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 > 历史 > 中华医药

BBC短片出现毛主席镜头,打了谁的脸?!

子午 · 2021-10-16 · 来源:子夜呐喊微信公众号
字体: / /
BBC的推介视频不过9分钟,算下来解说不会超过2000字,却“不吝笔墨”整段介绍了毛主席指示研发抗疟药物的历史。丑化历史是可耻的,淡化毛泽东,忘记历史同样是可耻的。BBC短片出现毛主席的镜头打脸的不正是这样的数典忘祖的中国媒体吗?

屠呦呦、居里夫人、爱因斯坦和图灵,入围BBC评选的"20世纪最伟大科学家"!2019年1月初,BBC二台的新栏目ICONS(偶像)进行了一个题为“20世纪最伟大人物”的评选,屠呦呦是科学家领域唯一在世的候选人,也是所有28位候选人中唯一的亚洲人!

图片

BBC制作了人物推介短片讲述屠呦呦发现青蒿素的传奇故事,主持人表示:“若用拯救多少人的生命来衡量伟大程度,那么毫无疑问,屠呦呦是历史上最伟大的科学家!”

与2015年屠呦呦获得诺贝尔奖时,国内主流媒体报道该事件、鲜提毛泽东时代和毛主席形成鲜明对比的是,BBC这个资本主义的媒体却忠实地还原了中国上马抗疟项目的历史过程,出现了毛泽东主席指示研发抗疟药物的镜头。

图片

图片

2015年12月7日下午1点(瑞典时间),应瑞典诺贝尔奖委员会邀请,中国首位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得主屠呦呦在瑞典卡罗琳医学院用中文发表题为《青蒿素——中医药给世界的一份礼物》的主题演讲,讲述了青蒿素的科研成果及过程,并介绍了自己及科研团队在青蒿素研制中的贡献和中国传统的中医药宝藏。

这次演讲,屠呦呦在全世界媒体面前引用了毛主席指示:“中国医药学是一个伟大的宝库,应当努力发掘,加以提高”。

图片

屠呦呦在演讲中讲述了从1969年中国“523”抗击疟疾研究立项到青蒿素的发现及临床实验与制药的艰辛历程。回顾了1959年到1962年参加西医学习中医班,在著名生药学家楼之岑指导下系统学习了中医药知识,为自己从事青蒿素研究提供了良好的准备。

图片

屠呦呦把自己的成绩归功于那个火红年代,归功于党和国家的信任和支持,归功于中国科技界的万众一心、攻坚克难,同时期望全球抗疟工作者共同努力解决疟原虫对于青蒿素和其他抗疟药的抗药性问题,充分展现了一名85岁的老科学工作者对自己所从事的医药科学事业的无私奉献、高风亮节和倾心关注、更高追求。

反观中国另一位诺贝尔奖得主,他在演讲中却主要讲述了自己的“悲伤”故事。“我生来相貌丑陋,村子里很多人当面嘲笑我,学校里有几个性格霸蛮的同学甚至为此打我……后来我进入城市,有一些很有文化的人依然在背后甚至当面嘲弄我的相貌。”“是母亲教我如何心平气和地面对,意在说明在这个世界除了他的母亲没有几个好人”……

两个诺奖得主,对同一时代竟有如此截然对立的评价。一个靠丑化中华民族和毛泽东时代获得帝国主义的青睐,一个不畏艰险、勇攀科学高峰、造福人民获得全世界人民的钦佩,二者高下立判。首先打脸的是那位靠丑化毛泽东时代获奖的文人。

屠呦呦的公开演讲定下了基调,BBC制作的这个短片的主要思路也必须要尊重这个客观事实,如此才有了上面提到的BBC推介短片出现文革时期的毛主席的情节。

反观屠呦呦获奖时中国主流媒体的表现,却只字不提毛主席。笔者找到了当时的两篇相关报道:

base64!

2015年12月6日的某媒体在头版头条报道屠呦呦获诺贝尔奖,报道介绍青蒿素历史的仅有这一小部分:

屠呦呦是诺贝尔医学奖的第十二位女性得主。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在极为艰苦的科研条件下,屠呦呦团队与中国其他机构合作,经过艰苦卓绝的努力并从《肘后备急方》等中医药古典文献中获取灵感,先驱性地发现了青蒿素,开创了疟疾治疗新方法,全球数亿人因这种“中国神药”而受益。目前,以青蒿素为基础的复方药物已经成为疟疾的标准治疗药物,世界卫生组织将青蒿素和相关药剂列入其基本药品目录。

在该媒体另外一篇介绍屠呦呦的文章中,这样介绍了提取青蒿素的历史,兹将这一部分全文摘引:

疟疾是危害严重的世界性流行病,全球百余国家年约三亿多人感染疟疾。自本世纪六十年代起,氯喹等原有抗疟药因疟原虫对此产生抗药性而失效。时值越南战争,促使国际上迫切寻找新结构类型抗疟药。在国内(曾由“523”办组织全国七大省市筛选中草药3200多种,亦有人做过青蒿,认为无效而放弃),国外(美国结合侵越战争需要,筛选化合物达三十万种)大量工作未获成功的情况下,领导科研组以现代科学继承发扬祖国医药学遗产为指导思想,从系统整理历代医籍、本草入手,收集二千多种方药基础上,归纳编篡成《抗疟方药集》,又从中选200多方药,组织筛选。

经研制380多个样品,特别结合古代用药经验,从东晋?葛洪《肘后备急方》青蒿“绞汁”服用截疟记载中,考虑到温度、酶解等因素,不断改进提取方法,终于在1971年获得青蒿抗疟发掘成功! 发现的有效部位和有效单体—青蒿素,对鼠疟、猴疟均具有100%的抗疟作用。经大量提取药物,安全性实验及自身试服后于1972年,1973年分别就有效部位和青蒿素单体,在海南昌江疟区作首次临床研究,证实具有胜于氯喹的满意疗效,抗疟新药—青蒿素由此诞生!

整篇报道洋洋洒洒近3000字,竟丝毫不提毛主席和毛泽东时代。

BBC的推介视频不过9分钟,算下来解说不会超过2000字,却“不吝笔墨”整段介绍了毛主席指示研发抗疟药物的历史。

丑化历史是可耻的,淡化毛泽东,忘记历史同样是可耻的。BBC短片出现毛主席的镜头打脸的不正是这样的数典忘祖的中国媒体吗?

「 支持乌有之乡!」

乌有之乡 WYZXWK.COM

您的打赏将用于网站日常运行与维护。
帮助我们办好网站,宣传红色文化!

注:配图来自网络无版权标志图像,侵删!
声明: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观点——乌有之乡 责任编辑:看今朝

欢迎扫描下方二维码,订阅乌有之乡网刊微信公众号

收藏

心情表态

今日头条

点击排行

  • 两日热点
  • 一周热点
  • 一月热点
  • 心情
  1. 别再吹“大国工匠”了,我们就是“买设备送的工程师”
  2. 走进南街村(4)| 南街村搞公有制是否违背中央政策?是否违背群众意愿?是否有强制命令?
  3. 史上“马屁诗”最快翻车案
  4. 光刻机残骸现身,原来毛主席时代就有光刻机!现在却被卡脖子,这么“伟大的功劳”,谁的?!
  5. 前人:要相信后人的智慧,后人:都是前人留下的历史遗留问题
  6. 某作家笔下“中国第二次解放”,解放了谁?
  7. 改革后实用主义之弊
  8. 今天,我们的孩子又中毒了,你还在等什么?!
  9. 毛主席究竟为什么要发动那场运动?
  10. 漫谈中国特色资本主义的未来
  1. 翻案为什么不得人心,毛主席为何伟大?
  2. 教师节,是个笑话!
  3. 李进同志(二)
  4. 陈中华:司法乱象已经到了,非整治不可的地步​
  5. 《李进同志》(一)邂逅
  6. 731 首映差评如潮;这部电影到底怎么样?
  7. 莫言的谦虚,陈佩斯的微笑
  8. 长征时,张闻天夫人刘英担所任的“中央队秘书长”是个什么职务?
  9. 毛主席聚沙成塔,走资派毁塔成沙
  10. 北大副校长任羽中的腐败内幕——不新鲜的靠啥吃啥
  1. 唐国强,已不配饰演毛主席
  2. 朱德这两首诗是读懂文革的重要文献
  3. 【深情纪念毛主席逝世49周年】9.9缅怀毛主席,毛主席与邓小平谁准确地预见了未来?
  4. 毛选违禁?孽障!
  5. 彭德怀错杀功臣后毛主席一生都没释怀
  6. 斯诺的谈话——关于文化大革命
  7. 闫宏伟:谁定伟人去世次日为节?
  8. 郭建波:关于王、关、戚问题的历史考察
  9. 把判国者当座上宾,是叛徒间的惺惺相惜吗?
  10. 张CQ:文化大革命就是要把修正主义根子挖掉
  1. 那一天,毛泽东主席说:我们都希望考个好成绩
  2. 走进南街村(4)| 南街村搞公有制是否违背中央政策?是否违背群众意愿?是否有强制命令?
  3. 翻案为什么不得人心,毛主席为何伟大?
  4.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什么样的市场经济?
  5. 光刻机残骸现身,原来毛主席时代就有光刻机!现在却被卡脖子,这么“伟大的功劳”,谁的?!
  6. 大学的底线在哪里?这还有脸过那个恶心人的教师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