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 > 思潮 > 读书交流

无产阶级对于资本主义社会的认识过程

两论 · 2025-10-31 · 来源:马列研学社公众号
字体: / /
无产阶级(只有通过斗争实践和教育)理解了资本主义社会的本质,理解了社会阶级的剥削关系,理解了无产阶级的历史任务,这时他们就变成了一个‘自为的阶级’

原文:“为了明了基于变革现实的实践而产生的辩证唯物论的认识运动——认识的逐渐深化的运动,下面再举出几个具体的例子。无产阶级对于资本主义社会的认识,在其实践的初期——破坏机器和自发斗争时期,他们还只在感性认识的阶段,只认识资本主义各个现象的片面及其外部的联系。这时,他们还是一个所谓“自在的阶级”。但是到了他们实践的第二个时期——有意识有组织的经济斗争和政治斗争的时期,由于实践,由于长期斗争的经验,经过马克思、恩格斯用科学的方法把这种种经验总结起来,产生了马克思主义的理论,用以教育无产阶级,这样就使无产阶级理解了资本主义社会的本质,理解了社会阶级的剥削关系,理解了无产阶级的历史任务,这时他们就变成了一个‘自为的阶级’。”

说 明

现在举出几个具体的实例,说明基于实践而产生的辩证唯物论的认识运动——认识的深化运动。

无产阶级在其实践的初期,对于资本主义的认识,还是感性认识。

他们看到了多少手工业工场,都依次采用了机器生产;看到了采用机器的工场,一方面解雇了大批男工,一方面又添雇了一些女工和童工;看到已被解雇了的工人失了业,未被解雇的工人的工资降低了。

他们所感受的压迫和剥削日益加重,他们的生活水平都被降低到饥饿线上。但他们不知道在资本主义的生产关系当中去寻找自己贫困的原因,只知道在工场的机器当中寻找那个原因。

他们不能把机器和机器之资本主义的利用分别开来,只知道恼恨自己的工场企业家,不知道那企业家原是剥削者阶级的代表。

他们基于在奴隶生活条件下所得的体验和知觉,被迫起来向个别企业家做斗争。

“最初是个别的工人,然后是某一工厂的工人,然后是某一个地方(的)某一劳动部门的工人,同直接剥削他们的个别资产者做斗争。他们不仅仅攻击资产阶级的生产关系,他们攻击生产工具本身;他们毁坏那些来竞争的外国商品,捣毁机器,烧毁工厂,力图恢复已经失去的中世纪工人的地位。”

这样的自发的斗争,是初期无产阶级斗争史上所常见的。他们因为还不曾理解资本主义的本质,所以还不能对资产阶级做有意识的斗争。

他们还是“自在的阶级”,即还是没有阶级意识的阶级。

他们还不能了解自己整个阶级的任务,不能把那些企业家当作一个阶级来斗争。

“但是,随着工业的发展,无产阶级不仅人数增加了,而且它结合成更大的集体,它的力量日益增长,它愈来愈感觉到自己的力量。机器使劳动的差别愈来愈小,使工资几乎到处都降到同样低的水平,因而无产阶级的利益和生活状况也愈来愈趋于一致。

资产者彼此间日益加剧的竞争以及由此引起的商业危机,使工人的工资愈来愈不稳定;机器的日益迅速的和继续不断的改良,使工人的整个生活地位愈来愈没有保障;个别工人和个别资产者之间的冲突愈来愈具有两个阶级的冲突的性质。

工人开始成立反对资产者的同盟;他们联合起来保卫自己的工资。他们甚至建立了经常性的团体,以便一旦发生冲突在生活上有所保障。有些地方,斗争转变为起义。”

“工人有时也得到胜利,但这种胜利只是暂时的。他们斗争的真正成果并不是直接取得的成功,而是工人的愈来愈扩大的团结。这种团结由于大工业所造成的日益发达的交通工具而得到发展,这种交通工具把各地的工人彼此联系起来。

只要有了这种联系,就能把许多性质相同的地方性的斗争汇合成全国性的斗争,汇合成阶级斗争。而一切阶级斗争都是政治斗争。”

从这个时候起,马克思和恩格斯,用科学方法综合了无产阶级的阶级斗争经验,创造了马克思主义理论,作为无产阶级革命的指导。

无产阶级基于斗争的经验,接受了马克思主义的教育,把自己组织成为一个阶级,组成革命的政党,去准备推翻资产阶级的国家机关,企图建设共产主义的社会了。

无产阶级就由“自在的阶级”转变为“自为的阶级”了。这是无产阶级对于资本主义社会的认识过程,即由感性到理性到实践的过程。

上文摘自李达所著的《<实践论><矛盾论>解说》

“读书熏陶思想,思想指引行动,行动改变未来!”

「 支持乌有之乡!」

乌有之乡 WYZXWK.COM

您的打赏将用于网站日常运行与维护。
帮助我们办好网站,宣传红色文化!

注:配图来自网络无版权标志图像,侵删!
声明: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观点——乌有之乡 责任编辑:吴继东

欢迎扫描下方二维码,订阅乌有之乡网刊微信公众号

收藏

心情表态

今日头条

点击排行

  • 两日热点
  • 一周热点
  • 一月热点
  • 心情
  1. 吴铭:李教授们已经丧失了对中国经济的发言权
  2. 李银桥晚年,谈及毛主席对粟裕的评价:有些话我再不说就没人知道
  3. 历史不容睁眼说瞎话!
  4. 张文木:“内战”还是“解放战争”,一点思考
  5. 彭德怀的小气与大方
  6. 吴铭:就金融问题就教于李先生
  7. “走苏联特色的资本主义道路”
  8. 几道数学题
  9. 大恩养仇:过渡帮扶下的怨恨滋生
  10. 【朝花夕拾】金日成在1962年发表的这段论修正主义的讲话非常到位!
  1. 吴铭:李教授,未战先怯,可不是好事
  2. 井冈山观心 | 姚文元的一篇文章是否准确地预言了苏修与越修的资本主义复辟?
  3. 令人“窒息”的聊天!
  4. 吴铭:李教授们已经丧失了对中国经济的发言权
  5. 三年困难时期“饿死几千万”的谎言,从哪儿来的?
  6. 倘若没有毛泽东,中国将向何处去?—— 一个革命者的历史沉思
  7. 欧洲金靴:切莫误做历史嫁衣
  8. 真理派缺真理,凡是派不凡是
  9. 从“卖地”到“卖权”:财政模式的结构性异化与无产阶级立场的辩证反思
  10. 李银桥晚年,谈及毛主席对粟裕的评价:有些话我再不说就没人知道
  1. “孔家店”的“总设计师”:为何说“批孔”是毛泽东思想的必然逻辑?
  2. 他们说毛主席“发动运动害了国家”,可是谁救过这个国家?
  3. 吴铭:李教授,未战先怯,可不是好事
  4. 物理学之外,我们在致敬杨振宁什么?
  5. 中国社会各牛鬼蛇神的分析
  6. 1988年,杨振宁痛批那部纪录片
  7. 吴石将军的牺牲并非偶然!违背了基本原则!
  8. “文革”前夜的“出气大会”
  9. 国庆日,毛主席与邓小平的时空对话
  10. 谁在扮演赫鲁晓夫?——对“非毛化”思潮的唯物史观批判
  1. 吴石长女吴兰成严守父亲身份秘密扎根边疆25年!
  2. 吴铭:李教授们已经丧失了对中国经济的发言权
  3. 吴铭:李教授,未战先怯,可不是好事
  4. 杨振宁的贡献有多大?
  5. 为什么城里捡垃圾的老人越来越多?
  6. 几道数学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