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 > 历史 > 历史视野

几道数学题

太阳照在大地上 · 2025-10-30 · 来源:太阳照在大地上公众号
字体: / /

2019年7月21日央视网《新中国第一》报道:1978年11月24日,小岗村18个农民按下红手印,签订生死契约,把1100亩土地分给20户农民。据契约起草人严宏昌介绍,1979年秋天就实现粮食大丰收,产粮13.3万斤,人均收入400元,是1978年的18倍,相当于1955到1970年15年的总和,1978年的时候,小岗村人均口粮只有40余斤。

1979年秋天实现粮食大丰收:产粮13.3万斤,是?1978年的18倍?,相当于?1955年到?1970年15年的?总?和。

这样的数据,真实吗

咋一看,数据是小岗村著名的18个农民签订生死契约的起草人严宏昌提供的,又有央视网的权威加持,说明数据来源真实可靠,而非网上以讹传讹。

但是,只要我们做几道数学题,就会匪夷所思。

按严宏昌所说的分田单干后的1979年粮食总产量13.3万斤来计算,小岗村有土地1100亩,可得以下算式:

13.3万斤÷1100亩=120.9斤/亩

安徽凤阳土地肥沃、水资源充足,适宜种植水稻、小麦、油菜、玉米等多种粮食作物,其中以种植水稻为主。上个世纪七十年代种植水稻的地方,都是早、睌稻两季,由此可得以下算式:

120.9斤÷2=60.45斤

就是说,1979年秋天获得粮食大丰收的小岗村,单季亩产量60.45斤。

同样根据严宏昌提供的数据,1979年的粮食产量是1978年的18倍,相当于1955年到1970年15年的总和,可以得出以下算式:

13.3万斤÷1100亩÷2季÷18倍≈3.36斤

13.3万斤÷15年=8866.7斤/年

8866.7斤÷1100亩=8斤/亩

8斤/亩÷2季=4斤/亩

从计算结果来看,小岗村1978年单季亩产仅有3.36斤,1955年到1970年15间的单季亩产也只有4斤。

问题来了:我国杂交水稻是1973年成功培育的,1975年在全国推广的。在此之前,全国各地种植的水稻都是传统品种,而传统品种种植一亩田的种子至少需要15-20斤,即便是1975年推广杂交水稻后,一亩田所需种子也要4-5斤。

就是说,小岗村从1955年到分田单干前的23年间的粮食收成,年年都是负数,年年都在倒贴种子。

一季颗粒无收,遇上特大洪涝或特大干旱等极端天气,将就说得过去;两季颗粒无收的年份,历史上少之又少;连续23年颗粒无收,这应该是只有北冰洋才会发生的事情。

1956年《全国农业发展纲要》显示:1955年全国粮食平均亩产量150斤??左右,其中东北地区182斤左右,秦淮以北地区150-208斤左右,秦淮以南地区400斤左右。

2019年《新中国成立70年来我国粮食生产情况》显示:从1955年到1978年,除三年自然灾害外,全国粮食产量年年都在增长。到1978年,全国水稻平均亩产量已超过500斤,部分生产队种植杂交品种的亩产量已经超过1000斤。

匪夷所思的是:凤阳县地处江淮分水岭地带,小岗村位于淮河冲积平原,土壤肥沃,适合种植各种粮食作物。这么好的地方,粮食产量怎么就跟其他地方天差地别呢?

「 支持乌有之乡!」

乌有之乡 WYZXWK.COM

您的打赏将用于网站日常运行与维护。
帮助我们办好网站,宣传红色文化!

注:配图来自网络无版权标志图像,侵删!
声明: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观点——乌有之乡 责任编辑:吴继东

欢迎扫描下方二维码,订阅乌有之乡网刊微信公众号

收藏

心情表态

今日头条

点击排行

  • 两日热点
  • 一周热点
  • 一月热点
  • 心情
  1. 吴铭:李教授,未战先怯,可不是好事
  2. 吴铭:李教授们已经丧失了对中国经济的发言权
  3. 缺失共产主义信仰,是中国未来最大的政治隐患!
  4. 为什么城里捡垃圾的老人越来越多?
  5. 宣传毛泽东思想,怎么就成了“境外势力”?——关于“颜色革命”与“狗粮”指控的集中澄清
  6. 这才是毛主席的“不断革命论”:两个阶段,绝不容许隔离!
  7. 请尽管放心,美国霸权必败,中国人民必胜
  8. 撕开"现代医学"的殖民真相,与资本面具
  9. 历史不容睁眼说瞎话!
  10. 生活中的压力、焦虑和痛苦的根源到底从哪里来?
  1. 吴铭:李教授,未战先怯,可不是好事
  2. 井冈山观心 | 姚文元的一篇文章是否准确地预言了苏修与越修的资本主义复辟?
  3. 令人“窒息”的聊天!
  4. 三年困难时期“饿死几千万”的谎言,从哪儿来的?
  5. “将领”的溃烂与“路线”的脓包:从越南副防长丑闻看修正主义的阶级病理
  6. 他们说“看看现实”,我说“不为毛主席讲公道,就没有现实与未来”
  7. 欧洲金靴:切莫误做历史嫁衣
  8. 倘若没有毛泽东,中国将向何处去?—— 一个革命者的历史沉思
  9. 真理派缺真理,凡是派不凡是
  10. 从“卖地”到“卖权”:财政模式的结构性异化与无产阶级立场的辩证反思
  1. “孔家店”的“总设计师”:为何说“批孔”是毛泽东思想的必然逻辑?
  2. 物理学之外,我们在致敬杨振宁什么?
  3. 中国社会各牛鬼蛇神的分析
  4. 1988年,杨振宁痛批那部纪录片
  5. 他们说毛主席“发动运动害了国家”,可是谁救过这个国家?
  6. 吴石将军的牺牲并非偶然!违背了基本原则!
  7. “文革”前夜的“出气大会”
  8. 国庆日,毛主席与邓小平的时空对话
  9. 谁在扮演赫鲁晓夫?——对“非毛化”思潮的唯物史观批判
  10. 吴铭:李教授,未战先怯,可不是好事
  1. 吴石长女吴兰成严守父亲身份秘密扎根边疆25年!
  2. 吴铭:李教授们已经丧失了对中国经济的发言权
  3. 吴铭:李教授,未战先怯,可不是好事
  4. 关于“子珩墨”矛盾问题的一些观点的辨析
  5. 令人“窒息”的聊天!
  6. 从“卖地”到“卖权”:财政模式的结构性异化与无产阶级立场的辩证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