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 > 历史 > 历史视野

笔杆子与指挥棒:马克思如何搅动世界工人运动?

伊峰 · 2025-09-13 · 来源:逍遥柳下月弄影 | 微信公众号
字体: / /
从一个思想家到一名政治领袖,马克思走过了一条充满荆棘的道路。

图片

在上一篇,我们聊了那本石破天惊的小册子——《共产党宣言》。

它像一份“行动指南”,为全世界的无产者提供了一套完整的理论武器。

马克思和恩格斯在其中宣告,他们不仅要“解释世界”,更要“改变世界”。

那么,说完了,总得做吧?

从一个写宣言的思想家,到一个真正的革命组织者,这中间隔着十万八千里。

理论是纯粹的、逻辑自洽的,但现实世界,却充满了混乱、妥协、纷争,甚至背叛。

今天,我们就潜入历史的幕后,去看一看马克思不为人知的另一面:作为“国际总司令”的他,是如何在风起云涌的工人运动中,与各路人马斗智斗勇,试图将写在纸上的蓝图,付诸于行动的。

Part 01“国际”的诞生:打工人,联合起来!

时间来到1864年。

此时的马克思,已经在伦敦流亡了15年。

他一边忍受着赤贫的生活,一边在大英博物馆里为《资本论》搜集资料。

从表面上看,他似乎只是一个远离政治旋涡的学者。

但地下的岩浆,正在涌动。

随着资本主义在全球的扩张,一个新问题出现了。

比如,英国的工人们好不容易通过罢工,争取到了一点点加薪,结果资本家转头就从法国、比利时招来更廉价的工人,罢工的成果瞬间化为乌有。

工人们痛苦地发现,如果只有一个国家的工人在战斗,那他们永远都赢不了。

资本是国际性的,那么,劳动者的斗争,也必须是国际性的。

在这种背景下,1864年9月28日,来自英国、法国、德国、意大利、波兰等国的工人代表,齐聚伦敦的圣马丁堂,宣告成立了一个组织——国际工人协会,也就是我们后来所说的“第一国际”。

马克思作为德国工人的代表,出席了成立大会。

他坐在主席台的一角,全程几乎一言不发,冷静地观察着。

但很快,这个组织的核心领导者们就发现,他们离不开这个沉默的德国人。

因为在场的所有人里,只有马克思,拥有一个清晰、系统、且极具说服力的理论体系。

当大家还在为起草什么样的文件而争论不休时,马克思出手了。

他以无可匹敌的才华,起草了《成立宣言》和《共同章程》。

他巧妙地将自己的核心思想,融入到一份能被各派(包括英国的工会派、法国的蒲鲁东派、意大利的马志尼派等)都接受的文件中。

从此,马克思成为了“第一国际”当之无愧的灵魂和大脑。

他在伦敦的家,那间堆满书籍和手稿的小书房,成了国际工人运动的“总参谋部”。

Part 02“总司令”的烦恼:不怕神对手,就怕猪队友

然而,领导一个成分复杂的国际组织,远比写文章要头疼得多。

“第一国际”就像一个“武林大会”,里面门派林立,各路人马都有自己的小算盘。

马克思这个“总司令”,大部分精力不是用来跟敌人斗,而是用来处理内部的“路线之争”。

他最大的对手,是一个极富传奇色彩的俄国人——米哈伊尔·巴枯宁。

巴枯宁,是一个真正的“行动派”革命家,或者说,是一个无政府主义的“祖师爷”。

他精力旺盛,极富个人魅力,主张废除一切国家、一切权威,通过密谋和暴动,立刻实现一个无政府、无约束的“自由人联合体”。

如果说马克思是个严谨的“战略科学家”,那巴枯宁就是个狂热的“爆破艺术家”。

两人的矛盾,是根本性的。

马克思认为

:革命需要有组织的政党来领导,无产阶级必须先夺取国家政权,然后利用这个政权去改造社会。

巴枯宁认为

:任何形式的国家和权威都是邪恶的,革命就是要摧毁一切。他甚至指责马克思搞“权威主义”,想要建立一个新的“红色官僚国家”。

巴枯宁在“第一国际”内部搞小团体,组建秘密的“社会主义民主同盟”,试图架空马克思领导的总委员会,夺取领导权。

这场斗争,持续了数年,激烈程度不亚于一场真实的战争。

马克思展现了他作为政治家冷酷、强硬的一面。

他搜集证据,撰写报告,在大会上与巴枯宁派展开激烈辩论。

他知道,这不是个人恩怨,而是关系到整个工人运动的生死存亡。

如果巴枯宁那种“到处放火”式的无政府主义占了上风,那整个运动将陷入一场毫无希望的混乱和冒险。

最终,在1872年的海牙代表大会上,马克思派取得了决定性胜利,巴枯宁及其追随者被开除出“第一国际”。

Part 03巴黎公社:一场悲壮的“实战演习”

就在“第一国际”内部斗争得不可开交之时,1871年,一件震惊世界的大事发生了——巴黎公社革命。

在普法战争失败的背景下,巴黎的工人们愤怒地赶走了资产阶级政府,第一次在人类历史上,建立起了一个由工人阶级自己管理的政权。

虽然“第一国际”没有直接领导这场起义,但公社的许多领导人都是“国际”的成员。

远在伦敦的马克思,以极大的热情关注着巴黎发生的一切。

他通过各种渠道与公社保持联系,为他们提供建议,并在国际上为他们奔走呼号。

巴黎公社,就像是《共产党宣言》理论的一次“实战演习”。

它废除了官僚的高薪制,规定所有公职人员的工资不得超过熟练工人的工资;它实行了免费义务教育;它将逃亡资本家的工厂,交给工人合作社来管理……

这一切,都让马克思看到了一个未来新社会的曙光。

然而,这场伟大的尝试,仅仅持续了72天,就在凡尔赛政府军队的血腥镇压下失败了。

“五月流血周”,数万名公社社员被屠杀。

公社的失败,给马克思带来了巨大的悲痛,但也让他对革命的思考,变得更加深刻和成熟。

他在公社失败后立刻写下了不朽的名著《法兰西内战》,总结了公社的经验教训。

图片

他指出,公社最大的一个教训就是:工人阶级不能简单地掌握现成的国家机器,并运用它来达到自己的目的。必须打碎它,摧毁它。

这个思想,深刻地影响了后来的列宁和所有马克思主义的革命家。

巴黎公社的失败,以及内部斗争的消耗,让“第一国际”元气大伤。

为了防止这个组织落入阴谋家之手,马克思在1872年海牙大会上,提议将总委员会迁往纽约。

这实际上是宣告了“第一国际”的“安乐死”。

它完成了自己的历史使命。

它虽然失败了,但它第一次让全世界的工人阶级,作为一个统一的力量,登上了历史舞台。

马克思的思想,也通过“第一国际”的实践,在全世界播下了种子。

从一个思想家到一名政治领袖,马克思走过了一条充满荆棘的道路。

他不仅要与强大的外部敌人斗争,还要应付内部的纷争与猜忌。

当他垂垂老矣,回首一生,他会如何看待自己留下的这份思想遗产?

而他死后,他的名字和学说,又将经历怎样被神化、被曲解、被利用的“罗生门”?

这个世界上,到底有几个“马克思主义”?

「 支持乌有之乡!」

乌有之乡 WYZXWK.COM

您的打赏将用于网站日常运行与维护。
帮助我们办好网站,宣传红色文化!

注:配图来自网络无版权标志图像,侵删!
声明: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观点——乌有之乡 责任编辑:王卧龙

欢迎扫描下方二维码,订阅乌有之乡网刊微信公众号

收藏

心情表态

今日头条

点击排行

  • 两日热点
  • 一周热点
  • 一月热点
  • 心情
  1. 李进同志(四)
  2. 网民不满意,武大尘埃继续飞扬
  3. 人民的证言:从亲历者的怒吼,彻底粉碎《高山下的花环》对毛泽东时代的无耻栽赃
  4. 性别、性取向、性身份认同、娘化
  5. 现当代最伟大的人,你选谁?
  6. 质疑西方历史,就是“否定改革开放”,这个教授或许说出了她心目中的实情。
  7. 毛主席临终无言之托:人民政权,永不变质!
  8. 历史虚无主义思潮的由来
  9. 张家兄妹,掌管上海学生餐的神
  10. 世界观不改造,人生就会停滞
  1. 翻案为什么不得人心,毛主席为何伟大?
  2. 教师节,是个笑话!
  3. 李进同志(二)
  4. 陈中华:司法乱象已经到了,非整治不可的地步​
  5. 莫言的谦虚,陈佩斯的微笑
  6. 毛主席聚沙成塔,走资派毁塔成沙
  7. 李进同志(三)
  8. 别再吹“大国工匠”了,我们就是“买设备送的工程师”
  9. 走进南街村(4)| 南街村搞公有制是否违背中央政策?是否违背群众意愿?是否有强制命令?
  10. 农民“十九宗罪”:一不小心就违法的乡村生活
  1. 唐国强,已不配饰演毛主席
  2. 朱德这两首诗是读懂文革的重要文献
  3. 【深情纪念毛主席逝世49周年】9.9缅怀毛主席,毛主席与邓小平谁准确地预见了未来?
  4. 毛选违禁?孽障!
  5. 斯诺的谈话——关于文化大革命
  6. 闫宏伟:谁定伟人去世次日为节?
  7. 张CQ:文化大革命就是要把修正主义根子挖掉
  8. 形势一片大好,大好一片全都是形式
  9. 郝贵生 | 没有反抗斗争,能“把苦日子过成花”吗?——评《生万物》导演《人民日报》文章
  10. 评为什么中国不是修正主义!
  1. 那一天,毛泽东主席说:我们都希望考个好成绩
  2. 走进南街村(4)| 南街村搞公有制是否违背中央政策?是否违背群众意愿?是否有强制命令?
  3. 翻案为什么不得人心,毛主席为何伟大?
  4.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什么样的市场经济?
  5. 光刻机残骸现身,原来毛主席时代就有光刻机!现在却被卡脖子,这么“伟大的功劳”,谁的?!
  6. 前人:要相信后人的智慧,后人:都是前人留下的历史遗留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