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是推动社会历史发展的动力,因此,任何一种生产关系都是历史的、暂时的。马克思根据不同的生产方式把社会主义社会以前的人类社会划分为四个时期: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封建社会、资本主义社会,指出资产阶级社会是最后一个以私有制为基础的阶级对抗的社会。在资本主义社会内部,一开始就存在着生产社会化和生产资料私人占有之间的矛盾。随着资本主义的发展,生产社会化的程度越来越高,而生产资料则日益集中在极少数资本家手里,因此矛盾越来越尖锐。周期性的经济危机就是这种矛盾尖锐化的集中表现。它表明资本主义生产关系愈来愈成为生产力发展的桎梏。生产力的发展要求冲破资本主义的生产关系,这是历史的必然。
马克思指出:“在资产阶级社会的胎胞里发展的生产力,同时又创造着解决这种对抗的物质条件。”(第3页)这就是说,资产阶级一方面创造着社会化的生产力,它为资本主义私有制转变为社会主义公有制创造了物质条件;另一方面,随着资本主义的发展,无产阶级在斗争中发展和壮大起来,这就为资本主义的灭亡准备好了掘墓人。资本主义的丧钟敲响了,生产社会化必然导致生产资料转变为社会所有,导致剥夺者被剥夺。正如毛主席指出的:“社会主义制度终究要代替资本主义制度,这是一个不以人们自己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规律。”
马克思把资本主义社会的灭亡看成是人类史前期的结束。因为只有在社会主义社会,由于建立了生产资料公有制,在无产阶级政党及其正确路线的指引下,劳动群众成为社会的主人,真正掌握了自己的命运,开始自觉地创造自己的历史。人类由必然王国向自由王国飞跃的时代便开始了。
马克思所创立的辩证唯物论和历史唯物论,是无产阶级的、共产主义的世界观,是无产阶级政党制定路线、方针、政策的理论基础,是无产阶级和被压迫民族、被压迫人民谋求解放、进行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强大思想武器。一百多年来,全世界无产阶级革命事业所取得的伟大胜利,我国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光辉成就,特别是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的伟大胜利,雄辩地证实了马克思在《序言》中对人类历史发展规律所作的精辟论述。
1974《〈政治经济学批判〉序言、导言》解说
「 支持乌有之乡!」
您的打赏将用于网站日常运行与维护。
帮助我们办好网站,宣传红色文化!
欢迎扫描下方二维码,订阅乌有之乡网刊微信公众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