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 > 思潮 > 读书交流

认识的理性阶段

两论 · 2025-10-29 · 来源:马列研学社公众号
字体: / /
认识的真正任务,在于经过感觉而到达于思维,引出论理的结论,付之实践。

原文:“社会实践的继续,使人们在实践中引起感觉和印象的东西反复了多次,于是在人们的脑子里生起了一个认识过程中的突变(即飞跃),产生了概念。概念这种东西已经不是事物的现象,不是事物的各个片面,不是它们的外部联系,而是抓着了事物的本质,事物的全体,事物的内部联系了。概念同感觉,不但是数量上的差别,而且有了性质上的差别。循此继进,使用判断和推理的方法,就可产生出合乎论理的结论来。

《三国演义》上所谓“眉头一皱计上心来”,我们普通说话所谓“让我想一想”,就是人在脑子中运用概念以作判断和推理的工夫。这是认识的第二个阶段。外来的考察团先生们在他们集合了各种材料,加上他们“想了一想”之后,他们就能够作出“共产党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政策是彻底的、诚恳的和真实的”这样一个判断了。在他们作出这个判断之后,如果他们对于团结救国也是真实的的话,那末他们就能够进一步作出这样的结论:“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是能够成功的。”

这个概念、判断和推理的阶段,在人们对于一个事物的整个认识过程中是更重要的阶段,也就是理性认识的阶段。认识的真正任务在于经过感觉而到达于思维,到达于逐步了解客观事物的内部矛盾,了解它的规律性,了解这一过程和那一过程间的内部联系,即到达于论理的认识。

重复地说,论理的认识所以和感性的认识不同,是因为感性的认识是属于事物之片面的、现象的、外部联系的东西,论理的认识则推进了一大步,到达了事物的全体的、本质的、内部联系的东西,到达了暴露周围世界的内在的矛盾,因而能在周围世界的总体上,在周围世界一切方面的内部联系上去把握周围世界的发展。”

说 明

现在进而说明认识的运动过程,即感觉到思维的推移过程,我们说认识是外界事物的反映,正和镜子中的映象是某种对象的反映一样。但人的认识,并不像镜子的反映那样,完全是受动的、不变的。

人是积极地能动地改造自然以维持其生存的动物,是从事于物质生产的动物。人们实践的物质说的能动性,在观念的形式上反映出来,就成为认识的能动性。

所以人在认识上反映外界事物的那种反映,是能动的反映。

那认识的能动性,在认识过程中,表现为主体的创造能力,能够把感觉和印象实行论理的加工,把感性的认识提高到论理的认识。

认识的这种能动性,是社会的、历史的、实践的因素;认识的深化运动,也是在实践的基础上显现的。

在物质的生产过程中,人们经常把各种物质的物体分解又结合,这就促进认识的分析与综合的能力;人们又经常看到各种商品的互相交换,这就促进认识的普遍化的能力;人们经常看到各种现象的反复、各种现象在实践上的再现,一种现象之后接着有他种现象发生,这就促进认识的推理能力(例如由履霜而推论到坚冰至,由月晕而推知将有风,由础润而推知将有雨,由美帝国主义侵略朝鲜而推论到它准备进攻中国等)。

所以人们在实践中所得的感觉和印象反复了多次,就“在人们脑子里生起了一个认识过程中的突变(即飞跃),产生了概念”。

概念的构成,是人们运用头脑的创造力,就感觉与印象实行论理的加工的结果,即是把感觉普遍化的结果。

感觉反映事物的个别性、事物的现象、事物的外部联系,概念反映事物的普遍性、事物的本质,事物的内部联系。像这样由个别到普遍、由现象到本质、由外部联系到内部联系的推移,就是认识运动过程中的突变(即飞跃)。

就哲学上物质这一概念的构成过程举例来说:世界是物质的统一体,物质的种类,千差万别,混沌变动,有物理学领域中的物质,有化学领域中的物质,有生物学领域中的物质,还有社会领域中的物质,即关系(人与人之间的生产关系,阶级关系,政治关系文化活动的关系等)。

辩证唯物论这一哲学,却就感觉上所反映的干差万别而又混沌变动的物质的物体的外部关联中,抽出其最普遍的规定:即他们都是离开我们意识而独立存在的客观实在,而又为我们意识所反映,我们从一切物质的物体中,单把这一方面的属性抽象出来,把其他一切质与量的区别舍象出去,由此就可以到达关于这一切物质的物体之最单纯、最普遍的规定,构成哲学上的物质的概念,即物质是离开我们感觉独立存在,并在感觉上给予我们而又为我们感觉所反映的客观实在性的哲学的范畴。

这样看来,关于物质的概念与关于物质的感觉,在数量上、在性质上,都是有差别的。

感觉反映物质的个别性、现象、外部联系,概念反映物质的普遍性、本质、内部联系。感觉的内容非常丰富,概念的内容比较贫弱,这是两者在数量上的差别。但概念比较感觉却更深刻地反映了物质,这是两者在性质上的差别。

概念构成以后,我们就开始思维,即进行判断与推理。

概念是反映客观事物的思维形式,判断和推理是反映客观事物与人类认识的一般规律的思维形式。判断与推理必须运用概念才能进行,否则便不能思维。

延安考察团的人们,把延安考察所得的感觉和印象,实行普遍化的概括,就能得出“共产党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概念,因而作出如下判断:“共产党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政策是彻底的、诚恳的和真实的。”他们在下了这个判断之后,如果当时他们真有团结救国的决心,就能够引出这样的结论:“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是能够成功的。”像这样造概念、下判断、进行推理的阶段,是认识过程中更重要的阶段,也就是理性认识或论理认识的阶段。

认识的真正任务,在于经过感觉而到达于思维,引出论理的结论,付之实践。

例如,毛泽东同志认识中国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首先了解这一社会的内部矛盾,指出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是革命的对象,工人阶级、农民阶级、小资产阶级、民族资产阶级是革命的阶级。必须结成以工人阶级为领导,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革命统一战线,去战胜那三大敌人。

他又指出,中国人民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走向社会主义社会,必须经过人民民主专政即指出这一社会的发展规律。

同时他还指出,中国人民革命是世界无产阶级社会主义革命的一部分,说明这两个革命过程的本质的内部关系。

照这样,他创造了新民主主义的革命理论,作为中国革命的指针。这是从感性认识发展到理性认识的辉煌范例。

所以我们对于周围世界事物的认识,必须从感性阶段推移到理性阶段,从感觉上所反映的事物之片面的,现象的,外部联系,转变为在理性上所反映的事物之全体的、本质的、内部联系,暴露那些事物的内在矛盾。

因而就能在周围世界的总体上,在周围世界一切方面的内部联系上去把握周围世界的发展。

上文摘自李达所著的《<实践论><矛盾论>解说》

“读书熏陶思想,思想指引行动,行动改变未来!”

「 支持乌有之乡!」

乌有之乡 WYZXWK.COM

您的打赏将用于网站日常运行与维护。
帮助我们办好网站,宣传红色文化!

注:配图来自网络无版权标志图像,侵删!
声明: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观点——乌有之乡 责任编辑:吴继东

欢迎扫描下方二维码,订阅乌有之乡网刊微信公众号

收藏

心情表态

今日头条

点击排行

  • 两日热点
  • 一周热点
  • 一月热点
  • 心情
  1. 令人“窒息”的聊天!
  2. 吴铭:李教授,未战先怯,可不是好事
  3. 真理派缺真理,凡是派不凡是
  4. 倘若没有毛泽东,中国将向何处去?—— 一个革命者的历史沉思
  5. 陆军少将徐焰——《颂扬施琅之谬》
  6. 宣传毛泽东思想,怎么就成了“境外势力”?——关于“颜色革命”与“狗粮”指控的集中澄清
  7. 毛主席真的看过李小龙吗?
  8. 1959年西藏反动上层叛乱的幕后推手
  9. 为什么城里捡垃圾的老人越来越多?
  10. 欧洲金靴:解放战争可否冠之“内战”,人民英雄纪念碑里是答案
  1. 井冈山观心 | 姚文元的一篇文章是否准确地预言了苏修与越修的资本主义复辟?
  2. “将领”的溃烂与“路线”的脓包:从越南副防长丑闻看修正主义的阶级病理
  3. 三年困难时期“饿死几千万”的谎言,从哪儿来的?
  4. 令人“窒息”的聊天!
  5. 他们说“看看现实”,我说“不为毛主席讲公道,就没有现实与未来”
  6. 欧洲金靴:切莫误做历史嫁衣
  7. 从“卖地”到“卖权”:财政模式的结构性异化与无产阶级立场的辩证反思
  8. 说“没有毛主席也能”的人,请读读1949以前
  9. 吴铭:李教授,未战先怯,可不是好事
  10. "接轨"三十年祭:被遗忘的毛泽东思想,藏着破解民生困局的钥匙
  1. “孔家店”的“总设计师”:为何说“批孔”是毛泽东思想的必然逻辑?
  2. 物理学之外,我们在致敬杨振宁什么?
  3. 1988年,杨振宁痛批那部纪录片
  4. 中国社会各牛鬼蛇神的分析
  5. 吴石将军的牺牲并非偶然!违背了基本原则!
  6. 他们说毛主席“发动运动害了国家”,可是谁救过这个国家?
  7. “文革”前夜的“出气大会”
  8. 国庆日,毛主席与邓小平的时空对话
  9. 谁在扮演赫鲁晓夫?——对“非毛化”思潮的唯物史观批判
  10. 郭松民 | 叛徒最凶残
  1. 欧洲金靴:岸英诞辰一百零三周年:你是这个民族真正的脊梁
  2. 全美各地七百万人走上街头,举行“不要国王日”抗议示威
  3. 三年困难时期“饿死几千万”的谎言,从哪儿来的?
  4. 关于“子珩墨”矛盾问题的一些观点的辨析
  5. 令人“窒息”的聊天!
  6. “三光”政策谁发明?国民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