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 > 历史 > 历史视野

党人碑|欲出未出光辣达,赵匡胤的青少年时代(中)

党人碑 · 2025-05-14 · 来源:党人碑|微信公众号
字体: / /

老年间,三教九流、五行八作,都得有尊祖师爷牌位拜拜。

现在网络吃播探店流行,如果也供奉个祖师爷,一定得是宋人孟元老。他老先生是目前有据可考的,史上第一位美食评论家。不管是堂食,还是外卖,不管是大饭店、苍蝇馆子,还是夜市上的各色小吃,诸般饮品,只要是美食,孟元老绝不放过,一定要去尝尝,然后给出犀利的评价。

宋人的口味,我们今天能否尝到?

答案是肯定的,就说个眼前的,听起来绝对高大上,但你有个河南朋友,特别是开封、郑州的,一准儿就能吃到。

宋代夏至后,人人爱吃的美食,叫“槐叶冷淘”。《事林广记》里说的相当清丽脱俗,所谓“味即甘美,色亦鲜脆。”

实际上,就是过水凉面,现在河南街头仍然是很常见的夏季食品,只不过槐叶没了,变成了黄瓜丝、荆芥叶和鸡蛋西红柿打卤面,河南叫“捞面条”。时过境迁,吃起来依旧清凉可口。尤其是“烩捞面”,等于把烩面的面坯白水下锅,再过凉水,面条更显筋道,加上鸡蛋西红柿浇头,就着一头蒜,夏天吃甭提多带劲啦!

一方水土养一方人,中国这片土地上,还是这些中国人,语言没大变化,口味怎么可能有太多变化呢?

不过说到宋人会吃,个人还是最推崇苏轼。

因为此公不做作,有啥吃啥,吃啥都能吃出味道,吃出快乐,这就是中华美食的风格。

重形式不重内容,重仪式不重口感,那根本就不是中国人的喜欢,正所谓莫装那啥,装那啥被雷劈!

宋代的海南岛,可不是今天的度假胜地,贬谪到那里,是仅次于死刑的重罚。苏轼被贬于此,却发现了狂吃海鲜的妙处,价廉物美,还新鲜。原先可能觉得腥气,发掘出海鲜的美妙之后,就能感觉得比北方曾经爱吃的那些东西,更妙,更有奇特的味道,完全是开封吃不到的特色。于是生活就不苦了,反而觉得很幸福。

后来苏轼在这里吃海鲜上瘾,曾对儿子苏过说:“千万别让开封那些鳖孙知道了,他们知道了一定来跟我抢好吃的海鲜,我就不够吃了!”

宋人会吃吗?

会吃。

那么什么才是个“会”呢?

我觉得就是因地制宜,别矫情,别做作,有啥吃啥,随缘随地,快乐最可口,也是最绝妙的美食。

时至今日,开封人还是本省出了名能吃会吃的“吃家儿”,要追根溯源,就得从开封成为帝都来说说起——

后晋天福三年(西历938年),前后唐王朝明宗皇帝的驸马、耀忠匡定保节功臣、河东节度使石敬瑭,在向契丹人贡献了燕云十六州,成为了耶律德光的儿皇帝后(石敬瑭四十五岁,耶律德光三十四岁,儿子比父亲大了十一岁!),坐稳了江山。

这年十月,辽朝为了嘉奖石敬瑭重合同守信用的“诚信义举”,派出中书令韩频以宝册为他定徽号“英武明义皇帝”。兴高采烈的石敬瑭正式宣布:晋朝建都到开封。

“为国之规,在于敏政;建都之法,务要利民。历考前经,朗然通论,顾惟凉德,获启丕基。当数朝战伐之余,是兆庶伤残之后,车徒既广,帑廪咸虚。经年之輓粟飞刍,继日而劳民动众,常烦漕运,不给供须。今汴州水陆要冲,山河形胜,乃万庾千箱之地,是四通八达之郊。爰自按巡,益观宜便,俾升都邑,以利兵民。汴州宜升为东京,置开封府。仍升开封、浚仪两县为赤县,其余升为畿县。应旧置开封府时所管属县,并可仍旧割属收管,亦升为畿县。

可见,石敬塘对水陆交通枢纽、漕运意义很大的开封有明确的认识。自安史之乱后,河北藩镇林立,军阀混战,整个北方社会经济破坏十分严重,而江淮以南,政局相对稳定,社会经济稳步向前发展,并且成为五代财政的主要来源。如果离开江淮的漕运,北方的五代政权就无法维持下去。开封的地理位置优越性因江南经济的发展,得到了不断地提高。正因如此,后晋汲取前朝教训而建都于地处四平无险的开封。

而早在此前一年多,整个后晋朝廷就借口“按巡”为名, 开始了东迁工作。

比原定日期晚了一天,天福二年三月二十七日(庚辰),浩浩荡荡的人马沿着洛汴官道,经郑州,四天就到了开封(四月一日到郑州,次日入汴)。 此后,随着禁军护驾东迁,禁军军人的家属也陆续从洛阳搬到了开封。

对于少年赵匡胤来说,洛阳夹马营的旧宅,无疑是儿时旧梦中的一片乐土。在这里,他度过了欢快幸福而无忧无虑的童年。临搬家前,赵匡胤在老宅家门口的一片空地上,用小宝剑挖开了一个小坑,郑重其事地埋下了一匹自己心爱的小石马。在那个物资匮乏的年代里,军营中更是鲜少属于孩子的玩物。这大概是过分清廉的赵弘殷将军,送给儿子的唯一礼物了吧?那时的赵匡胤默默叨念,期望有朝一日,一定回来,重新找到这个只属于自己的秘密藏宝地。

三十八年后,赵匡胤再回夹马营,突然童心大发,用马鞭指着巷口,对随行群臣说:“朕突然想起,很多年前在夹马营住的时候,曾经得到过一匹神采飞扬的小石马。朕每天都拿出来把玩,爱惜的不得了。可是,一群儿时的小伙伴垂涎不已,他们多次偷走它。让朕费尽心机,方才讨回。后来搬家的时候,家里不让带,只好把它埋在此处,不知道还在吗?会不会,被那时的一群坏小子偷走了?哈哈哈哈!”

随行的武士们立刻抽出刀剑,吭哧吭哧地一通乱挖,竟然还真给找出来了!

开封城内浚仪县崇德坊,护圣营的驻军大院,是赵匡胤的新家。在这里,赵匡胤开始了他的蒙学教育和青少年时代。

赵弘殷的确不愧是书香门第出来的,与其他武夫不同的是,他望子成龙,非常重视孩子的教育问题,不希望自己的儿子成为一个目不识丁的纠纠莽汉。因为,那样会愧对赵家读过大书的祖宗们。

于是,赵弘殷从洛阳带来了一位陈学究,做赵家的专职教师。此外,还聘请过一位叫辛文悦的书生,做赵匡胤的《五经》老师。

但是,赵匡胤对学习的兴趣,明显缺乏。作为将门虎子,他像其他军人家的孩子一样,酷爱各种带有军事色彩的战争游戏。而且,他还是驻军大院中的孩子王。经常自称大王,领着一群“娃娃兵”排布各种阵法,演练冲杀搏斗。等到年龄稍长,赵匡胤身体里的雄性荷尔蒙越发滋长。游戏已经远远不能满足“赵大王”的雄心,骑马射箭成为了他新的爱好。而且,貌似对于骑射,赵匡胤有异乎寻常的热情。任何他觉得有意义的事情,必然要以最大的恒心、毅力去做好,不达目的,绝不回头,绝不服输!

《宋史·太祖本纪》中记载了这个翩翩少年的一件旧事:为了练习骑术,他故意选择没有驯服过的烈马进行训练,而且不安装任何笼头、缰绳、鞍韂等马具。结果,不甘乘骑的烈马冲上了城墙的斜道,赵匡胤的额头撞在了门楣上,整个人也坠在城下。在场的看客大惊失色,都以为“赵大王”肯定要脑袋粉碎性崩裂,必死无疑。

谁知,等了一小会儿,这小子竟然从地上爬起来,飞奔着追上那匹烈马,抓着鬃毛顺势一跃而纵身翻上马背,终于将烈马驯服,而自己却毫发无伤!

至于读书学习,让它见鬼去吧!老师曾经以《咏日》为题,让赵匡胤写首诗,他写道:

“欲出未出光辣达,千山万山如火发。

须臾走上天上来,赶却流星赶却月!”

这诗也就是打油诗的水平,后来那些饱读诗书的宋朝文人,在闲得蛋疼的时候,非要润色修饰一下,以显得太祖早年就是文武双全的大伟人,而不是不通文理的鲁莽军汉。

不过,同为宋人的评论家陈郁说:“(后人改的)‘未离海峤千山黒,才到天心万国明。’文气卑弱,大不如元作辞志慷慨,规摹远大,凛凛乎已有万世帝王气象也。”

其实,这个也属于例行拍马的文评。

毛主席早就说过,宋太祖“略输文采”,这才是中肯之评。

大都的春季,总有几天风沙遮阳的日子,让人只能无可奈何地躲在茶馆酒肆里,靠闲聊和各种酒食茶点消磨时间。

几个留居多年的高丽人,也喜欢在这时候,聚在茶馆的那张方桌前,唠一唠家常,聊一聊近日的生活。他们进来后,大抵要喝上几斤最便宜的醪糟,但对于下酒菜却不是那么讲究。

一般就是用白菜叶子卷上豆腐皮儿,蘸些酱油、大酱吃,或者取根萝卜干儿慢慢地咀嚼。只有在最开心的时候,方才会要上几片儿连皮带膘、肥得发腻的五花肉烤着下酒吃。

当然,也有只舔着盐粒儿下酒,或什么也没有干脆光喝酒的。但不管怎样,都不会影响他们喝酒的情绪,或者说品味生活的那份悠然兴致。

酒到半醺,一个平脸儿的高丽人说:“我两个部前买书去来。”

对面头戴黑纱斗笠的长者,捻髯微笑着问道:“买什么文书去?”

另一个络腮胡子的高丽人,喷着酒气:“买《赵太祖飞龙记》、《唐三藏西游记》去。”

长者告诫他们:“买时买《四书》、《六经》也好,既读孔圣之书,必达周公之礼。要怎么那一等平话?”

落腮胡儿高丽人连忙回答:“《西游记》热闹,闷时节好看有。”

这是元末明初,一本朝鲜人汉语托福考试专用教材中的场景。

在朝鲜李朝,学不好汉语,不能流利阅读中国市井流行小说,是不能授予学位,出国工作、学习的。而《赵太祖飞龙记》则是一本记述宋太祖早年历程的宋元话本,至迟在南宋就已成型。

今天我们看到清人吴璿所著的《飞龙全传》,便是在此基础上,结合各类相关的故事、戏曲和说唱编撰而成的小说。如果用今天网络术语来说,这是一本典型的热销YY小说。虽然,那时候没有起点中文网,但也挡不住《飞龙传》的流行。大都各书报摊点、批销中心都有出售,以至于高丽人都准备把它买到朝鲜半岛,“毒害”朝鲜青少年的健康身心。

不过还好,千年之后,还未发现有人据此声称:赵匡胤也是韩国人阿斯米达!

但“赵匡胤”这个人物符号,在中国民间,的确是一位极富传奇色彩的平民豪侠形象。懂戏曲的朋友知道,在昆曲、京剧舞台上,能有资格勾大红脸儿,代表忠义无双的,只有关圣人和宋太祖两位。

《千里送京娘》中,赵匡胤是重情重义、不贪美色,柳下惠式的正人君子;《打董达》中,赵匡胤是路见不平拔刀相助、为民请命的江湖豪侠;《打韩通》中,赵匡胤是扶助弱小、不畏强暴的英雄好汉。但同时在这些戏曲中,他也是个桀骜不驯、任气使性,乃至蛮横霸道,藐视法纪,轻视人命的古惑仔。

事实上,赵匡胤的青年时代,也的确有过一段极其类似的游民生活。

后晋末帝开运二年(西历945年),十九岁(按照古人习惯,本文多采用虚岁)的赵匡胤结婚了,他的新娘子是十八岁的贺家小娘子。

这是一门门当户对的亲事,女方的父亲是赵弘殷护圣营的老战友——贺景思,其官职大抵也是指挥使副上下。至于贺家小娘子,则是个谦恭守礼、温柔贤惠的好姑娘。

据宋代大词人贺铸考证,他家本是唐代大诗人贺知章的后代,这应该是基因使然。但倘若真是基因之力如此强大,“贺鬼头”曾祖姑姑的相貌,岂不是也要面色青铁、眉目耸拔、状貌奇丑了吗?

「 支持乌有之乡!」

乌有之乡 WYZXWK.COM

您的打赏将用于网站日常运行与维护。
帮助我们办好网站,宣传红色文化!

注:配图来自网络无版权标志图像,侵删!
声明: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观点——乌有之乡 责任编辑:焦桐

欢迎扫描下方二维码,订阅乌有之乡网刊微信公众号

收藏

心情表态

今日头条

点击排行

  • 两日热点
  • 一周热点
  • 一月热点
  • 心情
  1. 用心良苦
  2. 李进同志(四)
  3. 网民不满意,武大尘埃继续飞扬
  4. 走进南街村(5)| 答网友问:南街村撑不下去了吗?
  5. 性别、性取向、性身份认同、娘化
  6. 人民的证言:从亲历者的怒吼,彻底粉碎《高山下的花环》对毛泽东时代的无耻栽赃
  7. 现当代最伟大的人,你选谁?
  8. 质疑西方历史,就是“否定改革开放”,这个教授或许说出了她心目中的实情。
  9. “人民作家”的荆棘之路
  10. 毛主席临终无言之托:人民政权,永不变质!
  1. 翻案为什么不得人心,毛主席为何伟大?
  2. 教师节,是个笑话!
  3. 李进同志(二)
  4. 陈中华:司法乱象已经到了,非整治不可的地步​
  5. 莫言的谦虚,陈佩斯的微笑
  6. 毛主席聚沙成塔,走资派毁塔成沙
  7. 北大副校长任羽中的腐败内幕——不新鲜的靠啥吃啥
  8. 李进同志(三)
  9. 别再吹“大国工匠”了,我们就是“买设备送的工程师”
  10. 走进南街村(4)| 南街村搞公有制是否违背中央政策?是否违背群众意愿?是否有强制命令?
  1. 唐国强,已不配饰演毛主席
  2. 朱德这两首诗是读懂文革的重要文献
  3. 【深情纪念毛主席逝世49周年】9.9缅怀毛主席,毛主席与邓小平谁准确地预见了未来?
  4. 毛选违禁?孽障!
  5. 斯诺的谈话——关于文化大革命
  6. 闫宏伟:谁定伟人去世次日为节?
  7. 张CQ:文化大革命就是要把修正主义根子挖掉
  8. 形势一片大好,大好一片全都是形式
  9. 郝贵生 | 没有反抗斗争,能“把苦日子过成花”吗?——评《生万物》导演《人民日报》文章
  10. 评为什么中国不是修正主义!
  1. 那一天,毛泽东主席说:我们都希望考个好成绩
  2. 走进南街村(4)| 南街村搞公有制是否违背中央政策?是否违背群众意愿?是否有强制命令?
  3. 翻案为什么不得人心,毛主席为何伟大?
  4.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什么样的市场经济?
  5. 光刻机残骸现身,原来毛主席时代就有光刻机!现在却被卡脖子,这么“伟大的功劳”,谁的?!
  6. 北大副校长任羽中的腐败内幕——不新鲜的靠啥吃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