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 > 推荐文章 > 思想·学术

思想·学术

500 篇文章

彭光谦发言:坚持党的自我革命,跳出治乱兴衰历史周期率

  以1848年《共产党宣言》问世为标志,马克思主义走过了170多年的光辉历程。在马克思主义的发展史上,有几座不朽的丰碑:  一是马克思首先创立了无产阶级革命理论即马克思主义,破天荒地提出了阶级斗争是推进历史前进的动力,阶级斗争必然导致无产阶级专政的科学论断。它像闪电划破长空,向资本主义发出了勇敢的挑战。  二是列宁领导的十月革命和创立世界第一个苏维埃政权的实践,使马

2022-11-28 互动:71

张一兵 | 阿尔都塞:生产—剥削的劳动意识形态判 ——阿尔都塞《论再生产》解读

  阿尔都塞认为,在我们传统历史唯物主义的解释中,缺失了对劳动的社会分工和技术关系的说明,而这两个重要方面,恰恰是马克思生产方式概念所包括的重要内容,这不能不说是一个严重的逻辑缺环。阿尔都塞在《论再生产》一书对历史唯物主义的重构中,充分讨论了这二者的哲学意蕴。在他看来,如果说资本主义的生产关系就是剥削关系,那么,这种关系就会决定生产过程中出现的所有劳动的社会分工和技
2022-11-28 互动:5

咸怡帆、杨虹:马克思资本主义批判思想的跃升——基于异化劳动和雇佣劳动的考察

  [摘 要]马克思对资本主义本质的批判随着其思想的深入发展而逐步实现。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马克思对“异化劳动”的探讨,是从经济学的视角批判资本主义社会的一次具有重要意义的尝试。然而这一时期马克思的批判思路还处于抽象人本主义和经验实证主义层面。在1847年的《雇佣劳动与资本》中马克思对“雇佣劳动”的剖析,认识到了资本和雇佣劳动的
2022-11-28 互动:12

革命何以…?(二)——认知解放和组织批判

  原编者按:革命何以...? (一)首先驳斥了保守主义学者对“革命”的抹黑,批判了小资产阶级的悲观主义观念,其次通过“事在人为”和“形势大于人”两个维度,分析了十月革命的政治过程。本文将深入“事在人为”的革命观,强调“认知解放”的意义和实践方法,并批判不同革命组织所面临的结构性困难和挑战。  那么,我们可以回答“
2022-11-27 互动:31

革命何以…?(一)——纪念十月革命105周年

  1917年11月7日(儒略历10月25日),布尔什维克党在列宁的领导下发动了十月革命,成功夺取了政权,随后革命形势席卷全国。再之后短短数月中,由工农组成的革命军就动摇了俄国地主和资产阶级的根基,彻底瓦解了沙皇政权国家机器的独裁统治。  那么,革命何以...?  早期的学者站在统治阶级的视角,借“社会心理学”,多认为革命与斗争是病态的。批评革命者不过是被谣言鼓动的“
2022-11-27 互动:39

刘华、钟清莲:《共产党宣言》关于共同富裕的论述及其当代启示

  [摘 要]《共产党宣言》是标志马克思主义诞生的光辉著作,为全世界无产阶级革命实践提供了科学理论武器。马克思恩格斯在这一经典著作中初步揭示了未来共产主义社会共同富裕的发展规律,坚持唯物辩证思维、阶级分析方法和人民立场观点,科学论述了资产阶级富裕观的历史作用,揭露了资产阶级富裕观的阶级局限性和狭隘性。同时,阐明未来社会的共同富裕是以消灭私有制为制度根基,通过生产
2022-11-27 互动:27

人生任务的革命:对集体化后期家庭经营发展的解释

  一、问题的提出  一般认为,中国人尤其中国农民是极其看重家庭的,但对这个流行的看法也并非没有争议。比如就有人发现,中国的家人在一起的主要活动是挣钱,很少顾及情感层面。费孝通就是很早发现这个特点的人,他将西方人的家庭看成是生活堡垒,将中国人的家庭理解成“事业社群”。费孝通的这种理解是具有一贯性的,在他的差序格局里,人可以为了自己牺牲家,继而为了家牺牲国,而
2022-11-26 互动:18

周玉文:全面抗战时期中国共产党在外事战线上的反投降斗争

  外事战线的斗争,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有机组成部分。全面抗战时期,为了取得抗日战争的胜利,中国共产党根据不断变化的国际国内形势,制定并实施正确的外交战略策略,团结世界上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坚决开展反投降斗争。特别是抗战进入相持阶段后,日本侵略者加紧对国民党的诱降,国内和国际的投降主义倾向也愈来愈严重。  1939 年6 月10 日,毛泽东在延安高级干部会议上分析抗战形势时指
2022-11-26 互动:20

张丽华读《高老夫子》|未完成的“新文化”

  鲁迅的短篇小说《高老夫子》写于1925年5月,发表于同年《语丝》杂志第26期。小说写的是一位女子高等学校新聘的历史教员——高老夫子——第一次登台讲学,即在女学生的“凝视”中落荒而逃的故事。这篇作品在鲁迅的小说中一直不受重视,被简单地视为一篇《儒林外史》式的讽刺小说,其主旨通常被理解为对假道学或伪新党的批判。关于它的小说技巧,历来的
2022-11-26 互动:7

马克思论证世界历史总体性的维度

  “历史总体”是历史不断呈现为“世界历史”的过程,马克思曾对世界历史总体性进行了科学论证。学界对世界历史总体性的研究聚焦于其概念内涵、理论渊源、思想层次以及当代价值等方面,多视角的阐释维度深入挖掘了马克思世界历史总体性的内容机理,彰显了马克思世界历史总体性的时代意义。对马克思世界历史总体性的研究越是深入,越是引发我们对世界历史总体性何
2022-11-25 互动:20

马克思:资本是一种社会生产关系——《雇佣劳动与资本》研究

  马克思关于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科学认识,客观上存在着一个复杂的思想演进过程。一直到19世纪40年代末,马克思仍然以bürgerliche Gesellschaft(资产阶级社会)来指认工业生产之上复杂的以商品-市场经济为本质的社会构式。其中一个重要的思想转折点,出现在马克思写下的《雇佣劳动与资本》中,在这里,他第一次将资本视作一种占统治地位的社会生产关系。下面,我们就来看一下这一深刻思
2022-11-25 互动:18

老田|1980年代的公私领域变化及其不可信许诺:曹征路小说《难得爱一回》与《军列》读后

  上周,受一个读书会邀约,阅读了曹征路老师发表与1986年的两篇小说《难得爱一回》和《军列》,曹老师体现在作品中间,时代变革及其许诺的深刻体悟,达到了异乎寻常的高度。  两篇小说读下来,觉得曹老师在那个时期的写作,就已经包含着深刻的批判性,以及反潮流精神——没有幼稚地欢呼新时代及其许诺的人的解放潜能。反而,较为深刻回顾了革命后中国的公私领域变革,关怀普遍管理权

2022-11-25 互动:220

跨越马克思政治哲学与当代中国社会现实间的鸿沟

  1  中国文化语境中的马克思主义政治哲学何以没有出场  政治哲学是以国家与公民的关系为主要对象的,其中内含着国家与社会间的关系、国家与公民组织间的关系、公民与民间组织间的关系、公民与公民间的关系等,进而言之,如果政治哲学(确切地说是当代政治哲学)的主要对象不确定为国家与公民的关系,那么,政治哲学就失去了其存在的合法性。当然,国家与公民关系的涵盖面或涉及面是十分
2022-11-25 互动:18

“团结生产”:1950年《婚姻法》实施与新家庭建设研究

  晚清以来,受西方现代价值观念冲击,传统家-国体系遭受挑战,家庭改造成为时代任务。对国人来说,要有效完成此任务,须对以下问题作出妥当回应:一是如何以现代自由、平等理念重构家内秩序,二是如何在新的家-国关系重建中重整家庭位置。清季民国曾涌现出多种家庭改造方案,然或因思虑未周,或因流于纸上,或因乏力实施,均未能发生影响。1950年第一部《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以下简称《婚姻法》
2022-11-24 互动:19

歌声与斗争:日本工人阶级歌声运动初探

一、考镜源流:厘清概念和研究现状  由于受中外语言文化之间存在较大差异的影响,在工人运动史的研究中,特别是在国外工人运动史的研究中,某些概念的原初内涵往往会伴随时空的转移而发生偏移。因此,为避免个别概念在经过时空挤压之后语义发生异变,我们在做此类讨论时不仅要厘清相关概念的语义指涉,且还要进一步探讨国内外学术界对这一命题的研究现状。(一)概念厘定  从日本学界对&ldq
2022-11-24 互动:14

点击排行

  • 两天
  • 一周
  • 一月
  1. 卢荻 | 再谈资本主义信念与世界发展
  2. 经济哲学视域下公平与效率关系之和解
  3. 长篇小说《心愿》连载(1)
  4. 郝贵生|马克思为什么要写《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 《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解读之一
  5. 王一娟、俞良早:列宁关于俄共(布)勇于自我革命的实践和思想
  6. 当代资本主义地租形式及其逻辑探析——基于马克思主义资本循环理论
  7. 廖鹏辉、王永贵:列宁维护国家意识形态安全思想的精髓及其价值意蕴
  8. 1950年寒衣劝募运动研究
  9. 马克思“共产主义”理论:在唯物史观与《资本论》之间
  10. 初级社带动下的互助组第二次大发展(1953—1955年)——以贵州省为中心的考察
  1. 深圳前局长孙女炫富被猛批, 更深的隐忧却没人说破
  2. 批驳“毛泽东编辑的《六大以来》有篡改文献问题”的谬论
  3. 历史地看待革命与改良
  4. 周恩来:坚决肃清党内一切非无产阶级的意识
  5. 刘晓铎:论工分——剖析我国的“工分”现象揭示社会主义本质
  6. 2023年的欧洲罢工
  7. 论美元化的危害及去美元化的必要性和措施
  8. 也谈资产阶级法权的内涵、外延及其理论体系
  9. 迷雾重重的“河东红军到河西”
  10. 印度共产党(马克思主义)对社会主义道路的新探索
  1. 谁在搞极左?——四清运动与毛刘的决裂
  2. 昨晚高层公布的方案, 让许多人第一时间想起毛泽东的独创
  3. 当下中国人口负增长的困境,25年前就有人精准预测到了
  4. 郭建波|一月革命引发全面夺权风暴
  5. 厉以宁主张的股份制究竟是什么?
  6. 几个马克思主义基础原理的普及
  7. 郝贵生:王长江教授如何用“人性自私论”歪曲雷锋精神?
  8. 深圳前局长孙女炫富被猛批, 更深的隐忧却没人说破
  9. 龚忠武:毛泽东传奇
  10. 新技术正架空“国家”, 我们却在留恋过时理论?
1 21 22 23 24 25 26 27 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