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 > 争鸣 > 网友时评

“娱乐至死”的时代

茴香豆a · 2025-11-02 · 来源:小小的治愈公众号
字体: / /
文艺并非中性,它要么唤醒人,要么麻醉人。今天的娱乐工业,恰恰完成了对群众的精神异化。让人民在娱乐中遗忘压迫,让被压迫者甘愿做快乐的奴隶。 “娱乐至死”看似是文化问题,实则是阶级问题。

在今天的世界里,我们似乎正活在一场巨大的娱乐幻觉中。

笑声、热搜、综艺、短视频、情绪、段子,构成了我们与世界的主要接口。

信息以前所未有的速度流动,却在速度中失去了重量。人们笑着、刷着、看着、转着,仿佛很自由,实际上却被困在一种柔软的牢笼里——这就是“娱乐至死”的时代。

美国学者尼尔·波兹曼在《娱乐至死》中写道:“奥威尔担心我们被压迫而沉默,赫胥黎担心我们被娱乐而沉默。”

在《1984》里,人类被恐惧统治;

而在《美丽新世界》里,人类被快乐麻醉。

波兹曼指出,真正可怕的不是没有自由,而是人们不再需要自由。

如今,这句话正应验在我们的生活里。

我们不害怕沉默,因为沉默已经被无意义的喧嚣取代;

我们不再追求真相,因为真相本身已被娱乐的语境稀释成一种笑料。

表面上,我们活得轻松、愉快、自由,实际上却在一场无声的精神奴役中逐渐失去了思想的能力。

这并不是一种偶然的文化现象,而是资本主义发展到高度垄断与数字化阶段的必然产物。

资本的本性是追逐剩余价值的无限扩张。当物质商品市场趋于饱和、消费需求被透支后,它就必须开辟新的增值领域。

于是,人的娱乐、人的快乐、甚至人的孤独,都成了新的利润来源。

你打开短视频,看到的并不是“随机”的推荐,而是算法精准投喂的情绪刺激;

你笑、你点赞、你停留的每一秒,都是一次无声的劳动。

资本用数据测量你的兴趣,用模型预测你的反应,用内容驯化你的思维。

你以为自己在选择,其实是被选择;

你以为你在放松,其实是在为资本生产数据和利润。

娱乐成了新的鸦片,只不过它更甜、更柔软、更让人心甘情愿。

列宁说过,统治阶级不仅靠暴力统治,更靠思想统治。

在旧的资本主义阶段,思想统治往往表现为教会、媒体、学校这些机构对思想的控制。

而在今天,随着技术和传播方式的变革,这种统治已经悄然转型:它不再通过强制命令,而是通过娱乐来实现。人们不是被禁止思考,而是被“愉快地分心”。

信息的洪流使一切都变得碎片化、浅层化、情绪化。一个深刻的社会问题,不到一分钟就会被剪成一段“爽点视频”;一个重大的事件,经过层层包装,就成了茶余饭后的谈资。

娱乐的逻辑是一种稀释逻辑。

它让一切沉重的东西变得轻盈,让一切复杂的东西变得简单,让一切需要思考的东西变得“好看”。

政治、历史、教育、信仰都在娱乐化的浪潮中被重新塑形。新闻不再传递真相,而是竞争点击量;课堂不再培养思考,而是追求“趣味”;公共讨论不再追求理性,而是比拼“谁更会说段子”。人们被引导着笑、被引导着愤怒、被引导着健忘。在这样的环境里,思想的麻痹并不是外力压迫的结果,而是一种主动的放弃。

毛教员曾说:“文艺是为政治服务的,是为工农兵服务的。”

因为他深知,文艺并非中性,它要么唤醒人,要么麻醉人。

今天的娱乐工业,恰恰完成了对群众的精神异化。

人们的精神需求,被包装成一种消费需求;

群众的痛苦,被改造成一种可供“共鸣”的娱乐素材;

连“打工人的自嘲”都成了一种被市场利用的流量符号。

你以为在“宣泄”,其实是在“适应”;

你以为在“反抗”,其实是在“娱乐化地反抗”。

这种异化最可怕的地方在于——

它让人自觉地放弃斗争,心安理得地活在幻觉中。

当一个社会所有的悲剧都能被包装成“笑点”,

当痛苦与不公都能在弹幕中被调侃成“命运的玩笑”,

那群众的愤怒、理性与团结,便彻底失去了可能。

这正是资本最渴望的状态:

让人民在娱乐中遗忘压迫,让被压迫者甘愿做快乐的奴隶。

“娱乐至死”看似是文化问题,实则是阶级问题。

它是资本主义晚期统治方式的高级形态:

不再用枪杆子压迫你,而是用快乐麻醉你;

不再让你沉默,而是让你不停地说无意义的话。

「 支持乌有之乡!」

乌有之乡 WYZXWK.COM

您的打赏将用于网站日常运行与维护。
帮助我们办好网站,宣传红色文化!

注:配图来自网络无版权标志图像,侵删!
声明: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观点——乌有之乡 责任编辑:吴继东

欢迎扫描下方二维码,订阅乌有之乡网刊微信公众号

收藏

心情表态

今日头条

点击排行

  • 两日热点
  • 一周热点
  • 一月热点
  • 心情
  1. 是与非:吵了几十年,有些事该说清楚了!
  2. 德纳 | 农夫山泉事件后续:HPV宫颈疫苗背后你所不知道的真相
  3. 彭胜玉:全民族满13岁女性注射HPV存在整个民族遗传被改造的重大风险,不能因小失大,这个风险不能冒不值得冒
  4. 小岗村不是单干
  5. 吴铭:何谓“收割”
  6. 当疫苗成为“宗教”:我们为何痴迷于向全民注射?
  7. 湖北三化,让我害怕
  8. 叶方青:靠卖家当过日子,从来不是正途
  9. 请谨慎对待疫苗:了解风险,守护健康!
  10. 胡伟武:鲜活的毛泽东思想
  1. 吴铭:李教授,未战先怯,可不是好事
  2. 令人“窒息”的聊天!
  3. 李银桥晚年,谈及毛主席对粟裕的评价:有些话我再不说就没人知道
  4. 倘若没有毛泽东,中国将向何处去?—— 一个革命者的历史沉思
  5. 吴铭:李教授们已经丧失了对中国经济的发言权
  6. 三年困难时期“饿死几千万”的谎言,从哪儿来的?
  7. 是与非:吵了几十年,有些事该说清楚了!
  8. 真理派缺真理,凡是派不凡是
  9. 欧洲金靴:切莫误做历史嫁衣
  10. 为什么城里捡垃圾的老人越来越多?
  1. 吴铭:李教授,未战先怯,可不是好事
  2. “孔家店”的“总设计师”:为何说“批孔”是毛泽东思想的必然逻辑?
  3. 他们说毛主席“发动运动害了国家”,可是谁救过这个国家?
  4. 物理学之外,我们在致敬杨振宁什么?
  5. 中国社会各牛鬼蛇神的分析
  6. 1988年,杨振宁痛批那部纪录片
  7. “文革”前夜的“出气大会”
  8. 吴石将军的牺牲并非偶然!违背了基本原则!
  9. 回顾中国人民与顾委会的几场斗争
  10. 谁在扮演赫鲁晓夫?——对“非毛化”思潮的唯物史观批判
  1. 钱学森的三重身份(文末有赠书)
  2. 吴铭:李教授们已经丧失了对中国经济的发言权
  3. 吴铭:李教授,未战先怯,可不是好事
  4. 小岗村不是单干
  5. 为什么城里捡垃圾的老人越来越多?
  6. 德纳 | 农夫山泉事件后续:HPV宫颈疫苗背后你所不知道的真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