最怕的不是仇恨毛主席,而是热爱毛主席的“伪君子”!
  10. 教室里为什么不挂毛主席像?
  1. 小人吹不成伟人!毛主席的光辉,万丈不朽!
  2. 李克勤|叶剑英李先念未参加刘少奇追悼会:华国锋主持,邓小平致悼词(1980年5月17日)
  3. 中共最危险的叛徒,从叛变到处决的内幕详情
  4. 孙中山巨幅画像不宜长期放置于天安门广场
  5. 一夫多妻公开回归、天价私宅赫然出现,什么是我们需要的文明的生活方式?
  6. 当财政走向失控
  7. 中国又迎来了另外一个金融大鳄——景顺集团
  8. 内奸:倒查20年
  9. 江青谈京剧革命(中英文)
  10. 触目惊心的数字背后,是什么在摧残我们的下一代?
  1. 沉痛哀悼!香港毛泽东思想学会林敏捷会长逝世
  2. 举国“痛打”哈佛大学
  3. 照妖镜下无完人:写给一位自称“人民儿子”的人引言
  4. 全球化的风向变了
  5. 沉痛哀悼:崔凤金同志逝世!
  6. 忠县煤矿离奇破产,职工生计无人问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