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 > 思潮 > 思潮碰撞

民族主义是阶级矛盾最好的遮羞布

小爱 · 2025-11-19 · 来源:全世界无产者联合起来公众号
字体: / /
迷雾终有散去的时刻。周期性的经济危机、不断扩大的贫富鸿沟、全球性问题的加剧,一次又一次地戳穿着民族共同体的神话。

历史的舞台上,总有一些宏大的叙事被精心编织,它们如浓雾般弥漫,试图遮蔽社会肌理中最深刻的裂痕。当人们高唱着同一首爱国歌曲,挥舞着同一面旗帜,一种“我们”属于同一民族的强烈感觉便油然而生。然而,在这看似团结一致的合唱之下,生产资料私有制所固有的、剥削者与被剥削者之间的根本对立,却从未因这和谐的旋律而消弭。统治阶级所做的,正是用民族的宏大外衣,去包裹并试图化解阶级冲突的尖锐内核。

将阶级矛盾转化为民族矛盾,是资本主义统治术的精髓。资产阶级在掌握国家机器后,面临的最大威胁并非外敌,而是内部无产阶级的觉醒与联合。正如历史所揭示的,当工人们意识到他们共同的阶级利益,并跨越国界携手时,将对资本秩序构成颠覆性挑战。因此,淡化“阶级”这一揭示经济地位差异的概念,代之以“民族”这一看似天然、包容所有人的身份认同,便成为维护统治的关键策略。通过教育体系、媒体宣传和日常文化仪式,一种“民族共同体”的神话被不断建构和强化。在这个神话中,资本家和工人被描绘成“同胞”,是休戚与共的整体,从而巧妙地将社会财富分配不公、劳动异化等真问题,转化为如何让“我们的”民族国家在国际竞争中更强大的伪命题。这种话语转换,使得剥削关系被掩盖在“国家利益”的帷幕之后。

民族主义在此扮演了双重角色:对内是粘合剂,对外是排外情绪的催化剂。当国内社会矛盾激化,不满情绪累积时,将矛头引向外部“他者”——无论是经济上的竞争对手,还是文化上的“异类”——是屡试不爽的转移视线之法。资本家可以一边将工厂迁往劳动力更廉价的国家以最大化利润,一边在国内鼓噪“保护本国就业”的民族主义情绪,将工人因失业而产生的怒火,从资本逻辑本身引向外国或移民。这种策略成功地将无产阶级国际主义的潜在威胁,扭转为服务于资产阶级国家利益的民族沙文主义。工人们被教导去仇恨远方的“敌人”,而非审视近在咫尺的剥削者。民族主义的情绪越炽热,阶级分析的理性之光就越显得黯淡。

这种意识形态运作的最终目的,是维系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再生产。一个牢固的阶级社会,不仅需要经济和政治上的强制,更需要思想上的认同,或者至少是默许。通过将现行秩序自然化、民族化,将其描绘为历史传承的、毋庸置疑的“我们”的生活方式,统治阶级使资本逻辑的扩张和对劳动的支配变得合法且难以挑战。当人们将市场经济的法则、财富的巨大不平等视为民族特性或国家发展不可避免的阶段时,他们便丧失了对社会进行根本性变革的想象力。资本主义制度本身,这个特定的、历史的产物,就被巧妙地伪装成了与民族命运绑定的永恒存在。

不过,迷雾终有散去的时刻。周期性的经济危机、不断扩大的贫富鸿沟、全球性问题的加剧,一次又一次地戳穿着民族共同体的神话。这些危机揭示了一个冷酷的现实:在风暴来临时,统治阶级的“民族大义”往往优先服务于保全自身资本,而非普通“同胞”的生计。每一次这样的揭露,都是一次阶级意识重新萌芽的契机。真正的团结,并非源于虚幻的民族认同,而是建立在改变共同被剥削处境的实际阶级利益之上。穿透民族主义的重重迷雾,重新发现那被遮蔽的阶级现实,不仅是理论上的清醒,更是走向真正解放的起点。

「 支持乌有之乡!」

乌有之乡 WYZXWK.COM

您的打赏将用于网站日常运行与维护。
帮助我们办好网站,宣传红色文化!

注:配图来自网络无版权标志图像,侵删!
声明: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观点——乌有之乡 责任编辑:吴继东

欢迎扫描下方二维码,订阅乌有之乡网刊微信公众号

收藏

心情表态

今日头条

点击排行

  • 两日热点
  • 一周热点
  • 一月热点
  • 心情
  1. 谁是中国人民的儿子?
  2. 分田单干的恶果与实事求是
  3. 人民群众开始进入“觉醒时代”,让哪些人惊恐万状?
  4. 关于耿、黄集团和九十一人大字报事件的历史考察
  5. 以改革的名义
  6. 陈曾明:这三个同志提出的问题,需要高度重视
  7. 吴铭:为什么要坚决拒绝离岸人民币
  8. 孙子出了修正主义,孙子的孙子就又要出马列主义了!
  9. 警惕!有人正打着“反左”的旗号掏空人民的信仰!
  10. 为什么现在的年轻人不期待过年了?
  1. 郝贵生 | “不要独尊马术”说明了什么?
  2. 医院倒闭潮开始了
  3. 色情片中被异化的女性
  4. 背叛毛主席的叛徒是孙先生的继承者?
  5. 严重后果正在显现
  6. 三女闹台,台湾这出戏好看吗?
  7. 铁证:“亩产万斤粮”到底是谁在鼓吹?
  8. 负债狂欢:7.36亿人被“精致”绑架的还债游戏……
  9. 谁是中国人民的儿子?
  10. 分田单干的恶果与实事求是
  1. 吴铭:李教授,未战先怯,可不是好事
  2. 井冈山观心 | 姚文元的一篇文章是否准确地预言了苏修与越修的资本主义复辟?
  3. 是与非:吵了几十年,有些事该说清楚了!
  4. 李银桥晚年,谈及毛主席对粟裕的评价:有些话我再不说就没人知道
  5. 他们说毛主席“发动运动害了国家”,可是谁救过这个国家?
  6. 倘若没有毛泽东,中国将向何处去?—— 一个革命者的历史沉思
  7. 回顾中国人民与顾委会的几场斗争
  8. 令人“窒息”的聊天!
  9. “文革”前夜的“出气大会”
  10. 吴铭:李教授们已经丧失了对中国经济的发言权
  1. 踏入深宅的冬日;一道门槛,无声的较量;…特殊的眼镜与不眠的黄昏
  2. 医院倒闭潮开始了
  3. 谁是中国人民的儿子?
  4. 胡懋仁:对于非公有制经济的再认识
  5. 粉妖回忆录——最后一顿饭
  6. 蒋介石出卖外蒙古始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