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 > 争鸣 > 风华正茂

“良禽”为什么越来越不敢“择木”?

窦征 · 2025-11-06 · 来源:甄别随笔公众号
字体: / /

“良禽择木而栖,贤臣择主而事。”

这句古老的格言,搁今天的互联网职场丛林里,听起来既像忠告,又像讽刺。2025年的年轻人,还能挑树吗?还是说,我们早已成了被圈养在玻璃罩里的“雏鸟”,哪怕有翅膀,也不知该往哪飞?

唯物辩证法告诉我们:事物的发展总是由物质条件决定的。

鸟要择木,是因为它需要一个能支撑巢、避风雨、觅食方便的地方。

人择职业,也是如此——工资、地理位置、通勤时间、社保缴纳、老板情绪……这些都不是“精神选择”,而是赤裸裸的物质基础。

可问题是,当下的“森林”早已变了。

以前的“树”是国企、事业单位、外企,稳定又体面;后来互联网兴起,“独角兽”、“上市梦”成了新森林;如今泡沫褪去,树木倒了一片又一片。

年轻人发现,森林不再茂密,倒像是被资本连根刨过的贫瘠山坡。

你想择木?可你根本没得选。

“良禽择木”在今天的语境下,往往变成了“良禽被木择”。

简历发出去石沉大海,HR冷冰冰一句“我们会通知您”;BOSS直聘成了“BOSS直骗”,一面上来就问你能不能“接受加班文化”。

资本的木,带着漂亮的年薪标签,却在内部用996的电锯一点点削平你的羽翼。

马克思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中说过:

“人们首先必须吃、喝、住、穿,然后才能从事政治、科学、艺术、宗教等活动。”

今天的打工人,早已在“吃饭与生存”的物质逻辑里被困得动弹不得。

当房租吃掉半月工资、医保报销不出两百块、老板一句“年轻人要吃苦”变成压榨的遮羞布时,择木不再是自由选择,而是被迫迁徙。

良禽想飞,却发现风被卖掉了。

年轻人越来越佛:“不想跳槽”、“不想内卷”、“不想上进”。

可唯物辩证法告诉我们:任何‘不想’的背后,都是现实矛盾的产物。

当“择木”的代价高过留在烂树上的风险,人自然会选择“先苟一苟”。

毕竟跳一次槽,要面对的不仅是未知的工作强度,还有更卷的绩效KPI、更虚伪的团建文化。

于是我们看到了这种社会现象:

“宁愿摆烂,也不想拼命”

“能摸一天鱼算一天”

“下班后的自由才是真实人生”

表面上看,这是年轻人“精神躺平”,实际上,是他们在用消极的方式抵抗资本的无限吞噬。

马克思说过:“一切历史的根本动力是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

当劳动者与劳动成果的关系被资本割裂,打工人便失去了创造意义的动力。

“不择木”并非不想飞,而是飞去哪都一样荒凉。

“良禽择木而栖”这句话,在现代社会不能简单理解为“找个好单位”。

在资本主义劳动体系里,每一棵树都有自己的“所有制属性”和“剥削逻辑”。

唯物辩证法要求我们透过表象看本质:你不是在选择树,而是在选择关系。

当你选择一家公司,其实是选择了一种生产关系。当你选择一个岗位,其实是选择了你的剩余价值被如何榨取。当你选择“创业自由”,其实是在选择承担全部风险与焦虑。

真正的“良禽”,不是盲目地挑树高不高,而是要看——这棵树的根扎在哪儿?它吸的是什么养分?它遮的阴影下,是庇护,还是陷阱?

举个例子:很多年轻人进入互联网公司,以为能“飞上枝头变凤凰”。

可他们很快发现,“枝头”只是数据表格里的虚拟坐标,每次晋升都伴随着更高强度的加班、更模糊的绩效指标,甚至“裁员潮”来临时,那些枝条比刀还快。

真正的选择,不是“去哪棵树”,而是“怎样让自己在森林体系中,不被随意砍掉”。这不是逃离的哲学,而是生存的辩证法。

网络上流行一句话:“谁的钱都不好挣。”

但马克思主义告诉我们:并非所有的钱都“难挣”,而是不同的钱对应着不同的社会结构与阶级关系。

有人靠算法调度和大数据监控压榨外卖员;

有人靠写PPT、汇报指标拿绩效;

有人靠炒股、靠房租、靠垄断行业的资源分配坐收渔利。

他们都在“择木”,但木的属性不一样。

辩证法强调:矛盾普遍存在,但也有主要矛盾。

当你在纠结“要不要跳槽”时,真正该想的不是“哪个老板脾气好”,

而是——

这份劳动关系能不能让我保留劳动的主体性?

能不能让我成长,而不是被磨平?

能不能让我在社会分工中,有存在的价值,而非被替代的风险?

“择木”的理性,不是鸡汤式地“相信自己值得更好”,而是用冷静的唯物分析看清:你想飞的方向,是现实可达的,还是被宣传幻觉制造出来的?

唯物辩证法还有一句话:“矛盾是普遍的,但解决方式是具体的。”

当森林变薄,我们不能只叹气说“没树了”,而要去看——有没有可能在断木上筑巢,在废墟中发芽。

今天的新“良禽”,其实已经在做了:

自由职业者与副业化生存

有人开始写稿、接单、做自媒体、搞知识付费。他们不是逃离职场,而是通过分散风险来对抗单一剥削。

技术与工具的自主化

懂AI、懂数据、懂自动化的人,开始用工具解放自己。他们不是“卷”,而是在把劳动力转化为生产资料。

小群体互助与共创经济

一些青年在组建自己的“小森林”——共享工作室、兴趣社群、微型创业团队。虽然规模小,却有真正的主体性。

这就是辩证法意义上的“否定之否定”:当资本剥削压到极致,新的关系形式便从裂缝中生长出来。良禽不再只等一棵完美的树,而是在寻找新的生态位。

有时候,那棵树可能不是公司,而是你自己。

有人说:“现在的年轻人太现实了。”

但事实恰恰相反——年轻人是被现实磨得太清醒了。

唯物辩证法告诉我们:意识并不独立于存在,而是由存在决定的。

当存在本身变得脆弱、焦虑、不可预测,意识自然会转向自保与怀疑。这不是堕落,而是觉醒。

“良禽择木而栖”在今天,已经不是古代忠臣的择主宣言,而是每一个普通人对现实关系的冷静反思。

我们不再“忠于老板”,而是开始问:“我能不能忠于自己的劳动?”、“我的付出能不能形成积累?”、“我的成长能不能超越这份工作?”

择木,不再是逃避,是对社会结构的再认识,对生存逻辑的再定位。

它要求我们既有清醒的物质眼光,又有辩证的历史意识。

当下很多人嘲笑“良禽择木”是过时的理想主义。

但唯物辩证法告诉我们:理想从不是幻想,而是对现实矛盾的超越性预期。

树会枯、林会变、资本会转移,可唯有你对生产力的理解、对劳动关系的自觉、对自身技能的锻造,才是你真正的“羽翼”。

所以,“良禽择木而栖”的现代翻译,也许该是:

让自己成为能择木的良禽,而不是等待树招安的雏鸟。

别害怕森林荒芜,因为在唯物辩证法的视野里,每一次枯萎,都孕育着新的森林。

不为树高,不为主恩,只为证明——我们仍有翅膀。

「 支持乌有之乡!」

乌有之乡 WYZXWK.COM

您的打赏将用于网站日常运行与维护。
帮助我们办好网站,宣传红色文化!

注:配图来自网络无版权标志图像,侵删!
声明: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观点——乌有之乡 责任编辑:吴继东

欢迎扫描下方二维码,订阅乌有之乡网刊微信公众号

收藏

心情表态

今日头条

点击排行

  • 两日热点
  • 一周热点
  • 一月热点
  • 心情
  1. 元龙:为什么用《沉默的荣耀》烈士的鲜血,敬国民党一杯?
  2. 荒谬至极! 凭什么“假设”蒋介石会比毛主席做得好?
  3. 洪学智被判有期徒刑8个月后,毛主席亲去探监:你还有什么要求?
  4. 林爱玥:如此厚此薄彼,如何服众?
  5. 房贷断供率翻倍了
  6. 毛主席在庐山会议上的即兴脱稿讲话(完整版)
  7. 人们反感的不是“宏大叙事”,而是“虚假叙事”
  8. 杨振宁对“前三十年”研制原子弹氢弹的独特解释:兼谈邓稼先“被救”
  9. 革命胜利了,怎么又让旧势力翻身?真相扎心了!(上)
  10. 逼走年轻人的“县城婆罗门”,直指一个拖不起的基层难题
  1. 是与非:吵了几十年,有些事该说清楚了!
  2. 德纳 | 农夫山泉事件后续:HPV宫颈疫苗背后你所不知道的真相
  3. 彭胜玉:全民族满13岁女性注射HPV存在整个民族遗传被改造的重大风险,不能因小失大,这个风险不能冒不值得冒
  4. 终章:我最后的忧思
  5. 金灿荣:为什么今年的对美斗争策略和之前不一样了?
  6. 小岗村不是单干
  7. 元龙:为什么用《沉默的荣耀》烈士的鲜血,敬国民党一杯?
  8. 湖北三化,让我害怕
  9. 为什么越南是修正主义?
  10. 地方政府:我把你外婆作价一百万两卖给你自己
  1. 吴铭:李教授,未战先怯,可不是好事
  2. “孔家店”的“总设计师”:为何说“批孔”是毛泽东思想的必然逻辑?
  3. 井冈山观心 | 姚文元的一篇文章是否准确地预言了苏修与越修的资本主义复辟?
  4. 李银桥晚年,谈及毛主席对粟裕的评价:有些话我再不说就没人知道
  5. 倘若没有毛泽东,中国将向何处去?—— 一个革命者的历史沉思
  6. 他们说毛主席“发动运动害了国家”,可是谁救过这个国家?
  7. 中国社会各牛鬼蛇神的分析
  8. 物理学之外,我们在致敬杨振宁什么?
  9. 令人“窒息”的聊天!
  10. 回顾中国人民与顾委会的几场斗争
  1. 终章:我最后的忧思
  2. 房贷断供率翻倍了
  3. 是与非:吵了几十年,有些事该说清楚了!
  4. 小岗村不是单干
  5. Ksliu肖志夫:特朗普称与中国领导人会晤取得“12分”“巨大成功”
  6. 德纳 | 农夫山泉事件后续:HPV宫颈疫苗背后你所不知道的真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