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说,@勇哥餐饮创业说才是鉴证博主天花板,比什么章北海,什么马前卒高到不知道哪里去了。我本来是不同意的,直到我读到这么一段:
还是那句老话,普通人无法掌控他们认知以外的财富。
在勇哥的直播间里,汇集了两大韭菜群体:挣辛苦钱的力工和长期脱产的宝妈。他们都是在社会结构或家庭结构中丧失话语权的人,迫切渴望通过一次创业找回主体性。他们在手机里看到了阶级跃迁的神话,于是像期盼着中彩票一般,掏出全部身家以表诚意……
中老年创业仙人现在的主要任务,是换一个不智能的老年机,远离短视频和搜索引擎;青年创业仙人的主要任务,是把店转让出去,出去好好找个班上。
黄瓜汽水,公众号:BB姬
在勇哥直播间看餐饮创业仙人,成了打工人的新乐子
过去有位老朋友说,有些人参与公共讨论的初衷,就是为了证明自己实非池中之物:“有点炫技的意思,想显得自己很懂。”如果真是这样,那说勇哥是鉴证博主好像也并非没有道理——对部分观众来说,好像在直播间嘲笑那些创业失败者,自己便立于人间清醒的不败之地了。无论这种懂哥心态是一种优越,还是一种庆幸,嗤笑,都显得可鄙。
当然了,或许这就是互联网传播的逻辑,但我主观上还是挺遗憾的。作为勇哥的云粉丝,我对他印象其实还行,但是实在不能认可很多人在他直播间观猴的心态。所以这次我们就聊一次勇哥。
对,大部分内容不是我写的,所以本篇打赏我会转给贡献度最高的作者。
谁是勇哥
勇哥是谁?一位教人做餐饮小生意的博主。做生意还需要教学吗?当然了,不过不是在大学商学院里学——一般都是自己深入行业里去看,然后自己开店去试,然后用“血的教训”踩完一个又一个坑。如果运气足够好,可能就慢慢学会了。
他一个网上卖课的,恐怕就是靠教别人赚钱来谋利吧?勇哥的课我没有上过,不知道考不靠谱。但是,一个自己踩过坑,或者至少见过别人踩坑的人给的建议,至少在避雷的意义上是有价值。所谓的商业资源,大抵就是这么回事。
勇哥自己做生意吗?做的。 在“500万包下一条街”(https://b23.tv/SrGt2YT)的那期切片里,勇哥面对一个本身就是工厂主的老板,疑惑发问:“你本身也是老板,怎么会把生意做成这样?” 思考片刻,勇哥袒露了自己在网红街“建设巷”开苕皮豆干店的经历。
疫情结束后,勇哥发现店员采购清单中出现了“剪刀”。他不解,便向店员询问缘由。店员解释道,很多顾客都是两个人合买一根苕皮,需要用剪刀剪开分着吃。听到这个回答,勇哥察觉到了“苗头不对”。于是勇哥趁着店铺还处于高位状态的时候,就开始规划“抽身”了——该转让的店面及时转让,该缩小的规模立刻压缩。
结合上述案例与自身经历,勇哥说了自己的核心经营理念:“要判断趋势,要顺势而为。”
他还分享了更具体的操作思路:“到了一个热门区域,找到生意不好的店,找到他们的问题,然后跟他们谈,找到他们的问题。用相同的模式,做不同的小店,避免风险,及时调整。”
我心中惊呼,这简直是游牧性拉满的小资产阶级!既受不了大资本压迫,又害怕偏离社会大势——他们更关注如何保住现有的利益,害怕风险,于是便摇摆于局部和大局之间。当然,这里提“小资”并不是为了批评讽刺什么。考虑到很多疯狂的王座在用这么词语的时候好像遗忘了一件事:“小资”作为一种帽子,似乎已经慢慢失去了自己的杀伤力。但真正的“小资产阶级”还在那里——像这样的小店主依然存在于社会的方方面面。经上固然说:
自1830年起德国以及法国、英国的一切政治运动的历史向我们表明,这个阶级在它还没有觉察出任何危险的时候,总是吹牛,爱讲漂亮话,有时甚至在口头上坚持最极端的立场;可是一旦面临小小的危险,它便胆小如鼠、谨小慎微、躲躲闪闪,一旦其他的阶级郑重其事地响应和参加由它所发起的运动,它就显得惊恐万状、顾虑重重、摇摆不定;一旦事情发展到手执武器进行斗争的地步,它为了保存自己的小资产阶级的生存条件,就预备出卖整个运动,最后,由于它的不坚决,一旦反动派取得胜利,它总是特别受欺骗和受凌辱……
恩格斯:《德国维护帝国宪法的运动》
但即便如此不牢靠,他们还是作为社会的中间力量,在繁荣的时候扩张,在萧条的时候萎缩,很多时期充当着社会思想动态的晴雨表,一定程度上折射出了未来的走向,这也是不需要多讲的特性。但是多变与摇摆的另一面,就是他们在某些情况下依然可以被争取。
所以说句实话,小资意识到自己是小资总归是好事,知道自己怎样把小资做好也是天大的好事。

对,虽然这句话更像烂梗,但是确实都是好事。作为小店主们的商业指导员,我想确实应该把勇哥当成建政博主。
小店主面临的问题
“遇到啥问题呢?”“好,手机摆正,对着你的店。”勇哥的连麦通常是讲完这两句话就正式开始了。
为什么一直要对准店面呢?因为铺面的位置非常重要——能让勇哥觉得有救的生意,最起码要位置一定得好。所以,小店主们面临的第一个问题就是位置问题,在哪卖决定了客流量,决定了平均销售额。
按照勇哥所言,市场中能够赚钱的机会和资源永远是有限的。以一个街区为例,真正能实现盈利的店铺,往往就集中在那几个固定的优质点位。勇哥把这个叫做坑位,意思是一个萝卜一个坑,每一位想要在市场中立足赚钱的老板,都必须先反问自己:“你凭什么能占据那个盈利点位?”
第二个问题是雇员的问题,谁来给你卖东西?勇哥遇到了销售情况一般,但是盈利情况不好的店铺,总能意识到问题出在“养了这么多人”。很多店主因为只把开店当作副业,需要额外雇个店主,店里有闲有忙,还要雇零工作为机动支援。勇哥向来是对开除“多余的人”不留情面的,诸多直白的建议恕不一一引用。对勇哥这种模范店主来说,人力支出是店铺不得已的支出,要尽可能降低负担才能实现盈利。残酷点讲,按如今的局面,人好像长在店铺、那个最热门的位置上的,一个月几千元,就可以无限刷新。
第三个问题是选品,也就是卖什么。这是个最复杂的问题。从开店念头从店主脑袋里冒出来的时候,可能坑就开始了。连麦的失败案例中,通常的剧情是,店主本来想加盟个热门品牌,这样就能大大增加选品的可靠性。联系了之后,被告知热门品牌开不了了,推荐加盟另一个小众品牌。之后在小众品牌销售的伪装和游说下,店主交了加盟费、选址费、设备费、装修费、技术培训费和前期的经营物料费用,一次性被骗了全部家当。哪怕知道情况不对,也不愿意相信真的上当受骗了,硬顶着房租和员工支出苦苦支撑,只期待生意能有转机。
如果加盟成功了呢?情况也并没有想象的光鲜,先期成本投入要收回,每个月还有固定要给品牌方上贡的物料费。总部有时还要变相逼迫你签一个大合约,让你把原料吞满仓库。这时候,你就算不赚钱甚至赔钱,也要想办法把这些原料卖出去,要是这些东西烂在仓库,就意味着更大的损失。更不需要说,真赚钱的品牌连加盟都不会开放出去。
哪怕没有选择加盟,也会面临成本高、定价不合理、定位不准等等各种方面的问题。麻雀虽小五脏俱全,开个小店其实也都是学问。好在店铺小往往事情也不复杂,在过去只要优势够大,对市场来说,别的方面有些小问题还是可以容忍的。个体户们凑合过,赚点钱也就当给无形的手打工了。
当然了,赚到钱的肯定也不是完全没有,不过也一定会有更多失败的经营者成为市场的养料。失败者的投入会像彩票资金池一样,吸引着一批又一批人去刮下一个热门品类的奖券。有人致富,有人破产,也总有人会把赌场的灯红酒绿叫做繁荣。
谁还不是落水狗?
勇哥初心与直播“节目效果”的爆火可能有着重大分离。一开始,他可能真想靠自己的“认知”帮助到行业中的老板,而并非后来的用“梭哈破产”这类话题博眼球。但现实却是,在这个连勇哥这样的资深经营者都觉得生意难做的时代,直播一开,很难不面对铺天盖地的餐饮失败者。
“救,我怎么救。时代就是这个样子,他已经被时代抛弃了。”有时候,勇哥也会对直播间的观众发出这样的感叹,像是在说生意场上容不得一点慈悲。直播中的一个个案例,不乏有辛苦半生的中年人和借债追梦的年轻人,他们的失败不免让人感叹时代的无情。但作为一个上百万粉丝的博主,勇哥的观众群体亦是多样的,也有人觉得他们很好笑。
不少观众反而带着痛打落水狗的心态看待失败者。很多人讲话还带着气:“为什么不听人劝?”像是这样的指责都会经常出现在直播间和切片的讨论中。人真的无法掌握认知之外的钱吗?可能在道理上,认知是重要的,但是这句话一定是不严谨的。我们首先无法理解这里的认知究竟何种意味,另外就是这话忽略了人的认知是会随着境遇的运动也会做出改变。
但是 ,只要把所有的有钱人定义成有认知的人,那这句话就完全说得通了。这种话其实是在拉踩,仰慕所有的成功者,痛打所有的失败者,想要去打醒他们,一辈子安安心心做个“普通人“。虽然做个普通人没什么不好,我也觉得做个普通人是个挺伟大的事。但这类要痛打失败者的行为实在太惹人厌烦。那一个个案例的主角就像是不知被什么摆布了命运的祥林嫂,明明已经迷茫与不幸,还要被柳妈讥讽吓唬,在互联网上化成门槛,要被人踩上千千万万遍。你可以说祥子是个人主义的末路鬼,但不能说他自己想当出人头地他活该,罪不致此。
在这个所有资源都明码标价,许多小企业主看似是自己轻松当老板,实则不过是在为供应链上的大企业“打工”,利润微薄却要扛下所有风险压力的时代,“翻船”没什么值得嘲笑的。无论上网与否,或许每个人都有过异想天开、力气用错地方的时刻,没有人的经历能禁得起放大镜般的审视,也没有人能保证永远做出正确选择。
所以说,当水从底下漫上来的时候,谁都有成为“落水狗”的可能。失败者经不起审视,成功者也未必行。
「 支持乌有之乡!」
您的打赏将用于网站日常运行与维护。
帮助我们办好网站,宣传红色文化!
欢迎扫描下方二维码,订阅乌有之乡网刊微信公众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