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0年12月,新年将至。北京长安街附近的一间礼堂里人声鼎沸,全国第一次钢铁会议正在这里召开,此次的会议议题至关重要。
新中国,急需兴建一座大型钢铁厂。那么,这座大型钢铁厂应该建在哪里呢?
从1947年到1950年,当时的钢铁企业主要集中在中国北方,最大的鞍钢位于山海关外,整个产业“北重南轻”的局面十分明显。
毛泽东主席认为,新中国的钢铁工业要想长足发展,这一布局必须改变。他明确指出,新型钢铁基地要建在南方。一句话,“钢铁要过江”。

1951年,毛泽东主席同意了重工业部关于在华中地区兴建一座大型钢铁厂的建议。新中国的第一个大型钢铁联合企业,即将落户湖北武汉。

1954年3月26日,专家们提交了《厂址选择意见书》,推荐武汉青山地区为钢铁基地的厂址,并定名为“武钢”。
这是新中国第一座自己建设的高炉。从土方会战到厂房耸立,从管线铺设到设备安装,一个个难关都需要独立攻克。
武钢的建设牢牢牵动着毛泽东主席的心,1958年9月毛泽东主席在北京主持召开了第十五次最高国务会议,在谈到钢铁生产时,毛泽东主席指出:“随着武钢建设速度的加快,中国第二大钢铁基地的建成,中国钢铁工业的前景将肯定是辉煌的。”会议一结束,毛泽东主席便于9月10日抵达武汉,他一到就立即询问武钢何时能够出铁。
专家根据周密计算,决定将出铁日期由国庆节提前到9月13日。当天,毛泽东主席从汉阳登船,行到江心,他兴致勃勃地说:“我要游到武钢去。”

为了提前向国庆献礼,武钢炼铁厂炉前总技师李凤恩和工友们冒着50多度的高温,只用三个半钟头,将1500根枕木架好,为高炉提前出铁做好了一切准备工作。
1958年9月13日凌晨3时,当武钢总经理李一清将一支火炬伸向一号高炉炉口时,点燃的,不仅仅是高炉熊熊的烈火,还点燃了新中国第一个钢都的曙光,点燃了中国人的自豪与希望。

当一号高炉炉温渐渐升高时,周围响起热烈的欢呼声。
这张珍贵的照片,记录下激动人心的一刻。照片中,正在和毛泽东主席握手的是青年工程师潘政德。

毛泽东主席亲切地对武钢人说,“今天看不到,我明天再来,明天看不到,我后天还来。总而言之,我是坚决要看到你们出铁。”
和武钢人一一握手后,毛泽东主席登上临时设立的小平台。
这时,炉内喷出一阵火花,铁水喷涌而出。台上台下响起一片欢呼,火光映红了毛泽东主席的笑脸。

《毛主席的光辉把金色的炉台照亮》这首歌曲,正是取材于毛泽东主席视察武钢一号高炉时,与钢铁工人亲切交谈的场景。
1958年9月13日,武钢一号高炉建成投产
“913”这个数字,不仅对于武钢人,乃至对于全国都有着特殊的意义。9月13日,这一天被定为了武钢的厂庆日。

原载来源:幸福武钢
「 支持乌有之乡!」
您的打赏将用于网站日常运行与维护。
帮助我们办好网站,宣传红色文化!
欢迎扫描下方二维码,订阅乌有之乡网刊微信公众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