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 > 历史 > 历史视野

在国民党残杀共产党的马日事变,他仍拒绝与毛主席脱离关系

黄力 唐仁焕 · 2025-11-19 · 来源:党史纵览
字体: / /

毛泽东和八舅父文正莹

黄力 唐仁焕等

在毛泽东早年成长经历中,有许多对他影响深远的人物,八舅父文正莹就是其中之一。

文正莹是位私塾先生,毛泽东小时候经常在他开设的私塾学习。后来,文正莹鼓励少年毛泽东走出乡关追寻自己的梦想。外出求学后,青年毛泽东还一直与文正莹保持书信往来。新中国成立后,毛泽东回忆文正莹感慨:“八舅父是个大好人啊!他不仅是我知识上的启蒙老师,他还教我怎样做人。他对我毛泽东是有大恩的!”

图片

1919年5月,湖南省立第一师范湘潭学友会合影

01

毛泽东真正的启蒙老师

文正莹,字玉联,别号玉钦,1859年生于湖南省湘乡县的唐家坨,是毛泽东母亲文素勤的二哥,因在同族兄弟中排行第八,故毛泽东称他为“八舅父”。他知识渊博、性情温和,在家里办了私塾。

毛泽东小时候经常生病,外婆知道后十分心疼,就与文素勤和父亲毛顺生商量,将毛泽东带到自己的身边亲自照料。毛泽东从此就在外婆家生活,一直到8岁才回到韶山。

文正莹儿子文南松比毛泽东大3岁,为人忠厚老实。外婆家务繁忙时,文正莹就让他带着毛泽东。文南松对毛泽东非常照顾,经常主动和他一起玩,还一起到私塾去旁听文正莹的课。毛泽东虽然年幼,却能安安静静地坐下来听课,和那些比他大很多的同学一起背书。

图片

青年时期的毛泽东

文正莹对聪慧的毛泽东特别喜欢,除了在课堂上教他识字外,还让毛泽东背诵《七步诗》《咏鹅》《静夜思》《悯农》等古诗,并手把手地教他写字。文正莹还教他读难度较高的启蒙诗书,如《千字文》《六言杂字》和《神童诗》,毛泽东都能较快诵读。

看到自己的外甥有如此的天赋,文正莹非常高兴,他有意对毛泽东精心培养,对他期望很高,有时甚至忘了他还是个小孩,常常教一些超出幼儿认知范围的知识。通过文正莹的教育,毛泽东获得了对于一般农家稚童来说可望而不可及的文化知识启蒙,为日后的学习奠定了基础。

02

教育后辈要“干正事、走正道、成大器”

文正莹虽然一生没有考得任何功名,却有着远大的抱负。他常自叹壮志未酬,把满腔的希望寄托在下一代的身上。他常常教育孩子们从小要树雄心、立大志,学得真才实干,将来建功立业。

文正莹为人正直,节操高尚,最看不惯那些欺压穷苦百姓的人。有一年,当地一个为富不仁的财主要送自己的儿子到文正莹的私塾里读书,以面试不合格为由被拒绝。当时,年幼的毛泽东对八舅父的这一举动大为不解:为什么唐家坨好多佃户的伢子都可以免费到八舅父的私塾里读书,你却把这个家大业大的富家子弟拒之门外呢?文正莹告诉毛泽东,这个财主原来也懂点文化,还利用知识赚了不少钱,可发财后专门欺侮那些没文化、没钱财的乡邻百姓,赚昧良心的钱。他告诫毛泽东:文化知识是帮助人干正事、走正道、成大器的;如若不然,有文化的人变坏,则比没文化的坏人更坏。

图片

正在写信的毛泽东

文正莹还相当重视对后辈们做人做事的教导,他曾手抄《家范箴言》,要求孩子们诵读、熟记。《家范箴言》以文氏家戒和家训为主要内容,家戒有六条,即“一戒游荡、二戒赌博、三戒争论、四戒攘窃、五戒符法、六戒酗酒”;家训有十则,内容颇为细密。

1901年深秋的一天,毛泽东的父亲毛顺生专程来接毛泽东回韶山。毛顺生带着毛泽东与外婆和舅父们告别,临别前,文正莹特意告诫毛泽东要多读书,还把自己心爱的《康熙字典》送给了毛泽东。毛泽东一直把这本《康熙字典》带在身边,时常翻阅。

回到韶山后,毛泽东正式入私塾读书了,但每逢放假,他总会翻山越岭到唐家坨,去看望八舅父,认真聆听八舅父关于做人和治学的谆谆教诲。文正莹也一直关心着毛泽东的学习和成长,常常借图书、报刊给他看。

03

鼓励毛泽东走出乡关

毛泽东的父亲毛顺生是一位非常严厉的长者,他信奉“棍棒底下出孝子”和“不打不成才”。他总是把毛泽东的学习和劳动时间安排得很满,只要毛泽东放学回家,毛顺生就要求毛泽东帮忙做家务和农活,晚上还要学打算盘和记账。毛泽东如果偷懒或者没有按照父亲的要求完成就要挨打。

图片

毛泽东的母亲文七妹、父亲毛顺生

毛泽东17岁那年,他向父亲表达了自己想去“新式”学堂继续读书的愿望,但是毛顺生执意要让毛泽东停学,到湘潭一家米店去当学徒。僵持之下,想支持儿子继续读书的母亲文素勤,请来了文正莹、王季范和几位亲友赶到韶山。文正莹耐心劝导毛顺生,解释说伢子只有继续读书,见识多了,赚钱的能力才会提高,毛顺生这才同意。17岁的毛泽东“孩儿立志出乡关”,从韶山走向湘乡,这是他人生中的第一个转折。

1918年6月,毛泽东从湖南省立第一师范学校毕业。8月,他在将要动身去北京组织湖南赴法勤工俭学运动之前,写信向文正莹深情告别,并对自己的母亲因身体不好长久居住在外婆家,得到文正莹一家的照料和帮助,表达了晚辈的感激之情。

1919年4月初,毛泽东的母亲病重,他专程从北京赶回湖南照顾母亲,还特地将母亲接到长沙治疗。他在长沙致信七舅父文正兴、八舅父文正莹时,表达了自己对母亲身体的忧虑和对舅父们所给予精心照料的感激。

图片

毛泽东写给两位舅父的信

毛泽东在革命生涯中时常怀念在外婆家的日子,常常写信问候舅父们。1922年11月,毛泽东在长沙主持中共湘区委员会的工作期间,恰好有朋友回乡,他特地致信给八舅父,请安道好。1925年,毛泽东回家乡韶山养病,同时开展农民运动,创建了中共韶山特别支部。这期间,他又多次到唐家坨外婆家拜望舅父母。

1927年1月的一天,毛泽东上午到韶山组织农民协会会员开会,下午又赶赴湘乡组织开会,晚上,他还到了唐家坨,组织亲戚朋友开会。当时敌情复杂,毛泽东处境很危险,但他不顾这些,把表兄表弟、表嫂子侄都叫到一起,跟他们讲如何创建农会,他说:“唯有合群奋斗,推翻地主武装,建立农民武装才是出路。”此后,他一直未能重回唐家坨,直至1959年回韶山。

04

拒绝与毛泽东脱离关系

1929年2月22日,曾发动“马日事变”残杀共产党人的湖南军阀许克祥,将文正莹一家列为“匪属”。文正莹被抓捕后受到严刑拷打,许克祥要他公开发表声明,表示和毛泽东彻底脱离亲属关系,并交代出毛泽东妻子杨开慧的下落。自从1927年毛泽东带着工农革命军上井冈山后,杨开慧及3个孩子只能寄居在湖南板仓县的娘家。当时的杨开慧处境十分艰难,随时都有生命危险。

图片

1939年5月26日,毛泽东在“抗大”成立三周年纪念大会上讲话。图|新华社

军阀逼迫文正莹同毛泽东脱离舅甥关系,并强迫他说出杨开慧的去处,均被他严词拒绝。后来,党组织发动各界乡绅联名为他担保,文正莹才得以获释。文正莹回家后,因年老体衰,再加上严刑拷打的折磨,病重不起,于同年6月27日逝世。此时,毛泽东正在井冈山开展艰苦卓绝的武装斗争,对家乡发生的种种不幸并不知晓。

直到1937年七七事变之后,国共实现了第二次合作,表兄文运昌(文正莹儿子)才跟毛泽东联系上,并托人给在延安的毛泽东带去了一封信。毛泽东从信中得知文正莹已经病逝8年的消息,悲痛万分,立即于11月27日回了一封长信,信中写道:

八舅父仙逝,至深痛惜。

我为全社会出一些力,是把我十分敬爱的外家及我家乡一切穷苦人包括在内的。我十分眷念我外家诸兄弟子侄,及一切穷苦同乡。

图片

1959年6月,毛泽东和他少年时代的启蒙老师毛宇居携手而行

1951年4月24日,毛泽东在北京会见文运昌等人时,一再提起当年八舅父力劝父亲送自己去湘乡读书的往事,他动情地说:“八舅父对我的教育和帮助好大啰!不是他老人家,我可能还是一个账房先生,或者是一个庄稼把式,怎么也到不了现在这个样子哟!”

来源:《党史纵览》2024年第9期

「 支持乌有之乡!」

乌有之乡 WYZXWK.COM

您的打赏将用于网站日常运行与维护。
帮助我们办好网站,宣传红色文化!

注:配图来自网络无版权标志图像,侵删!
声明: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观点——乌有之乡 责任编辑:蜗牛

欢迎扫描下方二维码,订阅乌有之乡网刊微信公众号

收藏

心情表态

今日头条

点击排行

  • 两日热点
  • 一周热点
  • 一月热点
  • 心情
  1. 分田单干的恶果与实事求是
  2. 谁是中国人民的儿子?
  3. “唯一标 准”论是错误的——纪念真理标准讨论二十周年
  4. 林爱玥:高市早苗20天毁掉日本50年!
  5. 人民群众开始进入“觉醒时代”,让哪些人惊恐万状?
  6. 锁定坚强:《新闻联播》中谈及铭记毛主席等老一辈的历史功绩,为何让人民激动?!
  7. 陈曾明:这三个同志提出的问题,需要高度重视
  8. 一个轻浮的疯女人能毁掉一个国家吗?
  9. 关于耿、黄集团和九十一人大字报事件的历史考察
  10. 以改革的名义
  1. 《邓选》学习 105 邓小平说不会产生资产阶级。2025富豪榜财富超过所有省份GDP、全世界GDP排名第七,首富富可敌39国总和
  2. 郝贵生 | “不要独尊马术”说明了什么?
  3. 医院倒闭潮开始了
  4. 背叛毛主席的叛徒是孙先生的继承者?
  5. 色情片中被异化的女性
  6. 严重后果正在显现
  7. 三女闹台,台湾这出戏好看吗?
  8. 铁证:“亩产万斤粮”到底是谁在鼓吹?
  9. 负债狂欢:7.36亿人被“精致”绑架的还债游戏……
  10. 30岁快递员因送错快递被杀:谁之病?
  1. 吴铭:李教授,未战先怯,可不是好事
  2. 井冈山观心 | 姚文元的一篇文章是否准确地预言了苏修与越修的资本主义复辟?
  3. 是与非:吵了几十年,有些事该说清楚了!
  4. 李银桥晚年,谈及毛主席对粟裕的评价:有些话我再不说就没人知道
  5. 他们说毛主席“发动运动害了国家”,可是谁救过这个国家?
  6. 倘若没有毛泽东,中国将向何处去?—— 一个革命者的历史沉思
  7. 回顾中国人民与顾委会的几场斗争
  8. 令人“窒息”的聊天!
  9. “文革”前夜的“出气大会”
  10. 吴铭:李教授们已经丧失了对中国经济的发言权
  1. 踏入深宅的冬日;一道门槛,无声的较量;…特殊的眼镜与不眠的黄昏
  2. 医院倒闭潮开始了
  3. 铁证:“亩产万斤粮”到底是谁在鼓吹?
  4. 胡懋仁:对于非公有制经济的再认识
  5. 粉妖回忆录——最后一顿饭
  6. 《邓选》学习 105 邓小平说不会产生资产阶级。2025富豪榜财富超过所有省份GDP、全世界GDP排名第七,首富富可敌39国总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