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 > 时政 > 时代观察

前有《软埋》,后有《生万物》,为什么还乡团文学层出不穷?

Al · 2025-10-19 · 来源:左评公众号
字体: / /
此类文学其核心逻辑均在于:通过解构土改史,动摇共产党执政的历史根基——问题是,如果是蛙岛等敌对势力这样干很好理解,这边层层严审把关这样写这样拍这样大张旗鼓地播映,该如何看待呢?

近年来文艺作品中出现的“还乡团文学”现象,本质上是历史虚无主义与意识形态博弈的具象化表现。从《软埋》到《生万物》,这类作品通过重构历史叙事,试图消解土改的正当性,其背后存在三重动因:

一、历史叙事的解构与重构

《软埋》通过“软埋”意象将土改中的阶级矛盾转化为个体命运悲剧,用时间遮蔽历史真相;而《生万物》则通过地主与佃户的情感纠葛,将剥削关系浪漫化为“人性救赎”,甚至塑造开明地主形象以弱化阶级斗争的必然性‌。这种叙事策略实质上是将土地改革从“制度变革”降格为“道德争议”,正如《生万物》导演所言“人物不做脸谱化处理”,但刻意突出地主“勤俭”一面却回避其剥削本质。

二、意识形态的隐性对抗

自上世纪80年代起,部分文艺作品持续否定土改的合法性。《生万物》与《软埋》一脉相承,延续了《白鹿原》《生死疲劳》等作品“美化地主、丑化农民”的创作路径‌。其核心逻辑在于:通过解构土改史,动摇中国共产党执政的历史根基——正如《中国土地法大纲》所确立的“耕者有其田”原则,正是新政权合法性的重要来源‌。

三、市场与资本的合谋

这类作品常以“人性深度”“历史反思”为包装,迎合特定受众的猎奇心理。《生万物》通过爱情线稀释阶级斗争,实则是将严肃历史议题转化为消费主义语境下的情感商品‌。资本力量与文艺创作的结合,使得“还乡团叙事”获得传播渠道与话语空间,形成“否定土改—美化地主—污化农民”的闭环逻辑‌。

这种现象的持续存在,暴露出历史蜕变与文艺批评失语的双重困境。正如《生万物》争议所示,当“地主闺女下嫁穷小子”的桥段成为叙事焦点时,土地革命中“打土豪分田地”的正义性已被阶级调和悄然置换‌。

「 支持乌有之乡!」

乌有之乡 WYZXWK.COM

您的打赏将用于网站日常运行与维护。
帮助我们办好网站,宣传红色文化!

注:配图来自网络无版权标志图像,侵删!
声明: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观点——乌有之乡 责任编辑:吴继东

欢迎扫描下方二维码,订阅乌有之乡网刊微信公众号

收藏

心情表态

今日头条

点击排行

  • 两日热点
  • 一周热点
  • 一月热点
  • 心情
  1. “孔家店”的“总设计师”:为何说“批孔”是毛泽东思想的必然逻辑?
  2. 吴石将军的牺牲并非偶然!违背了基本原则!
  3. 说毛主席是搞个人崇拜?那你试试看,有谁愿意崇拜你?
  4. 对舅爷吴石将军的回忆,周总理临终念念不忘的人
  5. 1988年,杨振宁痛批那部纪录片
  6. 儒家文化圈为何“生不动了” ?!
  7. 荷兰的“契约精神”闹剧,再次狠狠打了国内公知的耳光!
  8. 学习美帝好榜样!
  9. 1975年,中国稀土技术,反超欧美
  10. 吴石前辈,这次我们和他一起来看您!
  1. “孔家店”的“总设计师”:为何说“批孔”是毛泽东思想的必然逻辑?
  2. 吴石将军的牺牲并非偶然!违背了基本原则!
  3. 我国有多少财政供养人员?多少人算合理,多少人算多呢?
  4. 撒骚放屁
  5. 当“铁饭碗”成了亡国的砒霜
  6. 说毛主席是搞个人崇拜?那你试试看,有谁愿意崇拜你?
  7. 郭松民 | 叛徒最凶残
  8. 用毛泽东思想的照妖镜,戳穿攻击大寨的修正主义画皮
  9. 李克勤|“你让人崇拜试试”——立华老师提了一个有趣却又现实的真问题
  10. 美国到底为什么选择这时候打击电诈?
  1. 翻案为什么不得人心,毛主席为何伟大?
  2. 教师节,是个笑话!
  3. 陈中华:司法乱象已经到了,非整治不可的地步​
  4. 莫言的谦虚,陈佩斯的微笑
  5. 毛主席聚沙成塔,走资派毁塔成沙
  6. 李进同志(三)
  7. 别再吹“大国工匠”了,我们就是“买设备送的工程师”
  8. 走进南街村(4)| 南街村搞公有制是否违背中央政策?是否违背群众意愿?是否有强制命令?
  9. 某作家笔下“中国第二次解放”,解放了谁?
  10. 农民“十九宗罪”:一不小心就违法的乡村生活
  1. 对舅爷吴石将军的回忆,周总理临终念念不忘的人
  2. 荷兰的“契约精神”闹剧,再次狠狠打了国内公知的耳光!
  3. 说毛主席是搞个人崇拜?那你试试看,有谁愿意崇拜你?
  4. 杨振宁先生是一个伟大的科学家,也是一个伟大的爱国者
  5. 我国有多少财政供养人员?多少人算合理,多少人算多呢?
  6. 当“铁饭碗”成了亡国的砒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