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克勤(jixuie)题记:最近听一位老同志讲毛主席时代英雄模范,他分析得十分系统,令人十分感慨。我结合自己的感受,谈了一点看法。我谈到毛主席晚年对于新提拔到中央工作的同志的制度安排。这些新提拔的干部都是来自基层的劳动模范,如陈永贵、吴桂贤担任国务院副总理,李素文担任人大副委员长。

吴桂贤陈永贵坐在毛主席身后:一张颇有意义的照片,这是何时何地拍的?
毛主席作出的制度安排,可以从两个层面和两个方面认识。
两个层次,首先是道层面思想的持续要求,也就是思想觉悟必须是不断得到提高的,这必须结合到第二个层面,也就是器层面的具体的工作上。综合起来看,就是永贵大叔的名言“干部,干部,先干一步”。干部不能落后于群众,否则就会被群众淘汰
两个方面,一个是工资待遇基本不变,并且继续在原单位拿工资;另一个是工作时间的安排,是三三制。下面稍微展开说一下。
01
新干部在原单位继续拿原工资:
接受群众监督,与“升官发财”决裂
过去有的老干部如刘青山、张子善,受封建社会升官发财的旧习俗影响,走上腐化堕落的不归路,这需要从制度上作出符合社会主义事业要求的制度安排。
从“九大”召开开始,那些新提拔的干部,哪怕到中央一级工作的同志,也继续在原单位拿工资,那就是说每个月你都得接受一次群众的检查。要知道,那个时候群众的话语权是很靠谱的,群众说话是可以算数的。
到了1975年四届人大通过的《宪法》,群众的监督权是有保障的。
在这样的情况下,新提拔的干部哪有心思去搞歪门邪道呢?
即使万一有人动了不好的年头,群众的眼睛是雪亮的,任何事情都逃不过群众监督的,群众监督是防止腐败行为,防止不正之风最靠谱的举措,对不对?
02
工作时间实行“三三制”
这是陈永贵的建议,毛主席亲自批准的一项切实可行的制度:
所有新提拔到中央工作的同志,一年的时间分成三部分:三分之一在北京工作,三分之一回原单位参加生产劳动,三分之一到全国各地做调查研究。
这就从制度上保障了新干部,不脱离群众,不脱离调查研究。
03
毛泽东文化里的英雄、干部和群众
在毛泽东文化里,干部和英雄(指英雄人物)有很多相同、相通之处,同时又是给予严格区分的。干部和英雄都是来自人民群众,而且始终是群众中的一员。是人民群众创造历史,群众是真正的英雄。这是唯物史观里的基本观点。“唯物史观是吾党哲学的根据”,毛主席的这个说法,必须从道层面来感悟,决不可有一丝一毫的含含糊糊。一个人在成为干部或者英雄之前或者以后,都是群众中的一员。如果在创造历史这个问题上,把干部或者英雄人物和人民群众并列起来,说干部或者英雄和人民群众共同创造历史,是有问题的,因为不存在人民群众之外的所谓干部或者英雄人物,如果硬要说某人是人民群众之外的“干部”、“英雄”,那此人实际上就已经变质了——此人的道器变通之变意味着——在道层面讲思想发生了本质性变化;在器层面已经变成了一个脱离群众的干部或者英雄,这样的人还算干部,还算英雄么?因此,硬要说在人民群众创造历史之外,还有一部分历史是由英雄和人民群众共同创造的,那就把英雄和人民群众隔开了,这实际上陷入了英雄史观——唯心史观。

务必请注意:人民群众这个概念包括英雄人物,只不过英雄人物是人民群众中的先进模范的典型代表而已。如上图所示,英雄人物的一切活动,都是在人民群众中间进行的,不存在离开人民群众的英雄单独行为。
干部和英雄有交集,干部里面也会出英雄人物,同样干部也只能在人民群众中活动,不存在脱离人民群众,置身于人民群众之外的干部。
如果哪个干部,或者哪位英雄人物,离开了人民群众,那他就不是干部,也无所谓英雄了。
干部也好,英雄也好,其道器变通之根基在人民群众这里。在无产阶级领导的革命事业——共产主义事业里,在道层面只有一个——符合人民群众根本利益的指导思想,不可能有另外一个只针对干部或者只针对英雄的指导思想。干部或者英雄在道层面只能在这个指导思想引领下来展开道器变通之变,那样才能想得通说得通行得通,其道器变通之根正在于此,而其道器变通之基也只能在人民群众这里。
干部的培养选拔任用是通过群众相信且相信群众的党组织完成的。而英雄的培养则是靠文化氛围的熏陶进行的,不存在专门把谁作为“英雄候选人”那样来培养的事情,英雄的产生从社会角度讲有自发的偶然性,某个英雄人物出现之后,又能够从偶然性里发现其必然性。英雄的认定,唯一的途径是某个人或一个群体的英雄行为出现后,人民群众自然地确信有英雄产生了,因为群众的眼睛是雪亮的。党组织一般经过调查之后,把那些可以作为榜样的英雄(行为)在全社会范围进行宣传。
干部是有确定的职责任务要求的岗位,干部比较容易职业化(职业化的干部特别容易道器变通之变,成为官员),英雄则更多表现为一种荣誉,高于一般先进称号的荣誉。英雄不问出处,在任何地方,任何人都有可能成为英雄。

李克勤后记:毛主席这样的制度安排,从两位副总理陈永贵、吴桂贤,一位副委员长李素文的实践看,那是想得通说得通行得通的道器变通。这古今中外绝无仅有的制度安排,假如继续实行到现在会怎样呢?
「 支持乌有之乡!」
您的打赏将用于网站日常运行与维护。
帮助我们办好网站,宣传红色文化!
欢迎扫描下方二维码,订阅乌有之乡网刊微信公众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