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把马克思主义说成“众多思想流派之一”,这是一种遮蔽,是一种降维,是一种偷梁换柱。
为什么要这样?很简单——让真理变成“选择题”,就能让人民迷糊;让科学变成“观点”,就能让资本放心。
你会发现一些奇怪的现象:当你说起“自由主义”,有人说那是一种思想;当你说起“保守主义”,有人说那也是一种思想;当你说起“后现代主义”,他们点头;但当你说起“马克思主义”,他们却说:——“哦,那只是众多学说之一。”
这不是巧合,这是话语竞争、是立场斗争,是试图让你忘记:马克思主义从来不是“观点”,而是科学。
我们要用唯物辩证法把这事剖开来。
马克思主义的本质是什么?
不是哲学阅读理解,也不是书房里的纸上谈兵。
马克思主义是:
· 关于社会发展的科学规律(不是观点)
· 关于阶级和生产关系的科学分析(不是好恶)
· 关于资本运行机制的揭示(不是态度)
· 关于劳动者解放的道路(不是意见)
它的力量来源于人民,而不是学院派。
它的根扎在现实运动中,而不是学术分类里。
但是现代社会有一个倾向:只要把某样东西装进“观点货架”,它就失去锋芒了。
当资本希望你忘记“剥削”这个词,它会给你塞一个词叫“商业逻辑”;当有人不想承认阶级存在,他们会说:“社会分层是自然现象”;而当主流话语不想让你意识到马克思主义是专门揭露资本逻辑的武器,他们就会把它包装成:
“众多思想资源之一”。
这是什么?
这叫“降维处理”、叫“去锋芒化”、叫“庸俗化”、叫“让你觉得一切都差不多”。
但一旦一切都“差不多”,那就失去了真理的判断。
这不是中立,而是操控。

因为现代社会的叙事方式发生了变化。
你有没有发现,市面上一切都在被包装成“商品”:
· 情绪被商品化叫“情绪消费”;
· 生活方式被商品化叫“氛围感”;
· 人生道路被商品化叫“选择题”;
· 连社会制度都被包装成“你喜欢哪种更舒服”。
在这样的商品化语境中,马克思主义也被强行塞进货架:
“社会制度有很多,各选自己喜欢的嘛。”
但马克思主义从来不是“喜不喜欢”的问题。
就像牛顿力学不是“喜欢或不喜欢”,而是“你跳下去就会掉下来”。
科学不是选择题,科学是规律。
当一些人把马克思主义说得晦涩难懂、以至于“人民群众觉得那是书呆子的事情”,马克思主义就失去了它最根本的属性:人民的科学。
马克思主义的威力,在于它把复杂的社会现象抽丝剥茧,让普通人也能理解权力关系、经济关系、阶级关系。这是它的武器性,也是它的危险性(对资本而言)。
所以有人会故意把它讲得跟“玄学”一样——越没人懂,他们越安心。
这是近年很典型的现象:
· “马克思来了都得沉默”
· “打工是不可能打工的”
· “都是资本的阴谋”
这些梗有趣,但也危险。因为一旦知识变成娱乐,它就失去了改变世界的力量。
资本当然喜欢你把批判当玩笑,你越把真理当玩笑,它越安全。
因为它能改变现实,因为它揭穿规则,因为它让底层看见真正的问题,而不是互相内卷。

马克思主义是人民的思想,而人民的觉醒不符合某些人的利益。
马克思主义有三个关键“危险性”:
1. 它指出资本主义不是“自然”的,而是“历史的”。
这意味着什么?意味着它是可以被改变的。
资本最害怕这句话:“一切历史都是阶级斗争史。”
2. 它揭示了剥削不是道德问题,而是制度结构问题
这句话才是真正要命的:劳动者创造价值,资本家占有价值。
只要人民懂了这句话,很多迷雾就会散。
3. 它提供了解决矛盾的方向
马克思主义不是只批判,它给路线图。这才是它的“不可替代性”。
别的学派告诉你:“忍忍吧、调整情绪、减少焦虑”;
马克思主义告诉你:“矛盾不是你的心理问题,而是资本结构问题。”
这就是科学与鸡汤的区别。 那再让我们唯物辩证地看问题:为什么它是唯一的普遍真理? 我说的“唯一”,不是排斥其他思想,而是指:在解释社会运行机制的科学性层面上,马克思主义具有不可替代性与开放性。
它不是一个静态的结论,而是一个不断发展、不断验证、不断修正的科学体系。
· 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理论解释了制度的根源;
· 剩余价值理论揭示了资本积累机制;
· 阶级分析方法剖开了权力关系;
· 唯物辩证法提供了解决矛盾的方法论;
· 人民性和实践性使它永远与现实连接。
你可以质疑某些解读,但你无法绕开它的框架。就像你可以讨论相对论细节,但你无法回到“地球是宇宙中心”的时代。

马克思主义不是“观点”,而是解开社会结构的钥匙。它不是诸多学派之一,而是许多学派的底层逻辑。
群众不是离马克思主义远,而是被误导得远。
马克思主义不是难懂,而是被“有意讲得难懂”。
马克思主义不是过时,而是越来越被现实证明。
今天我写这篇文章不是为了煽动,而是为了提醒:我们需要的是把马克思主义从“术语”“选项”“标签”中救出来,让它回到它本来的位置:人民的科学、现实的工具、进步的力量。
真理不怕质疑,但怕被伪装。真理不怕讨论,但怕被降格。真理不怕被反对,但怕被“去锋芒”。
马克思主义从来都不是“众多学派之一”。它是照亮世界结构的光,是人民理解世界、改变世界的武器。是唯一能把社会科学从“意见”提升为“规律”的体系。
在这个被信息迷雾包围的时代,我们更需要的不是“更多观点”,而是——
看见真理,看清规律,看向人民。
「 支持乌有之乡!」
您的打赏将用于网站日常运行与维护。
帮助我们办好网站,宣传红色文化!
欢迎扫描下方二维码,订阅乌有之乡网刊微信公众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