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 > 争鸣 > 网友杂谈

资改泡沫的破灭

林易阳 · 2010-03-04 · 来源:乌有之乡
应对经济危机 收藏( 评论() 字体: / /

资改泡沫,指在资改派主管中国经济时期,由于奉行以“投资+出口”带动经济的发展模式,政府以GDP数字为纲,以房地产为支柱产业,以不断加大投资力度为手段,从而产能过剩,催生大量GDP泡沫,引发一系列社会问题,并在金融与经济危机的2009年,为了实现GDP数字的保八目标,不切实际的启动4万亿经济刺激方案与十万亿规模的信贷,埋下了通货膨胀与中国经济泡沫破灭的炸弹,这一时期的经济现象,史称“资改泡沫”。

1、中国成为世界工厂。2002年底加入世贸组织后,中国原来过剩的产能被国际市场消化。2003年,国企私有化及医疗教育住房产业化市场化等政策的弊端已经显露,两极分化已经十分明显,在这个时候,中国本来应该逐步开始引导、控制、调整经济结构,但在错误的执政理念上,过于迷信GDP,并以过份的出口补贴和退税来刺激出口,对产能没有作宏观限制引导,因此形成了2003年起的投资与产能扩张高潮,并形成大量的重复投资与重复建设,这直接带来市场的无序的恶性竞争与大量产能闲置。中国制造业产能过剩到了什么程度呢?就是在世界经济最为高潮的2007年,产能利用充足率都没有达到90%,事实上只有80%左右。有一个最形象的说法就是,欧美的经济危机,最为担心的不是欧美,而是中国,因为一旦欧美危机,需求下降后,中国的过剩产能无法消化,大量工厂设备闲置,问题比欧美更严重,所以造成了皇帝不急太监急的现象。

2003年之后,中国以大豆产业开始,一个个农业领域拱手让给国际资本掌控,工业原材料定价权掌握在洋人手里,可以说,中国经济的自主权在很我领域都已经沦丧了。

2、由于发展要钱,GDP数字增长也要钱,因此中国把房地产作为支柱产业。楼市从2003年以后,从一线城市到全国范围内逐步启动,如果说2005年之前楼市还算基本健康的话,从2006年起,直到2008年危机爆发前,都已经进入疯狂阶段,无论舆论的指责,民怨的沸腾,都改变不了政府以房地产拉动GDP数字的发展理念,房子成为多数中国百姓的一个心病。而在危机发生后的2008年底,由于资改派对危机的根源与本质没有清醒的认识,政府为了保八的政绩需要,不切实际的启动了4万亿经济刺激计划,并超常规的投放信贷达到10万亿,其中上半年就投放7万亿。这直接吹大的资产泡沫与楼市泡沫,全国房价水平超过了2008年的历史顶峰。与此同时,利令智昏的一些房地产开发商,在全国制造出多起拆迁事件,因为房地产造成的“最牛钉子户”、自焚、跳楼事件也达多起。因为房子的矛盾,引发出越来越多的社会问题。经济发展策略的失误,必然导致资本市场的失衡。资本市场的恶意圈钱行为,坐庄操纵行为,无以复加。

3、由于这些错误的发展理念,导致政治上的腐败程度加剧,政府的执政行为开始与民争利,历行“掏光养贿”之策略,达到无以复加的程度。2003年以后,由于对政府部门管理的失控,编制实质上被变相扩大,公务员体系过于庞大,林子大了,什么鸟都会有了,轰动一时的贵州习水官员群体嫖宿幼女案、重庆官场黑社会事件、河南“你究竟是在为党说话,还是要为人民说话”、一些高官情色日记门事件,等等官场丑闻,都是在这段时间大量发生,表明整个政府腐败程度已经极化。由于贪腐成风,加上本身财政上的需求加大,这必然助推了腐败行为,导致脱离人民群众,各地恶性社会群体性事件不断发生,加剧了社会矛盾。

4、中国经济的畸形发展,造成了国际上对中国的围堵。第一是,凡属中国需求大的铁矿石、铜、石油、基本金属等,在2005--2008年期间大幅涨价,翻了几倍,就算在危机后,对于本来可以把握的资源并购良机,也因为错误的经济刺激计划导致的需求增加,资源并购无一例成功,大宗商品再次冲高。中国因素,与美国危机,成为后来全球通货膨胀的两大致命根源。第二是,尤其在金融与经济危机之后,贸易保护主义之风盛行,目标主要是对准中国。因为中国过于依赖出口的经济发展模式从根本上不对,大量商品廉价卖给国外,高价卖给国内,牺牲国民福利来补贴全球消费者,不仅挤压了国外的实业经济复苏,而且造成国内民众的不满。

由于中国因素主导了危机后经济的虚伪复苏,从而掩盖了世界经济领域的矛盾,而由于这些深层次矛盾的无法充分暴露与化解,就直接导致了2012年前后的经济再次危机。对于中国来说,由于投资加大导致恶性通货膨胀,而投资规模的不可持续,也直接导致了泡沫的破灭。因此2012年前后,资改泡沫必然要破灭了。

资改泡沫的经验教训

回顾2008年底金融危机大暴发以来,中国与世界的政治经济形势,我们看到,由于管理层错误的估计了经济形势,在一个错误的时间启动了一个错误的经济刺激与振兴计划,从而使得国家失去了中国在国际上进行资源战略并购的时机,加重了国内产能过剩的矛盾,延误了经济结构调整的最佳机遇,只换来了代价高昂的所谓的经济复苏。由于迷信“信心+信贷”能够换来复苏,并叫嚷有信心有能力,事实上根本认识不到国际经济政治形势的残酷性,从而终于招来了国际贸易保护主义浪潮,以及美国的直接挑恤------不知道韬光养晦,只想过大国瘾。强出头唱高调,匆匆忙忙忙拿几百亿订单来彰显“信心”,结果是复苏了别人,就招来了全世界的反感,比如澳大利亚主要是得益于我们而率先复苏,我们却屡次在澳大利亚吃瘪,在欧洲用几百亿订单换来的是指责,这种残酷的教训,要重来多少次?

其实,只要我们的经济刺激与信贷投放慢上半年,而在这半年内大致拟定一个经济结构调整的框架,战略性的削减部分产能而进行结构调整,再搞定譬如对于力拓等海外资源的战略并购,这将为中国经济发展赢得更多主动权,中国的地位会更加显眼-----因为只要拖是半年,国际形势没有中国需求的推动,会更糟糕。在那种情况下,是人家求着中国来推动经济复苏,而不是中国求别人了,主客之势顿易,中国何须拿着物美价廉的商品低价求着别人买,还要受到贸易保护主义的打击呢?仅仅以一个力拓并购案而言,中国在铁矿石采购上面就不至于这么被动,不会损失几千亿,而且以后还要损失。这些,都是错误的经济刺激与信贷泛滥政策所结的恶果。

从经济刺激与信贷泛滥的危机应对处理方案来看,初衷无疑是好的,而错误的关键在于管理层能力太差,无法正确认清金融与经济危机的本质,所以出现错误的应对,而这个错误的应对,种下了未来再次危机的根源。


 

「 支持乌有之乡!」

乌有之乡 WYZXWK.COM

您的打赏将用于网站日常运行与维护。
帮助我们办好网站,宣传红色文化!

注:配图来自网络无版权标志图像,侵删!
声明: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观点——乌有之乡 责任编辑:heji

欢迎扫描下方二维码,订阅乌有之乡网刊微信公众号

收藏

心情表态

相关专题

今日头条

最新专题

热议联想

点击排行

  • 两日热点
  • 一周热点
  • 一月热点
  • 心情
  1. 曹兴:美国铁了心要赖账?中国是时候清空美债了!
  2. 司马南:中国自由派知识分子的金标准
  3. 在中国如此受益的他们为何会铁杆反华?
  4. 一条“北极鲶鱼”浮出水面,水下还有多少?
  5. 孙女炫富,靠爷爷单位自查恐怕不行
  6. 假如没有发生西安事变
  7. 湖北石锋:焦点是坚持公有制还是坚持私有化
  8. 1965年,毛主席:“干部子弟是一大灾难!”
  9. 吴震:来自半脑人的指控
  10. 钟建民:改革还是改制?要把两者严格区分开来
  1. 吴铭:国际政治格局质变的标志性事件
  2. ​郭松民 |关于马先生登陆及其他
  3. 今天,我要理直气壮的替“公知”正名!
  4. 1986年陈永贵追悼会:八宝山冷冷清清,大寨人山人海
  5. 历史文献:苏修为何翻来覆去让人民奋斗?
  6. 官方纪念毛主席的规格、频率不如孙中山,这很奇怪
  7. 可叹一个三观端正的好青年,竟死于非命。苏州女子杀夫案背后......
  8. 前三十年犯了“集体性的方向性错误”吗?
  9. 地主阶级的孝子贤孙
  10. 出来洗地了!
  1. 乌有之乡网站募捐公告(2023年3月)
  2. 吴铭|挣脱错误货币理论的枷锁,是打破美国霸权的前提
  3. 中美拔刀,暴风雨真的来了!
  4. 当权派的反击,最惨烈的政治报复来了!
  5. 厉以宁走了,留下了他最爱的贫富两极分化
  6. 谁是老人家“第二件大事”中最大的受益者?
  7. 顽石:说说慈禧太后
  8. 谁在搞极左?——四清运动与毛刘的决裂
  9. 先被美国抄家,再被中国审判,这就是汉奸的结局
  10. 赵磊:刘伶不穿裤子,还是刘伶 ——毛刘的差距为啥这么大(五)
  1. 全国学毛著的标兵廖初江,后来怎么样了?
  2. 《功过在人心》
  3. 中宣部原副部长:后悔当初没有听毛主席的话
  4. 知青上山下乡是新中国的战略决策——兼评“就业危机”之说
  5. 她能怎么办?
  6. 官方纪念毛主席的规格、频率不如孙中山,这很奇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