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 > 争鸣 > 网友杂谈

你行!你上!姜文风格的阿甘正传,改开过程的时代变迁

白头豕 · 2025-07-19 · 来源:子夜呐喊
字体: / /
《你行!你上!》很好看,如果硬要一句话让人看懂它,那就是姜文风格的阿甘正传,借“郎朗”这个人的故事,讲中国在改革开放过程中的时代变迁。

图片

《你行!你上!》很好看,如果硬要一句话让人看懂它,那就是“姜文风格的阿甘正传”,借“郎朗”这个人的故事,讲中国在改革开放过程中的时代变迁。

电影语言非常姜文。只不过不那么喜欢姜文风格的朋友,不见得受得住他那魔幻现实主义表达手法的轰炸。这次魔幻现实主义的强度,接近当初的《一步之遥》,节奏上没有《一步之遥》那么激进,但技巧之娴熟有过之而无不及。

我先举一个例子:

郎朗父母把郎朗带到北京的小房间时,两个人在讨论规划的时候,背景里的小郎朗一直边弹钢琴边旋转。那琴凭什么带着个人自己转圈圈呢?

这一幕堪比《一步之遥》里马走日见武六,推开书房就来到了邮轮上。姜文不断利用观众视听焦点之外的空间,用“不可能存在” 的奇幻方式来传递讯息。简单来说,导演一直在用超现实的台词和镜头,给观众营造一种致幻的抽离感;用来剥离观众对剧情的理性思考,而在感受上做传递。这样一些不方便明讲,不需要明讲的讯息,反而能更丰满地传递出来。

魔幻现实主义和音乐这个主题又是契合的,音乐本身是一种语言,里面有高山流水,也有下里巴人;有缱绻眷恋、也有心碎欲绝;有金刚怒目,也有危机四伏。大部分人虽然听不懂,但能感受得到。姜文的电影就是这样,如梦似幻,他想要让你听不懂,但感受得到。

当你意识到他的这些小技巧时,就能捕捉到大量有效的讯息,传递着姜文不爱直白去讲的内容。

比如邻居因为郎朗弹钢琴扰民报警,警察来见郎国任时,背景里练琴的郎朗弹的应该是《血染的风采》,结果北京警察一看他的身份,马上就亲如兄弟,把郎朗当儿子。电影一句台词不用,就把一套人物关系讲清楚了。

又比如电影里郎朗离开国家去求学时,被升降机吊在空中给几栋楼的人弹琴,弹的不是外国人的经典名曲,而是《浏阳河》、《黄河大合唱》。从现实中郎朗也演出过浏阳河、黄河协奏曲,化用到他出国前的这一幕;在浏阳河出了个什么人之后,几栋楼的人合唱风在吼,马在叫,这意思也是再清楚不过了。代表西方文明工业成就的钢琴,如今在吟唱着中国人自己的歌。

整部电影到处都是这种表达手法,郎朗都成年了,他爸打电话回家还是用转盘座机接电话,他妈妈(马丽饰演)永远是坐在话务机前接线的电话工;最后郎朗演出时镜头扫过的老师们,全部是郎朗童年时的样子。

而且这部电影明明原著是郎朗的自传,可主角郎朗就是一个虎娃,傻愣愣的,根本不让观众带入他的情感和思考。所有镜头语言都在解构“郎朗”这个主角的主体性,而电影真正让观众带入的是郎朗的父亲郎国任,也就是“郎朗的命运和历史定位,应该是什么”这个视角。  

图片

导演用电影视听语言制造这种抽离感,背后想要谈论的严肃主题是什么呢?

以往的姜文电影,主题晦涩,我们还需要猜,这次《你行!你上!》完全不用猜,实在是太明显了。这就是中国在改革开放后的探索之路。

都没啥隐喻,都是明喻了。

“郎朗”隐喻着中国的未来,“钢琴”这个舶来品,则隐喻着“工业化”。

电影从父母第一次送郎朗去学钢琴开始,用仰拍镜头呈现了大雪纷飞中的毛主席挥手像的正面,郎朗父子在毛主席像的指导下前进。

后来学琴遇挫,郎朗父子又在大雪纷飞中,在毛主席挥手像的背面,背着他老人家走了回头路。

这个隐喻,和电影《钢的琴》也是一脉相承的。一个行将破败的东北工厂,一群下岗职工,在厕所里开组织生活会,讨论钢琴天才郎朗的前途。最重要的结论是,“郎朗”学“钢琴”,不能由他爹这个拉二胡的人来教。

“红绿不分”的郎国任,也是太妙了,红的以为是绿的,绿的当成是红的。红绿不分,反而方便了他在历史的红绿灯面前进退自如。

电影里郎朗的第一任老师,在改革开放初期,那个精英人才拼命外逃到美国的时代背景下,抛下郎朗出国了。电影不深究这一点,用“我也要对孩子好”这种喜剧的方式一笔带过。郎朗的第二个老师,在某个“打砸抢”的时代被自己的学生批判了,她害怕郎朗也是这样的人,说郎朗“手不适合弹钢琴”。嗯……就像“中国人不适合搞工业”一样。

这是电影第一段的戏剧冲突——不教。

随着第三任、第四任老师帮助下,郎朗超过德国了,又超过日本了,电影进入了第二个关键的冲突:谁是“郎朗”的“总设计师”,郎朗的成就是来自教他的“伯乐们”,还是来自他的基因、他的勤奋?

接下来是电影的第三段戏剧冲突,“郎朗”的上限在哪里?在欧美人主导的“钢琴”世界里,华人是有天花板的,那天花板的上面是什么?

电影里的郎国任,牺牲自己的一切,只为了一件事。这件事与其说是望子成龙,不如说是帮助他儿子打破一切第三方对他的定义,打破一切束缚他的边界。这里既包括老师、也包括钢琴圈捧明星的经济逻辑、当然也包括他自己。当甄子丹饰演的老师也跳入池中,没有石头摸着过河时,郎朗他爹拉着二胡配郎朗弹完了钢琴曲。那一幕,好像在说中国人迟早要土洋结合,走中国自己的路。

虽然郎朗一直和郎国任冲突不断,最终郎朗是信任他父亲的。用电影里的台词中,父子之间不能闹分裂。那么郎国任隐喻的是什么,也呼之欲出了。

“你行!你上!”的电影标题里没有问号。这不是质疑,不是反问,而是“你既然行就应该上”,是《邪不压正》里李天然有了自己儿子后应该说的话。

所以我说观众要快速理解这部电影是什么主题,把它理解成阿甘正传就好了。用一个虎头虎脑的傻小子的故事,勾串起一个大时代。而且两部电影,都出自于各自国家,各不相同的保守主义价值观(无褒贬)。

这部电影是好看的。至于它所反映出来的价值观,观众或有臧否,但问一句“天花板上还有什么”,恐怕是大多数人都认可的吧?  

图片

我个人只是惊讶这部电影这么姜文(魔幻现实主义手法),又这么不姜文(过于直白,尤其是大量的政治性台词,比如“总设计师”,“父子不能闹分裂”)。估计姜文到了今天这个江湖地位,思想已经摆脱了左右摇摆,找到了他感觉舒服的位置,可以相对尽情地做表达了吧。

「 支持乌有之乡!」

乌有之乡 WYZXWK.COM

您的打赏将用于网站日常运行与维护。
帮助我们办好网站,宣传红色文化!

注:配图来自网络无版权标志图像,侵删!
声明: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观点——乌有之乡 责任编辑:蜗牛

欢迎扫描下方二维码,订阅乌有之乡网刊微信公众号

收藏

心情表态

今日头条

点击排行

  • 两日热点
  • 一周热点
  • 一月热点
  • 心情
  1. 用心良苦
  2. 李进同志(四)
  3. 网民不满意,武大尘埃继续飞扬
  4. 走进南街村(5)| 答网友问:南街村撑不下去了吗?
  5. 人民的证言:从亲历者的怒吼,彻底粉碎《高山下的花环》对毛泽东时代的无耻栽赃
  6. 性别、性取向、性身份认同、娘化
  7. 现当代最伟大的人,你选谁?
  8. 质疑西方历史,就是“否定改革开放”,这个教授或许说出了她心目中的实情。
  9. “人民作家”的荆棘之路
  10. 毛主席临终无言之托:人民政权,永不变质!
  1. 翻案为什么不得人心,毛主席为何伟大?
  2. 教师节,是个笑话!
  3. 李进同志(二)
  4. 陈中华:司法乱象已经到了,非整治不可的地步​
  5. 莫言的谦虚,陈佩斯的微笑
  6. 毛主席聚沙成塔,走资派毁塔成沙
  7. 李进同志(三)
  8. 别再吹“大国工匠”了,我们就是“买设备送的工程师”
  9. 走进南街村(4)| 南街村搞公有制是否违背中央政策?是否违背群众意愿?是否有强制命令?
  10. 农民“十九宗罪”:一不小心就违法的乡村生活
  1. 唐国强,已不配饰演毛主席
  2. 朱德这两首诗是读懂文革的重要文献
  3. 【深情纪念毛主席逝世49周年】9.9缅怀毛主席,毛主席与邓小平谁准确地预见了未来?
  4. 毛选违禁?孽障!
  5. 斯诺的谈话——关于文化大革命
  6. 闫宏伟:谁定伟人去世次日为节?
  7. 张CQ:文化大革命就是要把修正主义根子挖掉
  8. 形势一片大好,大好一片全都是形式
  9. 郝贵生 | 没有反抗斗争,能“把苦日子过成花”吗?——评《生万物》导演《人民日报》文章
  10. 评为什么中国不是修正主义!
  1. 那一天,毛泽东主席说:我们都希望考个好成绩
  2. 走进南街村(4)| 南街村搞公有制是否违背中央政策?是否违背群众意愿?是否有强制命令?
  3. 翻案为什么不得人心,毛主席为何伟大?
  4.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什么样的市场经济?
  5. 光刻机残骸现身,原来毛主席时代就有光刻机!现在却被卡脖子,这么“伟大的功劳”,谁的?!
  6. 前人:要相信后人的智慧,后人:都是前人留下的历史遗留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