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外,从前面的阐述中还可以看出,在将来的社会中将不可能有危机和失业时期。资本主义生产受到利润的刺激,没有任何衡量真正需求的可靠标准,于是导致了商品市场饱和和生产过剩,危机便起源于这种状况。在资本主义经济制度下产品具有商品的性质,其占有者努力促成商品交换。这个特征使商品消费取决于消费者的购买力。但是,绝大多数人口的劳动报酬都低于他们的劳动价值,雇佣他们的人如果不能从他们身上榨取剩余价值也就不会雇佣他们,他们的购买力因此受到限制。在资产阶级世界,购买力和消费能力是两种不同的概念。不知有几百万人有购买新的衣服、鞋、家具、内衣需求和购买饮料食品的需求,但是他们没钱购买,因此他们的需求,即消费能力没有得到满足。商品市场呈饱和状态,而大量的人却在挨饿;他们想工作,但是却找不到出卖劳动力的对象,因为企业主不能从中赚钱。资本家认为即使他们死去,沦为流浪汉或罪犯,我也无法改变这种状况,我不能购买没有销路、不能使我得到适当利润的商品。资本家持这种态度是完全合情合理的。
新的社会将消除这种矛盾。新社会所生产的不是以“买”或“卖”为目的的“商品”,而是供人使用和消费的生活用品,否则便失去了意义。在新的社会中,消费能力不像在资产阶级世界那样受个人购买力的限制,而是受全社会生产能力的限制。如果有了充分的劳动资料和劳动力,那么,任何需求都能得到满足。社会消费能力仅仅受消费饱和的限制。
而如果新的社会中不存在“商品”,那么,最终也将不再有货币。货币表面上看是商品的对照物,其实货币本身便是商品!然而,尽管货币本身是商品,但是它同时也是其他所有商品的社会等价物形式和价值尺度。新的社会所生产的不是商品,而是需求对象和使用价值,生产这些需求对象和使用价值需要一定量的社会劳动时间。生产某种物品所需要的平均劳动时间是衡量它的社会消费的唯一尺度。生产某种物品所需的10分钟社会劳动时间与生产另一种物品所需的10分钟社会劳动时间相等,而不是更多或更少。社会并不想“赚”钱,而仅仅是想设法促成其成员之间同等质量和同等使用价值的物品的交换,最终,它甚至不需要确定使用价值,它为满足社会需要而生产。例如,如果社会认为生产所有必需的产品需要实行3小时工作制,那么,它就规定实行3小时工作制。如果通过改良生产方法,在两小时之内就能生产出所需要的数量,那么社会就规定实行两小时工作制。相反,如果社会全体要求满足更高的需求,而尽管劳动力增加了,劳动过程的生产率提高了,但是在两小时或三小时之内的生产仍然不能满足这种需求,那么,社会就规定劳动更长的时间,社会的意志是至高无上的。
生产一种产品需要多少社会劳动时间很容易计算出来,根据社会劳动时间可以算出部分劳动时间与全部劳动时间之间的比例。一张印着字的纸片、一块黄金或金属片等证件将证明一个人劳动了多少时间,这个证件的持有人可以用自己的劳动时间换取各种必需品。如果他发现自己的需求少于他付出的劳动,那么他可以适当地缩短劳动时间。如果他愿意白白奉送未消费的部分,那么也没有人阻止他;如果他自愿为他人劳动,使他人享有清闲,或者与他人分享他有权得到的那部分社会产品,那么也没有人会反对。但是,任何人都不能强迫他为别人的利益而工作,任何人都不能扣留他的劳动所得。每个人都能够考虑满足自己所有可以满足的愿望和要求,但是不能以他人的利益为代价。他所得到的不多不少恰恰相当于他为社会所作的贡献。所有来自第三者的剥削都不复存在。

「 支持乌有之乡!」
您的打赏将用于网站日常运行与维护。
帮助我们办好网站,宣传红色文化!
欢迎扫描下方二维码,订阅乌有之乡网刊微信公众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