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 > 思潮 > 思潮碰撞

对迎春《也谈资本——与<一分为二,利用资本,转化资本>一文商榷》的回复

紫虬 · 2022-07-05 · 来源:乌有之乡公众号
收藏( 评论() 字体: / /
迎文批道“《文章》(即一文,下同)说资本是生产要素,是《经济学》的观点。一文在何处主张在社会主义性质中,“资本是生产要素“?是欲加之罪还是误读?因此一文和迎文的基本立场是一致的。剩下的差异是同志间沟通问题。

  首先要叙述清楚和迎春同志的共同点,避免无谓争执。迎春文章(以下简称"迎文")登在《乌有之乡》,后附。

  《一分为二,利用资本,转化资本》(以下简称"一文")明确写到“资本的本质是社会生产关系”,且作为全文的基本观点和立场,若批评,应当批评文中违反这一观点的内容。迎文断然判定“《文章》否定资本是生产关系”,是欲加之罪还是误读?

  迎文批道“《文章》(即一文,下同)说资本是生产要素,是《经济学》的观点。一文在何处主张在社会主义性质中,“资本是生产要素“?是欲加之罪还是误读?

  因此一文和迎文的基本立场是一致的。剩下的差异是同志间沟通问题。

  一,迎文的几个差错

  1、关于“公有资本”,迎文批判道,“《文章》却提出什么“公有资本”的概念“,“可见,公有“资本”是人为的编造。”

  十五大政治报告提出:“国家和集体控股,具有明显的公有性,有利于扩大公有资本的支配范围,增强公有制的主体作用。”一文开始即提出“十五大留下三个矛盾”,“极大的推动了资本为生产要素的生产力”。迎文不仔细阅读批评对象,为批而批,将“公有资本”首发权惠赠予一文,是不严谨的。尽管如此,笔者还是欣赏迎文的分析:“只有把资本说成是生产要素,才可能提出公有“资本”的理论。”这个逻辑十五大已经证实,十五大报告提出“着重发展资本、劳动力、技术等生产要素”。一文只是向审核系统表达客观描述,加上大量数据,由读者自行判断性质与意义,迎文若不浮躁,应该有理性判断的能力。

  2、迎文评论道,“生产力是劳动者与自然之间的关系,没有社会性质的区别,没有什么资本主义性质的生产力、共产主义性质的生产力和封建性质的生产力之分,只有手工劳动与机械化、自动化之类的区别"。

  这段评论反映了迎春同志拘泥于教科书的缺陷。生产力具有社会属性是毛泽东同志对马克思主义生产力生产关系理论的丰富和发展,详见紫虬《【理论辨析】中性生产力的良好意图与贫富分化——反修斗争史对共同富裕的启示》,不知这篇登不了大雅之堂的拙文,能否说清区分生产力的社会属性,反映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不可分割的道理。

  3、迎文提到,“至于‘资本创造出的普遍有用性的体系’更是无稽之谈。资本能够‘创造’什么‘普遍有用性的体系’?

  很遗憾,这是对马克思《政治经济学(1857-1858手稿)》的引用,为阅读方便,我摘录在此:

  “如果说以资本为基础的生产,一方面创造出普遍的产业, 即剩余劳动,创造价值的劳动,那么,另一方面也创造出一个普遍利 用自然属性和人的属性的体系,创造出一个普遍有用性的体系,甚至 科学也同一切物质的和精神的属性一样,表现为这个普遍有用性体系的体现者,而在这个社会生产和交换的范围之外,再也没有什么东西表现为自在的更高的东西,表现为自为的合理的东西。因此,只有 资本才创造出资产阶级社会,并创造出社会成员对自然界和社会联 系本身的普遍占有。由此产生了资本的伟大的文明作用;它创造了这 样一个社会阶段,与这个社会阶段相比,一切以前的社会阶段都只表现为人类的地方性发展和对自然的崇拜。”(《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8卷,90页)

  一文对出处有明确的注释标注,迎春同志不仔细阅读,就来胡批为“无稽之谈”,公开发表,岂不荒唐?当然。一文的引用有否偏颇,可以讨论。

  二、关于“利用资本,转化资本”

  迎文提出“马克思主义指出,资本是增殖剩余价值的价值,与公有制经济是有你无我根本对立的。”这从性质上说是对的,无、资阶级矛盾不可调和。但这种根本对立通过不同的斗争形式表现出来,一切以条件地点时间为转移。

  今天谈到的“资本是生产要素,公有资本”在党内提出已25年,总书记提出深入总结处理资本的正反两方面经,这就给了我们一个清算庸俗经济学的时机。不从现实条件出发,做促进派,转化派,只谈教科书原理,除了脱离实际,几乎毫无意义。

  迎文提出,马克思早在一百五十多年前就指出资本主义外壳就要炸毁了,“现在“强调‘利用’、‘转化’资本。难道我国目前的生产资料集中和劳动社会化程度还不如马克思时期?”

  这个发问的逻辑是什么,只要比马克思时代资本主义内在矛盾尖锐,外壳就得爆炸?符合一百五十年来的历史吗?或者无产阶级专政下利用、转化资本就不能算资本外壳爆炸的一种形式?

  资本与劳动作为矛盾双方,其对立无处无时不在,斗争的终极目的是促进转化。劳动力资本化就是资本向联合劳动的转化。这是马克思恩格斯多次强调的工人合作工厂,“即工人作为联合体是他们自己的资本家, 也就是说, 他们利用生产资料来使他们自己的劳动增殖。” “由资本主义生产方式转化为联合的生产方式的过渡形式”(《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2卷,520页)。这就是“驱使人们利用资本本身来消灭资本”。(《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8卷,91页)。

  联系前述,对于迎春同志来说,非得把引文标清楚,否则利用资本,转化资本的意思用普通人的口说出来就是历史唯心主义,这不是死读书,读死书,读书死吗?看看毛主席的文章,很少对马列直接引用,因为毛泽东对动辄引用马列的王明十分不屑,力求从实践出发,用自己的话说出来。列宁就讽刺过考茨基脑袋像个装满马克思的小抽屉,“井井有条”。因此,打语录仗,不讲现实实际情况,往往是思想不成熟的表现。

  虽然恩格斯说,“在向完全的共产主义经济过渡时,我们必须大规模地采用合作生产作为中间环节,这一点马克思和我从来没有怀疑过,但事情必须这样来处理,使社会(即首先是国家)保持对生产资料的所有权,这样合作社的特殊利益就不可能压过全社会的整个利益。”(《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6卷,416页)。但并没有引起多少人重视,有同志认为,今天为什么要从全民所有制退向合作生产?这就引起了迎文提出的最后一个问题。

  三、迎文提出:“……运用这个指导思想发动了震惊世界的文化大革命。《文章》对于毛泽东的这些思想和实践,视而不见,专门引用他在1956年的一段话,证明毛泽东主张“利用”资本。这是正确阐述毛泽东思想吗?是实事求是的态度吗?当然不是!”

  毛泽东并没有局限在1956年的这段话,但利用资本的社会化大生产特性则是一贯的。如1960年3月25日,指出“资产阶级发明这个托拉斯,是一个进步的方法”始,到1970年,从工业集约化的试点,到暴露出托拉斯加剧条块分割而中止(请参见拙文紫虬:【党史学习辨析】从六十年前的一项国企改革说起——驳“资本中性论”)。

  更为重要的是,毛泽东在五六十年代之交用谈话、批注、文件起草等各种方式论述的经济思想博大精深,到去世前谈到的限制资产阶级法权思想一起,是继续革命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毛泽东关于社会主义商品经济的思想,关于价值规律在流通领域和生产领域中不同的思想,关于公有制下生产中人与人关系的调整没有止境的思想,关于最根本的在于劳动者管理权的思想,关于鞍钢宪法优化生产方式的思想,关于调动两个积极性贯穿于整个社会主义阶段的思想,关于物质鼓励和精神鼓励相结合、国家集体个人三者利益相结合的思想,关于对华西村等社队企业在国家计划夹缝中脱颖而出,被鼓励为光辉灿烂的明天等等的思想,所有这一切,通过工人联合劳动在商品生产、流通中的自发组成,都可以体现出来。劳动和资本或劳动与官僚权力的对立得以克服,即劳动资本化条件下的主动劳动得以实现,在国家计划和社会需要中企业与劳动者自由全面发展。而华为以创新备胎反帝,是毛泽东发挥中央和基层两个积极性的最好案例,比起全民所有制企业打酱油的钱不能买醋的政府附庸角色就是一个很大的进步。关于合作生产,可参看一家之言紫虬:《我国公有经济存量主体回归的正确途径和时机——创造经济新热点的战略举措》系列文章

  用发展的眼光认识毛泽东思想,而不是在书本里找现成答案,迎文应该自查,自己是辩证认识,还是线性思维?

  迎春同志有比较系统的经济学知识,文风凌厉,立场鲜明,这是好的。但批评同志有股戾气,如迎文开篇未讲道理即给对方扣上实用主义、宣传历史唯心主义等帽子。对于扣帽子打棍子揪辫子,阳和平同志有个很好的观点。阳多年后回国,保留了文革中原生态思路,在一些问题上反倒比一些经过否定之否定者如笔者一类更容易触及实质。如阳总结扣帽子打棍子揪辫子是走资派的路线,始于反右扩大化,直接与延安整风中的“团结-批评和自我批评-团结”路线对立。这个总结是深刻的。反右扩大化后,党内民主作风荡然无存,方有全党浮夸饿死人。毛主席事前事中事后竭力挽救,却收效甚微,酿出文革,始作俑者顽抗,于是帽棍辫登峰造极,成为各派工具,57年曾间接培育帽棍辫的始作俑者也自食其苦。毛主席批评:“动不动就训人,这也是不懂马列的一种表现。”

  毛主席幽默的说,帽子最好由人家自己戴,而且要戴的合适。笔者在运用马列毛时有无实用主义?有无唯心主义,笔者自己也一直在警惕。所以,左翼间的相互批评还是用延安传统好。批评者包括转发者最好附上被批原文,既是尊重作者,也是尊重读者。

  《一文》也算是笔者的理论联系实际的学习笔记,有不妥处在所难免,很希望得到建设性批评意见,但到现在,似乎还没有发现可作自我批评的地方,因此,欢迎继续批评。

  2022.7.4

  附:

  迎春:也谈资本——与《一分为二,利用资本,转化资本》一文商榷

  迎春 2022-07-02 来源:乌有之乡

  几百年的世界经济发展历史证明,发展资本主义经济,想“稳”住,不过是做白日梦!

  看了紫虬的《一分为二,利用资本,转化资本》(以下简称《文章》)一文,认为有几个问题要探讨。

  《文章》大量引用了马克思、毛泽东的话,似乎是一篇阐述马克思主义的文章。实际上《文章》采用了实用主义的手法,引用马克思等经典作家的一些话,否定马克思主义的基本观点:如否定马克思主义的历史唯物主义,宣传历史唯心主义,文章的标题就是“利用”、“转化”资本等;否定资本的本质。马克思主义指出,资本是增殖剩余价值的价值,与公有制经济是有你无我根本对立的,《文章》却提出什么“公有资本”的概念;否定马克思主义有关当前资本历史地位的观点。马克思早在一百五十多年前就指出:“生产资料的集中和劳动的社会化,达到了同它们的资本主义外壳不能相容的地步。这个外壳就要炸毁了。资本主义私有制的丧钟就要响了。剥夺者就要被剥夺了。”(《资本论》第一卷   第832页)而《文章》却强调“利用”、“转化”资本。难道我国目前的生产资料集中和劳动社会化程度还不如马克思时期?这里不准备跟着《文章》的论述逐一进行分析,而以马克思主义的几个基本理论为轴心进行讨论。

  一,马克思说的“自然历史过程”,而《文章》只论证对资本的“利用”、“转化”

  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基础是历史唯物主义,首先是揭示经济发展的自然历史过程,而《文章》不讲经济本质、规律,只讲“利用”、“转化”等。

  马克思在《政治经济学批判》序言中指出:“------我的研究工作的总的结果,可以简要地表述如下:人们在自己生活的社会生产中发生一定的、必然的、不以人们意志为转移的关系,即同他们的物质生产力的一定发展阶段相适合的生产关系。”(《马恩选集》第二卷   第82页)马克思提出了“不以人们意志为转移”的概念。他在《资本论》第一版序言中说:“本书的最终目的就是揭示现代社会的经济运动规律”。(《资本论》第一卷   第11页)列宁在阐述历史唯物主义时指出:“马克思也推翻了那种把社会看做可按长官的意志(或者说按社会意志和政府意志都一样)随便改变的、偶然产生和变化的、机械的个人结合的观点,第一次把社会学置于科学的基础上,确定了作为一定生产关系总和的社会经济形态的概念,确定了这种形态的发展是自然历史过程。”(《列宁选集》第一卷  第10页)马克思主义认为,只有认识了社会、经济的本质及其客观的发展规律,才能够顺应历史发展的客观趋势,发挥人们的主观能动作用,利用规律,推进社会进步。

  《文章》不顾资本的本质、发展规律,不讲当前我国的生产力发展水平,大谈对资本的“利用”、“转化”等等,似乎长官意志就可以决定经济发展,背离历史唯物主义,是错误的理论。

  《文章》用了大量篇幅讲资本载体的作用,并批判了“不承认资本创造出的普遍有用性的体系”等等。这里讲的“载体”、“有用性”等,不是资本本身的本质与发展规律,生产力的变化不过是资本的外部条件。

  顺便分析一下《文章》所说的“资本主义性质的生产力”。生产力是劳动者与自然之间的关系,没有社会性质的区别,没有什么资本主义性质的生产力、共产主义性质的生产力和封建性质的生产力之分,只有手工劳动与机械化、自动化之类的区别。至于 “资本创造出的普遍有用性的体系”更是无稽之谈。资本能够“创造”什么“普遍有用性的体系”?总之,《文章》不懂生产关系、生产力等基本概念,宣传的是历史唯心主义理论。

  二,资本的本质

  马克思主义经济学认为资本是一种生产关系,即增殖剩余价值的价值,是资本家剥削无产者的关系。而资产阶级经济学则认为资本是一种生产要素,就是否定存在着剥削关系。这是两种根本对立的观点。

  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资本概念是:“资本用于剥削工人而带来剩余价值的价值,它体现着资本家和雇佣工人之间剥削和被剥削的生产关系。”(《政治经济学词典》许涤新主编    上册   第414页)

  《经济学》(现代西方经济学的代表作)说:“资本一词通常用来表示一般的资本品,它是另一种不同的生产要素。”用生产要素否定剥削关系。(《经济学》第12版   萨谬尔森等著    第88页)

  马克思严厉地批判了资本是生产要素的观点。他说:“而忘记这种差别(指生产关系与生产要素——引者注),正是那些证明现存社会关系永存和和谐的现代经济学家的全部智慧所在。例如,他们说,没有生产工具,哪怕这种生产工具是手,任何生产都不可能。”(《马恩选集》第二卷   第88页)《文章》说资本是生产要素,是《经济学》的观点。

  《文章》否定资本是生产关系,是增殖剩余价值的价值,是资本家剥削无产者的关系,不仅表现在把资本说成是生产要素,而且提出了公有“资本”的概念。《文章》说:“公有‘资本’是公有资金要素对资本形式的借用。在生产领域不承认雇佣劳动,也不以最大限度地增殖资本价值为目的。因此,公有‘资本’本质上不同于传统资本和资本主义国家的国家资本。”

  资本是增殖剩余价值的价值,是资本家剥削无产者之间的关系,怎么会存在公有“资本”?资本形式能够“借用”?雇佣劳动能够“不承认”?资本能够“不以增殖剩余价值为目的”?这是马克思主义吗?不是!生产资料公有,就不可能是资本,不可能产生人剥削人的关系,而是一种全新的同志式的互助合作关系。资本是私有制,与公有是根本对立的两种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怎么可能有公有“资本”。可见,公有“资本”是人为的编造。只有把资本说成是生产要素,才可能提出公有“资本”的理论。正如马克思所说,把“资本”看作生产要素,就是要证明现存生产关系的永存与和谐,是资产阶级经济学家的全部智慧所在。

  三,当前资本的历史地位

  《文章》说:“列宁和毛泽东高度重视资本的二重性。------毛泽东同志也曾提出设想:‘我怀疑俄国新经济政策结束得早了,只搞了两年退却就转为进攻,到现在社会物资还不充足。可以开私营大厂,订个协议,十年、二十年不没收。华侨投资的,二十年、一百年不没收。可以搞国营,也可以搞私营。可以消灭了资本主义,又搞资本主义。’ [6]1974年赞扬筹备四届人大的周恩来、邓小平‘法国派好’[7]”。

  有关资本在当前世界的历史地位,马克思、列宁和毛泽东早就有明确的论断。

  马克思、恩格斯在《共产党宣言》中,明确指出资本在历史上曾经起过进步作用:“资产阶级在它的不到一百年的阶级统治中所创的生产力,比过去一切世代创造的全部生产力还要多。”但是,紧接着他们又指出:“几十年来的工业和商业的历史,只不过是现代生产力反抗现代生产关系,反抗作为资产阶级及其统治的存在条件的所有制关系的历史。”(《马恩选集》第一卷   第256页)马克思在《资本论》中更明确地说:“生产资料的集中和劳动的社会化,达到了同它们的资本主义外壳不能相容的地步。这个外壳就要炸毁了。资本主义私有制的丧钟就要响了。剥夺者就要被剥夺了。”(《资本论》第一卷   第831-832页)列宁在《帝国主义是资本主义的最高阶段》中进一步指出:资本主义已经发展到了寄生、腐朽、垂死的阶段。帝国主义是垂死的资本主义。

  毛泽东早在《新民主主义论》中就指出:“资本主义的思想体系和社会制度,是进了历史博物馆的东西了。资本主义的思想体系和社会制度,已有一部分进了历史博物馆(在苏联);其余部分,也已‘日薄西山、气息奄奄、人命危浅,朝不保夕’,快进博物馆了。”(《毛泽东选集》第二卷   第686页)新中国成立不久,他就提出对农业、手工业、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他一直狠抓小农的集体化,建立公有制的人民公社,就是要消灭资本。党的八届十中全会以后,他更提出对资产阶级的全面专政,不仅是政治上、经济上,而且在文化上也要对资产阶级实行专政;不仅要消灭资本主义经济,对产生资本主义的商品货币关系也要加以限制,而且,运用这个指导思想发动了震惊世界的文化大革命。《文章》对于毛泽东的这些思想和实践,视而不见,专门引用他在1956年的一段话,证明毛泽东主张“利用”资本。这是正确阐述毛泽东思想吗?是实事求是的态度吗?当然不是!

  有关我国利用资本的实际效果,我已经多次论述过,这里也不宜做过多的阐述,否则文章更发不出去了。

  下面讲几点主要事实:

  1,按照国内生产总值指标,自2008年以来,增长速度一直下滑,由以前的两位数下降到2020年的2.3%。(《中国统计摘要》2021   第26页)

  2,从毛泽东时期的“既无内债,又无外债”,发展到现在中央政府债务累累,地方政府不仅卖地,也负债累累,连老百姓也肩负房贷等大量贷款。总之,是买祖宗地,吃子孙饭,等待经济危机的爆发。

  3,毛泽东时期近三十年,我国总共发行人民币(纸币)212亿。到2020年,已发行人民币8.4万亿(《中国统计摘要》2021   第164页),增加了近396.7倍。

  总之,事实证明,由于帝国主义的资本输入、发展不平衡规律的作用,我国的经济在毛泽东时期的坚实基础上,再度获得高速发展,“也极大的发展了生产力。今天中国的制造能力震撼全球,遭到帝国主义的惊恐和敌视。”但是,我国经济发展完全不如《文章》所说:“从25年历史发展来看,----带来一系列后果,其中之一是极大的推动了资本为生产要素的生产力”。与之相反,当前生产力的发展已是“日薄西山、气息奄奄”,所以政府才提出“稳”字当头。几百年的世界经济发展历史证明,发展资本主义经济,想“稳”住,不过是做白日梦!

  附2:一分为二,利用资本,转化资本

「 支持乌有之乡!」

乌有之乡 WYZXWK.COM

您的打赏将用于网站日常运行与维护。
帮助我们办好网站,宣传红色文化!

注:配图来自网络无版权标志图像,侵删!
声明: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观点——乌有之乡 责任编辑:冀鸣

欢迎扫描下方二维码,订阅乌有之乡网刊微信公众号

收藏

心情表态

今日头条

最新专题

热议联想

点击排行

  • 两日热点
  • 一周热点
  • 一月热点
  • 心情
  1. 吴铭:国际政治格局质变的标志性事件
  2. ​郭松民 |关于马先生登陆及其他
  3. 地主阶级的孝子贤孙
  4. 她能怎么办?
  5. 蔡英文确认窜美,大陆发警告对她改变称呼,表明事态严重性!
  6. 绞杀在继续
  7. 官媒锐评“孔乙己文学”被喷,说明人民的眼睛是雪亮的!
  8. 瑞士信贷被低价收购,台湾省被收割千亿,传导效应扩散
  9. 不会再有人叫他少爷,因为再没有人是老爷了
  10. 瑞士的这个骚操作,将成为拉崩美西方集团的导火索
  1. 昨晚高层公布的方案, 让许多人第一时间想起毛泽东的独创
  2. 过江伟人无分歧
  3. 张志坤:中俄两国正在做同一件事情
  4. 海牙国际法庭对普京发逮捕令,意味着什么?
  5. 秦明|不许污蔑鲁迅!“孔乙己太少、闰土太多”
  6. 吴铭:国际政治格局质变的标志性事件
  7. 那些还在鼓吹房产泡沫的人,到底安的什么心?有请日本人告诉我们真相!
  8. 1070万吨钢铁指标是谁的过错,为何一人担责?
  9. 请胡锡进过来一下:见识一下清华海归教授的“买办思维”!
  10. 中俄携手已成定局,美国无法同时打赢两场战争!
  1. 乌有之乡网站募捐公告(2023年3月)
  2. 吴铭|挣脱错误货币理论的枷锁,是打破美国霸权的前提
  3. 中美拔刀,暴风雨真的来了!
  4. 当权派的反击,最惨烈的政治报复来了!
  5. 厉以宁走了,留下了他最爱的贫富两极分化
  6. 河南不雅信息中的“三大金句”,必将遗臭万年!
  7. 谁是老人家“第二件大事”中最大的受益者?
  8. 顽石:说说慈禧太后
  9. 先被美国抄家,再被中国审判,这就是汉奸的结局
  10. 赵磊:刘伶不穿裤子,还是刘伶 ——毛刘的差距为啥这么大(五)
  1. 这个小学生靠读毛选,15岁当社长,29岁当委员,后来怎样了?
  2. 《功过在人心》
  3. 乌有之乡网站募捐公告(2023年3月)
  4. 乌有之乡网站募捐公告(2023年3月)
  5. 她能怎么办?
  6. 官方纪念毛主席的规格、频率不如孙中山,这很奇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