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 > 历史 > 历史视野

统一批驳李海文贬低毛泽东时代经济建设伟大成就的错误观点——用发电量和民生治理硬指标考察一下中苏经济

铁穆臻 · 2025-05-03 · 来源:毛著和毛时代史Maoism研究 | 微信公众号
字体: / /
无论是发电量增速还是民生保障,苏联都不如新中国搞得好。

图片

李海文在一次访谈中竟然认为苏联在二十世纪二十年代后期到五十年代初期搞建设搞得比毛泽东时代的新中国好——这是她贬低毛泽东时代经济建设成就的历史谣言,考察一个国家经济建设成就,最重要的就是两个标准,一个是发电量,是衡量现代工业国家建设情况的最重要指标;另一个是以人均预期寿命为核心的民生保障,是衡量社会经济的根本指标。我们就从这两个方面的对比,来批判李海文的错误观点。

发电量是考察工业国家经济增长率的最重要指标,“电是一切现代经济生活的源头动力。现代生产生活特别是物质财富的生产,一刻也离不开强大的电力支持,没有发电量的高速增长很难有经济高速增长。”“因此,电与经济社会发展的联动关系,被称为先行官、晴雨表和温度计等。发电量或用电量【实际应当是用电量,有的国家有部分电力的国际性贸易,发电量不是实际的用电量。】作为经济发展速度和水平的指标性数据,受到众多国际机构的认可,也是中国政府衡量经济发展速度和水平的重要客观依据。”(王立华:《用发电量考证一下新中国经济史》)

先看发电量。

图片

根据上表可见,新中国在1950年发电量为46亿度。1960年,发电量为594亿度。这十年的时间,新中国发电量增长了548亿度。毛泽东时代26年,新中国发电量从46亿度增长到了1958亿度,整整增长了42倍之多,增长了1912亿度!这些都来自国家统计局公布的、国际公认的数据,是可信的。

毛泽东时代,新中国发电量也有波动,减少过245亿度。但是,这丝毫没有影响毛泽东时代新中国的发电量以惊人的速度向前发展。毛泽东时代发电量减少的年份,分别是苏修撤资使我国不得不缩减工业战线从而减少工业用电量的困难时期以及国家主要进行政治运动而没有重点抓经济建设的1967年和1968年。为人民长远利益而牺牲暂时经济效益是对的。

由于电力工业比钢铁工业更具有新兴意义,即使是作为20世纪初的世界工业大国的沙俄、法国、日本等国,发电量发展规模也是极其有限的。再加上一战带来的冲击,苏联的发电量起家并不高。

图片

根据图表可知,1928年,也就是苏联一五计划开始的那一年,发电量只有36亿度。十年之后的1939年,苏联发电量增长到了390亿度,增长了354亿度之多。但是,苏联发电量增速并不如新中国从1950年到1960年这十年发电量增速。根据前文已知,新中国从1950年到1960年,发电量增长了548亿度,比苏联发电量增速快得多。

根据苏联的统计年鉴可知,受第二次世界大战影响,苏联发电量损失过50亿度。从1928年到1953年,在这26年,苏联发电量从36亿度增长到了1343亿度,增长了37倍之多、1307亿度。但是,这个速度还是不如新中国发电量增长迅速。新中国在毛泽东时代26年,发电量增长了42倍、增长了1912亿度,比苏联在1928年到1953年的增速要快得多。

综上所述,整体对比毛泽东时代新中国发电量增速和1928年到1953年苏联发电量增速,毛泽东时代的中国发电量增速是远远比苏联发电量增速更快的。李海文贬低毛泽东时代中国建设成就、过分夸大苏联建设成就,是完全错误的。发电量是现代工业生产最重要而没有之一的指标。以此为纲,足以证明李海文谄媚苏联、贬低中国的谣言是完全错误的。

图片

再看民生治理情况。一个国家增长了多少人口、人均预期寿命是多少、能否正常生存,是评价一个国家经济建设成就的根本指标。

1949年到1975年,新中国人口从5亿增长到9亿——整整增长了4亿、人均预期寿命从35岁增长到了66岁——增长了30岁以上。毛泽东时代的新中国,“人均预期寿命,1949年为35岁,1975年男性提高到65.34岁,女性提高到67.08岁。”(李捷:《毛泽东对新中国的历史贡献》,第364页。)李捷老师引用的是《中国统计年鉴》的权威数据。

可见,广为流传的“27年增长到65岁”实际上还不太准确——严格意义上是27年增长到66岁。在人口增长了4亿、人均预期寿命增长了30岁以上的情况下,毛泽东时代的新中国修建了八万四千多座水库,从而为新中国粮食生产奠定了根本基础、根本保障了人口的基本生活需求。“能够初步满足占世界1/4人口的基本生活需求,这被世界公认为奇迹。”(李捷:《毛泽东对新中国的历史贡献》351-352页。)正如李捷老师所说,这甚至是在古今中外都找不出第二个的民生治理奇迹。

图片

1924年,苏联人均预期寿命36岁;1940年,苏联人均预期寿命41岁。二战前17年的时间,苏联人均预期寿命提高值为5岁。即使按照世界经济发展数据库提供的对于新中国成就相对低估的数据,1949年,中国人均预期寿命35岁;1965年,中国人均预期寿命49岁。同样17年的时间,新中国人均预期寿命在经历了三年困难时期的情况下,还增加了14岁,比苏联人均预期寿命提高速度要快得多。

苏联人均预期寿命到1953年是59岁。可见,从1924年到1953年这30年,苏联人均预期寿命提高了23岁;从1927年到1953年,苏联人均预期寿命则是27年提高了22岁。都不如毛泽东时代27年增长至少31岁迅速。再放一句狠话。即使减去二战五年,还让苏联从1928年开始算,是21年增长11岁。而毛泽东时代新中国从1949年到1969年,人均预期寿命从35岁增长到57岁,增长了22岁,比苏联迅速的多。让苏联从1924年开始算,是25年增长23岁,而毛泽东时代新中国从1949年到1973年的25年,人均预期寿命从35岁增长到63岁,增长了28岁。总之,无论是按照22年算还是按照25年算,苏联人均预期寿命的增速都远远小于毛泽东时代的中国。

图片

再说人口方面。1921年,苏俄人口有1.63亿——19年后的1940年,苏联人口1.94亿。1959年,苏联人口2.8亿。新中国从1952年到19年后的1971年,人口就从5.7亿增加到8.5亿,增加了2.8亿之多——远远比苏联增加得迅速。总之,新中国成立后仅仅26年,人口就增长了4亿,这样的增速,是苏联根本无法与我们相比的。

综上所述,无论是发电量增速还是民生保障,苏联都不如新中国搞得好。毛泽东时代新中国发电量增速远远大于1928年到1953年的苏联,毛泽东时代新中国人口增长4亿、人均预期寿命增长30岁、人口基本生活充分保障的成就,更是苏联所不具备的。

「 支持乌有之乡!」

乌有之乡 WYZXWK.COM

您的打赏将用于网站日常运行与维护。
帮助我们办好网站,宣传红色文化!

注:配图来自网络无版权标志图像,侵删!
声明: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观点——乌有之乡 责任编辑:王卧龙

欢迎扫描下方二维码,订阅乌有之乡网刊微信公众号

收藏

心情表态

今日头条

点击排行

  • 两日热点
  • 一周热点
  • 一月热点
  • 心情
  1. 某作家笔下“中国第二次解放”,解放了谁?
  2. 用心良苦
  3. 李进同志(四)
  4. 网民不满意,武大尘埃继续飞扬
  5. 走进南街村(5)| 答网友问:南街村撑不下去了吗?
  6. 性别、性取向、性身份认同、娘化
  7. 人民的证言:从亲历者的怒吼,彻底粉碎《高山下的花环》对毛泽东时代的无耻栽赃
  8. 现当代最伟大的人,你选谁?
  9. 质疑西方历史,就是“否定改革开放”,这个教授或许说出了她心目中的实情。
  10. “人民作家”的荆棘之路
  1. 翻案为什么不得人心,毛主席为何伟大?
  2. 教师节,是个笑话!
  3. 李进同志(二)
  4. 陈中华:司法乱象已经到了,非整治不可的地步​
  5. 莫言的谦虚,陈佩斯的微笑
  6. 长征时,张闻天夫人刘英担所任的“中央队秘书长”是个什么职务?
  7. 毛主席聚沙成塔,走资派毁塔成沙
  8. 北大副校长任羽中的腐败内幕——不新鲜的靠啥吃啥
  9. 李进同志(三)
  10. 别再吹“大国工匠”了,我们就是“买设备送的工程师”
  1. 唐国强,已不配饰演毛主席
  2. 朱德这两首诗是读懂文革的重要文献
  3. 【深情纪念毛主席逝世49周年】9.9缅怀毛主席,毛主席与邓小平谁准确地预见了未来?
  4. 毛选违禁?孽障!
  5. 斯诺的谈话——关于文化大革命
  6. 闫宏伟:谁定伟人去世次日为节?
  7. 把判国者当座上宾,是叛徒间的惺惺相惜吗?
  8. 张CQ:文化大革命就是要把修正主义根子挖掉
  9. 形势一片大好,大好一片全都是形式
  10. 郝贵生 | 没有反抗斗争,能“把苦日子过成花”吗?——评《生万物》导演《人民日报》文章
  1. 那一天,毛泽东主席说:我们都希望考个好成绩
  2. 走进南街村(4)| 南街村搞公有制是否违背中央政策?是否违背群众意愿?是否有强制命令?
  3. 翻案为什么不得人心,毛主席为何伟大?
  4.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什么样的市场经济?
  5. 光刻机残骸现身,原来毛主席时代就有光刻机!现在却被卡脖子,这么“伟大的功劳”,谁的?!
  6. 北大副校长任羽中的腐败内幕——不新鲜的靠啥吃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