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 > 思潮 > 读书交流

李达 | 当作流通手段的货币

李达 · 2025-11-01 · 来源:赤竹隐客 | 微信公众号
字体: / /
这种生产关系,就个个交换行为说来,虽是暂时的,但就总体的商品与货币的全部流通过程说来,却是经常的。

(李达《货币学概论》2.1.2.1)

商品的矛盾,是在交换过程之中解决的。前面说明价值尺度的机能时,只是指示了商品进到流通过程的准备过程。在这个过程中的商品,还不是现实的商品。商品要现实的成为商品,必须由上述的准备过程走进流通过程,把自己转形为货币。所以在这里要进一步去说明商品之现实的变形的过程,即商品的流通过程。而商品的流通,要用货币做媒介。于是货币又成为商品流通的媒介,而具有流通手段的机能。为要理解这种机能,必须考察商品的流通过程。

商品之现实的交换,采取下述的形式而实现:例如织布匠,把所织的每匹布定价为银五元。这时,他的布匹并不曾卖出,布匹只是在想象上得到货币形态。直到织布匠遇到买主,才以每匹银五元的价格,把一匹布卖给他。这时织布匠手中的一匹布,变成为银五元了。商品的这种变形,已不是想象的,而是现实的了。即是说,商品已经现实的成为商品,它已经实现了想象过的货币形态(商品的价格),银子已由观念的货币转变为现实的货币了。但是,织布匠用卖布所得的银五元,向米店买进了四斗米。于是他手中的货币变为米,变为别人所生产的、有别种使用价值的商品了。布的货币形态又转变为商品形态了。织布匠手中的一匹布,转变为四斗米了。

这样看来,商品的交换,是这样进行的:最初,劳动生产物的商品形态,想象上采取货币形态(价格的决定);其次,现实的采取货币形态(贩卖);其次,再由货币形态转变为商品形态(购买);于是商品的流通,采取商品(W)——货币(G)——商品(W′)的形态而显现。但就其物材的方面来看,是一匹布与四斗米相交换,即采取商品(W)——商品(W′)的形态。商品的交换,进行着两个对立的转形,即采取商品——货币与货币——商品的形态。结局是商品——货币——商品,简单点写来,是W——G——W′。货币在商品的流通中,发挥着流通手段的机能。

流通过程,是劳动生产物转变为货币形态、货币形态转变为商品形态的过程。换句话说,直接的私的生产物及其中所包含的劳动,现实的表现为社会的生产物;其次,采取反对的方向,现实的表现了的社会的生产物,又转变为私的生产物。这种变形,只有在商品经济的诸条件之下,才能实现。在这里,货币发挥着流通手段的机能。一切商品,只有靠它做媒介,才能互相交换。货币的这种机能,把私的劳动生产物的交换,弄得社会化,因而使商品与劳动暂时的直接的在质与量的方面采取社会的形态。所以流通过程中的货币的机能,仍只是一般等价物的机能。如我们所知,商品如不在社会的形态上表现出来,就不能直接交换。这是一个必然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货币尽着媒介的作用。

在流通过程中,商品所有者们,相互的出现为买者与卖者。于是分散着的商品生产者们之社会的联系(即生产关系),就在流通中显现出来,而商品生产者间的这种关系,在流通手段的货币之中就被对象化。这种生产关系,是在商品的生产过程中形成,而只在交换的时间中显现的东西。所以这种生产关系,就个个交换行为说来,虽是暂时的,但就总体的商品与货币的全部流通过程说来,却是经常的。

「 支持乌有之乡!」

乌有之乡 WYZXWK.COM

您的打赏将用于网站日常运行与维护。
帮助我们办好网站,宣传红色文化!

注:配图来自网络无版权标志图像,侵删!
声明: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观点——乌有之乡 责任编辑:王卧龙

欢迎扫描下方二维码,订阅乌有之乡网刊微信公众号

收藏

心情表态

今日头条

点击排行

  • 两日热点
  • 一周热点
  • 一月热点
  • 心情
  1. 德纳 | 农夫山泉事件后续:HPV宫颈疫苗背后你所不知道的真相
  2. 彭胜玉:全民族满13岁女性注射HPV存在整个民族遗传被改造的重大风险,不能因小失大,这个风险不能冒不值得冒
  3. 小岗村不是单干
  4. 吴铭:何谓“收割”
  5. 当疫苗成为“宗教”:我们为何痴迷于向全民注射?
  6. 湖北三化,让我害怕
  7. 叶方青:靠卖家当过日子,从来不是正途
  8. 胡伟武:鲜活的毛泽东思想
  9. 若无毛主席,中国早已失去新疆西藏!
  10. 庸众(庸人)之罪恶
  1. 吴铭:李教授,未战先怯,可不是好事
  2. 令人“窒息”的聊天!
  3. 李银桥晚年,谈及毛主席对粟裕的评价:有些话我再不说就没人知道
  4. 倘若没有毛泽东,中国将向何处去?—— 一个革命者的历史沉思
  5. 吴铭:李教授们已经丧失了对中国经济的发言权
  6. 三年困难时期“饿死几千万”的谎言,从哪儿来的?
  7. 是与非:吵了几十年,有些事该说清楚了!
  8. 真理派缺真理,凡是派不凡是
  9. 欧洲金靴:切莫误做历史嫁衣
  10. 为什么城里捡垃圾的老人越来越多?
  1. 吴铭:李教授,未战先怯,可不是好事
  2. “孔家店”的“总设计师”:为何说“批孔”是毛泽东思想的必然逻辑?
  3. 他们说毛主席“发动运动害了国家”,可是谁救过这个国家?
  4. 物理学之外,我们在致敬杨振宁什么?
  5. 中国社会各牛鬼蛇神的分析
  6. 1988年,杨振宁痛批那部纪录片
  7. “文革”前夜的“出气大会”
  8. 吴石将军的牺牲并非偶然!违背了基本原则!
  9. 回顾中国人民与顾委会的几场斗争
  10. 谁在扮演赫鲁晓夫?——对“非毛化”思潮的唯物史观批判
  1. 钱学森的三重身份(文末有赠书)
  2. 吴铭:李教授们已经丧失了对中国经济的发言权
  3. 吴铭:李教授,未战先怯,可不是好事
  4. 小岗村不是单干
  5. 为什么城里捡垃圾的老人越来越多?
  6. 德纳 | 农夫山泉事件后续:HPV宫颈疫苗背后你所不知道的真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