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 > 思潮 > 读书交流

读《制度与命运:王朝治乱兴衰的历史逻辑》(3)

不二不疯 · 2025-11-19 · 来源:不二不疯公众号
字体: / /

(接上)读《制度与命运:王朝治乱兴衰的历史逻辑》(1)

     读《制度与命运:王朝治乱兴衰的历史逻辑》(2)

我们知道,正史主要存在两个问题:第一个是不会体现普通人的生活,把更多的笔触放在王公贵族身上;第二个是并非完全真实,是经过带有某种目的的加工产物。这是第一点,而出土文献对于第一点是一种补充。第二点,只要是人撰写的东西,就有可能造假。你认为出土文献是否有不真实性,有多少,这种不真实性会怎样影响第一点?

这是采访者问出的问题,其实也是我在乱七八糟的看书的时候也发现并思考的问题。

一,我们目前所见的历史显然不是全貌。我们对历史的记录和描述过于集中在某些人群,而对此以外的内容则基本忽视。当然,这才是常态,毕竟以古代有限的数据处理能力,能把所有东西都记下来才是有问题。而进一步想,记录下来所有的事显然也不是必须的,一方面信息里“垃圾”太多(看看现在的互联网就知道,每天产生的天量数据里,大部分都可以归为无效一类),另一方面后人也处理不了这么多信息。

但这个问题里最尴尬的是,虽然不是所有的事件都要被历史记录,但我们不知道没记录的那部分是否真的不需要被记录。

当然,随着技术与科学的发展,现在很多历史问题都可以通过多学科交叉印证来解决。就像我以前听过的一个段子:“古画里的唐朝侍女普遍穿的少,除了当时风气之类的原因,还有就是因为唐宋是一个暖期,气温普遍较高。”现在,我们确实能从更多的方面了解过去的历史,而且不只限于文物。

二,只要是人写的东西,都做不到绝对客观,所以“造假”当然也不可避免。不过换个角度想,这些造假不也是历史的一部分么?当时发生的事是历史,记录这些事的人也是历史,这些人如何记录这些事,同样是历史。

极端的追求百分之百的还原当时发生的事有多少意义我不知道,但为了这百分之百的还原而放弃观察一直以来人们是如何看待这些事的,我认为一定是失去了很多意义。

记述与所述对象之间总会存在距离,可以说一旦形成叙述就会有叙述者的立场与观察角度,不可能存在无所不包、客观如实的上帝视角。

这是受访者的回答,我想基本观点和我是一致的。唯物主义者的世界上没有上帝,自然也没有上帝视角,而我们需要的,也未必是上帝视角。

在我看来,我们不应当将已经发生过的历史割裂为一个个单独的事件,它们就是一段完整的历史,从开始到现在,难以分割。

我们也不需要非得单独的去还原其中的某个事件,一个事件之后发生的所有事,诞生的所有关于这件事的记录和评论,都是这件事的一部分。

你要是觉得我说的不对,那就是我说的不对。

「 支持乌有之乡!」

乌有之乡 WYZXWK.COM

您的打赏将用于网站日常运行与维护。
帮助我们办好网站,宣传红色文化!

注:配图来自网络无版权标志图像,侵删!
声明: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观点——乌有之乡 责任编辑:吴继东

欢迎扫描下方二维码,订阅乌有之乡网刊微信公众号

收藏

心情表态

今日头条

点击排行

  • 两日热点
  • 一周热点
  • 一月热点
  • 心情
  1. 谁是中国人民的儿子?
  2. 分田单干的恶果与实事求是
  3. 人民群众开始进入“觉醒时代”,让哪些人惊恐万状?
  4. 关于耿、黄集团和九十一人大字报事件的历史考察
  5. 以改革的名义
  6. 陈曾明:这三个同志提出的问题,需要高度重视
  7. 吴铭:为什么要坚决拒绝离岸人民币
  8. 孙子出了修正主义,孙子的孙子就又要出马列主义了!
  9. 警惕!有人正打着“反左”的旗号掏空人民的信仰!
  10. 为什么现在的年轻人不期待过年了?
  1. 郝贵生 | “不要独尊马术”说明了什么?
  2. 医院倒闭潮开始了
  3. 背叛毛主席的叛徒是孙先生的继承者?
  4. 色情片中被异化的女性
  5. 严重后果正在显现
  6. 三女闹台,台湾这出戏好看吗?
  7. 铁证:“亩产万斤粮”到底是谁在鼓吹?
  8. 负债狂欢:7.36亿人被“精致”绑架的还债游戏……
  9. 30岁快递员因送错快递被杀:谁之病?
  10. 谁是中国人民的儿子?
  1. 吴铭:李教授,未战先怯,可不是好事
  2. 井冈山观心 | 姚文元的一篇文章是否准确地预言了苏修与越修的资本主义复辟?
  3. 是与非:吵了几十年,有些事该说清楚了!
  4. 李银桥晚年,谈及毛主席对粟裕的评价:有些话我再不说就没人知道
  5. 他们说毛主席“发动运动害了国家”,可是谁救过这个国家?
  6. 倘若没有毛泽东,中国将向何处去?—— 一个革命者的历史沉思
  7. 回顾中国人民与顾委会的几场斗争
  8. 令人“窒息”的聊天!
  9. “文革”前夜的“出气大会”
  10. 吴铭:李教授们已经丧失了对中国经济的发言权
  1. 踏入深宅的冬日;一道门槛,无声的较量;…特殊的眼镜与不眠的黄昏
  2. 医院倒闭潮开始了
  3. 铁证:“亩产万斤粮”到底是谁在鼓吹?
  4. 胡懋仁:对于非公有制经济的再认识
  5. 粉妖回忆录——最后一顿饭
  6. 蒋介石出卖外蒙古始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