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 > 时政 > 舆论战争

老编辑三次采访“狼牙山五壮士”纪实:英雄壮举昭日月

吴大勇 · 2015-06-22 · 来源:昆仑策研究院
梅新育应诉炎黄春秋 收藏( 评论() 字体: / /
“狼牙山五壮士”是我党我军和中华民族的骄傲,他们誓死不当亡国奴的英雄气概,是一笔宝贵财富和遗产,光昭明月,永垂青史,决不容许历史虚无主义者们抹黑,侮辱和亵渎!

  此文是广州军区报社的老编辑吴大勇同志应昆仑策研究院之约撰写的专稿。作者半个世纪以来,曾经三次采访“狼牙山五壮士”的事迹,从中汲取伟大的精神力量和智慧启迪。如今,面对历史虚无主义者们抹黑英雄的行径,他用自己的采访经历,做出了“壮士永垂青史,英名不容抵毁”的回答

  今年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70周年,我满怀激情回忆半个世纪来3次采访“狼牙山五壮士”事迹的经过和感受,从那段悲壮的历史中,再次汲取伟大的精神力量和深刻的智慧启迪。

  首次采访:英雄传经传代 官兵深受教益

 

  1961年9月25日,是五壮士血战狼牙山20周年纪念日,我作为战士报记者来到驻雷州半岛某部“红一团”参加了一系列纪念活动。

  纪念大会隆重热烈。55军军长陈明仁上将向到会一千多名官兵介绍当年在狼牙山战斗中表现出高度革命英雄主义和民族气节的老英雄葛振林、宋学义。坐在主席台上的湖南衡阳市武装部副部长葛振林佩戴中校军衔,浓黑的眉毛下目光炯炯,显得刚健英武。还有河南省沁阳县王区人民公社大队党支部书记宋学义身着白衬衣,头髮已经脱落,一脸朴实亲切的笑容。会场响起经久不息的掌声,官兵们高呼“欢迎老英雄探家传经传代”。

  两位老英雄在放映《狼牙山五壮士》影片前,报告了狼牙山战斗的亲身经历。1941年9月25日,日寇向河北省易县我根据地大举“扫荡”,七连六班奉命掩护乡亲和部队主力转移。六班五个战士与数百日寇浴血奋战,打死鬼子兵一百多名。最后弹尽粮绝,他们宁死不屈,砸毁枪枝,跳下悬崖。官兵们含着悲泪向跳崖牺牲的马宝玉等三位烈士表示了深切的哀悼。

  两位老英雄在部队首长陪同下来到大操场,参观了五壮士连的刺杀投弹表演。葛振林、宋学义和几位参加过狼牙山战斗的老战友,挽起袖子说:“来,咱们也比量比量!”果然英雄本色,勇武不减当年,一个个都把手榴弹扔出三十五、六米以外。官兵们为他们的英雄气概所鼓舞,尽情鼓起掌来。葛振林说:“军事技术全靠练,苦练才有硬功夫!”

  战士们把宋学义请到营房前的柳树下,紧偎在老英雄身边,大家争着给他递烟、点火、剥香蕉。宋学义亲手剥开一支香蕉送到六班长熊绪铭面前,一定要他吃。大家望着他充满爱意的目光,感到特别亲切。宋学义深情地说,你们真幸福啊!就讲开了苦难岁月的故事。他15岁那年,河南遭旱灾,全家人东奔西散,逃荒要饭,母亲和弟弟在逃荒路上被日本鬼子当活靶打死了,他在要饭时被地主的狗咬伤了腿。说到此,他捲起裤筒,指着右腿膝盖下的紫色伤疤说,我是在死亡边缘,走投无路时,投奔八路打鬼子才有了活路啊!

  第二次采访:阅兵展示风采 英雄回家“寻根”

 

  1985年5月25日,是“红一团”强渡大渡河50周年纪念日。我奉命赶到南海之滨的广东揭阳县曼头山(红一团所在的144师已改称163师,由雷州半岛移驻此地担任战备值班任务)报道纪念盛况。

  这天上午,天朗气清,阳光明媚。营区彩旗飞舞,军号嘹亮,部队举行了阅兵式。检阅台上,有当年操舟送十七勇士和后续部队渡河的老船工帅士高和张子云;有“狼牙山五壮士”之一的葛振林;有“红一团”的老战士十余人。163师师长王艮章宣读了当年指挥渡河战斗的“红一团”团长、现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参谋长杨得志的贺信。阅兵开始,指战员们昂首挺胸,精神抖擞,迈着整齐的脚步,一色崭新军装,一色锃亮的国产武器,边走边喊:“老前辈浴血奋战创伟绩,新一代历勇拼搏立新功”。台上的老英雄、老船工喜笑颜开,频频敬礼。

  与会同志参观了整理一新的“红一团”团史馆。我请葛振林谈参观的感想。他激动地说,我这次是回老部队寻根,大有收获啊!原来“红一团”前身就是红军第一方面军一师一团,是一支具有突出战绩和光荣历史的部队,长征途中涌现出强渡大渡河熊尚林等17勇士的英雄集体;抗日战争中涌现出了“狼牙山五壮士”;解放战争中参加了辽沈战役、平津战役、渡江战役、进军广西……如今看到老部队现代化建设一年更比一年强,钢铁长城坚如钢,我心里特别高兴!

  第三次采访:不忘党的教导,铭记鱼水恩情

 

  在中国共产党诞辰八十周年(2001年)前夕,我来到广州军区总医院高干病房,慰问、访问了“狼牙山五壮士”唯一健在的葛振林老英雄。当时他84岁,比起我上两次采访显得苍老了许多,颧骨高耸,眼窝深陷,脖子筋脉凸出。不过神态仍很乐观。眼含微笑,示意我坐。我送上一袋水果,向他问候致意。

  “葛老,党的诞辰八十周年,你感受最深的是什么呢?”他沉思一会儿,用一种深沉的语气说:我们中华民族,在近代是一个饱受苦难、历尽煎熬的民族。我是1940年入党,入党没几天,日寇的“大扫荡”就开始了。他们实行“三光政策”,见人就杀,见房就烧,奸淫掳掠,无恶不作。咱华北许多地方成了无人区,真是尸横遍野,血流成河,天昏地暗,日月无光啊!咱们中国人死了多少啊!死得多惨啊!为什么我们当年在狼牙山同敌人决一死战?为什么我们走上棋盘坨在弹尽粮绝时就义无反顾地跳崖?这是党对我们的教育嘛,我入党时就宣过誓:冲锋在前,退却在后,不怕牺牲,保守党的秘密,永不叛党,为共产主义奋斗到底!

  “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这是千真万确的真理。党的政策,从来就是团结群众,依靠群众,任何时候,我们都不能忘记群众、脱离群众,群众是真正的英雄!华北的抗日多么艰难呀!八路军打麻雀战、地道战;鬼子搞“三光政策”。我们吃不上、喝不上,群众舍生忘死,宁肯自己少吃少喝也要给八路军送粮,送水,抬担架,掩护伤员。我在狼牙山能够脱险,是一位地方干部救了我,他叫余药夫。说到此,葛老兴奋地告我:当年我跳崖后摔成重伤,昏了过去。苏醒后遇见一位地方干部,他救了我们,事隔半个多世纪,终于找到这位地方干部,他就是曾任河北师范大学副教授的余药夫。

  访问结束时,葛老深情地说:人们口口声声尊我是狼牙山五壮士,五壮士又怎么了?光荣属于党和人民。如今,咱们中国走进了改革开放,致富奔康的新时代,我的4个儿子都参加了工作,已有两个孙子,一个孙女,一家12口人快快乐乐,生活很幸福。我觉得年轻人应该有长远的幸福观。应当树立忧患意识,要警惕日本军国主义分子和右翼势力篡改历史,掩盖侵略罪行的图谋。年轻人,千万千万,不忘苦难的昨天,珍惜和平幸福的今天,开拓更加美好的明天。

  壮士永垂青史 英名不容抵毁

 

  2003年3月23日,“狼牙山五壮士”最后的幸存者葛振林去世,噩耗传来,我不胜悲痛,即发挽联唁电:“狼牙山五壮士宁死不屈正气标青史;迥雁峰一生尽节光彩照人寰。”“狼牙山五壮士”是我党我军和中华民族的骄傲,他们誓死不当亡国奴的英雄气概,是一笔宝贵财富和遗产,光昭明月,永垂青史,决不容许历史虚无主义者们抹黑,侮辱和亵渎!(昆仑策研究院)

「 支持乌有之乡!」

乌有之乡 WYZXWK.COM

您的打赏将用于网站日常运行与维护。
帮助我们办好网站,宣传红色文化!

注:配图来自网络无版权标志图像,侵删!
声明: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观点——乌有之乡 责任编辑:南岗

欢迎扫描下方二维码,订阅乌有之乡网刊微信公众号

收藏

心情表态

今日头条

点击排行

  • 两日热点
  • 一周热点
  • 一月热点
  • 心情
  1. 元龙:举邓旗、走邪路,鉴别这类改开敌对分子,首用毛泽东思想!
  2. 公孙鞅之叹
  3. 顾凌英|到底是谁蛮横、谁不讲理?
  4. 全球化的风向变了
  5. 未完成的《反击》、以及反击进行时
  6. 临终前,这位开国将军仍放不下这件事……
  7. 历史文献:原河南省委宣传部长杨止仁给原河北省委书记李尔重关于探讨历史问题的一封信
  8. 把武训比作张桂梅,不仅仅是张桂梅的耻辱,更是......
  9. 这下成仇了,特朗普和马斯克开撕!瓜太多,太密
  10. 土埋到脚脖子的生活:一个被吞噬的中国乡村
  1. 谁让你不争论?你该问问他是谁!
  2. 不是社会主义不行,是先锋队背叛了初心
  3. 照妖镜下无完人:写给一位自称“人民儿子”的人引言
  4. 某些人已经疯狂到开始胡言乱语了
  5. 毛泽东的晚年超越了时代局限,没能理解他,是我们的悲哀!
  6. 县城官场正在向旧社会沦陷
  7. 这样的非政府组织,该禁了
  8. 元龙:举邓旗、走邪路,鉴别这类改开敌对分子,首用毛泽东思想!
  9. 子珩墨|最怕的不是仇恨毛主席,而是热爱毛主席的“伪君子”!
  10. “你(董明珠)的破家电,有什么可偷的?”——与梁宏达先生商榷
  1. 小人吹不成伟人!毛主席的光辉,万丈不朽!
  2. 郭建波|“冤案”,还是罪有应得?——关于胡风事件的历史考察
  3. 李克勤|叶剑英李先念未参加刘少奇追悼会:华国锋主持,邓小平致悼词(1980年5月17日)
  4. 中共最危险的叛徒,从叛变到处决的内幕详情
  5. 孙中山巨幅画像不宜长期放置于天安门广场
  6. 一夫多妻公开回归、天价私宅赫然出现,什么是我们需要的文明的生活方式?
  7. 当财政走向失控
  8. 中国又迎来了另外一个金融大鳄——景顺集团
  9. 内奸:倒查20年
  10. 触目惊心的数字背后,是什么在摧残我们的下一代?
  1. 沉痛哀悼!香港毛泽东思想学会林敏捷会长逝世
  2. 举国“痛打”哈佛大学
  3. 照妖镜下无完人:写给一位自称“人民儿子”的人引言
  4. 全球化的风向变了
  5. 沉痛哀悼:崔凤金同志逝世!
  6. 忠县煤矿离奇破产,职工生计无人问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