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十三章:组建游击军第三营,改编东北军691团
平汉线省委会议后,保属省委和孟庆山决定,立即拉起抗日队伍,树起抗日大旗。
九月中旬的冀中平原,像是被老天爷打翻了调色盘,浓淡相宜的色彩在田野间铺陈开来。玉米秆褪去了盛夏的浓绿,顶端的穗子沉甸甸地低着头,金黄的颗粒裹在褐色的苞叶里,风一吹便发出沙沙的私语。刚收割过的棉田留下矮矮的棉柴,零星挂着几朵迟开的白絮,像落在地里的星星。
1937年9月中旬的一天,孟庆山、侯玉田和保属省委军委的同志来到了游击训练班受训人数最多的高阳县孟仲峰村。
孟仲峰村是一个有着两千年悠久历史的村落。它地处高阳、安新、任丘三县交界之处,民风淳朴,土地肥沃,物产丰富,风景优美,具有光荣的革命传统。
大革命失败后,孟仲峰村第一个共产党员孙必强奉组织之命,回到村里秘密发展党员并在三十年代初就组建了党支部。七七事变前,孟仲峰村在党支部的领导下,就组建了自己的抗日自卫团。
1932年8月,孟仲峰村有多名党员和革命群众参加了著名的高蠡暴动。
1936年正月二十八,著名的牛氏三杰兄弟在孟仲峰村召开军事会议时被三县的反动武装包围,在突围时不幸壮烈牺牲。
孟庆山在高、新、任中心县委副书记兼孟仲峰村党支部书记孙必强家召开了党员大会,参加会议的除了保属省委军委的同志外,还有孟仲峰村的党员孙必强、支部委员孙必寿、孙必信、宋德清、陈锡祚、宋行敬、刘伯涵、宋长庚、齐木修、宋傻尔、齐木栋、齐兴、曹玉等。
孟庆山介绍了目前的严峻形势和保属省委的决定,号召大家积极参军,成立独立的抗日武装。
孟庆山的话没说完,共产党员孙必寿第一个喊道:“我报名参军!”宋长庚、陈锡祚也喊道:“我也参军!”参加会议的党员们都报名参加了即将成立的河北游击军。
在这种气氛下,党支部趁热打铁,马上召开了全村参军动员大会。会上,孙必强、孙必信做了动员,宣布了党员参军名单。
党员的带头行动使孟仲峰村的群众深受鼓舞,老贫农陈德清颤巍巍地走到台前“我给我的两个儿子报名参军,让他们打鬼子!”
当场又有几十人报了名。会后党支部在村里贴出了标语:“抗日救亡、匹夫有责!”“有力出力、有钱出钱、有枪出枪!”
成立抗日队伍,踊跃参加的消息很快传遍了全村,又传遍了佛堂、教台、龙化、白尺等村,在这一带掀起了父送子、妻送郎、兄弟争相参军的热潮。孟仲峰党支部将报名的青年编成连、排、班。并通过群众、长工了解几户大地主家的藏枪数字后,上门动员、启发他们的民族感情,激发他们的爱国热情。就这样,在很短的时间里,孟仲峰村收了长短枪40多支,周围村庄也收了不少枪支。孟庆山正式命名孟仲峰村建起的队伍为“河北游击军独立团三营”,由孙必寿任营长,刘伯涵任教导员。宋长庚、宋德清、齐木修、陈锡祚、齐木栋、宋金生等担任了各连队的指挥员,游击军独立团三营营部就设在孟仲峰村。
为什么孟庆山将成立的游击军独立团首编为第三营呢?弄清楚这个问题并不难,只要知道毛泽东在井冈山成立的第一支红军队伍叫红四军,而没有叫红一军就清楚了。这是一种策略。
孟庆山在孟仲峰村组建了河北游击军独立团三营后,与侯玉田等同志又风尘仆仆地到安新县北冯、关城等地组建组建了河北游击军独立团一营、二营。这些队伍,后来成为河北游击军的骨干力量。一些基层指挥员在后来的战争中锻炼成长了起来,建国后担任了政府和军队的高级干部,如王文波担任了商业部副部长,宋长庚担任了66军副政委,后升任青海省委书记、省军区第一政委、江西省军区政委,齐木修担任了第四军医大学副校长,宋德清担任了北京军区后勤分部的副政委,宋文庄担任了唐山军分区司令员、王宪周担任了沈阳军分区政委、齐兴担任了郑州铁路局局长,齐老猪担任了青海省某厅的厅长、曹玉担任了保定行署副专员、陈锡祚担任了保定市粮食局长。等等。
就在孟庆山加紧组织游击队伍的同时,保南的党组织送来了情报,说东北军53军691团撤到石家庄附近的晋县,摆脱了南逃的国民党大部队,不走了,准备向北开拨抗日,正在寻找共产党组织。
这个消息引起了孟庆山的注意,抗日打鬼子,人越多越好。如果把这支国民党部队改造成为共产党领导下的抗日队伍,不是更好吗?
想到这里,孟庆山与侯玉田商量后,让侯玉田以中共保属省委的名义去找东北军691团,欢迎他们回来抗日。
河北晋县距离安新县北冯村不远,只有百十里地。侯玉田骑上自行车,一天的功夫就赶到了691团驻地河北晋县小樵镇。
侯玉田到了小樵镇,见到了691团团长吕正操。
吕正操,1905年1月出生于辽宁海城一户平民家庭。1922年加入东北军,1923年入东北讲武堂学习;毕业后在东北军先后担任连长、营长、副官长、参谋处长、团长等职。由于和张学良是同乡,加上聪明稳重,深得张学良喜欢和器重。西安事变前被张学良调到身边担任副官和机要秘书,亲眼见证了事变的全过程。张学良被蒋介石扣押后,东北军群龙无首,逐渐被蒋介石收编。
1937年3月,吕正操被任命为国民军53军130师691团团长。吕正操在西安事变前后,亲眼目睹了共产党人光明磊落无私奉献精神风貌,因此,当中共策动他加入共产党时,吕正操毫不犹豫地同意了,时间为1937年5月。
平津失陷后,吕正操的691团随万福麟的53军南撤。1937年10月10日,吕正操的团队在进抵河北省束鹿县半壁店时,与日军骑兵队遭遇,发生激战,击毙日军少尉队长以下10名并缴获不少军用品和战马。傍晚,吕团进驻梅花镇几个村庄宿营。不料,日军深夜派重兵进攻梅花镇,将691团第一营包围。值此危急时刻,53军军长万福麟、师长周福成、旅长丛兆麟分别打电报让吕正操丢掉一营,随军而撤。吕正操未听军令,而是指挥部队向敌阵冲击,接应一营突出了重围。
本来,吕正操与万福麟、周福成、丛兆麟他们就不对眼。这次又抗拒军令,如果跟着万福麟他们南逃,自己的性命也难以保证。经过反复掂量,吕正操决定脱离国军,回师北上抗日,并将团队易帜为“人民自卫军”,吕正操任司令员。吕正操知道,在这兵荒马乱的时候,仅凭他和他的团队,是根本做不成什么大事的。因此,他命令政训处长李晓初(中共党员)去找冀中共产党组织,这才有了孟庆山派侯玉田前去吕部谈判的事情。
经李晓初的引见,侯玉田见到吕正操,他代表中共保属省委和孟庆山与吕正操进行了会谈,达成了三项协议:
一、由于东北军53军是军阀部队,在人民群众中有不良影响,留在敌后抗日必须改变旗号;
二、对这支部队必须进行改造,建立政治工作系统,政工人员由地方党组织派去;
三、人民自卫军拨给地方党武装一部分枪支弹药,地方党组织负责为其补充兵员。部队北上时,由地方党组织群众欢迎。
商量妥当后,侯玉田很快返回了安新县北冯村,向省委和孟庆山作了汇报。
孟庆山听了侯玉田的汇报,非常高兴,当即指示由专人负责与人民自卫军保持密切联系。
做完这件事后,孟庆山又派出了很多同志到冀中各县杂牌武装队伍去,联络他们加入河北游击军部队,共同抗日。
孟庆山首先派张化鲁去了河北饶阳县,联系饶阳县最大的民间武装——义勇救国军。了解到饶阳义勇救国军负责人许佩坚、田同春原来都是共产党员,只是因为党组织遭到破坏因此与党失去了联系。
由于许佩坚和田同春都是共产党员,沟通工作非常顺利,徐佩坚、田同春愿意加入河北游击军部队,接受孟庆山的领导。许佩坚、田同春提出在河间县师范学校与孟庆山见面商量。
张化鲁回来后报告了孟庆山,孟庆山决定如期赴约。
第二天,孟庆山带着秘书长王志等几个人,骑着马,向河间城赶去。
快到中午的时候,孟庆山一行赶到了河间城门口,见几个背枪的人站在城门口,发现孟庆山他们后,问道:“你们是干什么的?”
“我们是河北游击军的,找你们的负责人。”
哨兵听后,打了个立正说:“他们在师范学校正等着你们呢。”
孟庆山他们到了师范学校,见一个个子不高的青年笑容满面地迎了上来。
张化鲁对孟庆山说:“这就是饶阳义勇救国军田同春参谋长。”
没等孟庆山说话,田同春抢先说道:“欢迎孟司令亲自来指导我们哪!已经听说了孟司令来到了冀中领导抗战,今日得以相见,十分荣幸啊!”
“田参谋长,都是自家人,不要客气。”
“孟司令,我们许司令刚才出去了,一会儿就会回来。咱们先进屋休息一下。”
田同春一行人领着孟庆山进了屋子,倒上了水。
“我这次来,是联合你们抗日的……”孟庆山侃侃而谈,说出了党的主张。
正在交谈中,门外走进一个高壮的汉子。田同春起身介绍到:“这位是河北游击军孟司令,这就是我们饶阳义勇救国军许司令。”
高壮汉子赶紧伸手握住孟庆山的手:“孟司令,早盼着你来呀!我叫许佩坚,这些年,我一直在找党啊。”说着,眼里充满了泪花。
孟庆山抚摸着许佩坚的肩膀:“党也在找你们啊!你们受委屈了,过去的都过去了,咱们走下一步吧!”
“都过了晌午了,孟司令赶了一上午的路,赶紧吃饭吧!”
“午饭早已做好了。”田同春说。
许佩坚、田同春安排孟庆山吃了饭,几个人继续说话。
孟庆山给他们详细介绍了党中央和红军这些年来曲折的经历,中央的政策和策略,河北党组织的情况,游击军的组建等等。
从孟庆山的谈话里,许佩坚知道了很多情况。接着,他向孟庆山汇报了1934年地下党被叛徒出卖遭到大破坏的情况,饶阳义勇救国军的组建经过和现状。最后,他问下一步该怎么办。
孟庆山听完,沉思良久,做了几点部署:
一、捕捉1934年出卖组织的叛徒,立即处决。
二、大力宣传抗日的道理。扩大部队,整顿部队。
三、瞅准机会,把队伍拉出饶阳县。
…………
随后,孟庆山、许佩坚、田同春又商量了饶阳义勇救国军加入河北游击军的具体事宜。孟庆山当即命令秘书王志写了委任状,并盖上了自己的印章:
兹任命许佩坚为河北游击军第一路军总指挥,田同春为河北游击军第一路军副总指挥。
此令
河北游击军司令 孟庆山
民国二十六年九月初四

第十四章:冀中遍布游击军,晋察冀军区来人
孟庆山改组了徐佩坚、田同春的饶阳义勇救国军为河北游击军第一路军后,又先后收编改组了在肃宁一带活动的王贲(旧军人出身)700多人的队伍为河北游击军第二路军,任命王贲为该路军总指挥;争取了在束鹿、晋县、深泽、安国一带活动的部分红枪会,并改编为河北游击军第三路军,任命陈沐新(旧军人出身)为第三路军总指挥、韩印堂(共产党员)为该路军政治部主任;收编改组了在白洋淀的东部和南部一带活动的王烈军部(原任丘保安队长)为河北游击军第四路军,委任王烈军为总指挥,张正庭为政治部主任,刘光裕为政治部副主任(二人均为共产党员);收编改组了在任丘东、南部一带活动的四十八联庄会为河北游击军第五路军,委任高士一(任丘大地主、爱国士绅)为总指挥,杨其良为政治部主任,高万德为政治部副主任(二人皆为共产党员);改编在高阳、蠡县一带活动的共产党领导的一支武装为河北游击军第六路军,任命郭梅村(共产党员)为总指挥;收编改组在保定西部半山区一带活动的孟阁臣(旧军人出身,后叛变,遭八路军杨成武部队消灭)部为河北游击军第七路军,委任孟阁臣为总指挥;改编活动在白洋淀以北、以东地区,共产党领导的一支队伍为河北游击军第八路军,任命刘克忠(原安新县保卫团团长)为总指挥,刘亦珂为副总指挥,阎军为政治部主任(三人皆为共产党员)。收编改组了在深泽一带活动的李庆锁部为河北游击军第九路军,委任李庆锁为总指挥,任命边伴山(共产党员)为政治部主任;收编改组在易县、定兴一带活动的赵玉昆部为河北游击军第十路军,委任赵玉昆(后投降日寇,遭八路军消灭)为总指挥,委任王建业为政治部主任,宋学飞为参谋长;收编改组在肃宁、高阳两县交界处一带活动的马玉祥部为河北游击军第十一路军,并委任马玉祥为总指挥;收编改组活动在大清河以北、天津西南部的新镇保安团长柴恩波部为河北游击军第十二路军,委任柴恩波(后投降日寇,遭八路军贺龙120师消灭)为总指挥。
为了保证手里有自己掌握的武装,孟庆山将高阳和肃宁的一部分自己组建的团队整编为河北游击军第一师,自己兼任师长。第一师4000余人,下属三个团,虽然编制不满员,但党员成分很大,许多基层指挥员都是参加过孟仲峰、关城、西留果庄的训练班,如孙必强、孙必寿、刘亦珂、王宪周、曹玉、宋长庚、宋文庄等。该师随河北游击军机关在河间一带活动。
接着,孟庆山又将我党掌握发展起来的蠡县人民自卫团整编为河北游击军第二师。师长段士增,党代表王风瑞,参谋长杨万林,政治主任王森贵(皆为共产党员),下属3个团,约3000多人,该师指战员大多参加过1932年的高蠡暴动,他们在蠡县一带活动。
又将我党掌握发展起来的安平县人民自卫团整编为河北游击军第三师。师长马佑民(共产党员),政治主任安贵普(中共安平县委书记),下属3个团,约3000余人,在安平县一带活动。
不久,民族英雄马本斋领导的献县回民义勇队也加入了河北游击军,孟庆山将回民义勇队改名为回民教导队,任命马本斋为队长,归游击军司令部直属。后来,游击军、自卫军整编为八路军后,马本斋领导的回民教导队被命名为回民支队。此是后话,暂且不表。
另外,孟庆山还收编改组了驻扎任丘的高顺成部5000余人,委任高顺成为河北游击军游击第1师师长。同时,将活动在任丘、河间一带的联庄会4000余人改编为游击军独立第12、13、14团,归河北游击军司令部直接管辖。
正当孟庆山在冀中发展队伍的时候,晋察冀军区派孙志远来到冀中,经过一番周折,找到了孟庆山。
“我们可盼着上级派人来呢”,孟庆山紧紧握住孙志远的双手说。
“中央和聂司令也一直惦记着你们啊!”
“聂司令?”
“哦,忘了给你说了。晋察冀军区已经成立,聂荣臻同志任司令员和政委。我就是聂司令派来找你们的。”孙志远笑着说。
对于聂荣臻,孟庆山太熟悉了。在中央苏区反围剿的时候,聂荣臻是红一军团政委,孟庆山当时任副团长。现在,中央把聂荣臻同志放到敌后担任要职,可见中央对聂荣臻同志和敌后工作的高度重视。
孙志远向孟庆山介绍了红军改编为八路军后的一些情况。
“现在聂司令员带领军区机关转移到了阜平县,晋察冀军区领导,除了聂司令员兼政委外,唐延杰同志任参谋长,舒同同志任政治部主任,查国祯同志任供给部部长,叶青山同志任卫生部部长,聂司令员报经中央和八路军总部批准,将分散在太行山地区的我军部队划分为四个军分区。第一军分区辖灵丘、广灵、阳原、蔚县、涞源、易县、涞水、定兴满城、徐水等县,杨成武同志任司令员,邓华同志任政委。第二军分区辖五台、定襄、沂县、代县、应县、浑源、山阴等县,赵尔陆同志任司令员兼政委。第三军分区辖阜平、完县、唐县、望都、新乐以及定县一部分,王平同志任司令员兼政委。第四军分区辖平山、行唐、灵寿、正定、获鹿、井陉、平定、盂县、寿阳、曲阳等县,周建屏同志任司令员,刘道生同志任政委。”
通过孙志远的介绍,孟庆山了解了许多自己不知道的重要情况。
孙志远的到来,是一件有深远意义的事情。他把冀中党组织、河北游击军、人民自卫军与晋察冀军区以及八路军总部、党中央联系到了一起。
孙志远了解到河北游击军迅猛发展的情况后,建议孟庆山尽快健全游击军司令部、政治部、后勤部、卫生部等机构。孟庆山欣然同意,经过认真考虑并报上级批准,侯平担任了政治部主任,阎九祥担任了参谋长(阎离开后王松耆担任),王志担任了秘书长,王文波担任了经理处主任(供需部部长),政委孙必强。全军下属3个师、12路军、3个直属团、1个回民教导队,1个游击师共6.9万余人,号称十万之众,分布在十八万平方公里的广袤平原上,汇成了抗日的汪洋大海。
「 支持乌有之乡!」
您的打赏将用于网站日常运行与维护。
帮助我们办好网站,宣传红色文化!
欢迎扫描下方二维码,订阅乌有之乡网刊微信公众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