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 > 争鸣 > 网友杂谈

解读曹林“怪谈”——评《大学老师讲课不需要谁居高临下教》

太阳花 · 2014-11-20 · 来源:海疆在线
收藏( 评论() 字体: / /

  曹林这篇《大学老师讲课不需要谁居高临下教》一文的开头提到:“《辽宁日报》 ‘别在课堂上抹黑中国’的报道,引发了热烈的舆论争议……这封信争议很大,有人称赞其针砭时弊,有人觉得是言过其实和立场先行,以点带面干预大学自由”

  【评】首先我很想知道,说“以点带面干预大学自由”的人都有哪些人?我想对这些人说,《辽宁日报》提出的问题到底是“点”还是“面”好像不好说吧?退一步说话,就算是“点”,就不应该提出公开批评了?非要蔓延成“面”、无法制止的时候,才可以批评?这逻辑似乎混蛋了点儿。

  曹林怪谈之(一):“我们都是从学生走过来的,对大学课堂都很熟悉。客观地看,这篇来信所谈到的一些问题,在大学课堂上确实存在,我们或多或少也曾遇到过那种在课堂上发牢骚、讲段子、作喷子的老师。大学开放自由兼容并包,应该容得下各种人各种声音,所以学生们虽然比较反感,但多没有太当回事,多是一笑了之。”

  【评】1、大学老师是否应该在课堂上发牢骚、讲段子、作喷子?答案应该是显而易见的吧?学生是否接受、是否在意,跟老师是否该做是两个概念。学生不介意的事多了,还有些学生不介意在课堂上看少儿不宜的电影呢,难道老师们就可以这样做了吗?一句话,课堂有课堂的规矩,老师有老师的原则,这不能以学生的意志和喜好为转移。更何况学生们都已经反感了,还不足以引起警觉和关注吗?难道非要逼到学生罢课或投诉才去反思?又有多少学生敢于去得罪老师呢?就算学生如曹林所说的“多是一笑了之”,也只能说明学生们的无奈和无力反对罢了,这能说明老师的做法就是正确可取的吗?批评这种现象有错吗?

  2、曹林所谓“应该容得下各种人各种声音 ”,就是说包括颠覆中国的人和声音也要包容?一个主任编辑,发言能不能谨慎点?另外,讲段子也要看讲什么段子好吧?有没有抹黑中国的段子?曹林敢站出来担保没有吗?说到“言论自由”,很想跟曹林等人明确一个概念,在任何国家都没有绝对的言论自由,任何国家任何大学都不会允许老师在课堂上无底线发言。

  曹林怪谈之(二):“首先,不要低估大学生的智商和判断力,现在已经不是老师讲什么学生就全盘接受的年代了,大学生已经有了自己的思考和思想,有了质疑和批判的能力。对于胡喷瞎侃的老师,学生们或者会站起来辩论,或者会用嘘声去鄙视,我上大学时还写过一篇题为《教授,我来剥你的皮》的评论炮轰那些不好好授课的教授。”

  【评】1、《今晚报》对曹林这段话的“打脸”是最给力的了。曹林自己在《当新闻学院院长是需要资格的》一文中说:“刚走进大学的年轻人缺乏判断力,思想上几乎是一张白纸,价值观和思想可塑性很强”;现在又说:“不要低估大学生的智商和判断力,现在已经不是老师讲什么学生就全盘接受的年代了,大学生已经有了自己的思考和思想”……谁能告诉我,这曹大编辑到底想说啥?根据曹林的“高论”,请问现在的大学生到底是有判断能力还是没有判断能力啊?大学生到底是一张白纸呢,还是已经有了自己的思考和思想啊?

  2、曹林可以写“教授,我来剥你的皮”,就不许辽报说“别在课堂上抹黑中国”?

  曹林怪谈之(三):“不要高估了教师在大学课堂上的影响力,互联网上的牢骚和段子比大学课堂严重多了,如今年轻人基本上都生活在网络中,网络对年轻人的影响大多了,某些教师只是拾网络牙慧罢了。”

  【评】曹林是在将大学教师和互联网比烂?还是在把大学教师“胡侃”的原因推给网络?大学生是否是一张白纸我们先不讨论,但大学教授肯定不应该是一张白纸吧?大学生是否有判断力这个问题,曹林还在纠结,但大学教授应该有判断力吧?网络上的一些段子,是否适用于课堂,哪个教授会不清楚?互联网是互联网的问题,我们现在在讨论大学教师的问题,你曹林把互联网扯出来是哪门子的花样呢?再说,没有人说大学生所有的影响都是来自老师,但这不等于老师就可以在课堂上胡侃乱喷了吧?不等于老师有问题不可以批评了吧?

  曹林怪谈之(四):“大学课堂的开放与自由有自我净化功能,并不像中学是教师主导填鸭式的,真理越辩越明,自由的讨论和声音的争鸣会让年轻人对某些社会问题看得更清楚。”

  【评】大学生从曹林曾经说的“一张白纸” 呼哧一下变成“信息净化器”了。好吧,曹林的意思是,大学生们都是“信息净化器”,所以,任何垃圾信息都可以在课堂上灌输,老师可以毫无原则的讲课,可以把生活的不满发泄在课堂,可以发表支持“占中“及港台藏疆“四独” 言论了是吗?大学教师到底应不应该有原则和底线?

  曹林怪谈之(五):“应该相信大学自治的能力,如今每所大学都有教学评估机制,学生给老师评分,一个老师如果整天在课堂上发牢骚、讲段子和胡侃乱喷,学生肯定不会给高分。”

  【评】大学有教学评估机制,就不需要社会监督了?大学老师讲得好,怕什么听课呢?很讽刺的是,舆论围攻《辽宁日报》的人,大多是整天把“言论自由、新闻自由”挂嘴边的人。另外,之前我一直没有提曹林的障眼法和偷换概念。曹林企图把《辽宁日报》批评信的主要内容放到批评老师“发牢骚、讲段子”上,写到这里,我突然开始怀疑曹林是否真看过《辽宁日报》的那篇文章,那篇文章的重点是仅仅在说大学老师上课发牢骚的问题吗?

  曹林怪谈之(六):“洋洋洒洒的来信,都是评论和批评,却没有具体的论据,到了哪所高校,听了哪个老师的课,这个老师在课堂上讲了什么?没有翔实的报道,只有抽象的评论,这种批评如何能服人呢?评论永远不能走在新闻的前面,没有新闻,就没有事实的基础,评论很容易让人产生“立场先行”的反感。而且,不提具体学校,不提具体老师,不提具体讲了什么,既让人无从核实记者所言的真假,也让高校老师失去了为自身辩护的机会。空洞抽象地提向“高校教师”这个符号,只会让所有教师跟着被污名化。”

  【评】曹大编辑知道什么叫新闻吗?《辽宁日报》反应的课堂上老师的表现是一种现象,而不是“新闻”。为了防止和纠正课堂上的不良现象,《辽宁日报》负责任的把这些现象归纳起来,以公开信的形式发了出来,这有何不妥?谁规定的媒体揭批某种现象时必须有具体单位和姓名?公开信中提出的不良现象,对大学而言,就是一个警钟,有则改之,无则加勉,《辽宁日报》也只是善意的提醒,而曹林却要求媒体一定发“大字报”点名批评,这个很有意思。

  曹林怪谈之(七):“如果媒体和记者老老实实当一个旁观者和记录者,避免成为当事人,会避免很多争议。”

  【评】刚才,曹林说不怕争议,真理越辩越明,现在又“劝告”媒体和记者要避免争议,真看不懂了。而且,媒体和记者不是机器人好不好?媒体和记者也有维护社会正气的责任,也要有爱国爱民的正义立场,这没错吧?

  曹林在文章最后也说了一堆让人哭笑不得的话,他总体的意思就是说媒体只能是“传输机”的功能,不能发表评论,只能传递评论,不具备任何分析能力和权利。以曹氏逻辑来看,媒体不需要有评论员了吧?他还提到了“角色分工”,说“媒体最好不要替代教师和学生去当角色“,我觉得这个说法很好笑,媒体泛泛的归纳总结并公开了几种大学不良现象,就说是 “替代教师和学生当角色”。照此逻辑,曹林写那篇《新闻学院院长是要有资格的》,他替代的是组织部部长的角色,这篇《大学老师讲课不需要谁居高临下教》则替代的是教育部的角色,不知曹大编辑是否同意他自己的逻辑呢?

「 支持乌有之乡!」

乌有之乡 WYZXWK.COM

您的打赏将用于网站日常运行与维护。
帮助我们办好网站,宣传红色文化!

注:配图来自网络无版权标志图像,侵删!
声明: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观点——乌有之乡 责任编辑:南岗

欢迎扫描下方二维码,订阅乌有之乡网刊微信公众号

收藏

心情表态

今日头条

点击排行

  • 两日热点
  • 一周热点
  • 一月热点
  • 心情
  1. 元龙:举邓旗、走邪路,鉴别这类改开敌对分子,首用毛泽东思想!
  2. 历史文献:原河南省委宣传部长杨止仁给原河北省委书记李尔重关于探讨历史问题的一封信
  3. 未完成的《反击》、以及反击进行时
  4. 这不是个案,而是整个时代的病
  5. 杨开慧牺牲后,板仓街头出现一陌生乞丐,在杨家门口乞讨时喊:岸英
  6. 临终前,这位开国将军仍放不下这件事……
  7. 把武训比作张桂梅,不仅仅是张桂梅的耻辱,更是......
  8. 土埋到脚脖子的生活:一个被吞噬的中国乡村
  9. 被误解的取消高考,毛主席的教育革命!
  10. 夏小姐,一个被公知洗脑的完美标本!
  1. 谁让你不争论?你该问问他是谁!
  2. 不是社会主义不行,是先锋队背叛了初心
  3. 照妖镜下无完人:写给一位自称“人民儿子”的人引言
  4. 元龙:举邓旗、走邪路,鉴别这类改开敌对分子,首用毛泽东思想!
  5. 某些人已经疯狂到开始胡言乱语了
  6. 县城官场正在向旧社会沦陷
  7. 毛泽东的晚年超越了时代局限,没能理解他,是我们的悲哀!
  8. 这样的非政府组织,该禁了
  9. 子珩墨|最怕的不是仇恨毛主席,而是热爱毛主席的“伪君子”!
  10. 苏联亡了,但亡的不是社会主义!
  1. 小人吹不成伟人!毛主席的光辉,万丈不朽!
  2. 李克勤|叶剑英李先念未参加刘少奇追悼会:华国锋主持,邓小平致悼词(1980年5月17日)
  3. 中共最危险的叛徒,从叛变到处决的内幕详情
  4. 孙中山巨幅画像不宜长期放置于天安门广场
  5. 一夫多妻公开回归、天价私宅赫然出现,什么是我们需要的文明的生活方式?
  6. 当财政走向失控
  7. 中国又迎来了另外一个金融大鳄——景顺集团
  8. 内奸:倒查20年
  9. 江青谈京剧革命(中英文)
  10. 触目惊心的数字背后,是什么在摧残我们的下一代?
  1. 杨开慧牺牲后,板仓街头出现一陌生乞丐,在杨家门口乞讨时喊:岸英
  2. 举国“痛打”哈佛大学
  3. 照妖镜下无完人:写给一位自称“人民儿子”的人引言
  4. 全球化的风向变了
  5. 沉痛哀悼:崔凤金同志逝世!
  6. 忠县煤矿离奇破产,职工生计无人问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