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 > 思潮 > 思潮碰撞

从所谓小偷问题的辩证法说起

胡懋仁 · 2025-11-20 · 来源:北航老胡之闲话
字体: / /
在马克思主义看来,辩证法就是要批判、要革命。

网上有一篇文章,题目是《辩证法的伟大和没落之路》。从题目上看,这位作者不是很看好辩证法。他讲了一个例子,说一个人是小偷,但他生活很悲惨。这意思大概是说,小偷很坏,人人都很厌恶他。但他生活很悲惨,所以他又很值得同情。这是辩证法吗?按这位作者的理解,似乎他眼中的辩证法就是这个样子,就是这样来看问题的。

其实不然。要说这样的观点不是辩证法,但仿佛又和辩证法有点相似。小偷可恶是一个方面,但这个小偷又很可怜,是另一个方面。但如果在真正了解辩证法的人看来,这种有关小偷论述的命题顶多只能算是辩证法的一个低级形态。从根本上来看,这距离对辩证法的真正理解还有很大的距离。

黑格尔的辩证法是从事物内在的关系上来讨论的。例如,就拿小偷这个例子来说,一方面说他是小偷,另一方面说他生活很悲惨。这两者之间有什么关系,这里完全看不出来。这不能说是真正的辩证法。如果我们进一步分析,要了解,他当小偷是因为生活悲惨呢,还是他正是因为当了小偷,所以生活才悲惨呢?这两者的关系是有着不小差别的。如果他当了小偷,因而生活悲惨,是说明他选错了生存的方式,生活悲惨的原因是他去当了小偷。如果是因为生活悲惨,没有别的出路而去当了小偷。这里虽然也在谴责他选择职业上的错误,但还有一部分责任不能完全归结为他个人。小偷与生活悲惨之间,谁为因,谁为果?这其中有一个怎样的演变过程?要从根本上了解这个过程,把握其变化的内在联系,这才是辩证法要做的事。

用马克思主义的观点看来,辩证法首先是客观存在事物的一种规律。因为具体的现实的事物都有其自身的发展过程。而这个发展过程这所以存在,就在于事物内在的矛盾性。矛盾双方发生相互作用,从而推动事物的发展。事物在发展过程中,内在的矛盾也在不断地变化。矛盾对立而又统一的双方,其地位会有所改变,而不可能一成不变。原来由一方主导的矛盾,在经过一系列变化之后,主导的一方就可能变成被主导的一方,而被主导的一方也有可能就成主导的一方。矛盾双方地位的改变,导致矛盾性质的改变。最终还有可能导致事物性质的改变。

在辩证法看来,矛盾是客观存在的,也是普遍存在的。客观存在的矛盾不是逻辑上的荒谬,逻辑矛盾往往是人们思维自身出了问题而造成的。如果人们不了解事物内在矛盾的客观性,人们的思维也会出现矛盾。这种思维矛盾与客观事物的矛盾并不是一回事。

我们在工作、学习和生活上,总要面对许多矛盾,也要处理许多矛盾。例如。我们要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崛起。这是我们一项伟大的事业,也是一项伟大的进程。这里也可以说是一个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有人不喜欢我们要实现的这个过程,他们很反对我们的这个过程,要阻挠我们实现这个目标。这里就存在着很大的矛盾。在这个大矛盾的下面,还有很多次矛盾和小矛盾。这些矛盾都需要解决和克服。不解决与克服这些矛盾,我们的事业就不可能前进,而且有可能夭折,甚至最终无法实现。所以我们必须要解决与克服这诸多矛盾。

美国是不喜欢看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和伟大崛起的。我们又是一定要实现我们这个伟大目标的。在这个过程中,我们要分析我们与美国之间的力量对比,要了解哪一方面的要求是正义的,也是正当的。而哪一方面的要求是无理的,是荒谬的,是野蛮和霸道的。我们曾经在力量对比上不占优势,那么我们就只能需要用一段较长的时间,艰苦奋斗,积蓄力量。等我们的力量赶上了美国,甚至有可能超越了美国,那么我们就可能掌握更多的主动权。掌握了主动权之后,我们在解决我们在前进中所面临的各种困难和矛盾时,就能充分调动各方面的积极因素,做到游刃有余。当我们在某个方面还没有占据优势的时候,就需要忍耐,需要积累,需要等待,不能急于求成。在我们不得不韬光养晦的时候,我们就需要在一定程度上隐忍。这不是示弱,这就是在积蓄力量,等待时机。任何鲁莽碰硬的做法都是不明智的。在我们力量达到较高的程度之后,该发力的时候也一定要发力,该做的事也一定要做到。这种实事求是的做法本身就是符合辩证法基本思路的。

还有人说,中国在世界上总是低调,而且给人以总是在忍让的态度,结果就有一些国家,包括一些小国,都敢欺负中国。而俄罗斯睚呲必报,谁招惹了他,他一定会狠狠地加以报复。所以国内有人就认为,中国还是太软弱了。然而我们处事,不必都要学俄罗斯那个样子。俄罗斯的方式有利也有弊。固然不少国家不敢招惹俄罗斯,但人家也会离俄罗斯远远的,没有太多的亲近感。中国虽然看上去软弱,但在实质上并不是既软又弱。某些小国也斗胆来占中国的便宜,但并不能损害中国的根本利益。他们一旦做得过分,触碰到中国的底线,中国还是会惩罚他们。他们得不到任何便宜而最终还是要倒霉。所以,到底选择什么样的做法和态度,都是有利有弊的。在实践中,没有所谓绝对有利、绝对正确的方式。任何处理方式都不可能完美。关键是如何审时度势,把握时机,顺势而为,最终实现我们的目标。

简单说来,辩证法不是把对立的双方简单地对立起来,特别是没有看到它们之间的内在联系。比如,当我们说某位同志既有什么优点,又有什么缺点的时候,这虽然也算是一种辩证法的观点,但这种观点还是比较简单化的。如果我们更进一步看到,他的优点在某种程度上就是他的缺点,而他的某些缺点从某种角度上来看,也可能就是一种优点。这才更接近于真正的辩证法。例如,我们看到某个人工作起来雷厉风行,大刀阔斧,这是他的优点。但在这个优点的背后,就有可能看到他做事不够精细,有时不够慎重,还可能有点独断专行。这就是优点中有缺点。有的人做事优柔寡断,磨磨唧唧,让人觉得他处理问题很不痛快。但这也可能反映了他做事非常谨慎,考虑问题会更加全面。这就是缺点中也存在着优点。

那篇网文说,辩证法已经走向没落。这种说法是没有根据的。网文作者认为辩证逻辑不是客观规律,而完全是主观预设的。这种说法也只是他个人的想象。辩证法是客观规律,辩证逻辑是人的思维对客观存在的辩证法规律的反映。作者认为辩证法已经没落,因为作者还没弄明白到底什么才是辩证法。不掌握辩证法,就无法做出符合实际的实践的选择。反过来也一样,不从实际中了解具体情况,不认真去实践实事求是,那么也不可能真的把握得住辩证法。正如我们不能脱离实践,不能脱离实事求是一样,我们也不可能摆脱辩证法。所以,哪儿来的辩证法的没落?

在马克思主义看来,辩证法就是要批判、要革命。在人们的实践过程中,总是离不开对现实中所存在的某些问题的批判,对于现实中已经过时和脱离实际的做法、规定要进行变革。在这个方面,我们一刻也不能离开辩证法。人们的创新,人们的开拓和创造,都离不开对以往旧事物的批判。没有这样的批判,新事物也就无法创造出来,试问,这样的辩证法怎么可能过时?怎么可能没落?这篇网文的作者真的要从头认真地学习一下辩证法了。

「 支持乌有之乡!」

乌有之乡 WYZXWK.COM

您的打赏将用于网站日常运行与维护。
帮助我们办好网站,宣传红色文化!

注:配图来自网络无版权标志图像,侵删!
声明: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观点——乌有之乡 责任编辑:蜗牛

欢迎扫描下方二维码,订阅乌有之乡网刊微信公众号

收藏

心情表态

今日头条

点击排行

  • 两日热点
  • 一周热点
  • 一月热点
  • 心情
  1. 谁是中国人民的儿子?
  2. 人民群众开始进入“觉醒时代”,让哪些人惊恐万状?
  3. 以改革的名义
  4. 陈曾明:这三个同志提出的问题,需要高度重视
  5. 吴铭:为什么要坚决拒绝离岸人民币
  6. 吴铭:金融,只会祸乱,不会造福
  7. 孙子出了修正主义,孙子的孙子就又要出马列主义了!
  8. 中国最大精神病医院要上市了,一年入账10亿
  9. 都被狗吃了
  10. 俞敏洪:口号与时代的错位
  1. 医院倒闭潮开始了
  2. 色情片中被异化的女性
  3. 严重后果正在显现
  4. 铁证:“亩产万斤粮”到底是谁在鼓吹?
  5. 负债狂欢:7.36亿人被“精致”绑架的还债游戏……
  6. 谁是中国人民的儿子?
  7. 关于耿、黄集团和九十一人大字报事件的历史考察
  8. 分田单干的恶果与实事求是
  9. 人民群众开始进入“觉醒时代”,让哪些人惊恐万状?
  10. 30岁快递员因送错快递被杀:谁之病?
  1. 吴铭:李教授,未战先怯,可不是好事
  2. 井冈山观心 | 姚文元的一篇文章是否准确地预言了苏修与越修的资本主义复辟?
  3. 是与非:吵了几十年,有些事该说清楚了!
  4. 李银桥晚年,谈及毛主席对粟裕的评价:有些话我再不说就没人知道
  5. 倘若没有毛泽东,中国将向何处去?—— 一个革命者的历史沉思
  6. 回顾中国人民与顾委会的几场斗争
  7. 令人“窒息”的聊天!
  8. “文革”前夜的“出气大会”
  9. 吴铭:李教授们已经丧失了对中国经济的发言权
  10. 吴铭:就金融问题就教于李先生
  1. 踏入深宅的冬日;一道门槛,无声的较量;…特殊的眼镜与不眠的黄昏
  2. 医院倒闭潮开始了
  3. 谁是中国人民的儿子?
  4. 吴铭:处置日本问题,一定要吸取俄罗斯在处置乌克兰问题上的教训
  5. 粉妖回忆录——最后一顿饭
  6. 蒋介石出卖外蒙古始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