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门逛街、进小区楼道,是不是常能看见这么一群老人:头发花白,背有点驼,手里拎着个磨得发亮的编织袋,蹲在垃圾桶旁边翻找着塑料瓶、硬纸板。有人可能会纳闷,现在日子不是越来越好过了吗?咋捡垃圾的老人反倒越来越多了?为什么会是这个样呢?

《把自己作为方法》
为什么会有这么多老人去捡垃圾?最实在的——对金钱的紧迫感。别以为现在老人都有退休金兜底,这里面的差别大了去了。有那从农村进城帮子女带娃的老人,面朝黄土背了一辈子,压根就没缴过社保,每个月的养老金一二百,城里房价高、物价涨,买几个小菜都不够,子女还着房贷车贷,日子过得捉襟见肘,老人哪好意思伸手要钱?只能自己琢磨着挣点零花钱,拾荒就成了最没门槛的营生。
城里就算是有退休金的老人,也未必轻松。绝大多数老人一个月退休金就一千二千多块,除去水电,应有点强求余,如果身体有病,买完降压药、降糖药,手里就没剩啥了。

我认识一位阿姨,就是帮儿子带孙子的农村老人,她一天捡废品能挣十多块,这钱虽说不多,够给孙子买零食,也不用往外掏,也不影响接小孩做饭,不用事事看儿女脸色。要是日子真能松快,谁愿意大冷天或大热天的蹲在垃圾桶边遭罪?
另外还有两种情况,有一种确实有些老人闲不住,还有一种就是天生节俭;这两类也没有其它爱好,于是去捡点纸片,卖点钱,给自己找点乐子,但是这种类型的人还是占少数;毕竟在垃圾桶里翻瓶子,纸皮,对于谁来说,多少都有点难以接受,特别是夏天,食物容易腐烂,苍蝇满天飞。

说到最后,其实越来越多的拾荒老人,折射的生活的无奈, 随着人口老龄化,会出现越来越多的养老问题,以前是大家庭,儿孙绕膝,老人有人陪、有人管;即使是几个兄弟轮流照顾,老人身边至少有人陪着,现在都是小家庭,子女忙着打拼,社区的养老服务又没跟上,老人就陷在了 “没人陪、没人帮” 的夹缝里。拾荒看似落寞,实则是他们给自己找的一条生存出路,既能挣点钱,又能找点事干,他们弯下的是腰,撑起的可能是自己的体面。
对了,如果可能,尽量把垃圾分类,或许是对他们最好的照顾,谁也不能保证,我们老了之后,不会……。

「 支持乌有之乡!」
您的打赏将用于网站日常运行与维护。
帮助我们办好网站,宣传红色文化!
欢迎扫描下方二维码,订阅乌有之乡网刊微信公众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