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理罗崇敏资料时,发现很多媒体肆意吹捧罗崇敏,感觉十分滑稽,尤其是《华夏教师》杂志2014年第一期中,于丹写的《他会永远让人惊赞和敬畏——罗崇敏的“三生”旅行》一文,像老太太的裹脚布又臭又长,堪称拍马文学的典范。
中国的媒体到底怎么了,为什么对汉奸公知、反共分子那么热情?都说媒体要讲政治,但网易、腾讯、凤凰、新浪、搜狐、新京报、南方周末等媒体,问题文章不胜枚举,错误观点比比皆是,为何长期得不到整治?偶然间看到章克标的一些资料,更加重了我的忧虑。
章克标是作家金庸的中学老师,抗战期间,曾担任汪伪宣传部指导司指导科科长,负责宣传及同日本政府、军队、特务机构的联络工作;其间,参与《和平反共建国文献》编写,兼任汪伪中央机关报《民国日报》副刊主笔和“清乡”宣传会秘书;还曾作为特派记者随汉奸头子陈公博赴日采访。1942年,赴东京出席纪念日本天皇诞辰2600年的“东亚文学家大会”,因投敌卖国不知廉耻,受到汪精卫赏识,还特地请他吃饭,他随之升任指导司副司职帮办,后在竞争指导司司长职务中败北,便到苏州汪伪江苏省政府宣传处,组织“清乡”宣传;不久,又赴杭州担任汪伪《浙江日报》总编辑、代理社长,写过大量鼓吹“反共”、“大东亚共荣”的文章。他还在名古屋召开的“大东亚共荣圈”恳谈会上大放厥词,其场景被拍成新闻纪录片在沦陷区放映,后成为章克标卖国铁证。《新华日报》由此在1945年8月23日刊登《文化汉奸名录》中,将他与周作人、张资平、陶亢德、柳雨生等人列为文化汉奸。抗战胜利后,章克标因投敌叛国受到审查,后阴错阳差地躲过惩罚,但在“文革”中被打成反革命,受到批斗。
遗憾的是,像这样一个货真价实的铁杆汉奸,却成了某些人的香饽饽。章克标1999年百岁征婚、2005年加入中国作协、2007年108岁去世,甚至在去世后,都成了《光明日报》《新京报》《东方早报》《中国中医药报》《山西老年》《世纪》以及腾讯网、光明网等媒体炒作和吹捧的热点,“百岁老人”、“世纪老人”、“海派文人”、“文化老人”、“百岁文化老人”等溢美之词不绝于耳,如《光明日报》在《百岁老人章克标》一文中吹捧说“这哪里是一位世纪老人,分明是一只活蹦乱跳的猴子”、“章先生静静地听着,微微地笑着”;《世纪》杂志发文《与章克标交往二三事》吹捧说:“章克标为人很坦荡,说话直率至极”,并哀怨地表示“章克标先生的生活近乎一个农民,他昔日的辉煌已经被人淡忘,章克标习惯于一日三餐是粗茶淡饭”,却很少有媒体提及他当汉奸的历史。更令人愤怒的是,百度百科在关于章克标的“后世评论”一段中,为洗脱章克标的汉奸罪行,竟居心叵测地将毛主席与汪精卫相提并论。
在媒体包装下,章克标成了才华横溢的作家、历经风雨的智者、恬淡洒脱的老人,他由此名利双收,如当选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上海作家协会会员、浙江省海宁市政协5—9届委员、浙江省海宁市文联会员、浙江省嘉兴市文联荣誉会员,还做了浙江省文史研究馆馆员。
章克标曾是铁杆汉奸,他当然有权力改过自新、安度余生,但这么多媒体吹捧神化他,着实令人不安,因为其错误言论必将随着名声四处传播、危害社会。十八大前,茅于轼、杨恒均、方舟子、李开复、薛蛮子、袁腾飞等公知长期霸占媒体,似乎越反共反华,越祸国殃民,媒体的吹捧就越卖力。十八大后,中央狠抓意识形态工作,一些公知已被边缘化,但仍有人是媒体宠儿,李鸿章、胡适、张爱玲等汉奸被肆意漂白,一些汉奸的卖国史被遮掩得一干二净,他们仍戴着耀眼光环被媒体吹捧神化。看来,中国的某些媒体依然病得不轻,中央仍需下猛药治理。(2022-6-15)
「 支持乌有之乡!」
您的打赏将用于网站日常运行与维护。
帮助我们办好网站,宣传红色文化!
欢迎扫描下方二维码,订阅乌有之乡网刊微信公众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