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 > 历史 > 中华文化

每天一章《道德经》精读(一)

广明读书 · 2025-10-30 · 来源:广明读书公众号
字体: / /
需要辩证地来阅读、思考这部蕴含朴素哲理的道教唯心主义经典。汲取精华、扬弃糟粕。

每天一章《道德经》精读,今天要读的是:

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

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 。

故常无欲,以观其妙;常有欲,以观其徼 。

此两者同出而异名,同谓之玄。

玄之又玄,众妙之门 。

能被用语言说清楚的规律(或本质),都不是真正的“道”。

具体的事物皆有其相应的道理。就像我们说 “水往低处流”,这是能说清的规律,但它只适用于地球重力环境;如果到了太空,这个规律就失效了。老子认为,宇宙的终极“道”太宏大,语言只能描述它的某个片段,没法完整定义。

同样,能被赋予具体名称的事物,都不是本质的概念。

就像我们把 “会飞、有羽毛、下蛋” 的动物叫 “鸟”,但这只是个标签。未来如果进化出的新物种,就可能会打破这个标签。名称是人类为了方便认知创造的 “工具”,并不是事物的本质。

“无”即没有具体形态、尚未显现的状态,是天地诞生前的样子;

“有”即有具体形态、已经显现的状态,是万物产生的根源。

比如一颗种子 ,没发芽时,它是 “无”(看不到它的具体形态,它可能是树,可能是花草也可能是别的植物);发芽后长成树干、枝叶,就是 “有”,即从潜在状态变成了具体事物。天地最初也是从 “无”(没有时间、空间的具体形态)到 “有”(形成星系、地球)的过程。

如果关注潜在状态,就能看到事物本质;如果关注显现状态,就能看到事物的边界和规律。

不要只用眼睛看“已经存在的东西”,还要用心思考“它从哪来、背后有什么潜在可能”,这样才能看到事物的全貌。就像看一个人,不光要看他的行为,还要看他的成长经历、价值观、思维方式等,才能算全面的了解他。

因此,同时从 “无” 和 “有” 两个角度看问题,才是理解事物本质的关键。

而当我们让自己处于一种类似“无”的空灵、没有杂念的状态时,就能够去体会、观察到“道”那种无比奇妙、精微的层面,感受到它深藏不露的神奇之处;

当我们处于“有”的状态,也就是关注具体事物的时候,就能够去观察、了解“道”在具体事物中所表现出来的边界、规律以及它发挥作用的方式。

这两种状态,来源相同,只是名称不同,都可称为 “深远玄妙”;这种玄妙层层递进,是通达一切奥妙的入口。

附王弼注,以便诸君更深入理解:

“可道之道,可名之名,指事造形,非其常也。常道也,不可道也;可道之道,非自然也。常名也,不可名也;可名之名,非其真也。

道者,无之称也,无不通也,无不由也,况之曰道。寂然无体,不可为象,是道不可为体,故但志慕而已。

凡有皆始于无,故未形无名之时,则为万物之始。及其有形有名之时,则长之育之,亭之毒之,为其母也。

言道以无形无名,始成万物。万物以始以成,而不知其所以然,玄之又玄也。

妙者,微之极也。万物始于微而后成,始于无而后生。故常无欲空虚,可以观其始物之妙。

徼,归终也。凡有之为利,必以无为用;欲之所本,适道而后济。故常有欲,可以观其终物之徼也。

两者,始与母也。同出者,同出于玄也。异名,所施不可同也。在首则谓之始,在终则谓之母。玄者,冥也,默然无有也。始、母之所出也,不可为象,故曰‘玄之又玄’。众妙皆从玄而出,故曰‘众妙之门’。”

「 支持乌有之乡!」

乌有之乡 WYZXWK.COM

您的打赏将用于网站日常运行与维护。
帮助我们办好网站,宣传红色文化!

注:配图来自网络无版权标志图像,侵删!
声明: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观点——乌有之乡 责任编辑:吴继东

欢迎扫描下方二维码,订阅乌有之乡网刊微信公众号

收藏

心情表态

今日头条

点击排行

  • 两日热点
  • 一周热点
  • 一月热点
  • 心情
  1. 吴铭:李教授们已经丧失了对中国经济的发言权
  2. 缺失共产主义信仰,是中国未来最大的政治隐患!
  3. 历史不容睁眼说瞎话!
  4. 张文木:“内战”还是“解放战争”,一点思考
  5. 彭德怀的小气与大方
  6. 批判“现象”而非批判“个人”:我的原则与无奈——兼论“真理越辩越明”的困境
  7. 李银桥晚年,谈及毛主席对粟裕的评价:有些话我再不说就没人知道
  8. “走苏联特色的资本主义道路”
  9. 【朝花夕拾】金日成在1962年发表的这段论修正主义的讲话非常到位!
  10. 大恩养仇:过渡帮扶下的怨恨滋生
  1. 吴铭:李教授,未战先怯,可不是好事
  2. 井冈山观心 | 姚文元的一篇文章是否准确地预言了苏修与越修的资本主义复辟?
  3. 令人“窒息”的聊天!
  4. 三年困难时期“饿死几千万”的谎言,从哪儿来的?
  5. 吴铭:李教授们已经丧失了对中国经济的发言权
  6. 欧洲金靴:切莫误做历史嫁衣
  7. 倘若没有毛泽东,中国将向何处去?—— 一个革命者的历史沉思
  8. 真理派缺真理,凡是派不凡是
  9. 从“卖地”到“卖权”:财政模式的结构性异化与无产阶级立场的辩证反思
  10. 缺失共产主义信仰,是中国未来最大的政治隐患!
  1. “孔家店”的“总设计师”:为何说“批孔”是毛泽东思想的必然逻辑?
  2. 物理学之外,我们在致敬杨振宁什么?
  3. 他们说毛主席“发动运动害了国家”,可是谁救过这个国家?
  4. 中国社会各牛鬼蛇神的分析
  5. 1988年,杨振宁痛批那部纪录片
  6. 吴铭:李教授,未战先怯,可不是好事
  7. 吴石将军的牺牲并非偶然!违背了基本原则!
  8. “文革”前夜的“出气大会”
  9. 国庆日,毛主席与邓小平的时空对话
  10. 谁在扮演赫鲁晓夫?——对“非毛化”思潮的唯物史观批判
  1. 吴石长女吴兰成严守父亲身份秘密扎根边疆25年!
  2. 吴铭:李教授们已经丧失了对中国经济的发言权
  3. 吴铭:李教授,未战先怯,可不是好事
  4. 关于“子珩墨”矛盾问题的一些观点的辨析
  5. 令人“窒息”的聊天!
  6. 吴铭:李教授,未战先怯,可不是好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