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 > 历史 > 共产党人

邓中夏《中国职工运动简史》出版始末

石绍庆 · 2025-10-06 · 来源:党史博采公众号
字体: / /

邓中夏是中国共产党早期重要领导人、中国工人运动的杰出领袖,也是无产阶级革命家、理论家。邓中夏的思想理论,为党和人民留下丰厚的精神财富,特别是他的遗著《中国职工运动简史》,是研究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工人运动早期历史的重要文献之一。近期,笔者偶然淘得一本该书国内最早版本——1943年延安解放社版,希冀以此为线索,探寻该书出版的前前后后,以纪念邓中夏诞辰。

“要叙述中国的工人状况,可以成功一部大书”

作为中国共产党早期卓越的工人运动领袖之一,邓中夏参与组织了长辛店铁路工人大罢工、开滦煤矿工人大罢工、京汉铁路工人大罢工、省港大罢工等,领导成立了中国劳动组合书记部、中华全国总工会,见证了中国早期工人运动的发展。他很早就开始研究中国工人运动史,谋划为中国工人运动历史写一部专著,以总结中国共产党成立以来工人运动的经验及教训,并进行了大量卓有成效的理论研究。

早在1923年12月,邓中夏就在《中国工人状况及我们运动之方针》一文中,流露出撰写中国工人运动史的愿望。在这篇文章中,邓中夏不仅论述了中国“产业状况”“工人状况”及工人运动,还将当时已发生的工人运动,划分为“胜利时期”和“失败时期”两个阶段,总结了香港海员罢工、京汉铁路罢工等的经验教训,提出“要叙述中国的工人状况,可以成功一部大书,亦只能说一个大略” 。(邓中夏著.邓中夏全集(上)[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4.05.P391)

1924年1月,邓中夏在《中国农民状况及我们运动的方针》一文中,再次提出中国工人运动可“编成数十万言专书”。 (邓中夏著.邓中夏全集(上)[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4.05.P342) 1925年4月,邓中夏撰写《上海日本纱厂罢工中所得来的经验》,总结了上海日本纱厂罢工运动的基本经验,称上海日本纱厂的大罢工“不特在中国劳动运动史上辟了一个新纪元,便在中国民族解放史上也添了一层新意义”,计划将“所有一切详情,拟编专书论述”。(邓中夏著.邓中夏全集(上)[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4.05.P513) 1926年2月,邓中夏在《“五卅”后中国职工运动之新现象》一文中,总结说:“中国职工运动历史是很短的,然而他却有惊人的进步。”(邓中夏著.邓中夏全集(中)[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4.05.P884)

因忙于革命工作,使邓中夏很难坐下来系统研究、思考写作,只能在繁忙的革命间隙,写一些短篇文章。这期间,邓中夏基于自己领导工人运动的革命实践,先后撰写发表了《一年来省港罢工的经过》《“二七”与国民革命》《上海总罢工的意义》《一九二六年之广州工潮》《白色恐怖下之中国职工运动》等文章,这些都是他对中国工人运动史的阶段性研究成果,为其日后撰写《中国职工运动简史》奠定了重要基础。

1928年6月,根据党中央安排,邓中夏到达莫斯科,出席中国共产党第六次全国代表大会,并被选为出席共产国际六大代表。8月,他出席了共产国际六大。之后,邓中夏作为中国共产党驻共产国际的代表留在苏联,直到1930年7月回国。在苏联期间,尽管工作仍然很繁忙,需要经常筹备、参加很多国际重要会议,如赤色职工国际会议、第二次太平洋劳动会议等,但还是能够在相对和平稳定的环境里,潜心研究、系统总结中国工人运动的发展历程、经验教训,实现撰写中国工运史专著的夙愿。

中国“现代式的”职工运动,无疑的是从中国共产党手里开始

1928年8月19日,邓中夏写了一份加强对中国革命宣传和研究工作的提案,提交共产国际第六次代表大会主席团,请求大会讨论。(邓中夏著.邓中夏全集(中)[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4.05.P1291)提案第五条指出,研究中国社会、中国革命历史及现状的具体任务“东方部(即共产国际执行委员会东方部)附设之中国问题研究会,不知成绩如何,我意:此会的作用,不仅完全限于只供给东方部之材科,而应带有所谓‘国史编纂处’的性质”,建议搜集整理或编纂与中国革命有密切关系的“中国革命运动史、中国共产党史、中国职工运动史、中国农民运动史、中国军队以及帝国主义与中国、中国资本主义之发展、中国农村经济、其他部分的专门问题(如关税制度、租税制度、中国军队之类)”等,并建议调配“网罗在莫同志加入之,如吴玉章、林祖涵、徐特立等皆可加入”,将研究会扩充为一个名副其实的研究机构。

可以看出,邓中夏多年来要为中国工人运动写书的愿望,变成了正式提案,摆在了共产国际和中国共产党重要议事日程。事实上,邓中夏不仅提出研究中国工人运动史的任务,还在行动上努力完成这一任务。1929年,邓中夏在《在赤色职工国际第十次执行委员会上的发言提纲》中,分三个时期总结大革命失败后中国工人运动的经验教训。(邓中夏著.邓中夏全集(下)[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4.05.P1331)他还专门撰写《上海新兴的黄色工会》《组织中国农村工会问题》《1928年之中国职工运动》三篇文章,皆刊登在《赤色职工国际月刊》。(邓中夏著.邓中夏全集(中)[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4.05.P1308-1310)这些文章的主要观点和论断,与之前在国内发表的工人运动史文章,皆成为《中国职工运动简史》一书的重要素材。

1929年5月28日,邓中夏在给全国总工会的报告中,介绍了自己被派驻赤色职工国际的工作计划及总结。(邓中夏著.邓中夏全集(中)[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4.05.P1308-1310)他提到,自己到赤色职工国际的主要工作任务是:向世界介绍中国职工运动的实况与经验;将国际职工运动的实况与经验介绍到国内;建立中国工会与赤色职工国际及其所属各国工会的联系。向世界介绍中国工人运动的主要方式:一是编著《中国职工运动史》与《国民党反动之后之中国职工运动》两书;二是随时就中国职工运动新发生的事件,著为文章投登赤色职工国际机关报。同时报告称,《从国民党反动之后中国职工运动》一书已由自己指导瞿景白同志编成;《中国职工运动史》一书已着手编著,共计约40章,已写成8章。

◆1943年延安解放社版《中国职工运动简史》。

到1930年夏,《中国职工运动简史》已基本完成。6月19日,邓中夏在莫斯科为该书撰写了一篇简短的《著者申明》(邓中夏著.中国职工运动简史[M].解放社,1943),提出本书原计划共30章,前3章分别是“中国工业的发展”“中国无产阶级的形成”“中国工人的劳动条件”;后14章分别是“广东时代极盛期”“反奉战争”“第三次全国劳动大会”“上海罢工期”“北伐期中两湖职工运动之发展”“上海三次暴动”“武汉时代极盛期”“第四次全国劳动大会”“国民党叛变后”“广州暴动”“大革命失败后的消沉期”“职工运动的转机”“第五次全国劳动大会”和“总结”。然而,由于此时中国国内革命形势变化,党中央通知邓中夏立即回国参加领导工作。因此,实际最终完成的共13章、125节内容,即原拟从早期工人运动写到第五次全国劳动大会,只写到省港大罢工而不得不暂时搁笔。

邓中夏在《著者申明》中,引用列宁“因为作出‘革命底经验’总是比论述‘革命底经验’更为愉快,更为有益”的话,表达自己“对予本书虽因未能及时完成引为恨事,然而却因为回国参加革命实际工作又引为莫大的快事”的心情。邓中夏虽然遗憾不能完全写成全书,但却对回国参加革命工作而感到快乐。他还表示,其余的内容定为下卷,将来有时间再写。不幸的是,邓中夏回国不久即在1933年为革命献身,下卷最后没有完成。

回国前,邓中夏把已经写完的内容作了系统整理,定名为“中国职工运动简史(上卷)”,交给留在莫斯科的同志。1930年(具体月份待考),苏联中央出版局以中文将《中国职工运动简史》出版,出版时没有加“上卷”字样,所以后来的各种版本也均没有“上卷”字样。

在这本书里,邓中夏突出强调无产阶级政党对工人运动的领导作用,强调“共产党是工人阶级的总参谋部,如果工人阶级没有它自己阶级的政党——共产党,那么工人阶级要得到解放是不可能的”,特别指出“中国共产党成立了,中国工人阶级从此有了他们自己的政治领袖,开始引导他们走向革命斗争的大道”,“中国‘现代式的’职工运动,无疑的是从中国共产党手里开始。有了共产党,然后才有‘现代式的’工会,从此中国的工会才渐次的相当具有组织性、阶级性以至于国际性”。(邓中夏著.中国职工运动简史[M].解放社,1943)邓中夏还站在无产阶级立场,满腔热情地歌颂中国工人阶级的伟大和革命英雄主义精神,为林祥谦等共产党员和工人骨干树碑立传,猛烈地批判污蔑中国工人阶级的种种流言蜚语。

邓中夏格外重视总结工人运动经验教训,以便指导工人运动。翻开《中国职工运动简史》,邓中夏每写一次罢工,都要在最后写上一节“这次罢工的教训”,有的地方还写有“罢工的战术”,足见其总结经验教训的苦心。邓中夏认为:工人运动要有一个斗争纲领,要有坚强严密的工人组织,要有得力的工人领袖;进行罢工斗争一定要有充分准备,斗争中要讲究斗争策略,斗争中要争取各方援助,要注意筹集经费等等。这些具体的经验教训,不仅对以后的中国革命、中国工人运动有指导意义,也成为世界工人运动的宝贵精神财富。

延安时期,党内开展了一次大规模的党史学习教育。为厘清中国共产党早期工人运动的若干历史问题,亟需要反映这一时期情况的著作。这样,在国内再版《中国职工运动简史》便被提到重要日程。据全国总工会原副主席康永和等人回忆,当时负责点校该书的是中央职工运动委员会委员马纯古,他还为该书撰写了《再版声明》。在点校过程中,马纯古稍有疑问,“都一一请教当时从各地来到延安的有关同志,对同志负责,对历史负责,一丝不苟”。(康永和、黄伟民、陈宇:学习马纯古同志的革命精神和高尚品质,载1979年4月11日《工人日报》第3版)

1943年5月1日,延安解放社根据苏联中文版重版《中国职工运动简史》,在书前增加马纯古撰写的《再版声明》。为纪念邓中夏,还增加《邓中夏同志传略》一文,称邓中夏“在中国革命职工运动史上,占着异常光辉重要的地位,只要提到中国职工运动,就不能不立即联想到中夏同志,因为中夏同志的名字,与职工运动初期发展有不可分离的关系”,指出《中国职工运动简史》一书“将教育成千成万的战士,踏着他的血渍,向着胜利之途前进”。

“本书不仅为职工运动中之宝贵文献,同时是中国革命运动史上的文献”

《中国职工运动简史》不仅是邓中夏的代表作,还是我国第一部用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系统总结中国早期工人运动斗争经验的著作。自1943年延安解放社再版至今,该书被多次再版发行,是进行中国工人运动史、党的革命传统教育的宝贵资料之一,得到各界广泛赞誉。

马纯古在延安解放社出版的《再版声明》中,对该书进行了高度评价,指出该书“内容主要是叙述中国革命职工运动的初期发展,到大革命时为止,其基本论点,大体上是正确的”,强调该书“对于研究中国大革命初期历史,特别关于中国职工运动发展史,提供了许多具体斗争史料,故本书不仅为职工运动中之宝贵文献,同时是中国革命运动史上的文献”。

解放战争时期,党的工作重心逐渐从农村转移到城市,随着对大中城市接管工作的陆续展开,对各级干部进行工人阶级教育愈显重要,因此《中国职工运动简史》被各解放区纷纷再版发行,配发干部学习。据不完全统计,这一时期《中国职工运动简史》的版本主要有:1946年8月新华书店晋察冀分店版;1947年4月东北书店版;1947年12月冀中新华书店版;1948年太岳新华书店版;1949年7月知识书店版;1949年3月中原新华书店版。

1948年11月,中共石家庄市委书记刘秀峰曾在报告中强调,毛泽东主席要求干部学习五大名著,“劝大家再加一本《中国职工运动简史》,就会了解工人阶级在革命中的伟大力量与作用,对工人就会有正确的了解以无比的热情对待他们”。(石家庄市档案馆编.石家庄解放(下)[M].北京:中国档案出版社,2010.01.P436)后来,帅孟奇在纪念邓中夏的文章中,也高度评价《中国职工运动简史》一书,指出:“这部书是反映我国工人运动历史的第一部著作,真实地记录了中国工人阶级在党的领导下进行英勇斗争的史迹,不仅是早期职工运动的重要文献,也是研究中国革命史的重要文献之一。”(人民出版社编辑.革命回忆录(1)[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0.04.P39)

不过,由于一些主客观原因,《中国职工运动简史》不可避免的存在一些不足之处。马纯古在《再版声明》中指出,“由于历史的事实,时代眼光的限制,著者编叙的匆忙,以及本书并非党内有组织的集体创作,而为作者个人的经历和见解,因此有些问题,是值得我们重新考虑的,如对某些问题与客观事实不完全相符合,或分析欠妥,和某些策略的机械应用等”。对于书中分析第一次全国劳动大会时,徐特立曾提出:“在著者的口气看来,似乎大会成分之不复杂,为一有利的现象,而没有看到许多不是共产党所领导之工会未参加大会,实是一大损失。工人阶级的每一经济斗争,同时一定要变成政治斗争,民族革命要从一切方面进行。这里对经济斗争与政治斗争、民族革命与工人阶级的关系的看法是机械的。”(徐特立著;武衡等主编.徐特立文存第5卷[M].广州:广东教育出版社,1995.12.P99-109)邓中夏本人也谦虚地表示:“本书缺乏材料参考,大部分都是凭记忆所及,秉笔直书,脱漏及错误之处,在所不免,望读者加以匡正,以便再版时加以补充和修改。”

尽管如此,仍然不能抹灭《中国职工运动简史》的重要价值。新中国成立后,人民出版社重新出版此书,作为“中国现代史资料丛刊”系列之一,并在书名后增加“(1919年—1926年)”字样,以表明本书叙事起讫时间。该版增加邓中夏肖像一幅,删除了1943年延安解放社版的《再版声明》,新增《出版社关于本书的说明》,在个别字句上作了订正,增加了一些注释。(邓中夏著.中国职工运动简史1919-1926[M].北京:人民出版社,1953.11)后来,1983年人民出版社出版的《邓中夏文集》和2014年出版的《邓中夏全集》,均将《中国职工运动简史》收入其中。

「 支持乌有之乡!」

乌有之乡 WYZXWK.COM

您的打赏将用于网站日常运行与维护。
帮助我们办好网站,宣传红色文化!

注:配图来自网络无版权标志图像,侵删!
声明: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观点——乌有之乡 责任编辑:吴继东

欢迎扫描下方二维码,订阅乌有之乡网刊微信公众号

收藏

心情表态

今日头条

点击排行

  • 两日热点
  • 一周热点
  • 一月热点
  • 心情
  1. 不爱伟人,不讲毛泽东思想,你这是哪门子“爱国主义”?
  2. 革命的“资格证”:一个没有毛泽东的中国,将失去革命本身
  3. 智慧的源头:驳“毛泽东思想是集体智慧结晶”之修正主义谬论
  4. 黄奇帆:“没有共同富裕,阶层就会固化。”
  5. 盛世的越修,什么时候能爆发革命?
  6. 私有制国家没有国家利益,只有包装成国家利益的个人利益,也就是国家私有化!
  7. 毛主席题写人民英雄纪念碑碑文背后的动人故事
  8. 【专稿】永不褪色的旗帜——记新四军老战士古正华
  9. 毛主席:论无产阶级专政下继续革命
  10. 三问右右
  1. 最危险的叛徒,害咱们错失了统一最佳时机!
  2. 毛主席晚年究竟忧虑什么?答案刺痛现实!
  3. 走上了修正主义道路,指望“鞠躬尽瘁”的领袖、明君重回社会主义道路,靠谱吗?——以越南为例
  4. 张春桥在《论对资产阶级的全面专政》究竟说了啥?
  5. 历史的唯一“擎天柱”:一个没有毛泽东的中国将会怎样?
  6. 国庆节,不纪念毛主席就是最大的历史虚无主义!
  7. 毛主席晚年还在和它斗争!
  8. 国庆76周年再现“一短两长”之由来
  9. 所谓“盛世”
  10. 国庆日,毛主席与邓小平的时空对话
  1. 朱德这两首诗是读懂文革的重要文献
  2. 【深情纪念毛主席逝世49周年】9.9缅怀毛主席,毛主席与邓小平谁准确地预见了未来?
  3. 闫宏伟:谁定伟人去世次日为节?
  4. 《李进同志》译者序
  5. 李克勤|把周总理抬到不合适的高度是捧杀:李宗仁的“赝品”,毛主席为何比周总理看得深看得透?
  6. 【纪念毛主席逝世49周年】毛主席和江青的爱情婚姻究竟怎样?
  7. 人民不再好骗!一场由预制菜引爆的消费觉醒与阶级博弈
  8. 毛远新 | 叶永烈与传记文学
  9. 翻案为什么不得人心,毛主席为何伟大?
  10. 说谎不打草稿
  1. 千秋大业的“守夜人”:毛主席对接班人问题的毕生求索与忧思
  2. 走上了修正主义道路,指望“鞠躬尽瘁”的领袖、明君重回社会主义道路,靠谱吗?——以越南为例
  3. 走上了修正主义道路,指望“鞠躬尽瘁”的领袖、明君重回社会主义道路,靠谱吗?——以越南为例
  4. 欧美的老路或许能走,但欧美的错误不必重犯
  5. 国庆日,毛主席与邓小平的时空对话
  6. 国庆日,毛主席与邓小平的时空对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