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说:心里只有黑暗,眼里就看不到光明。
光明是人人向往的,没谁喜欢处在漫漫黑暗之中。任何时候,当白昼渐去黑暗到来之时,人无论做什么事,都不可能有光明环境中那样清晰明白、应付裕如、心情敞亮、效果显著。
生活中,光明与黑暗代表着人们不同的认识与感知。
当生存环境充满险情时,当生活工作处于困顿状态时,当前进路途遭遇困难挫折时,当攻关克难处于将成未成胶着境况时,当反动统治者恶意制造白色恐怖时,当革命事业暂时处于低潮时,当人类处在生不如死战乱之中时,当瘟疫肆虐大地危及人类生命时,当饥荒蔓延人们难易度日时,大家常常称这一切为黑暗。
然而,当上述各种情况在大家不懈努力下,顽强斗争中,一一破解,终于迎来最终胜利后,人们无不欢欣鼓舞,称这样的时刻是迎来了曙光,迎来了光明。
由此可见,自然现象中的光明与黑暗,一旦注入人的感情因素,它概念的内涵与外延就无限深化、无限拓展了。
简明扼要说,所谓黑暗,泛指一切不好的事物与现象;所谓光明,涵盖所有的美好与成功。
说到这里,前边所说的心里只有黑暗眼里就看不到光明之言,意义再明白不过。
这里所说的黑暗,应特指某类人如下心性:心胸狭隘、嫉妒心极强、不念他人身上朗若日月的优点与好处,专记他人身上所谓的瑕疵与不好、阴险歹毒、包藏祸心、一心作恶,不留后路、图一时之快,置他人于难堪之境、为一己之私,不惜出卖良心、为泄一时之愤,不惜戕害正义践踏道德良知。当然,这里的黑暗意义太过广泛,实难用三言两语解说全面。
这里所说的光明,泛指一切道德良知、公平正义、天理人情、亲情友情、大公无私、助人为乐、人间正义、基本人性、美好言行、悲悯之心。
何以说某类人心里只有黑暗,眼里就看不到光明?很简单。这完全由其个人的道德境界所决定。此类心里装满黑暗之人,按照传统道德伦理观念论定,他们身上丝毫沾染不上谦谦君子身上所具有的恢弘大气、宽厚仁慈、道德良知、悲悯情怀、心忧天下、不计生死、舍生取义。嫉妒、贪婪、自私、狭隘、仇恨、狠毒等人间毒素,时时刻刻充溢其胸。人世间一切美好事物,在他们黑暗心态驱使下,绝无美好可言。他们心里有的,只是对人对事、对社会对国家的不满、仇恨、报复、屠戮、戕害。
于此之下,他们如何能有合情合理的正常之言?如何有利己利人的良善之行?如何有与人和睦的仁爱之心?如何有惩恶扬善的正义作为?
心里装着黑暗,无疑装着饱含毒素的泥淖,内里如何也不可能有亭亭玉立的荷叶、娇艳芬芳的荷花、清澈透明的碧水、自由游弋的鱼虾。
心里装着黑暗,世界在他眼里,没有美好只有丑恶,没有有爱只有仇杀,没有良善只有恶毒,没有和谐只有争斗,没有正义只有邪恶,没有平等只有层级,没有清新只有晦暗、没有和平只有战争。
心里装着黑暗,世界在他眼里永远是暗夜,他人在他眼里全都是敌人,生活在他眼里尽是仇杀,美好在他眼里尽皆丑恶。
黑暗使人恐怖,黑暗令人促狭,黑暗让人迷茫,黑暗促人变态,黑暗将人置于万劫不复深渊,黑暗渐次消磨人性直至将人嬗变成兽。
生活需要光明,人类需要温情,社会需要和谐,国家需要安宁,人间需要正义,世界需要和平。
为了个人与社会,希望心有黑暗的人,一定要摒弃黑暗,储存光明。只有心有光明了,人生才健康正常,人生才充实祥宁,心情才舒朗阳光,行为才合乎道义,眼里才能看到真正的光明,自己才能有个爽朗好心情。
2025.7.25
「 支持乌有之乡!」
您的打赏将用于网站日常运行与维护。
帮助我们办好网站,宣传红色文化!
欢迎扫描下方二维码,订阅乌有之乡网刊微信公众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