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 > 历史 > 中华文化

中华文化

2000 篇文章

每天一章《道德经》精读(十六)

每天一章《道德经》精读,今天要读的是:致虚极,守静笃,万物并作,吾以观复。夫物芸芸,各复归其根。归根曰静,是谓复命。复命曰常,知常曰明。不知常,妄作,凶。知常容,容乃公,公乃王,王乃天,天乃道,道乃久。没身不殆。本章老子告诉我们要通过内心的虚静来认识世界的循环往复,在万物蓬勃生长中观察其归根复命的法则,进而顺应自然之道以实现长久与安宁。“虚极”就是要把内心彻底清空,像把一间
42分钟前 互动:1

每天一章《道德经》精读(十五)

每天一章《道德经》精读,今天要读的是:古之善为士者,微妙玄通,深不可识。夫唯不可识,故强为之容。豫兮若冬涉川,犹兮若畏四邻,俨兮其若容,涣兮若冰之将释,敦兮其若朴,旷兮其若谷,混兮其若浊。孰能浊以静之徐清?孰能安以久动之徐生?保此道者不欲盈,夫唯不盈,故能蔽不新成。本章是老子对得道之土的外在气象与内在品性的深刻描绘。老子开篇点明,能从细微处看透事物本质,见解精妙不流于表面,还能通达
22小时前 互动:12

每天一章《道德经》精读(十四)

每天一章《道德经》精读,今天要读的是:视之不见名曰夷,听之不闻名曰希,搏之不得名曰微。此三者不可致诘,故混而为一。其上不皦,其下不昧,绳绳不可名,复归于无物。是谓无状之状,无物之象。是谓惚恍。迎之不见其首,随之不见其后。执古之道,以御今之有,能知古始,是谓道纪。本章描述了 “道” 无色、无声、无形的超感官特性与恒常本质。道作为万物本源,并非“存在于某处”的实
2025-11-16 互动:15

每天一章《道德经》精读(十三)

每天一章《道德经》精读,今天要读的是:宠辱若惊,贵大患若身。何谓宠辱若惊?宠为下,得之若惊,失之若惊,是谓宠辱若惊。何谓贵大患若身?吾所以有大患者,为吾有身,及吾无身,吾有何患?故贵以身为天下,若可寄天下;爱以身为天下,若可托天下。人们受到宠爱或羞辱时,心里就会大起大落,患得患失,像受到惊吓一样;把大的祸患看得像生命一样重要。什么叫“宠辱若惊”呢?宠爱其实是一种上位者对下
2025-11-13 互动:10

每天一章《道德经》精读(十二)

每天一章《道德经》精读,今天要读的是:五色令人目盲,五音令人耳聋,五味令人口爽,驰骋畋猎令人心发狂,难得之货令人行妨。是以圣人为腹不为目,故去彼取此。本章老子指出沉溺于声色犬马、珍稀财货等外在诱惑,会导致视觉麻木、听觉退化、味觉失衡、心智狂乱和行为失范,背离生命本真,深刻揭示了过度追求感官刺激与物质占有,对人性与社会的危害。五色令人目盲,“五色”指青、赤、黄、白
2025-11-12 互动:12

每天一章《道德经》精读(十一)

每天一章《道德经》精读,今天要读的是:三十辐共一毂,当其无,有车之用。埏埴以为器,当其无,有器之用。凿户牖以为室,当其无,有室之用。本章老子以日常生活中的事物举例,揭示了 “有无相生” 的核心辩证智慧。“有”是事物的实体载体,为 “无”划定存在边界;而 “无” 则是功能实现的关键。“有”与“无”不可割裂,二者相辅
2025-11-11 互动:15

每天一章《道德经》精读(十)

每天一章《道德经》精读,今天要读的是:载营魄抱一,能无离乎?专气致柔,能婴儿乎?涤除玄览,能无疵乎?爱民治国,能无知乎?天门开阖,能为雌乎?明白四达,能无为乎?生之、畜之,生而不有,为而不恃,长而不宰,是谓玄德。本章老子连用六个追问,层层构建了道家修身治国的核心框架,即“形神合一、柔和如婴、心镜无疵、治国无为、感物不扰、明知不宰”的六重修养;末以“玄德”作
2025-11-10 互动:8

每天一章《道德经》精读(九)

每天一章《道德经》精读,今天要读的是:持而盈之,不如其已。揣而棁之,不可长保。金玉满堂,莫之能守。富贵而骄,自遗其咎。功遂身退,天之道也。本章老子以五组辩证关系,揭示了“物极必反”的规律。其核心思想可概括为:凡事不可过度,盛极必衰是常态,唯有顺应自然、适时收敛方能长久。手握容器不断注水就会满出来,不如及时停止。“盈”不仅指物质的满溢,更象征内心的贪执
2025-11-09 互动:19

每天一章《道德经》精读(八)

每天一章《道德经》精读,今天要读的是: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居善地,心善渊,与善仁,言善信,正善治,事善能,动善时。夫唯不争,故无尤。最高尚的善就像水一样。水有什么特点呢?它滋润万物却不争功,总是向下流向人们嫌弃的地方,很接近“道”。(人们要学习它的品质)选合适的地方落脚,内心像深渊般沉静,待人要仁爱,说话要守信,治理事务要公正有序,做事要发挥自
2025-11-07 互动:12

每天一章《道德经》精读(七)

每天一章《道德经》精读,今天要读的是:天长地久。天地所以能长且久者,以其不自生,故能长生。是以圣人后其身而身先,外其身而身存。非以其无私邪?故能成其私。本章的重点是老子对“无私”与“成其私”辩证关系的深刻理解。天地的运作完全出于自然,无意识、无目的,既不与万物争利,也不为自身存续而作为,因此超越个体生命的局限,在自然循环中实现长久存在。由天道推及
2025-11-06 互动:16

每天一章《道德经》精读(六)

每天一章《道德经》精读,今天要读的是:谷神不死,是谓玄牝。玄牝之门,是谓天地根。绵绵若存,用之不勤。本章老子以谷喻道,又以母性隐喻阐释“道”的静柔、包容与创造力,就像一位伟大的母亲,孕育生命、延续生机,给予万物生命却不求回报。道像山谷一样空旷,看似虚无却蕴含无限可能。它不主动干预万物,却能通过生育万物的根源让天地自然生成。这种“用之不勤”的特质,恰似
2025-11-05 互动:12

每天一章《道德经》精读(五)

每天一章《道德经》精读,今天要读的是: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chú)狗;圣人不仁,以百姓为刍狗。天地之间,其犹橐籥(tuó yuè)乎? 虚而不屈,动而愈出。多言数穷,不如守中。此章是 “自然无为” 的集中体现,“刍狗”是古代祭祀用品,比喻万物在天地眼中皆循自然生灭,象征 “无偏爱”。天地不对万物分贵贱,圣人不对百姓划亲疏。“不仁”
2025-11-04 互动:13

每天一章《道德经》精读(四)

每天一章《道德经》精读,今天要读的是:道冲而用之或不盈,渊兮似万物之宗。挫其锐,解其纷,和其光,同其尘。湛兮似或存。吾不知谁之子,象帝之先。道体虚空,大用无穷。深远如万物的根源。王弼注《老子》第四章时,将 “道冲而用之或不盈” 理解为 “道体冲虚,而其作用却无穷无尽”,他认为 “冲” 通 “盅”,即中空的器皿;“满以造实,实则易溢。故冲
2025-11-03 互动:16

每天一章《道德经》精读(三)

每天一章《道德经》精读,今天要读的是:不尚贤,使民不争;不贵难得之货,使民不为盗;不见可欲,使民心不乱。是以圣人之治,虚其心,实其腹;弱其志,强其骨。常使民无知无欲。使夫智者不敢为也。为无为,则无不治。这也是争议比较大一章内容。很多人觉得这章体现了老子思想消极避世的一面。不尚贤、不贵难得之货、不见可欲、虚其心、弱其志、常使民无知无欲、使夫智者不敢为也,好像这些都指向了愚
2025-11-02 互动:31

摩罗:中国国防的历史成就与文化优势

第一节,历史周期率与中国国防的历史效果我们中国人,一直生活在一个持续几千年的政治共同体和文化共同体之中,早就习惯了,可能意识不到“持续几千年”是多么难得的一个奇迹,也意识不到它背后国防事业“持续几千年”的伟大成就。只要跟世界上其他种族和其他地区“其兴也勃焉,其亡也忽焉”(《左传——庄公十一年》)的历史现象比较一下,就不能正确
2025-11-01 互动:16

每天一章《道德经》精读(二)

每天一章《道德经》精读,今天要读的是: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已;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已。故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较,高下相倾,音声相和,前后相随。是以圣人处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万物作焉而不辞,生而不有,为而不恃,功成而弗居。夫唯弗居,是以不去。当天下人都知晓什么是美的时候,那么丑的概念也就随之产生了;当大家都清楚什么是善的时候,不善的情况也就被界定了。王弼注“美恶犹喜怒
2025-10-31 互动:31

每天一章《道德经》精读(一)

每天一章《道德经》精读,今天要读的是: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 。故常无欲,以观其妙;常有欲,以观其徼 。此两者同出而异名,同谓之玄。玄之又玄,众妙之门 。能被用语言说清楚的规律(或本质),都不是真正的“道”。具体的事物皆有其相应的道理。就像我们说 “水往低处流”,这是能说清的规律,但它只适用于地球重力环境;如果到了太空,这个规
2025-10-30 互动:29

冯友:2015年重阳节——七登白云山有感

2015年重阳节七登白云山有感冯友松涛白云浪封侯,昨日黄花把命休。白云翩翩空悠游,功勋朝暮尽蒙羞。西天抛来红绣球,东土顿失诺亚舟。古今遗憾多少事,千秋伟业付东流!说明:白云山有上万棵松树感染西方松材线虫病(松树癌)而于2012年被诛杀一棵不剩!白云山上万棵松树原本是广州八大景之一!西方松材线虫病严重威胁广东省6200万亩松林资源的安全。据专家介绍,仅广东省每年因为松材线虫病而
2025-10-29 互动:42

毛主席《采桑子·重阳》及其赏析

采桑子重阳一九二九年十月毛泽东人生易老天难老,岁岁重阳。今又重阳,战地黄花分外香。一年一度秋风劲,不似春光。胜似春光,寥廓江天万里霜。 ………………战地黄花分外香——毛泽东诗词《采桑子·重阳》赏析汪建新据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编撰的《毛泽东年谱(1893—1949)》记载:“(1929年)10月11日,农历重阳节,当时临江楼
2025-10-29 互动:56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修行文化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从其内容上看,它既是知识,也是方法,而且重点也在其方法方面;从其本质上看,应归属于修行文化。应当在这样的思维背景下,来考虑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问题。传承离不开学习,学习优秀传统文化的知识,又离不开其传播;没有优秀传统文化知识的传播,就找不到学习的对象了。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播,只是实现其传承的途径,或者说,只是传承的入门一步,而不是目的,目的只在于以自我修为
2025-10-20 互动:14

试谈中华文明复兴与世界科学革命(修改稿)

近现代以来,西方资本主义的扩张加速了科技与经济体系的全球化,而文明则远没有全球化,深究这一问题的根本原因,其仍然源于对宇宙本质的认知分歧,比如:1)其究竟属于无神论还是有神论?2)其究竟属于我们中华的“(唯)气论”还是西方科学的“唯物论”?对于这些问题,人类世界需要一个确切的答案。
2025-10-18 段修斌 互动:4

毛主席《卜算子·咏梅》,画梅骨,书梅神,写梅魂,内外交困中诗人孤勇气质的生动写照

◆国画《迎春》(杜文奇作)卜算子咏梅一九六一年十二月读陆游咏梅词,反其意而用之。风雨送春归,飞雪迎春到。已是悬崖百丈冰,犹有花枝俏。俏也不争春,只把春来报。待到山花烂漫时,她在丛中笑。—— 这首词最早发表在人民文学出版社1963年12月版《毛主席诗词》。◆《卜算子·咏梅》附:陆游原词卜算子咏梅驿外断桥边,寂寞开无主。已是黄昏独自愁,更著风和雨。无意苦争春,一任
2025-10-01 互动:11

酒桌“文化”批判

2025-09-23 互动:40
 2000    1 2 3 4 5 6 7 8 下一页 尾页

今日头条

最新专题

大国崛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