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择大于努力,最重要的选择之一就是选择身边人。
是否互相尊重(尤其是互联网交流中很容易判断这一点),是第一条筛选标准,会筛掉很多人,乃至所有人。
前文《社交的筛选》,《重视VS尊重》,《他是否认可你:加速式认可VS衰减式认可》
一、朋友
一是互相尊重,二是互相受益。如果有明显的失衡、吸能量,是毒性关系。
二、知己和挚友不同,互相转化
知己,知什么?真善美、才、德、理想、抱负、志向。认可、喜爱、尊敬。
挚友而不知己,常出现在双方都蒙昧、年轻,只是处于深层感受,建立亲密关系。待双方进一步成长,会转为知己,或者分离。
如彭黄等人,年轻的连长、排长在湘军的基础连部建立“济贫会”,要打富济贫,救国救世,这是初步的挚友期,等后续进一步成熟到GC主义者、马列主义者,成为同志。
知己而不挚友,是在初期。白头如新,倾盖如故。一见如故的知己,慢慢发展为挚友。或者分别。
三、同志
志同道合,大道同行:共同的、坚定的理想、信念、原则、大道。
有马克思恩格斯这个模范案例在,就不必多解释了。
如马克思,恩格斯、威廉·沃尔弗、倍倍尔是他的同志,海涅是他的知己和挚友(但恩格斯并不那么欣赏海涅),李卜克内西、赫斯这样的是朋友、同路人。
威廉·沃尔弗:共产主义者同盟的核心成员,《新莱茵报》的编辑之一,资本论第一卷的献词是“献给我的难以忘怀的朋友,无产阶级的勇敢、忠实、高尚的先锋战士威廉·沃尔弗”。倍倍尔:车工、德国工人领袖,德国社民党创始人之一,德国国会议员,多次被俾斯麦ZF监禁。
其他关系:
伙伴、合伙人、同路人、亲属、邻居等
前文《萨特、鲁迅、托洛茨基与同路人》
四、一些案例
彭老总品格高尚、国士无双,他多年来跟朱老总保持纯洁的同志友谊,经常一起下棋。
我读完列宁全集、大部分托的书,还有很多关于列宁、托的书。没看出来谁是列宁的真正知己挚友。列宁,作为我认为的人类历史个人能力最强的人,确实有点曲高和寡了,尤其是在俄国这样的落后封建国。就像孙中山、鲁迅也是比较孤独的。只有理论和实践能力、信仰信念水平同样很高的托能称得上他的同志、朋友。可惜前期列托二人理论冲突较多,后期涉及一些政策争端,二人的思维行为方式也有所其区别,列是托的完全版。
也因此,我感觉列宁对马恩投注了很多友情,他对马恩著作和经历的研究非常深,除了理论之外,也有与前人交友的友情诉求。列宁的哥哥因革命被处决,他长期孤独的成长、奋斗、流亡,马恩的文章、故事,给他巨大的营养、能量、鼓舞。他是马恩最好的学生和忘年交。
M的朋友、知己、挚友、同志,是蔡,可惜蔡早早牺牲。苏区时代,一大批像蔡这样的真正的才德兼备的理想主义者大批牺牲,只有少数种子在山里扎根发芽。所以M从来不是一个人,是一批人,这是历史唯物主义,不是个人英雄主义。M的生存环境太恶劣、复杂,也与他的复杂个性互相影响。如果在另一个不那么残酷的时空,陈、蔡、毛可以多交流交融,对三人都有更好的成长历练,可是,正式因为时代的残酷,才但是陈、蔡、毛、彭等一批人,这也是历史唯物主义。

五、从此也可以看出,真正的左翼才有真正的朋友和同志
一是有清晰坚定的原则、理想、信念,二是超越经济利益和个人小我,三是人格的升华和完善。
在资产、权、小资、微资等阶级中,人的异化、关系的异化严重,很少有朋友。多是利益、酒肉之交,或者同路人、合伙人。在县域、农村的前现代社会,人际关系复杂、纠缠、紧密,多是前现代之交、无奈之交。
婚姻、爱情,也可以审视其中的“同志、知己、挚友、朋友”成分,很多小微资的阶级相亲婚姻,只是同路人、合伙人、伙伴,进化为“亲属”。
在无产阶级之间,底层劳动者之间,有朴实的真善美,朴实的阶级感情,阶级互助,人性友善。这也是无产阶级先进性的表现。外卖员、快递员小哥之间互相团结友善就是日常的实证。
「 支持乌有之乡!」
您的打赏将用于网站日常运行与维护。
帮助我们办好网站,宣传红色文化!
欢迎扫描下方二维码,订阅乌有之乡网刊微信公众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