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 > 思潮 > 读书交流

认识的感性阶段

两论 · 2025-10-28 · 来源:马列研学社公众号
字体: / /
“要了解情况,唯一的方法是向社会做调查,调查社会各阶级的生动情况”,搜集有关各方面的资料,听取群众的意见和经验

原文:“然而人的认识究竟怎样从实践发生,而又服务于实践呢?这只要看一看认识的发展过程就会明了的。

原来人在实践过程中,开始只是看到过程中各个事物的现象方面,看到各个事物的片面,看到各个事物之间的外部联系。例如有些外面的人们到延安来考察,头一二天,他们看到了延安的地形、街道、屋宇,接触了许多的人,参加了宴会、晚会和群众大会,听到了各种说话,看到了各种文件,这些就是事物的现象,事物的各个片面以及这些事物的外部联系。这叫做认识的感性阶段,就是感觉和印象的阶段。也就是延安这些各别的事物作用于考察团先生们的感官,引起了他们的感觉,在他们的脑子中生起了许多的印象,以及这些印象间的大概的外部的联系,这是认识的第一个阶段。在这个阶段中,人们还不能造成深刻的概念,作出合乎论理(即合乎逻辑)的结论。”

说 明

前面已经说明了认识对社会实践的依赖关系,即认识对生产与阶级斗争的依赖关系,现在进而说明人的认识究竟怎样从实践发生,而又服务于实践的问题。

要理解这个问题,必须分析认识过程。

在分析认识过程之前,必须说明辩证唯物论的反映论。这一反映论,是辩证唯物论的认识论的核心。

我们分析认识过程时,如不能彻底展开这一反映论,就会背离于辩证唯物论,而陷于唯心的不可知论的泥沼。

这一反映论,是由马克思、恩格斯所创造,而由列宁发展起来的。

马克思说:“观念的东西不外是移入人的头脑并在人的头脑中改造过的物质的东西而已”;

恩格斯说:“我们头脑中的概念”是“现实事物的反映”。

这些命题,是唯物论的反映论的古典见解。

列宁发展了这一反映论,把认识看作反映,认识就是反映自然。

关于客观的认识,即是客观世界的反映,即映象或肖像。凡属认识过程中一系列的因素,如感觉、省悟、印象、概念、判断、推理、思想、法则、结论等,都是客观世界的反映。

依据这一反映论,人们是能够完全地认识客观世界的。

虽然人们的认识不能一次地完全地反映出客观世界一切的方面、联系和属性,但那些还不曾被反映的方面、联系和属性,人们都能够在认识过程中把它们反映于感觉和概念之中,变为人们所认识的东西。

照这样,由于社会实践的发展,人们就能够在认识运动过程中,一步又一步地接近于客观世界之完全的认识。

所以,辩证唯物论的反映论,表明了客观世界是可以完全认识的,因而揭破了不可知论之唯心的虚构。

还有,反映是一个过程,并且是一个矛盾的运动过程。

反映过程中的内在矛盾,是客观世界内在矛盾的反映。如同客体与主体的矛盾,现象与本质的矛盾、感觉与概念的矛盾等,都是反映过程中的矛盾。

由于这些矛盾的运动,引起反映过程中的突变,如由现象到本质,由感觉到概念,都是突变。我们必须懂得这种突变,才能理解唯物论的反映论的本质。

关于认识过程的分析,列宁给了辉煌的指示。他说:“从生动的直观到抽象的思维,并从抽象的思维到实践,这就是认识真理、认识客观实在的辩证的途径。”

这一认识的总过程,可分为两段的过程:

一是“从生动的直观到抽象的思维”,即由感觉到思维的过程;一是“从抽象的思维到实践”,即由认识到实践的过程。

这两段过程,具有有机的联系,因为在实践中认识外界事物的规律性以后,立即要把这认识通过实践来验证,并用以指导实践。在说明的顺序上,我们先说明由感觉到思维的过程。

由感觉到思维的过程,可分为感觉与思维两个阶段。

感觉是初级阶段,思维是高级阶段。前者是感性认识,后者是理性认识或论理认识。

感性认识必须以理性认识为归宿,理性认识必须以感性认识为前提。认识必须从感性发展到理性,才能告一段落。

所以感性认识与理性认识,不是独立的认识,也不是独立的认识阶段,两者互相渗透,互为条件,其间绝没有不可逾越的界限。

我们认识外界事物,必先通过感觉,我们的思维,把感觉作为材料,抽象出外界事物的规律性。

感觉中所有的东西,就是思维的全部内容。感觉中所没有的东西,思维中也是没有的。

所以我们认识外界事物,必须从感觉出发。

从古以来,一切科学都是从反映外界事物的感觉出发的。外界事物是感觉的源泉,感觉是认识的源泉。

在实践过程中,我们接触于外界事物,外界事物反映于我们的感官,便发生感觉。

许多感觉合流在一起之时,我们就得到关于外界事物的知觉。当离开外界事物时,那感性知觉就在我们脑海中记忆下来,我们就感性知觉记忆中所留存的外界事物的各方面、联系和属性等,以一个形象概括起来,就造出了关于外界事物的印象。

至于经验,则是感觉的重复和积累。

感觉、印象、经验等,都是外界事物的反映或映象。印象之反映外界事物,比较感觉要深刻些、明晰些,这感觉、印象和经验等,都只是感性的认识,是思维的材料。

哲学上所说的直观,直感或直觉,都是指这个阶段的认识说的。

延安考察团的人们,最初在延安考察所得的感觉和印象,就属于这个认识阶段。在这个阶段上,人们只能认识事物的现象的外部联系,不能认识其本质的内部联系,即是说:还不能造出深刻的概念,做出合乎论理的结论。

毛泽东同志指示我们“从实际出发”,即是从感性认识的阶段出发。

担任某一任务的工作者,为要正确地掌握政策,不出偏差,就必须善于了解情况。

“要了解情况,唯一的方法是向社会做调查,调查社会各阶级的生动情况”,搜集有关各方面的资料,听取群众的意见和经验,用一句话说,即“详细占有材料”,作为了解情况的依据。

上文摘自李达所著的《<实践论><矛盾论>解说》

“读书熏陶思想,思想指引行动,行动改变未来!”

「 支持乌有之乡!」

乌有之乡 WYZXWK.COM

您的打赏将用于网站日常运行与维护。
帮助我们办好网站,宣传红色文化!

注:配图来自网络无版权标志图像,侵删!
声明: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观点——乌有之乡 责任编辑:吴继东

欢迎扫描下方二维码,订阅乌有之乡网刊微信公众号

收藏

心情表态

今日头条

点击排行

  • 两日热点
  • 一周热点
  • 一月热点
  • 心情
  1. 三年困难时期“饿死几千万”的谎言,从哪儿来的?
  2. 欧洲金靴:切莫误做历史嫁衣
  3. 令人“窒息”的聊天!
  4. 说“没有毛主席也能”的人,请读读1949以前
  5. 陆军少将徐焰——《颂扬施琅之谬》
  6. 真理派缺真理,凡是派不凡是
  7. 倘若没有毛泽东,中国将向何处去?—— 一个革命者的历史沉思
  8. 张志坤:拼命在中国捞钱的人,就真的认可中国吗?
  9. 毛主席说十五五应超过美国——
  10. 1959年西藏反动上层叛乱的幕后推手
  1. “文革”前夜的“出气大会”
  2. 回顾中国人民与顾委会的几场斗争
  3. 井冈山观心 | 姚文元的一篇文章是否准确地预言了苏修与越修的资本主义复辟?
  4. “将领”的溃烂与“路线”的脓包:从越南副防长丑闻看修正主义的阶级病理
  5. 他们说“看看现实”,我说“不为毛主席讲公道,就没有现实与未来”
  6. 三年困难时期“饿死几千万”的谎言,从哪儿来的?
  7. 俄乌战争,我支持谁?
  8. 欧洲金靴:切莫误做历史嫁衣
  9. 令人“窒息”的聊天!
  10. 从“卖地”到“卖权”:财政模式的结构性异化与无产阶级立场的辩证反思
  1. “孔家店”的“总设计师”:为何说“批孔”是毛泽东思想的必然逻辑?
  2. 物理学之外,我们在致敬杨振宁什么?
  3. 吴石将军的牺牲并非偶然!违背了基本原则!
  4. 1988年,杨振宁痛批那部纪录片
  5. 中国社会各牛鬼蛇神的分析
  6. “文革”前夜的“出气大会”
  7. 他们说毛主席“发动运动害了国家”,可是谁救过这个国家?
  8. 谁在扮演赫鲁晓夫?——对“非毛化”思潮的唯物史观批判
  9. 国庆日,毛主席与邓小平的时空对话
  10. 郭松民 | 叛徒最凶残
  1. 欧洲金靴:岸英诞辰一百零三周年:你是这个民族真正的脊梁
  2. 全美各地七百万人走上街头,举行“不要国王日”抗议示威
  3. 郭松民 | 评何新关于中美关系的“私见六点”
  4. 关于“子珩墨”矛盾问题的一些观点的辨析
  5. 令人“窒息”的聊天!
  6. 中书侍郎会见一个学院的顾问委员会成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