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 > 思潮 > 读书交流

《毛泽东著作专题摘编》全实录(58)

李德胜 · 2025-09-14 · 来源:陕北红友wangwenge公众号
字体: / /
第2560~2579摘

2560.在我们的国家里,许多地方还很落后,西藏也是落后的,这是应该承认的。我们承认落后是有好处的,我们可以向先进的国家学习,向苏联学习。这样,我们向先进的民族和国家学习,在我们内部各民族互相学习,亲密团结,共同建设,那末我们各民族都有希望,全国都有希望。(《同达赖喇嘛、班禅额尔德尼的谈话》(1955年2月23日),《毛泽东西藏工作文选》第109~110页。)

2561.你所提的把在西藏工作的汉族干部当成自己的干部的观点是对的。在西藏工作的汉族干部是去帮忙的,不是代替的。实行区域自治是真正的自治,主要是依靠西藏自己的干部。但为了取得汉民族的帮助,我们可以向自治区内派少数的汉族干部去全心全意地帮忙。我们曾对派去西藏工作的汉族干部强调说,要全心全意地去帮忙,为了帮忙,性命也可以放弃,要把忙帮好,不准帮坏。但在这一点有些人的思想上还不通,不愿在那里工作,天天喊叫要回来,这还是为汉族打算,而没有为藏族打算,给东西时也设法少给一些等等,都是为汉族打算。有些人主观主义严重,很急躁,觉得别人落后,看不惯人家,实际上他们忘了自己也落后过。现在汉族较进步一些,也是从落后过来的。(《同达赖喇嘛的谈话》(1955年3月8日),《毛泽东西藏工作文选》第114~115页。)

2562.西藏几年来有进步,每年都有进步。西藏今后社会发展的,人口要发展,财产要发展,文化教育也要发展。宗教学校也可以办。几十年后,西藏情况就会有很大改变。你们要学释迦牟尼的样子,为广大群众着想,为全西藏人民谋利益。释迦牟尼领导人民搞改革并没有饿死啊!(《接见西藏地区参观团、西藏青年参观团负责人等的谈话》(1955年10月23日),《毛泽东西藏工作文选》第128页。)

2563.在经济文化方面,藏族是落后的,汉族也落后,比美国、英国、法国、苏联、波兰落后,比捷克斯洛伐克、罗马尼亚、保加利亚、东德落后,比日本也落后,不要以为只是你们落后。我们的目的是使大家都发展起来,我们要经过几个五年计划来克服这种落后状况。我们支援你们,你们自己也要发展。你们应该发展人口,发展经济,发展文化。经济不发展,人口也不能发展,文化发展了,可以帮助经济发展。(《同藏族人士的谈话》(1956年2月12日),《毛泽东文集》第7卷第6页。)

2564.解放军到西藏,要给人民办好事,不然要解放军干什么?修了两条公路是好事,但这还只是为做好事准备了有利的条件。好事要西藏地方自己做,我们可以帮助。你们也可以搞五年计划这么一套,一年也可以搞一个计划,标准是提高人民的生活。人民生活提不高,便不能持久。(《同藏族人士的谈话》(1956年2月12日),《毛泽东文集》第7卷第6~7页。)

2565.在少数民族地区,经济管理体制和财政体制,究竟怎样才适合,要好好研究一下。

我们要诚心诚意地积极帮助少数民族发展经济建设和文化建设。在苏联,俄罗斯民族同少数民族的关系很不正常,我们应当接受这个教训。天上的空气,地上的森林地下的宝藏,都是建设社会主义所需要的重要因素,而一切物质因素只有通过人的因素,才能加以开发利用。我们必须搞好汉族和少数民族的关系,巩固各民族的团结,来共同努力于建设伟大的社会主义祖国。

(《论十大关系》(1956年4月25日),《毛泽东文集》第七卷第34页。)

2566.团结少数民族很重要。全国少数民族大约有三千万人。少数民族地区的社会改革,是一件重大的事情,必须谨慎对待。我们无论如何不能急躁,急了会出毛病。条件不成熟,不能进行改革。一个条件成熟了,其他条件不成熟,也不要进行重大改革。当然,这并不是说不要改革。按照共同纲领的规定,少数民族地区风俗习惯是可以改革的。但是,这种改革必须由少数民族自己来决定。没有群众条件,没有人民武装,没有少数民族自己的干部,就不要进行任何带群众性的改革工作。我们一定要帮助少数民族训练他们自己的干部,团结少数民族的广大群众。(《不要四面出击》(1950年6月6日),《毛泽东文集》第六卷第75页。)

2567.中央的这个政策,不但对西藏是如此,对国内一切占少数的兄弟民族都是如此。由于政治、经济、文化、宗教等项固有制度的改革以及风俗习惯的改革,如果不是出于各民族人民以及和人民有联系的领袖们自觉自愿地去进行,而由中央人民政府下命令强迫地去进行,而由汉族或他族人民中出身的工作人员生硬地强制地去进行,那就只会引起民族反感,达不到改革的目的。(《必须恪守和平解放西藏办法的协议》(1951年5月26日),《毛泽东西藏工作文选》第50页。)

2568.拉萨等地物价高涨,康藏公路短期难通,军队生产今年尚难自给,我们对西藏人民的物质福利一时尚难有所改进。总之,我们在西藏的基础在目前和今后一年至两年还是不稳固的。因此,我们在政治上必须采取极端谨慎的态度,稳步前进,以待公路修通、生产自给并对藏民物质利益有所改善之后,方能谈得上某些较大的改革。(《对西藏在政治上必须采取极端谨慎的态度》(1952年4月1日),《毛泽东西藏工作文选》第60页。)

2569.分地的问题,与宗教问题有所不同。在汉人区域已经分了土地,这里对宗教仍然是保护的。少数民族地区分不分土地,由少数民族自己决定。西藏地区现在谈不上分地,将来分不分,由你们自己决定,并且由你们自己去分,我们不代你们分。(《接见西藏致敬团代表谈话的要点》(1952年10月8日),《毛泽东文集》第六卷第239页。)

2570.为了照顾少数民族特别是西藏的情况,在草案第六十一条中写了第三款,即:“各民族自治地方的自治机关的具体形式,按照实行区域自治的民族大多数人民的意愿规定。”……我对西藏代表团说过,我们不强迫你们,你们搞不搞土地改革,搞不搞选举,由你们决定。十七条协议不实行可以不可以?不可以,一定要实行。但其中哪一条你们现在不愿实行,可以暂时不实行,可以拖。因为协议上并没有说哪年哪月哪天一定要实行。已经拖了三年,如要拖,可再拖三年。三年过去后,还可拖三年,拖它九年也可以。不能干人家反对干的事情,要等待人民的觉悟。我们相信人民一定会觉悟。我们曾发表过社论说:汉族干部不能干西藏人民所不愿干的事,要按大多数人民的意愿办事。(《西藏自治机关的具体形式由西藏大多数人民的意愿决定》(1954年3月23日),《毛泽东西藏工作文选》第104~105页。)

2571.你们将来的改革,也不能一下子搞社会主义,要分好几步走。改革以后,贵族、喇嘛还要过和以前相等的生活。要不要改革,是你们自己的事,你们商量。改了以后,贵族、喇嘛的生活还是照旧,不能改坏。这些都由你们来定,你们不想改,还是改不成。(《接见西藏地区参观团、西藏青年参观团负责人等的谈话》(1955年10月23日),《毛泽东西藏工作文选》第126页。)

2572.对西藏地区的土地改革要采用不同的办法,要采用云南的办法。云南有土司,他们也是贵族,那里是通过和平协商的办法进行土地改革的,人民满意,土司也满意。总之,贵族的生活不变,照老样子,可能还有些提高。宗教信仰也全照老样子,以前信什么,照样信什么。宗教信仰自由,可以是先信后不信,也可以是先不信后信。(《同藏族人士的谈话》(1956年2月12日),《毛泽东文集》第七卷第4页。)

2573.西藏现在不是搞合作社的问题,而是进行民主改革的问题。什么时候进行,由你们自己去决定。自治区筹备委员会成立后,可以对这个问题进行研究,要由达赖喇嘛、班禅额尔德尼下决心,要由西藏的僧俗官员和寺院里的喇嘛、堪布们决定。要有一个酝酿的时期,一年、二年、三年,通过讨论,打通思想。有人赞成,也有人反对,两方面的意见都可以讲。多酝酿、多讨论有好处,大家都讲,慢慢地就讲通了。贵族、喇嘛有好多人害怕改革,你们回去后要对贵族、喇嘛多做工作,不论如何改革,对他们的政治地位、生活水平都要维持。(《同藏族人士的谈话》(1956年2月12日),《毛泽东文集》第七卷第4~5页。)

2574.中央和毛主席历来认为改革一定要得到达赖、班禅和僧侣领导人的同意,要各方条件成熟,方能实行。现在无论上层和人民条件都不成熟,所以目前几年都不能实行改革,中央认为第二个五年计划时期是不能实行的,第三个五年计划时期也还要看情况如何才能决定。但如果受外国指挥的反革命分子不通过协商而一定要通过反叛和战争破坏十七条协议,把西藏情况打烂,那就有可能激起劳动人民起来推翻封建制度,建立人民民主的西藏。目前应把在六年内不改革的方针在党内在藏族上层普遍加以传达,工委可以在最近约自治区筹委会和噶夏的主要官员座谈,向他们说清上述中央的方针。(《关于西藏在六年内不实行改革的方针》(1956年12月16日),《毛泽东西藏工作文选》第154页。)

2575.经过各族人民几年来的努力,我国少数民族地区绝大部分都已经基本上完成了民主改革和社会主义改造。西藏由于条件还不成熟,还没有进行民主改革。按照中央和西藏地方政府的十七条协议,社会制度的改革必须实行,但是何时实行,要待西藏大多数人民群众和领袖人物认为可行的时候,才能作出决定,不能性急。现在已决定在第二个五年计划期间不进行改革。在第三个五年计划期内是否进行改革,要到那时看情况才能决定。(《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1957年2月27日),《毛泽东文集》第七卷第227页。)

2576.西藏面积不小,有120万平方公里,相当于12个民主德国。可是西藏地区的人口只有120万。有人问中国共产党为什么长久不解决西藏问题,这主要是因为我们党过去很少与藏族接触,我们有意地把西藏的社会改革推迟。过去我们和达赖喇嘛达成的口头协议是,在1962年以后再对西藏进行民主改革。过早了条件不成熟,这也和西藏的农奴制有关。西藏劳动群众占95%,剥削者占5%,也就是说有6万人是剥削者。我们要分化他们,争取一部分。现在条件成熟了,不要等到1963年了。(《关于西藏问题和台湾问题》(1959年5月10日),《毛泽东文集》第8卷第61页。)

2577.西藏社会制度经过改革,从封建农奴制度改变成了农民个体所有制,要安定一个时期。(《同班禅额尔德尼的谈话》(1961年1月23日),《毛泽东西藏工作文选》第216页。)

2578.少数民族地区的地主和汉族地区的不同,汉族地区的地主在土地改革以后剥夺了选举权,不能做官了;少数民族地区的地主在民主改革以后不剥夺选举权,还可以做官。对少数民族中的地主应该宽一些。我们对资本家都是赎买政策,对他们应该比对资本家更宽大一些。(《在听取甘孜、凉山两个自治州改革和平乱问题汇报时的谈话》(1956年7月22日),《毛泽东西藏工作文选》第147页。)

2579.至于贵族,对那些站在进步方面主张改革的革命的贵族,以及还不那么革命、站在中间动动摇摇但不站在反革命方面的中间派,我们采取什么态度呢?我个人的意见是:对于他们的土地、他们的庄园,是不是可以用我们对待民族资产阶级的办法,即实行赎买政策,使他们不吃亏。比如我们中央人民政府把他们的生活包下来,你横直剥削农奴也是得到那么一点,中央政府也给你那么一点,你为什么一定要剥削农奴才舒服呢?

我看,西藏的农奴制度,就像我们春秋战国时代那个庄园制度,说奴隶不是奴隶,说自由农民不是自由农民,是介乎这两者之间的一种农奴制度。贵族坐在农奴制度的火山上是不稳固的,每天都觉得要地震,何不舍掉算了,不要那个农奴制度了,不要那个庄园制度了,那一点土地不要了,送给农民。但是吃什么呢?我看,对革命的贵族,革命的庄园主,还有中间派的贵族,中间派的庄园主,只要他不站在反革命那方面,就用赎买政策。我跟大家商量一下,看是不是可以。现在是平叛,还谈不上改革,将来改革的时候,凡是革命的贵族,以及中间派动动摇摇的,总而言之,只要是不站在反革命那边的,我们不使他吃亏,就是照我们现在对待资本家的办法。并且,他这一辈子我们都包到底。

(《关于西藏平叛》(1959年4月15日),《毛泽东文集》第8卷第41页。)

「 支持乌有之乡!」

乌有之乡 WYZXWK.COM

您的打赏将用于网站日常运行与维护。
帮助我们办好网站,宣传红色文化!

注:配图来自网络无版权标志图像,侵删!
声明: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观点——乌有之乡 责任编辑:吴继东

欢迎扫描下方二维码,订阅乌有之乡网刊微信公众号

收藏

心情表态

今日头条

点击排行

  • 两日热点
  • 一周热点
  • 一月热点
  • 心情
  1. 李进同志(四)
  2. 网民不满意,武大尘埃继续飞扬
  3. 人民的证言:从亲历者的怒吼,彻底粉碎《高山下的花环》对毛泽东时代的无耻栽赃
  4. 性别、性取向、性身份认同、娘化
  5. 现当代最伟大的人,你选谁?
  6. 质疑西方历史,就是“否定改革开放”,这个教授或许说出了她心目中的实情。
  7. 毛主席临终无言之托:人民政权,永不变质!
  8. 历史虚无主义思潮的由来
  9. 张家兄妹,掌管上海学生餐的神
  10. 世界观不改造,人生就会停滞
  1. 翻案为什么不得人心,毛主席为何伟大?
  2. 教师节,是个笑话!
  3. 李进同志(二)
  4. 陈中华:司法乱象已经到了,非整治不可的地步​
  5. 莫言的谦虚,陈佩斯的微笑
  6. 毛主席聚沙成塔,走资派毁塔成沙
  7. 李进同志(三)
  8. 别再吹“大国工匠”了,我们就是“买设备送的工程师”
  9. 走进南街村(4)| 南街村搞公有制是否违背中央政策?是否违背群众意愿?是否有强制命令?
  10. 农民“十九宗罪”:一不小心就违法的乡村生活
  1. 唐国强,已不配饰演毛主席
  2. 朱德这两首诗是读懂文革的重要文献
  3. 【深情纪念毛主席逝世49周年】9.9缅怀毛主席,毛主席与邓小平谁准确地预见了未来?
  4. 毛选违禁?孽障!
  5. 斯诺的谈话——关于文化大革命
  6. 闫宏伟:谁定伟人去世次日为节?
  7. 张CQ:文化大革命就是要把修正主义根子挖掉
  8. 形势一片大好,大好一片全都是形式
  9. 郝贵生 | 没有反抗斗争,能“把苦日子过成花”吗?——评《生万物》导演《人民日报》文章
  10. 评为什么中国不是修正主义!
  1. 那一天,毛泽东主席说:我们都希望考个好成绩
  2. 走进南街村(4)| 南街村搞公有制是否违背中央政策?是否违背群众意愿?是否有强制命令?
  3. 翻案为什么不得人心,毛主席为何伟大?
  4.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什么样的市场经济?
  5. 光刻机残骸现身,原来毛主席时代就有光刻机!现在却被卡脖子,这么“伟大的功劳”,谁的?!
  6. 前人:要相信后人的智慧,后人:都是前人留下的历史遗留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