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 > 思潮 > 读书交流

马克思恩格斯的社会主义是什么?——读书笔记

钟建民 · 2025-11-16 · 来源:钟建民的理论思考|微信公众号
字体: / /
马克思恩格斯的社会主义本质在于实现生产关系的根本变革:将资本主义中“劳动服务于资本增殖”的逻辑转变为“生产资料服务于劳动者生活”。它通过生产资料公有制消灭了人格化的资产阶级,使劳动者成为生产主体,并确立以劳动所有权为基础的按劳分配原则。这标志着从“资本支配劳动”的按资分配方式,转变为“劳动支配资本”的消费价值生产方式,最终实现劳动者共同占有生产资料并凭劳动获得个人消费资料的集体社会形态。

在《流变——当代中国七个重要观念的历史解读》一书中,作者把马克思的科学社会主义(共产主义)的特征归结为五个方面:

一,比资本主义更高的生产力水平;

二,财产公有;

三,按劳分配或按需分配;

四,计划经济;

五,取消商品和货币。

任何一个新的的社会生产力水平总比之前的社会生产力水平更高,财产公有在封建社会、奴隶社会、原始社会都可以存在。因此,这个归纳我觉得并没有突出马恩社会主义最重要的特征。

共产主义或科学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社会的区别最根本的区别,在于它是两种生产方式的区别,包括了生产主体及基本要求的区别,基本经济制度的区别等等。

资本主义社会之后是什么社会呢?

马克思恩格斯把它称作共产主义社会,之后又称为科学社会主义,也就是我们今天所说的社会主义。

那共产主义社会,科学社会主义社会,它到底是一个什么样特征的社会呢?

在《共产党宣言》的第二部分(第39页),马克思用两句话进行了概括:

“在资产阶级社会里,活的劳动只是增殖已经积累起来的劳动的一种手段。在共产主义社会里,已经积累起来的劳动只是扩大、丰富和提高工人生活的一种手段”。

“活的劳动”即生产劳动,已经积累起来的劳动,即生产资料。生产劳动之后的主体是劳动者;生产资料之后的主体是资产所有者。

什么是资本主义社会呢?

把劳动者当作资产增殖的手段(工具人)的社会,也就是资本主义社会或资产阶级社会。

因为生产资料掌握在资产者的手里,劳动者只占有自己的劳动力。因此,劳动者只能通过出卖自己的劳动力,才能换取生活资料。而资产者则用货币购买需要的生产资料和劳动力,通过组织生产,使自己的资产不断吸取劳动者的剩余劳动,从而使自己的资产形成不断地增殖循环。这就是资产阶级社会或资本主义社会。

“在资产阶级社会里,资本具有独立性和个性,而活动着的人却没有独立性和个性”。因为在资本主义生产过程中,劳动者的存在只是为了资产的不断增殖。

在《资本论》第一卷中(173-175页),马克思有生动的描述:“因此,每一次为卖而买所完成的循环的终结,自然成为新循环的开始。简单商品流通——为买而卖——是达到流通以外的最终目的,占有使用价值,满足需要的手段。相反,作为资本的货币的流通本身就是目的,因为只有在这个不断更新的运动中才有价值的增殖。因此,资本的运动是没有限度的。

作为这一运动的承担者,货币所有者变成了资本家。他这个人,或不如说他的钱袋,是货币的出发点和复归点。这种流通的客观内容——价值增殖——是他的主观目的;只有在越来越多地占有抽象财富为他的活动的唯一动机时,他才作为资本家或作为人格化的,有意志和意识的资本执行职能。因此,绝不能把使用价值看作资本家的直接目的。他的目的也不是取得一次利润,而是谋取利润无休止的运动。”

什么是共产主义社会或科学社会主义社会呢?

那就是生产资料与生产劳动的相互关系发展了根本变化——已经积累起来的劳动只是扩大、丰富和提高工人生活的一种手段。也就是说,在社会主义社会里,劳动者已经成为生产主体,而生产资料则成为了满足工人生活的手段。

在资产阶级社会里,资本具有独立性和个性,而活动着的人却没有独立性和个性。“而资产阶级却把消灭这种关系说成是消灭个性和自由!它说对了。的确,正是要消灭资产者的个性和自由”(《共产党宣言》第39页)。

那共产主义或社会主义又如何才能消灭资产者的个性和自由呢?

当然是实现生产资料公有制。

“把资本变为属于社会全体成员的的公共财产,这并不是把个人财产变成社会财产。这里所改变的只是财产的社会性质。它将失掉它的阶级性质”(同上书第38页)。当把资本变成全民所有的资产时,人格化的资产者也就消灭了,大家都成为了生产资料的公共所有者,大家都可以利用公共的生产资料,通过自己的劳动来满足自己的生活需求。

“共产主义并不剥夺任何人占有社会产品的权力,它只剥夺利用这种占有去奴役他人劳动的权力”(同上书40页)。生产资料公有制的实现使每个人都成为公共的生产资料所有者,大家在资产所有方面没有差别,因而所谓的产权也就在生产过程中失去了意义。

在实现了生产资料公有制之后,人格化的资产者——资本家、地主、股东等被消灭了,劳动者就成为唯一的生产主体。这就使社会生产的实现了根本转变。

现在我们来看一下在生产资料公有制条件下的劳动者的特点是什么?

“内容和形式都改变了,因为在改变了的环境下,除了自己的劳动,谁都不能提供其它任何东西,另一方面,除了个人的消费资料,没有任何东西可以成为个人的财产”(《哥达纲领批判》第13页)。

在生产资料公有制条件下,劳动者一方面具有自己的劳动投入;另一方面存在着的是个人消费需要。这里的劳动者也就是用自己的劳动来满足自己生活需要的劳动所有者了。在这里,公有制的实现把劳动者推到了生产主体的位置,把劳动者变成了劳动所有者,而不再是雇佣劳动者。

当劳动者进入公有制条件下的生产过程时,他们的权利由什么决定呢?

“生产者的和他们提供的劳动成正比例的:平等就在于以同一尺度——劳动——来计量”(同上书第13页)。大家凭劳动投入的差别来参与产品分配,体现的是“谁劳动谁受益”的基本原则。这里劳动者的权利表现为劳动所有权,而不再是劳动力所有权。

社会主义的生产主体是劳动所有权,体现的权利要求是劳动所有权,其生产成果表现为消费资料或消费价值。因此,社会主义生产方式也就是消费价值生产方式。

有网友说:“公有制的存在,人一定要大公无私,思想觉悟一定要达到一定的水平才行,社会一定会风清气正。”

这种说法显然是错误的。因为生产资料公有制消灭的是人格化的资产者,确立的是劳动者的生产主体地位。而劳动者的利益要求表现为劳动所有权。

什么叫劳动所有权呢?

所有权是一个近代的范畴,因为它肯定了劳动与所有权的直接关系。劳动所有权是把劳动投入作为所有权的基础。因此,劳动所有权所体现的正是在公有制条件下集体生产过程中劳动投入的个体性。

社会主义一方面消灭了生产资料私有制,实现了生产资料公有制,但另一方面却保留了劳动者消费生活的个体性。而消费生活的个体性决定了劳动者劳动投入的个体性。那个体劳动与集体生产条件下的生产资料如何结合呢?

那就是通过按劳分配,通过体现劳动者劳动所有权来实现生产资料公有制与个体劳动相结合。因此,公有制的存在,需要体现的是劳动者的主体地位,是劳动者对劳动所有权的基本要求。而这劳动所有权的基本要求,就如同资产者对资产所有权的基本要求一样,它也是个体所有制的体现:资产所有权是生产资料个人所有制的体现;劳动所有权则是生产劳动个体所有制的体现!

因此,公有制的存在,所需要的是每个劳动者对劳动所有权的要求,也就是多劳多得的按劳分配要求,而且是全体劳动者的劳动投入个体性的要求。

资本主义私有制体现的是资产者的个人利益要求——资产所有权的利益要求;社会主义公有制体现的是劳动者的个人利益要求——劳动所有权的要求。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所体现的都是个人利益要求。所不同的是什么呢?在私有制条件下,所体现的只是老板、股东等少数人的利益要求,因为生产资料私有制两极分化的结果必然只有少数人才能大量占有生产资料;而在公有制条件下,所体现的则是全体人员的利益要求——无论是生产过程中的管理人员还是作业人员,无论是门卫还是保洁,无论是技术人员还是销售人员,因为所有在生产过程中投入劳动的人员,都可以凭借劳动投入参与企业生产成果分配和参与企业管理!

中国有14亿人,在8亿5千万左右的劳动者。如果我们真正建立了全面体现劳动所有权的基本制度,那么,整个受益的人包括了这8亿5千万的劳动者及他们的家庭成员,差不多也就包含了14亿人口的百分之九十九点九九九!

在《资本论》第一卷,马克思是这样说明社会主义所有制的:

“从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产生的资本主义占有方式,从而资本主义私有制,是对个人的、以自己劳动为基础的私有制的第一个否定。但资本主义生产由于自然过程的必然性,造成了对自身的否定。这是否定的否定。这种否定不是重新建立私有制,而是在资本主义时代的成就的基础上,也就是说,在协作和对土地及靠劳动本身生产的生产资料的共同占有的基础上,重新建立个人所有制”(《资本论》第一卷第832页)。

在这里,马克思明确地给我们指明了社会主义所有制的基本特征:

第一,不是重新建立私有制;

第二,是在协作和共同占有生产资料基础上;

第三,是重新立个人所有制。

在这里告诉我们,1,社会主义革命的目的不是重新恢复封建社会的小私有制形式;2,社会主义所有制是一种个人所有制;3,社会生产是由生产资料和生产劳动两个方面构成的。既然社会主义这种个人所有制是以生产资料的共同占有为基础的。那这里的个人所有制,就是生产劳动的个人所有制。

我们知道,马克思恩格斯把资本主义所有制叫做资产阶级所有制或资产阶级私有制。为什么可以把资本主义所有制称为资产阶级所有制或资产阶级私有制呢?

因为在资本主义条件下,劳动者与其生产条件相分离,他只占有自己的劳动力。因此,劳动力与生产资料的结合是通过劳动力商品化来实现的,即通过劳动者把自己劳动力作为商品出卖来实现的。当劳动者在市场上出卖劳动力之后,进入生产过程之后,劳动力的使用就归资方所有,因此,在资本主义条件下的生产资料和生产劳动都是属于资产者所有的。因此,资本主义所有制可以称为资产者所有制或资产阶级私有制。

正因为资本主义条件下,劳动力的商品化,客观上消去了劳动者在生产过程中的生产主体地位,因此,资本主义生产过程所体现的是资产者利益要求的过程,即体现资产所有者对资产所有权的利益要求的过程。因此,资本主义生产的重点是财产增殖,而资本主义制度所体现的正是资产者对财产增殖的利益要求。因此,资本主义制度的重点就是体现资产者对个人利益的要求一一即对资产所有权的利益要求,按资分配就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最基本的特征。

当社会实现生产资料公有制之后,人格化的资产者已经被消灭,人们在资产所有方面也由于公有制本身而没有差别。因此,社会主义生产过程的实质就是劳动者联合起来,在不损害公有资产的前提下,利用公共资产,通过自己的劳动满足自己的消费需要。由于社会主义条件下的劳动者仍然是以生活消费个体性为基础的,因此,劳动者的劳动投入就具有个体所有的性质。而且也正是因为这种个体所有的性质,社会主义才需要实行按劳分配。

正如按资分配是体现生产资料的个体所有的道理一样,按劳分配同样也是体现的个体所有,只是它是生产劳动的个体所有而不是资产的个体所有罢了。

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在所有制上的相同点都是个人所有,区别在于资本主义是资产的个体所有,是少数人的个体所有;社会主义则是劳动的个体所有,是绝大多数人的个体所有。

马恩的共产主义或科学社会主义是什么呢?

从生产力的角度看,它是生产劳动居支配地位的生产力,其发展要求表现为劳动所有权的要求;

从生产关系的角度看,它是全面体现劳动所有权的基本制度,也就是体现劳动者当家做主和按劳分配权利的基本制度;

从生产方式的角度看,它是以劳动所有者为主体的、体现劳动所有权的消费价值生产方式;

从分配方式来看,它是按劳分配的公有制生产方式,而不再是按资分配的私有制生产方式;

从所有制的角度看,它是以生产资料公有制为基础的体现劳动者劳动投入个体所有制的形式,即劳权体现形式,而不再是产权体现形式。

阅读文献:

1,马克思恩格斯,《共产党宣言》,人民出版社1949年出版;

2,马克思《哥达纲领批判》,人民出版社1965年出版;

3,马克思,《资本论》,人民出版社1975年出版;

4,李义安,《流变——当代中国七个重要观念的历史解读》,新华出版社2014年出版。

5,韩立新,《劳动所有权与正义——以马克思的“领有规律的转变”理论为核心》,2023-10-30·来源:马克思主义。

「 支持乌有之乡!」

乌有之乡 WYZXWK.COM

您的打赏将用于网站日常运行与维护。
帮助我们办好网站,宣传红色文化!

注:配图来自网络无版权标志图像,侵删!
声明: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观点——乌有之乡 责任编辑:秦星

欢迎扫描下方二维码,订阅乌有之乡网刊微信公众号

收藏

心情表态

今日头条

点击排行

  • 两日热点
  • 一周热点
  • 一月热点
  • 心情
  1. 严重后果正在显现
  2. 蒋介石出卖外蒙古始末
  3. 陈先义:关于外国月亮的荒唐故事
  4. 准备同中国打仗或已是日本的既定战略
  5. 社会主义中国,不需要高高在上的“文化大师”!
  6. 那些想否定毛主席和前28年的,不是蠢就是坏!
  7. 毛主席巧用“杨柳”缅怀两位革命烈士,最初公开发表时并未注解杨开慧是毛主席夫人的身份
  8. 高市早苗如此盼望“有事”,就让她体验一下“多事之秋”
  9. 反官僚主义的局限与歧路——以彻底革命立场重评王蒙《组织部来了个年轻人》
  10. 真正理解毛主席的政治谋略,才能正确认识皖南事变前后两个尖锐的历史问题
  1. 劳动者能不能当家,是检验社会主义的唯一标准
  2. 元龙:低三下四拿吴石烈士鲜血敬国民党一杯,遭国民党打脸!
  3. 吴铭:谈谈经济“杀招”和“围猎”
  4. “古二”再爆“反贼”录音,揭穿了几十年来一个系统性的问题。
  5. 《邓选》学习 105 邓小平说不会产生资产阶级。2025富豪榜财富超过所有省份GDP、全世界GDP排名第七,首富富可敌39国总和
  6. 郝贵生 | “不要独尊马术”说明了什么?
  7. 只谈孙中山,不提毛泽东?《沉默的荣耀》你凭什么?
  8. 《邓选》学习103 邓小平眼里的新中国前三十年与美籍华人著名学者眼中的新中国前三十年有什么不同?
  9. 越来越多年轻人开始憎恨起父母了
  10. 背叛毛主席的叛徒是孙先生的继承者?
  1. 吴铭:李教授,未战先怯,可不是好事
  2. 井冈山观心 | 姚文元的一篇文章是否准确地预言了苏修与越修的资本主义复辟?
  3. 是与非:吵了几十年,有些事该说清楚了!
  4. 李银桥晚年,谈及毛主席对粟裕的评价:有些话我再不说就没人知道
  5. “孔家店”的“总设计师”:为何说“批孔”是毛泽东思想的必然逻辑?
  6. 他们说毛主席“发动运动害了国家”,可是谁救过这个国家?
  7. 倘若没有毛泽东,中国将向何处去?—— 一个革命者的历史沉思
  8. 回顾中国人民与顾委会的几场斗争
  9. 中国社会各牛鬼蛇神的分析
  10. 令人“窒息”的聊天!
  1. 1959年,毛岸英的爱人刘思齐秘密赴朝为丈夫扫墓
  2. 2026年红色挂历来了:纪念毛主席逝世50周年
  3. 劳动者能不能当家,是检验社会主义的唯一标准
  4. 天眸:一往无前地为共产主义壮丽事业英勇奋斗——纪念胡耀邦诞辰110周年和他致垦殖场信40周年
  5. 粉妖回忆录——最后一顿饭
  6. 《邓选》学习 105 邓小平说不会产生资产阶级。2025富豪榜财富超过所有省份GDP、全世界GDP排名第七,首富富可敌39国总和