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 > 经济 > 经济视点

吴铭:就金融问题就教于李先生

吴铭 · 2025-10-30 · 来源:人文智库renwenzhiku公众号
字体: / /
或者,将来,某一天,突然有人宣布,中国的国有资产又增值了!

——对李锦先生文章的补充

网友传来公众号“李锦解读国资政策与新闻”10月27日的文章《公报对“金融”一字未提,实体经济被排第一,说明什么?》,让我参考。我说几句。

作者也注意到了公报对“金融”只字未提一事,显然,这应该是一件很重要的事,不能忽略。

作者说,“金融的核心功能应该增强,金融不仅仅是赚钱,不是强金融,而是金融强国。”

我非常赞成作者这个观点:“不是强金融,而是金融强国。”即金融工作必须有利于强国、强公有制经济、至少是国有制经济和民族经济,而不是金融资本家或者是投资者从金融市场上赚大钱。

但是,这个恐怕很难。中国金融当前的内容,在中国共产党的历史上,其实并不存在。甚至可以说,共产党的经济学,只有货币,而无金融。

即使是最困难的土地革命、抗日战争、解放战争、建国后前三十年,中国共产党也没有搞股票、期货、理财、基金、信托、债券、保险、再保险等所谓金融产品,根本没有金融市场。中国共产党的经济史上,有少许股份制,但没有股票市场。在接收旧中国留下的银行体系之后,残存了一些股份、保险等,但新中国并没有发展这些金融业,中国共产党还废除了旧中国的金融市场。

为什么新中国只强调货币,而不发展金融?因为,货币是在私有制或者说市场经济条件下,政权分配行业劳动力资源、平衡行业阶层利益分配、形成国家建设发展重点、动员人力物力的一个关键工具。但是,新中国建立之后,很快就进行了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等三大改造,没收了帝国主义的在华资产和官僚资本,对民族资本实现了公私合营,建立了以公有制、集体所有制为主体的经济体系,货币权利完全归属于政权和人民。私有经济的比重大大下降,国家可以通过公有制经济体系,直接分配行业劳动力资源、平衡行业阶层利益、形成国家建设发展重点、动员人力物力,并解决人民群众的生产、生活问题,且这样效率更高、效果更好。三十年的经济发展历史证明,公有制才是解决一切社会问题的法宝,让政权能力强大,而私有制必然弱化政权的能力,是产生一切社会问题的根源。

另外,也要注意,新中国的货币发行和流通控制权,完全控制在中央政权手中并由人民银行体系控制这个权利,不允许任何私有资本染指。未让私有资本染指人民币发行和流通权,就意味着私有资本无法通过攫取人民币权利的方式,扩大其资本,只能通过实体生产来积累资本。

此时的人民币,一方面是公有制经济的计价工具,另一方面,因为私有生产还普遍存在,虽然规模不大,仍然需要市场交易,所以,还要发行人民币,并用于市场流通。

1956年,主席视察深圳(宝安),中南局的领导问主席,港澳爱国商人要对内地投资,可不可以允许?主席断然拒绝。主席说,港澳爱国商人的钱可以存在中国银行的账户上,可以给些利息,但是,这些钱怎么花,他们不能过问!也就是说,主席明确拒绝了港澳爱国商人的“投资”!这和当前执行的引进外资政策,是完全对立的。拒绝爱国商人投资,其实就是拒绝把人民币发行和流通控制权交给港澳爱国商人。

港澳爱国商人使用美元、英镑等外汇来内地投资,就是分享人民币发行和流通控制权,就是享有这种政治上的特权。所以,主席断然拒绝。显然,中南局的领导,并不理解爱国商人持美元、英镑等外汇到内地投资的货币本质,缺乏对货币的基本认识,所以,才有此一问。

要知道,1956年,中国正被美国为首的西方势力“封锁”。即使这种情况下,主席也还是拒绝港澳爱国华人来内地投资。

前三十年,中国只允许为海外华侨华人的“侨汇”兑换成人民币。这是对海外华侨的关照,并不是说中国经济发展需要这些外汇。

这段历史,很值得中国人民思考。

为什么主席只要人民币,而不要金融?

因为,金融,本质上是对实体工农业的寄生!是对实体工农业的损害!健康的工农业,并不需要金融,但是,的确需要货币!

中国主流经济学界,是不区分货币与金融的,认为货币与金融是一回事!这是非常荒谬的。

金融,是对货币发行和流通控制权的扭曲和篡夺!结合今天的情况,准确地说,是美国霸权勾结中国官僚买办资本势力,在民族资产阶级、小资产阶级的起哄下,篡夺了人民币发行和流通控制权。金融越强大,则政权掌握的人民币发行和流通控制权越少,在私有经济比重越来越大、市场化越来越深化的条件下,这意味着政府运用货币发行和流通控制手段,分配行业人力资源、平衡行业阶层利益、形成国家建设发展重点、动员人力物力的能力,大大减弱!所以说,金融,不但不能强国,而且,还会弱国、灭国!

一定程度地发展市场经济、甚至有一定比例的私有化,对社会主义经济的整体影响,也还可以控制,也不至于致命,甚至对于改善群众的生活,还有好处。但是,如果货币发行和流通控制权旁落于外资、买办资本,政权不再掌握人民币发行和流通控制权,那么,在市场化、私有化加重加深的情况下,政权分配行业劳动力资源、平衡行业阶层利益、支撑国家建设发展重点、动员人力物力的能力,将急剧弱化。可惜,改革开放有两个特征:一是听信美国经济学家弗里德曼等人的意见,搞了个央行制度,剥夺了政权的货币发行和流通控制权,二是市场化,瓦解公有制特别是瓦解农村集体所有制,而且不久又瓦解了城市公有制企业。这应该是市场化改革以后,中国政府财政出现困难、一直无法彻底解决的根源。“解铃还须系铃人”,解决中央财政问题,根源还在于扩大公制比例,同时,收复货币发行和流通控制权。

我理解,中央的意思,所谓“金融强国”,并不是要搞“金融很强大”的国家,而是用金融的手段使国家强大!当在主流未区分货币与金融的认识条件下,中央“金融强国”的意思,当然重点是收复人民币发行和流通控制权,剥夺被美国霸权和官僚买办资本攫取的这部分主权。同时,也要争取人民币在对外贸易中的结算、支付、计价资格和权益,并由中国主权银行或金融机构承办相关业务,而不能由美国的SWIFT体系承办这些业务。这当然要引起美元霸权和买办势力的强烈反制。所以,这是当前中国反霸斗争的焦点问题。

李锦先生的这个观点,我非常赞成。我相信,他的这个观点,也不是“主流”,与许多持“金融强国”者的本义,是不同的。

很多人强调“金融强国”,目的不在于“强国”,而在于强“金融”,这就与中央的意思,相违背了,立场,恐怕站到了美国霸权那边了。

湖北省的“三资”化改革,其实就是继续剥夺中央政权和地方政权的货币发行和流通控制权,在让所谓“社会资本”购买、租用中国国有资产的情况下,就是让美国霸权及官僚买办金融资本控制中国国有资产。所以,这不但不是什么解决政府债务、公共服务、百姓生计的办法,相反,还是继续恶化政府财政、恶化公共服务、恶化百姓生计的办法,是一剂毒药。

公报将实体排在未来五年经济工业的首位,这是正确的。但是,要提醒的是,金融资本,相对于实体工农业来说,居高临下,想控制实体生产,易如反掌!

大家看看,湖北省“三资”化改革,一个出售、出租的意见,就可以让“社会资本”大规模、全方位、持久地购买、租用“闲置”国有资产!我们苦心费力,建设了半天,人家一个出售出租闲置资产,就交给了窃取了人民币发行和流通控制权的所谓社会资本!是不是易如反掌?

所以,不堵住金融这个大漏洞,仅仅是把实体生产排在第一,是远远不够的!我们怎么勤劳、聪明、努力的建设成果,也赶上上人家公开、合法、合理地“偷”“送”的速度!是这个理吧?

中国的国有企业资产总额401万亿元,国有金融企业的资产为489万亿元。这实际上说明,金融企业没有把发展实体作为目标、任务!相反,金融业如此赚钱,实际上是损害了国有企业的发展壮大!推测起来,应该是没有充分服从服务于公有制经济和民族经济!

国有银行,如果认识到其作为为公有制、民族经济提供货币支撑的首要使命,则其赚不赚钱,并不是问题,甚至没有什么重要性,保本可,赔本也没有什么,只要没有乱花钱、没有腐败就可以。把国有银行赚不赚钱当作国有金融发呢的指标,实际上是用西方商业银行、投资银行的标准,来衡量中国国有银行的成就——南辕北辙了,丧失了社会主义立场。

如果国有银行“赔本”“缺钱”,国家政权赋予其更大的信用额度就可以了。这一点,还真得学习一下美国的“量化宽松”!

我感觉无法理解的是,统计国有资产,统计中国的工农业生产能力、效率、技术水准即可,为什么要给国有资产“估值”呢?而且,谁为国有资产估的值,准确不准确,我们还不清楚。比如一个人的心脏、肾脏,这个人是不打算出售的!当然,也不会找来什么人给其心脏、肾脏估值!如果有人偷偷摸摸为这个人的心脏、肾脏估值,且被这个人知道,那必然是心惊肉跳!因为这个偷偷摸摸为你的心脏、肾脏估值的人,一定是在打你心脏、肾脏的主意!你必然要找到这个偷偷摸摸估值的人,要么痛打一顿,要么直接报案。当然,也不会有人给自己的父母、妻子、儿女估值!

因为,一个人的心脏、肾脏,或者父母、妻子、儿女,是不可能打算出售的!既然不打算出售,给他(它)们估值干什么?意图何在?难道是为将来“出售”预做准备?或者为将这些国有资产进行所谓“金融化”、“国际化”、让美元霸权入股、并购、并吞作准备。我极怀疑这种可能。

或者,将来,某一天,突然有人宣布,中国的国有资产又增值了!

不要相信这些人,这种“增值”是骗人且害人的。比如说有人宣布你的心脏、肾脏,你的父母、妻子、儿女又增值了,你是高兴,还是愤怒?

我还想补充一下李锦先生的观点,请李先生批评。

金融服务于实体,这下说法政治上是正确的。但实际上,又是荒谬的,而且,说得不明不白:究竟是让谁的金融服务于中国实体经济?是让中国主权金融服务于中国的实体经济,还是让国际垄断金融资本勾结中国买办金融势力服务于中国实体!如果是前者,还可以容忍,如果是后者,那本质上就是继续奉送货币主权和金融主权,就是卖国!

我想再次强调的是,不能让外资、买办资本,即所谓“社会资本”为中国任何性质的经济实体提供服务!只能让中国国有银行、主权金融为中国企业提供货币服务!最多,吸纳一些民间的小散户!决不能“内外资一视同仁”!决不能让美国金融资本、逃到海外的买办金融资本为中国经济提供任何金融服务!这涉及金融主权和货币的政权属性问题。

一旦让所谓“社会资本”(也就是美国金融资本和中国官僚买办金融资本)为中国实体生产(包括国有企业、民族企业)提供“金融服务”,那就意味着美国金融资本、官僚买办金融资本相互勾结,裹挟着户数众多的民间小额资金,为中国实体生产提供货币支撑!也意味着美国金融资本勾结中国官僚买办金融资本,继续窃取人民币发行和流通控制权,进而控制中国实体生产。同时,这也意味着人民币主权继续沦陷,美元霸权继续寄生在中国经济之上,中国经济继续赋予美元以国际信用并支撑这个信用,中国经济的主权性、服务于人民的性质,会大大削弱甚至完全丧失!中国经济彻底沦为买办经济、殖民地经济,这也必然葬送中国人民在反击美国霸权的科技战、贸易战、关税战的所有成果!同时,这也必然使美元霸权苟延残喘,给主权人民币争取对外贸易的结算、支付、计价资格和权益,树立了一个强大的敌手。再进一步,也会彻底瓦解中国经济在世界政治经济舞台上的影响力,也会严重损害主权人民币的国际信用!

我注意到,以某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某大学金融资本研究院等为首的买办经济研究机构及专家学者,近些年极力想让以美国华尔街金融寡头为代表的国际垄断金融资本,在官僚买办金融资本的伥助下,去并购、租用中国国有资产,这应该是湖北省仓促出台“三次”化改革的大背景和根本目的,这当然是壮大了美国金融资本在中国的势力,当然是瓦解了中国经济、中国人民币的主权属性和政权属性,是对中国人民的釜底抽薪,这是不能容忍的!

这一仗,相当艰难,但决不能输。输了,中国人民背后就是万仗深渊,万劫不复!

从特朗普政府2018年对中国发起贸易战、2019年对中国发起科技战,至今,已经七年了。这七年期间,美国霸权勾结中国的官僚买办金融资本势力,对中国发起的金融攻势,大致有四次:

第一次,是所谓“金融强国”论。所谓“金融强国”,有两种理解,一种是用金融的手段使中国强大;另一种是让中国的金融业强大起来,中国变成金融业很强的国家。之所以搞出可以作两种理解的“金融强国”概念,就是为了误导党和人民群众,浑水摸鱼。

前一种是善良的理解,实际上中国要强大,根本不能指望金融!只能指望强大的主权货币,相反还要避免金融对实体的损害。

后一种理解才接近其本质,即中国极力发展金融业,并金融国际化、市场化、法治化,让美国华尔街金融资本完全控制中国人民币的发行和流通控制权,这样,即使是人民币国际化了,也是美国金融霸权控制之下的人民币的国际化,并不是主权人民币的国际化。这收李代桃僵,也叫狸猫换太子!

这一招,应该是被2023年10月底召开的中央金融工作会议基本化解了。

第二次,所谓畅通国际国内金融资本的流动渠道。即以香港金融市场为桥头堡,鼓动中国优质企业到香港国际金融市场上融资,同时国内企业可以无限制地接受美国华尔街金融寡头的投资,实际上是暗中奉送人民币发行权和流通控制权。还有纪念布雷顿森林体系建立80周年、鼓动中国优质企业直接从美国金融机构借外债、美国金融资本和买办金融资本可以完全控股中国的银行、中国的国有银行系统不允许给中国地方政府和企业“输送”利益等。一边是禁止中国国有银行对政府和中国民族济提供货币支持,另一边,则鼓动中国企业直接借外债或者是到国际金融市场上融资,这就是完美地窃取(奉送)人民币发行和流通控制权。这一招,似乎也没有得逞。

第三招,即今年7月18日美国“天才法案”推出的“美元稳定币”,试图升级SWIFT体系,继续控制世界所有货币的流通,维护的界贸易中的美元结算、支付、计价垄断资格地位。“天才法案”一推出,中国国内许多买办经济学家,就开始为之鼓吹。“美元稳定币”陷阱,是专门为中国设计的,只要中国识破其阴谋,建立自己的结算走马赴任体系,坚决切断主权人民币与美元及“美元稳定币”的联系,决不接受“美元稀客币”,则“美元稳定币”阴谋不攻自破。

这一招,目前看来,也被化解了。

第四招,就是淮南道对国有资产的“三资”化改革思路。这一招最狠,体现在:一是在中国腹地开刀。二是选在四中全会前夕开刀。三是目的在于彻底把淮南道的国有资产出售、出租给美国金融资本或买办金融资本,对中国主权经济釜底抽薪。四是叛乱势力居然是一个省这么大的行政区划。五是有李稻葵这样的买办经济学家及背后的机构公开支持。

对于叛乱,应该早下决心,采取断然手段,立即平息,不能养虎为患!

恐怕,还会有第五招、第六招……

“庆父不死,鲁难未消。”不清理中国金融领域的官僚买办资本势力,这样的招法就会接二连三、永无休止。

「 支持乌有之乡!」

乌有之乡 WYZXWK.COM

您的打赏将用于网站日常运行与维护。
帮助我们办好网站,宣传红色文化!

注:配图来自网络无版权标志图像,侵删!
声明: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观点——乌有之乡 责任编辑:吴继东

欢迎扫描下方二维码,订阅乌有之乡网刊微信公众号

收藏

心情表态

今日头条

点击排行

  • 两日热点
  • 一周热点
  • 一月热点
  • 心情
  1. 吴铭:李教授,未战先怯,可不是好事
  2. 吴铭:李教授们已经丧失了对中国经济的发言权
  3. 缺失共产主义信仰,是中国未来最大的政治隐患!
  4. 为什么城里捡垃圾的老人越来越多?
  5. 这才是毛主席的“不断革命论”:两个阶段,绝不容许隔离!
  6. 请尽管放心,美国霸权必败,中国人民必胜
  7. 历史不容睁眼说瞎话!
  8. 撕开"现代医学"的殖民真相,与资本面具
  9. 生活中的压力、焦虑和痛苦的根源到底从哪里来?
  10. 批判“现象”而非批判“个人”:我的原则与无奈——兼论“真理越辩越明”的困境
  1. 吴铭:李教授,未战先怯,可不是好事
  2. 井冈山观心 | 姚文元的一篇文章是否准确地预言了苏修与越修的资本主义复辟?
  3. 令人“窒息”的聊天!
  4. 三年困难时期“饿死几千万”的谎言,从哪儿来的?
  5. “将领”的溃烂与“路线”的脓包:从越南副防长丑闻看修正主义的阶级病理
  6. 他们说“看看现实”,我说“不为毛主席讲公道,就没有现实与未来”
  7. 欧洲金靴:切莫误做历史嫁衣
  8. 倘若没有毛泽东,中国将向何处去?—— 一个革命者的历史沉思
  9. 真理派缺真理,凡是派不凡是
  10. 吴铭:李教授们已经丧失了对中国经济的发言权
  1. “孔家店”的“总设计师”:为何说“批孔”是毛泽东思想的必然逻辑?
  2. 物理学之外,我们在致敬杨振宁什么?
  3. 中国社会各牛鬼蛇神的分析
  4. 他们说毛主席“发动运动害了国家”,可是谁救过这个国家?
  5. 1988年,杨振宁痛批那部纪录片
  6. 吴石将军的牺牲并非偶然!违背了基本原则!
  7. “文革”前夜的“出气大会”
  8. 国庆日,毛主席与邓小平的时空对话
  9. 吴铭:李教授,未战先怯,可不是好事
  10. 谁在扮演赫鲁晓夫?——对“非毛化”思潮的唯物史观批判
  1. 吴石长女吴兰成严守父亲身份秘密扎根边疆25年!
  2. 吴铭:李教授们已经丧失了对中国经济的发言权
  3. 吴铭:李教授,未战先怯,可不是好事
  4. 关于“子珩墨”矛盾问题的一些观点的辨析
  5. 令人“窒息”的聊天!
  6. 吴铭:李教授,未战先怯,可不是好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