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 > 经济 > 产业研究

肖志夫:美国兰德智库预言,中国软件业未来10年将呈“爆发式增长”

肖志夫 · 2025-10-31 · 来源:昆仑策研究院公众号
字体: / /

【2025年10月2日,中国河北省雄安新区人工智能产业园 】

2025年10月28日,美国兰德智库发表作者拉菲克·多萨利、梅珊珊的评论文章《中国:崛起的软件强国》说,中国在全球人工智能竞争中的早期成功,得益于持续的大规模政府投资及其他优势,这可能帮助其将制成品在国际市场的主导地位延伸至软件领域。

评论预言,中国软件业未来10年年均增长率将超过50%,到2033年AI软件和IT服务产出将达到3270亿美元,是2023年的60倍多。

评论说,毫无疑问中国是全球制造业强国。2024年,中国制成品出口额达3.6万亿美元,几乎与美国(2.1万亿美元)和德国(1.6万亿美元)的出口总和相当。然而,在服务贸易方面,中国的情况截然不同,2024年中国服务出口额为3840亿美元,位居全球第八,但仅为其商品出口额的约十分之一——这一比例在全球前十大服务出口国中最低。比例次低的德国,其服务出口额也达到商品出口额的28%。

评论指出,中国最大的短板在于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其仅占服务出口总额的18%。相比之下,美国和德国的这一比例分别为30%和44%。

分析人士将中国在该领域的弱势归因于两个因素:中国开发者的英语能力有限,以及(这一点争议更大)长期存在的“重硬件、轻软件”的工程文化。

AI或成为改变现状的“均衡器”

尽管尚需时日,但人工智能可能改变这种不平衡。从历史上看,无论是个人电脑还是智能手机,新硬件的出现总是通过引入新功能来触发行业周期,而软件则决定了这些功能的使用效率。软件创新最终推动行业发展。

在AI行业周期的早期阶段,硬件仍占主导地位。2023年,全球数据中心硬件收入达到2300亿美元,美国占41%,中国占28%。相比之下,AI软件和服务收入为1600亿美元。未来十年,这两个市场都将增长,但软件增长更快。预计到2033年,硬件收入将超过1万亿美元(年均复合增长率15.8%),而软件和服务收入可能飙升至2.5万亿美元(年均复合增长率31.7%)。美国和中国将继续成为最大的两个硬件供应国,合计占据全球约一半的市场。

出人意料之处在于软件的开发地。2023年,中国的AI软件和IT服务产出仅为54亿美元,只占全球市场的3%。但到2033年,这一数字预计将跃升至3270亿美元,使中国获得全球市场的最大份额——约13%,这意味着年均增长率超过50%,而美国同期预计将从550亿美元增长至3200亿美元,年均增长率19%。

崛起背后的“三大驱动力”

中国的AI崛起立足于一个由政府主导构建的庞大网络——包括风险基金、数据中心、初创企业、大学和科技巨头在内的生态系统——过去十年间注入了约2100亿美元的国家资本。中央和地方政府遵循产业政策模式,向AI基础设施和研究投入大量资金,这种模式此前曾推动太阳能电池板、电信和电动汽车领域的跨越式发展。

这一模式已整合为国务院宣布的雄心勃勃的“人工智能+”行动,旨在到2027年将人工智能融入中国经济的几乎所有主要分支——制造业、医疗保健、交通、金融和能源。上海等省级政府正通过大规模补贴计算集群、国内模型训练和初创企业孵化,将这一方针付诸实践。国有企业正在试点数十种实际应用——从喷气客机的疲劳损伤检测、电网巡检,到医院的医疗AI平台。软件自然是该行动的核心焦点。

政府支持在中国是一种久经验证的模式,其在硬件领域屡获成功——例如太阳能电池板和电动汽车,但在软件领域尚无显著建树。这套模式在AI软件开发中会奏效吗?总体而言,中国软件发展的记录并不佳,但这并非因为缺乏尝试,例如在2000年,错失“千年虫”问题解决业务后,中国政府资金大量涌入软件初创企业,但其中大多数都以失败告终。

有三个理由让人相信AI领域可能出现不同的结果:

首先且最重要的一点是,英语不再是软件创新的壁垒。随着大语言模型如今能流利使用几乎所有世界主要语言,编码和应用程序开发可以像使用英语一样容易地使用中文进行。

其次,中国庞大的国内市场产生了海量数据,为其AI开发者提供了无与伦比的训练材料宝库,这些数据源自数亿用户和无处不在的数字交易。

第三,中国通过“一带一路”倡议怀有AI领域的全球雄心。自2017年以来,AI一直是“一带一路”数字组成部分——“数字丝绸之路”的核心。中国企业如今在东南亚和非洲各地建设数据中心,为商业和政府系统提供骨干网络。对于像马来西亚这样资本稀缺但AI雄心勃勃的国家而言,这些数据中心助力其本地产业利用中国的大语言模型开发新应用。在此过程中,这些国家加深了对中国软件、系统、基础设施和标准的依赖。

评论认为,即便中国奋力前行,世界其他国家也不会停滞不前。所有发达国家和一些快速增长的发展中国家(如印度)都在实施国家AI战略。然而,中国的先发优势、大规模政府投资以及上述三大驱动因素,赋予其独特的优势。中国在工厂车间的主导地位,或许很快将延伸至写字楼之中。

作者系昆仑策研究院特约研究员;原载来源:昆仑策网

「 支持乌有之乡!」

乌有之乡 WYZXWK.COM

您的打赏将用于网站日常运行与维护。
帮助我们办好网站,宣传红色文化!

注:配图来自网络无版权标志图像,侵删!
声明: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观点——乌有之乡 责任编辑:吴继东

欢迎扫描下方二维码,订阅乌有之乡网刊微信公众号

收藏

心情表态

今日头条

点击排行

  • 两日热点
  • 一周热点
  • 一月热点
  • 心情
  1. 吴铭:李教授们已经丧失了对中国经济的发言权
  2. 李银桥晚年,谈及毛主席对粟裕的评价:有些话我再不说就没人知道
  3. 历史不容睁眼说瞎话!
  4. 张文木:“内战”还是“解放战争”,一点思考
  5. 彭德怀的小气与大方
  6. 吴铭:就金融问题就教于李先生
  7. “走苏联特色的资本主义道路”
  8. 几道数学题
  9. 大恩养仇:过渡帮扶下的怨恨滋生
  10. 【朝花夕拾】金日成在1962年发表的这段论修正主义的讲话非常到位!
  1. 吴铭:李教授,未战先怯,可不是好事
  2. 井冈山观心 | 姚文元的一篇文章是否准确地预言了苏修与越修的资本主义复辟?
  3. 令人“窒息”的聊天!
  4. 吴铭:李教授们已经丧失了对中国经济的发言权
  5. 三年困难时期“饿死几千万”的谎言,从哪儿来的?
  6. 倘若没有毛泽东,中国将向何处去?—— 一个革命者的历史沉思
  7. 欧洲金靴:切莫误做历史嫁衣
  8. 真理派缺真理,凡是派不凡是
  9. 从“卖地”到“卖权”:财政模式的结构性异化与无产阶级立场的辩证反思
  10. 李银桥晚年,谈及毛主席对粟裕的评价:有些话我再不说就没人知道
  1. “孔家店”的“总设计师”:为何说“批孔”是毛泽东思想的必然逻辑?
  2. 他们说毛主席“发动运动害了国家”,可是谁救过这个国家?
  3. 吴铭:李教授,未战先怯,可不是好事
  4. 物理学之外,我们在致敬杨振宁什么?
  5. 中国社会各牛鬼蛇神的分析
  6. 1988年,杨振宁痛批那部纪录片
  7. 吴石将军的牺牲并非偶然!违背了基本原则!
  8. “文革”前夜的“出气大会”
  9. 国庆日,毛主席与邓小平的时空对话
  10. 谁在扮演赫鲁晓夫?——对“非毛化”思潮的唯物史观批判
  1. 吴石长女吴兰成严守父亲身份秘密扎根边疆25年!
  2. 吴铭:李教授们已经丧失了对中国经济的发言权
  3. 吴铭:李教授,未战先怯,可不是好事
  4. 杨振宁的贡献有多大?
  5. 为什么城里捡垃圾的老人越来越多?
  6. 几道数学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