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 > 历史 > 中华文化

摈弃洋人母亲节,树立中国人自己的母亲节

降魔杖 · 2022-05-09 · 来源: 王母娘娘
字体: / /

打开手机,网上已经被母亲节相关的信息内容刷屏。对于只过中国传统节日的我来说,对这种现象早就见怪不怪了。只是不明白为什么随便一个西方传过来的节日,一旦进了国门都会被炒得如火如涂?于是开始认真思考这个问题。母亲节最早是在港澳台地区流行起来的,之后才被传入大陆。刚传进来时,很少人不会把它当作一个节日看待,严格来说是不被大家所接受的。只是在接进港澳台的一些南方城市,如广州等地方偶尔有人在这天象征性地表示庆祝下。

从本世纪初开始,随着中国与国际的交往越来越深入,母亲节这一节日在中国大陆各地才日益推广开来,随着商家的疯狂炒作助推,越来越多的人开始跟着西方的步调起舞,把母亲节过得比中国的一些传统节日还上心。比如就拿刚过去不久的清明节来说,当时网络上都是静悄悄的一片,朋友圈也很难看到有人发祭祀祖宗、缅怀先人一类的刷屏信息。祭祀不辍、生生不息、寻根先祖一直是中华文明流传下来几千年的传统。但几一二十年来随着西化思想的浸染,这一传统正在渐渐地被人们所淡忘。为什么国人会对一个舶来的西方节日进行过度追捧呢?除了有人云亦云的因素外,另外中国自古以来就崇尚百善孝为先,人们也确是想找到一种能表达方式孝敬自己母亲。但是几千年来中国传统文化出于骨子里的含蓄和内敛,人们在对长辈的孝基本上都是体现在只做不说的层面。如今西方刚好传来这么一个节日可以寄托自己的所思所想,还能通过网络间接表达对长辈的爱意和孝心,避免了当面直说的难为情。毕境中国人在表达亲情之间的爱意时还是很含蓄的,不习惯西方那套开门见山、直奔主题的奔放风格。再加上商家的刻意炒作,所以舶来品母亲节在中国便流行起来。但是当你了解了这个节日的真正本质后,也许你会从心底对这个节日产生鄙视与不屑,开始寻找真正属于中国人自己的母亲节。

西方的母亲节,最早的源头来自古希腊神话,在1月8日这一天,古希腊人向希腊众神之母瑞亚(众神:Rhea、Cybele,宙斯、波塞冬、哈德斯、得墨忒耳、赫拉和赫斯提亚的母亲,故称众神之母)致敬。瑞亚本就是一个如Biao Zi般的Dang Fu,擅长乱搞。她不但喜欢跟自己的大淫棍儿子宙斯乱搞,还喜欢跟各种动物Jiao Gou,反正在她的一生中,一个“搞”字就可以概括掉所有。这就是西方最原始的母亲节由来,到17世纪中叶,母亲节流传至英国,英国人把封斋期的第四个星期天作为母亲节。而现代版的母亲节,则来自于美国的南北战争,一个疯疯癫癫的基督徒女人贾维斯给战死的美国人祈祷,讲到战役死去的人时,她进行祈祷说:“但愿在某处、某时,会有人创立一个母亲节。”她就这样絮叨出来了一个母亲节,但这个疯女人宣扬的不是孝道,而是基督教的活祭精神,这跟中国的孝道,不但格格不入还离题万里。当下我们把别人的节日当自己的节日,把外国人的母亲当华夏的母亲,这不但是数典忘祖,还丢人显眼。

非要跟着别人东施效颦,难道中国就没有配得上母亲的节日吗?当然有,只是因为多年传统文化教育的缺失和西华思想的侵蚀,所以才让国外的节日有了可趁之机。什么样的节日才能称得上中国的母亲节呢?母亲节不但要体现出母爱仁慈的一面,同时还要体现出母亲为了子女无私付出坚强的一面。女人柔弱,为母则刚,我们的亚圣孟子的母亲刚好就具备这些优良品格。孟母三迁的典故在国内更是家户喻小,所以把孟母的生日,即农历四月初十定为中国人的母亲节是再合适不过了,相信没有人会反对。孟母的故事不但表现出了中国女性刚强、慈爱的一面,同时在对怎么引导孩子向极积健康的方向发展也给后人起到了示范作用。  

1.jpg

孟母三迁的典故:(原文)昔孟子少时,父早丧,母仉[zhăng]氏守节。居住之所近于墓,孟子学为丧葬,躄[bì],踊痛哭之事。母曰:“此非所以居子也。”乃去,舍市,近于屠,孟子学为买卖屠杀之事。母又曰:“亦非所以居子也。”继而迁于学宫之旁。每月朔(shuò,夏历每月初一日)望,官员入文庙,行礼跪拜,揖[yī,拱手礼]让进退,孟子见了,一一习记。孟母曰:“此真可以居子也。”遂居于此。

这个典故主要记述了孟子幼年丧父,母亲为守节而没有改嫁。剩下他们母子相依为命的故事。小孟子家住在墓地旁,小时候的孟子看到别人家办丧事,于是便和邻居的小孩一起学着大人跪拜、哭嚎的样子,玩起办理丧事的游戏。孟母看到了,气愤地说:不行!我不能再让我的孩子住在这里啦!孟子的母亲就带着孟子离开了墓地搬到集市旁边去住。到了集市,孟子又和邻居的小孩,学起了做买卖和杀猪的游戏。一会儿迎客人、一会儿和客人讨价还价,一会儿学宰杀牲口,表演得像极了。孟母看到后又皱着眉头说:这个地方也不适合居住。于是,他们又搬家了。这一次,他们搬到了学宫旁边。孟子开始变得守秩序、懂礼貌、模仿学宫的人学会了很多社会礼仪。这个时候,孟子的母亲很满意地点着头说:这才是我儿子应该住的地方呀!

于是便定居下来。这个故事不但说明了环境对人的重要性,同时也说明一个优秀母亲对孩子的成长至关重要。要是根据现在舶来的西化快乐教育,孟子同小伙伴玩学哭丧和做买卖学屠夫宰杀的游戏很开心快乐,不搬家才对。但是孟母并不希望自己孩子的智力永远禁锢在低层级里打转,于是果断搬家。所以说几千年前的孟母教育早就甩我们现在那些邯郸学步、追求快乐教育的所谓专家几十条大街了。

除了孟母三迁的典故被大家熟知外,孟母断机教子教育孩子学习的典故也非常精彩。一天小孟子放学回家,孟母正在织布,随口便问孟子:“今天学习怎么样了?”孟子漫不经心地说:“跟以前一个样呗。”孟母见孟子无所谓的样子,很生气地用剪刀剪断了自己正在织的布匹。孟子一看吓坏了,问母亲为什么要这么做?孟母对小孟子说:“你荒废学业,如同我现在剪断这块织好的布一样。君子学习,是为了能博取功名,平定天下,建功立业。

如果男人从小荒废学业,不增长知识,放松自己的修养和德行,那他以后做事就不能趋利避害,也不会成功。事情做不好,就只能靠小偷小摸混日子,最后还有可能去给别人做奴仆讨生活。女人在织布途中停掉,就会让自己的丈夫和子女无衣可穿而不能勉于受寒受冻?也没有布匹卖来换粮食,整家人都会挨饥受饿。这和荒废学习难道不是一样的结果吗?

孟子听了母亲的这番话,内心极其震动。自此,孟子从早到晚勤奋学习,拜子思为师,学成六艺,最终成为一代大儒。这样的母亲难道还不值得我们后人学习吗!把她的生日作为我们的母亲节难道不比西方传过来的那个荒唐的淫祀拜鬼节日强吗?对自己的传统文化弃之不用却把一个西方传来的节日炒得铺天盖地,真是让人怡笑大方。大家都行动起来,把孟母的生日农历四月初十定为母亲节,长期下去对后人形成潜移默化的影响,慢慢树立起我们自己的母亲节。而不是毫无主见、丢人显眼的跟着别人亦步亦趋,鹦鹉学舌。

「 支持乌有之乡!」

乌有之乡 WYZXWK.COM

您的打赏将用于网站日常运行与维护。
帮助我们办好网站,宣传红色文化!

注:配图来自网络无版权标志图像,侵删!
声明: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观点——乌有之乡 责任编辑:蜗牛

欢迎扫描下方二维码,订阅乌有之乡网刊微信公众号

收藏

心情表态

今日头条

点击排行

  • 两日热点
  • 一周热点
  • 一月热点
  • 心情
  1. 别再吹“大国工匠”了,我们就是“买设备送的工程师”
  2. 走进南街村(4)| 南街村搞公有制是否违背中央政策?是否违背群众意愿?是否有强制命令?
  3. 史上“马屁诗”最快翻车案
  4. 某作家笔下“中国第二次解放”,解放了谁?
  5. 光刻机残骸现身,原来毛主席时代就有光刻机!现在却被卡脖子,这么“伟大的功劳”,谁的?!
  6. 前人:要相信后人的智慧,后人:都是前人留下的历史遗留问题
  7. 毛主席究竟为什么要发动那场运动?
  8. 改革后实用主义之弊
  9. 今天,我们的孩子又中毒了,你还在等什么?!
  10. 漫谈中国特色资本主义的未来
  1. 翻案为什么不得人心,毛主席为何伟大?
  2. 教师节,是个笑话!
  3. 李进同志(二)
  4. 陈中华:司法乱象已经到了,非整治不可的地步​
  5. 《李进同志》(一)邂逅
  6. 731 首映差评如潮;这部电影到底怎么样?
  7. 莫言的谦虚,陈佩斯的微笑
  8. 长征时,张闻天夫人刘英担所任的“中央队秘书长”是个什么职务?
  9. 毛主席聚沙成塔,走资派毁塔成沙
  10. 北大副校长任羽中的腐败内幕——不新鲜的靠啥吃啥
  1. 唐国强,已不配饰演毛主席
  2. 朱德这两首诗是读懂文革的重要文献
  3. 【深情纪念毛主席逝世49周年】9.9缅怀毛主席,毛主席与邓小平谁准确地预见了未来?
  4. 毛选违禁?孽障!
  5. 彭德怀错杀功臣后毛主席一生都没释怀
  6. 斯诺的谈话——关于文化大革命
  7. 闫宏伟:谁定伟人去世次日为节?
  8. 郭建波:关于王、关、戚问题的历史考察
  9. 把判国者当座上宾,是叛徒间的惺惺相惜吗?
  10. 张CQ:文化大革命就是要把修正主义根子挖掉
  1. 那一天,毛泽东主席说:我们都希望考个好成绩
  2. 走进南街村(4)| 南街村搞公有制是否违背中央政策?是否违背群众意愿?是否有强制命令?
  3. 翻案为什么不得人心,毛主席为何伟大?
  4.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什么样的市场经济?
  5. 光刻机残骸现身,原来毛主席时代就有光刻机!现在却被卡脖子,这么“伟大的功劳”,谁的?!
  6. 大学的底线在哪里?这还有脸过那个恶心人的教师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