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 > 思潮 > 思潮碰撞

摩罗:必须以决战姿态歼灭历史虚无主义——“反思历史虚无主义学术讨论会”纪要

摩罗 · 2015-02-09 · 来源:乌有之乡
收藏( 评论() 字体: / /

  【会议时间】:2015年1月25日,上午9点到下午3点

  【会议地点】:北京海淀区中关村南路三街6号,中科资源大厦南楼四层

  【会议主办者】:俊德堂研究院、四月网

  【会议主持人】:摩罗

  【与会人员】:

  刘仰:体制外学者,网络名人

  戴旭:海洋安全与合作研究院院长,网络名人

  王立华:昆仑策研究院副院长,著名演说家

  郑彪:杭州师大教授

  司马平邦:体制外学者,网络名人

  鲍迪克:《北大商业评论》首席编辑,网络名人

  蔡小心:军事史学者,网络名人

  梁中锋(老麦9999):体制外学者,共产党研究专家

  徐亮: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教师,历史学博士

  刘明强:中国艺术研究院文化战略专业研究生

  摩罗:中国艺术研究院研究员

  另有郭松民(《国企》理论部主任)因为在外地录制电视节目无法到会,他通过微信传来他的发言,后因会议时间太紧张,未能播放他的微信。

  会议第一项议程,由刘明强介绍最近到江西农村采访历史老人的情况。那些经历过民国时期生活的老人,真实地介绍了民国时期基层老百姓的艰苦生活和没有福利、没有保障、自生自灭的命运。即使是地主家庭出身的老人,也盛赞今天的生活是如何满意、满足。采访者请他们判断究竟是民国时期幸福还是共和国时期幸福,这些老人无论是贫农出身还是地主出身,都对采访者报以惊讶、疑惑的眼光,不理解何以提出这样的问题。他们共同的回答是:这还用问吗?

  随后,与会学者依次发言,对历史虚无主义表达自己的看法。按照会议事先建议的主题,学者们分别就历史虚无主义思潮的表现形式、形成原因、危害、反击对策等角度展开讨论。在分别发言之后,还有半小时的时间进行了比较随意的、七嘴八舌的交流,这些交流实际上在反刍、深化刚才的发言内容。

  大会的讨论极为热烈。与会者的共同认识是:历史虚无主义是颠覆社会主义价值观和意识形态体系的错误思潮,是西方殖民势力进行地缘政治斗争和文化战争的有力武器。为了保证中国崛起、民族复兴,我们必须以决战姿态坚决歼灭历史虚无主义对我们的侵蚀和进攻。

  历史虚无主义的表现形式

  有人指出,一切历史都是当代史。一个群体、阶级或社会,对于历史的肯定或否定,都是意指现实,意指当代。对当代社会现实状况的把握与评价,乃是判断历史的尺度和标杆。对于现实的认同或否定,才导致对于历史的认同或否定。当代中国的历史虚无主义思潮,与如何把握历史与现实的关系、如何把握“我们”与“他们”的关系,始终是纠缠在一起。下列历史虚无主义的诸种表现形式,均与这些问题相关联。

  1美化民国。目前在意识形态层面表现得比较鲜明的历史虚无主义现象,是对民国时期的整体评价问题。一些人强调民国时期上流社会生活得自由、从容、优雅,文化学术取得了较好的成就,因而判断民国时期是中国历史上难得的好时代。当今社会有大量“民国粉”、“蒋粉”,他们利用所掌握的国家媒体资源,天天传播美化民国的资讯。他们不但从整体上美化民国,还对许多相关人物、事物予以美化。比如,极力美化蒋介石、孙立人、张灵甫等国民党军政人员,极力神化张爱玲、林徽因、金岳霖等民国学者。

  2妖魔化中国革命史及共产党政权。与美化民国密切相关的是,极力妖魔化将民国政权摧毁的共产党及其建立的共和国政权。毛泽东作为共产党最主要的领袖和旗帜,几十年来更是受到无以复加的妖魔化。与共产党信念和共和国功勋相关的重要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也受到各种形式的否定和诽谤。刘胡兰、董存瑞、邱少云、黄继光、王进喜、陈永贵等等英雄人物,受到无情嘲弄。更有一些极端势力,将共产党称为斧头帮,将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日称为沦陷日。整个中国革命史、共产党革命史、中华人民共和国奋斗史,都被彻底“虚无化”和妖魔化。

  3虚无化中国历史。西方殖民者在殖民扩张历程中,建构了一套以西方社会作为文明中心、将所有非西方社会作为文明的对立面的人文学术体系,将包括中国在内的所有非西方社会都描述为野蛮愚昧黑暗的社会,需要西方殖民者拯救的社会。经过一百多年的长期洗脑,历史虚无主义和西方中心论已经根深蒂固地融入到中国人的思想深处。放眼当下我们在政治、经济、文化、艺术等所有领域,在每所大学、每个研究机构,每个专业、每个系、每个教师差不多都秉持这样的观点,几乎无一例外。在中学历史教材中,第一章是讲中国的专制传统,第二章是讲西方的民主传统。公然把中国历史放在与人类文明共同价值相反对的地位予以审视和否定。大学课程更是如此。所有学科,讲西方的学科史是正讲,讲中国的学科史是作为反面教材予以批判的。比如讲西方法制史,从正面讲,讲中国法制史,则是告诉学生中国历史上是如何不讲法制、破坏法制。

  4虚无化中华民族。近代以来,中国社会按照西方殖民者的口径,一直把中华民族描述为一个落后的、野蛮的、愚昧的、有劣根性的民族,经过一百多年的洗脑,我们许多人真的相信中华民族是个劣等民族。从鲁迅到胡适到柏杨到龙应台到苏晓康,从鲁迅《坟》到柏杨《丑陋的中国人》到苏晓康王鲁湘《河殇》,都对中华民族的民族特性进行了极其歪曲的、负面的描述。上世纪八十年代,当时的共产党主要负责人公开支持出版《丑陋的中国人》,另一位主要负责人公开支持传播电视政论片《河殇》,将中华民族的文化、历史及其生存价值进行了彻底的否定。

  5压制一切不同声音。历史虚无主义打着普世价值的幌子,口念民主自由,颇有替天行道气概。但是,他们的心态极其封闭,思想极其霸道,决不容忍一点点不同声音在中国媒体出现。凡是遇到一点点不能为历史虚无主义服务的正能量声音,他们必定倾巢出动,全力围剿。有人唱了一首歌颂志愿军的歌,几乎所有媒体都在围剿歌手,有个演员在天安门前拍张照,说了一声热爱祖国,马上遭到围剿。徐岚对历史虚无主义略表怀疑,马上出现“全民共诛之”的势头。《辽宁日报》发表了一篇对高校讲坛历史虚无主义现象表示商榷的温和报道,马上成为众矢之的。面对围剿,体制内官员马上妥协,不敢保护《辽宁日报》,且取消后续报道。

  6已经具有主流思潮的势力和心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才是中国的主流文化,但是这种主流文化只是躺在中宣部的文件里,主流媒体、大众媒体真正流行的主流文化,毫无疑问就是历史虚无主义思潮及其各种分支观点。各种新闻社、电视台、报社、杂志社、网站等等,在国际新闻领域,基本上完整体现了西方历史虚无主义立场和西方利益立场。对于国内新闻的解读,也基本如此,那些主持人和记者利用一切机会表达对中国的批评与否定,对西方的仰慕与歌颂。中国媒体除了对中央会议的客观报道,其他基本上没有正能量声音。学术界有一些正能量学者,既遭到体制的边缘化,更遭到媒体的封杀。正能量学者的博客、微博,经常被各大网站关闭,而那些反共反华反体制的历史虚无主义立场的博客、微博,网站却天天推荐。历史虚无主义的文化霸权基本上形成,而且多年来基本受到体制的容许甚至保护。(未完待续)

「 支持乌有之乡!」

乌有之乡 WYZXWK.COM

您的打赏将用于网站日常运行与维护。
帮助我们办好网站,宣传红色文化!

注:配图来自网络无版权标志图像,侵删!
声明: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观点——乌有之乡 责任编辑:草原

欢迎扫描下方二维码,订阅乌有之乡网刊微信公众号

收藏

心情表态

今日头条

点击排行

  • 两日热点
  • 一周热点
  • 一月热点
  • 心情
  1. 元龙:举邓旗、走邪路,鉴别这类改开敌对分子,首用毛泽东思想!
  2. 未完成的《反击》、以及反击进行时
  3. 历史文献:原河南省委宣传部长杨止仁给原河北省委书记李尔重关于探讨历史问题的一封信
  4. 临终前,这位开国将军仍放不下这件事……
  5. 把武训比作张桂梅,不仅仅是张桂梅的耻辱,更是......
  6. 土埋到脚脖子的生活:一个被吞噬的中国乡村
  7. 一张试卷的正义,能有多大?
  8. 被误解的取消高考,毛主席的教育革命!
  9. 致2025年高考生的一封信
  10. 杨开慧牺牲后,板仓街头出现一陌生乞丐,在杨家门口乞讨时喊:岸英
  1. 谁让你不争论?你该问问他是谁!
  2. 不是社会主义不行,是先锋队背叛了初心
  3. 照妖镜下无完人:写给一位自称“人民儿子”的人引言
  4. 某些人已经疯狂到开始胡言乱语了
  5. 元龙:举邓旗、走邪路,鉴别这类改开敌对分子,首用毛泽东思想!
  6. 县城官场正在向旧社会沦陷
  7. 毛泽东的晚年超越了时代局限,没能理解他,是我们的悲哀!
  8. 这样的非政府组织,该禁了
  9. 子珩墨|最怕的不是仇恨毛主席,而是热爱毛主席的“伪君子”!
  10. 教室里为什么不挂毛主席像?
  1. 小人吹不成伟人!毛主席的光辉,万丈不朽!
  2. 李克勤|叶剑英李先念未参加刘少奇追悼会:华国锋主持,邓小平致悼词(1980年5月17日)
  3. 中共最危险的叛徒,从叛变到处决的内幕详情
  4. 孙中山巨幅画像不宜长期放置于天安门广场
  5. 一夫多妻公开回归、天价私宅赫然出现,什么是我们需要的文明的生活方式?
  6. 当财政走向失控
  7. 中国又迎来了另外一个金融大鳄——景顺集团
  8. 内奸:倒查20年
  9. 江青谈京剧革命(中英文)
  10. 触目惊心的数字背后,是什么在摧残我们的下一代?
  1. 沉痛哀悼!香港毛泽东思想学会林敏捷会长逝世
  2. 举国“痛打”哈佛大学
  3. 照妖镜下无完人:写给一位自称“人民儿子”的人引言
  4. 全球化的风向变了
  5. 沉痛哀悼:崔凤金同志逝世!
  6. 忠县煤矿离奇破产,职工生计无人问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